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与201*年工作意见

时间:2019-05-28 17:10:21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与201*年工作意见

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与201*年工作意见

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年,全省扶贫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四月份考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突出“一体两翼”重点工作,积极落实“三集中”扶贫新举措,紧紧瞄准贫困对象,组织实施以村为基础的扶贫规划,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进村入户,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巩固脱贫成果。预计全省11个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44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增长13.0%(其中5个国家重点市县2877元,增长14.0%);全省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3万人的目标。

一、201*年工作总结

(一)整村推进进展顺利。我省各贫困地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村建设项目,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根据《关于确保完成实施三类地区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通知》要求,我办及时调整在老区县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项目规划,保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每村不少于50万元。全年基本完成102个贫困村(其中三类贫困村34个)规划建设,扶持修建乡村道路222.8公里,建桥(涵洞)215座(个),建饮水工程52宗,打井50眼,建水利工程10宗,解决14.5万人行路难、4.1万人饮卫生水、4650亩耕地灌溉问题。

(二)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全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围绕特色,选准产业项目,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扩大产业化扶贫规模。在种植业方面,继续扶持壮大橡胶、槟榔、绿橙等产业;在养殖业方面,重点扶持地方特色畜禽产业;在山区地带,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产业,抓好灵芝、竹藤、珍稀树种、南药等种植以及养蜂的示范工作。全年共扶持贫困地区8万贫困户种植和管理橡胶、绿橙、芒果等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11.4万亩,饲养畜禽9.6万头(只)。

(三)“雨露计划”稳步实施。全省各级扶贫部门进一步确立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就是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扶贫理念,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开设两年学制中等职业教育扶贫班,支持、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子女外出就业,紧紧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大力推广良种良苗,与农业、科技、农技及热作等部门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专业户给农民传授橡胶、槟榔等作物种植和畜禽饲养先进技术。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98期3.58万人次,完成年初计划的94.2%以上。其中实用技术培训2133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0624人、中专学历教育735人、扶贫干部培训3242人次。

(四)社会扶贫稳步开展。我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海口、三亚地区等136个单位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的要求,继续开展联手扶贫工作。在坚持以往做法、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探索联手扶贫新思路,拟草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联手扶贫工作的意见》。省领导、各联手扶贫单位领导经常深入帮扶点,走访看望困难群众,了解、督促、检查各单位帮扶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联手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全省选定32名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10个市县乡镇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一年来,省直联手扶贫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帮扶点共有136人次,其中省级领导56人次,投入资金6611万元,其中省直部门投入2300万元,中央单位投入1800万元,企业捐款111万元,引进香港言爱基金资金2400万元,扶持中小学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硬化村道、种养业、培训干部群众等95个项目,受益贫困农民达57516人。

(五)创新扶贫机制有新进展。研究确定保亭、五指山等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互助资金试点市县,每个试点县各选择10个试点村作为试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作为互助金,20个试点村加入互助资金组织的贫困农户1320户,吸纳农户入股资金13.5万元,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村民以借用方式周转使用“互助资金”发展生产。截至目前为止,两试点县累计向485个贫困农户借款107.6万元,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组织实施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农信联合社等金融部门已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585万元,用于支持1500多家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组织开展陵水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制定连片开发区的项目计划,整合全县涉农资金3000多万元,投入连片开发区,年底前所有项目将完成80%。

(六)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以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为准则,继续实行项目管理制度,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严格项目申报、审批及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年度扶贫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时要讲求科学性和实效性,力求项目效益最大化,建立起项目建设档案库。加强对各类扶贫资金下拨、投向、到位和使用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做好项目检查验收工作。根据《关于对扶贫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对201*201*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情况进行专项治理。按照《海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要求,在市县自评的基础上,省财政、扶贫办、省发改厅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考评工作组,根据试行办法规程全面对本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

(七)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实效。今年以来,在全省扶贫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新党章,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制度执行检查年”、“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月”、“讲党性、重品形、做表率教育活动”等五个综合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重点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年中心组学习12次,党委委员学习12次,撰写学述论文及调研报告8篇。举办“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我省科学扶贫新战略”等专题宣讲活动,举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扶贫机制、实现科学扶贫”研讨、反腐倡廉教育学习体会交流活动。全年共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8次,上党课4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10场次,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各种培训35人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51篇。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及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全省扶贫系统干部参观由省纪委、省监察厅主办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万宁市烈士陵园、庄田纪念馆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举办各种类型学习培训班,组织17名《扶贫工作动态》通讯员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三省、自治区考察学习。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调研,先后完成了《中部地区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和《全省扶贫工作有关问题调研报告》等。以建省办特区2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向国家扶贫办报送《辉煌成就中国扶贫开发纪实》图片资料、“辅仁杯”海南部分书画,向省委办公厅报送《光辉的足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扶贫开发部分)》,分别在《中国改革报》、《人民文摘》刊登“春暖天涯富民路”文章,在《今日海南》刊登《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扶贫开发战略》,编印《海南扶贫开发二十年纪实》一书,全面展示20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201*年,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到201*年底,全省尚有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11.8万人,基本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34.3万人。全省重点贫困行政村中尚有未能饮上卫生水的自然村1257个,未通公路的自然村840个,未通电的自然村36个。我省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山区、火山石地区、干旱地区,扶持难度大、困难多,投入成本高。

(二)贫困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大。目前贫困村增收主要是靠农业生产。扶贫项目扶持的产业,贫困农户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种养,单独面对市场,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也没有能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收入不稳定、不可靠。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因素,进驻当地或本地培育的龙头企业很少、规模小,龙头带动、幅射能力弱。

(三)整村推进工作进展不平衡。各地方因重视程度、协调力度不同,工作进展存在不平衡。资金整合好的地区投入整村推进村的资金越多,工作进展越顺利;整合不好的地区投入整村推进村的资金就越少,仅靠扶贫资金投入,资金量不够,没有按整村推进的标准组织实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工作进展不那么顺利。少数地区对整村推进工作研究不深入,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资金投入不足,集中财力、人力解决问题不够,延缓了整村推进步伐。

(四)联手扶贫工作发展不平衡。联手扶贫单位因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推动联手扶贫工作力度也不一样。有些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联手扶贫工作,经常深入帮扶点现场办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贫困地区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确实促进贫困乡村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但是,有些单位对联手扶贫工作生产了不同程度的松懈厌战情绪,没有派人驻点,资金和其它扶贫资源投入十分有限,帮扶工作进展缓慢,帮扶点面貌没有多少改变。甚至有些单位没有资金投入,到年底还未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

三、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意见

(一)总体思路

201*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关于扶贫开发的指示精神,紧扣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继续围绕“一体两翼”重点工作,落实集中扶贫对象、集中扶贫资金、集中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即“三集中”扶贫新举措,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实现年内11个国家和省重点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贫困人口减少1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3万人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计划扶持修建贫困村道路218公里,建桥(涵洞)228座(个),建饮水工程52宗,打井50眼。2、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全年计划扶持贫困地区种植及管理橡胶、槟榔、芒果等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12万亩,饲养猪1万头、家禽9万只、养蜂1500箱等。3、强化科技扶贫与就业技能培训。全年计划完成培训干部群众3.6万人次目标任务,其中干部培训0.2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4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含中专班600人)。4、切实抓好联手扶贫工作。201*年组织157个联手扶贫单位与全省157个贫困村分别联手挂钩帮扶,力争全省联手扶贫单位引进、投入201*万元资金,每一个帮扶单位为贫困群众办一两件实事、好事,帮扶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三)主要措施

1、以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三集中”整村推进扶贫。201*年计划完成整村推进95个贫困村。从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全面规划建设内容。广泛动员群众酝酿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省政府出台进一步落实“三集中”扶贫实施意见,明确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职责,根据实施意见要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条条立项,块块申报,集中审定,专款专用,部门验收,财政监督”的原则,做好项目立项、计划申报和实施工作,确保整村推进的资金支持强度。

2、以产业化扶贫为载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人而宜,调整种养结构,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能辐射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重点加以培植和扶持,逐步形成数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市县几个骨干品种的产业和区域格局。落实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引导扶贫龙头企业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以利益为纽带,与贫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为贫困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3、以“雨露计划”为平台,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采取长短班结合、科技联结、科技咨询、现场指导、能人带动等多种形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调整优化培训结构,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即一是抓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守护型”农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科技联结和农村“能人”带动等形式进行培训。二是抓中等职业教育。组织刚走出校门的特困户初、高中毕业的子女,参加“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学历班学习,学出一技之长,稳定就业。“带中间”即做精短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青年学习电子电工、酒店服务与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要建立健全扶贫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认定、培训监督、评估验收、补助奖励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要建立贫困劳动力输出档案,对就业学员登记造册,保持与外出就业的学员联系,做好跟踪维权服务。

4、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要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扶贫项目的申报、审批、使用、验收等管理要按照《海南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要切实做好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重要作用。要严格实行扶贫项目公示和项目决算公告制度,完善项目验收制度,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制订并落实具体措施,加强项目后续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要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的要求,对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做好统计监测基础性工作,做好上报统计报表工作,继续抓好贫困村指标统计监测工作。建设扶贫信息化管理平台,落实统计监测网络试点规划工作,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做好调整扶贫标准准备工作,会同省统计局对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进行摸底。

5、以老区项目为中心,提升老区建设水平。组织开展老区工作调研,制定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理顺老区建设职能划转后领导和工作关系。修改完善老区201*-201*年建设项目规划,制定老区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规划,确保201*年前完成老区贫困村级扶贫规划建设,组织编制201*年老区建设项目计划,并指导实施。要组织对201*年老区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检。要组织对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规定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扶贫开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

6、以“两个试点”为平台,探讨扶贫开发新机制。提早准备201*年在白沙县开展“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的准备工作,加强对201*年陵水县试点的指导工作。及早做好201*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准备工作,总结201*年在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等四市县30个贫困村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健全互助资金管理制度,做到村民会员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有偿周转使用互助资金,缓解发展所需资金短缺问题。会同省财政厅对试点工作的做法经验进行总结和开展绩效评估,探索创新扶贫机制,实现大扶贫、科学扶贫的目标。

7、以联手扶贫为纽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手扶贫工作的意见》,组织157个省直单位、企事业单位和海口市、琼海市及海口市的秀英区、琼山区、龙华区、美兰区对口帮扶全省157个贫困行政村,将联手扶贫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继续发挥党政机关在联手扶贫中表率作用。继续组织经济较发达市县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人才、资金、技术优势与贫困地区的资源、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加强舆论引导,协调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休对联手扶贫和社会帮扶工作做一次全面系统报导,大力宣传和表彰在社会扶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扶助贫困群众的良好氛围。

8、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内容,全力推进扶贫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组织全省扶贫系统干部队伍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扶贫方针政策,踏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系穷人、关注贫困群众。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质,做到务实创新,勤奋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结合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讨活动。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调研,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的准备工作。采取专题宣讲、观看录相、学习交流及典型参观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01*年工作规划》,以及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检查。同时,积极完成省委、省直机关工委部署的各项学习教育活动。

扩展阅读:阳山县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设想(12.22)

阳山县扶贫办

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设想

一、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一)201*年主要工作措施和工作成绩

201*年以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佛山市(南海区)的大力帮扶、省市挂扶单位以及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市上级的正确决策和工作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用好用活各项扶贫资金,突出贯彻“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精神,解决贫困山区“一保五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县有关部门统计,201*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76亿元,同比增长速度12.7%,其中农业总产值8.43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可望超额完成年初任务。

1、积极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认真落实省委汪洋书记指示精神

(1)突出抓好组织领导,帮扶责任落实到人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

1室,并从有关单位抽调4名科级干部和1名司机到办公室工作,配备专用车辆,专门抓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各乡镇、县各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层层抓落实,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计划用5年时间帮扶1377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是科学谋划,健全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的意见》和《阳山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出一镇、一村、一组(或一片)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省“双转移”、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成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督查小组,建立督查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制定《阳山县“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各乡镇、各单位、挂扶干部的帮扶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同时,利用简报定期通报情况,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批评后进,切实提高帮扶实效。

(2)突出抓好建档立卡,帮扶动态管理到户

一是做好贫困户摸底核准工作。按照省统一部署,我县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纳为贫困户,为进一步做好贫困户摸底核准工作,结合民政部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工作,以一户一表、一记一卡的形式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特别是将每户贫困户和相应帮扶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分别录入电脑上网,全县

2核实贫困户13777户31253人。

二是实施规范动态管理。对全县贫困户情况在原来民政部门掌握的情况基础上,参照国家扶贫办制定的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表,对农村贫困户综合情况进行登记、细化和量化,相关措施和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建立了《阳山县农村贫困户信息资料库》,方便查看贫困户资料,建立帮扶动态档案,实施规范动态管理。

(3)突出抓好挂钩扶持,干部帮扶覆盖到户

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工作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在做好贫困户摸底核准、公示认定、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单位责任和干部职工挂扶工作,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实行不脱贫不脱钩。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全县按正处级干部挂扶5户、副处级干部挂扶4户、正科级干部挂扶3户、副科级干部挂扶2户、普通干部挂扶1户贫困户的要求,目前已落实帮扶5985户贫困户(其中县1838名干部帮扶2886户,省市干部帮扶3099户),包干负责帮扶脱贫。10月27日,全县铺开“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1838名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贫困户规划好脱贫方案。在帮扶工作中,紧紧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认真做好规划,切实把脱贫措施规划到户,干部帮扶规划到户,发展项目规划到户,科技培训规划到户,扎实有效地在全县强势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

(4)突出抓好资金保障,资金扶持辐射到户

总结以往“千干扶千户”的经验及教训,县专设“规划到户、

3责任到人”扶贫开发专项基金,创新扶贫信贷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启动资金问题。具体做法是:县每年从佛山市南海区帮扶资金中划出100万元作为贴息基金,200万元存进县农业银行作为担保基金,从县农业银行贷出不少于201*万元的扶贫贷款,其中1000万元作为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种养业的专项贷款,另外1000万元由龙头企业向县农行贷款,在各乡镇兴办集约式扶贫示范基地。

贫困户贷款的具体运作方式:挂扶干部经调查、了解贫困户情况后,协助有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业且具备养殖条件(以龙头企业确认为准)的贫困户,由县扶贫开发公司作担保,向县农业银行申请扶贫借款。由贫困户以建好的猪舍(或鸡舍、鸭舍)为抵押,向县农行借贷不超过15000元的扶贫资金。贫困户只需按期偿还贷款本金,无须支付利息。待贫困户养殖成功后,委托扶贫龙头企业在帮扶对象出售产品的利润中按比例扣还本金。贷款期限为两年,需连续扶持的贫困户,在偿还前期贷款后,可予续贷。

集约式扶贫示范基地的专项贷款具体运作方式:首期建设由龙头企业向县农行申请,政府贴息,在每个乡镇兴建一个集约式养鸡扶贫示范培训基地,集中贫困户在基地统一管理下按幢包干养鸡。龙头企业每年必须为我县免费培训45批贫困户,每批20户。培训期间,贫困户的食宿由龙头企业提供,贫困户在公司技术骨干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养殖,并领取报酬。基地具体运作与管理由龙头企业负责。基地首期建设完成后,二期参照以往入股电

4站,获取分红解决村集体收入不足的成功经验,吸收社会热心人士入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他们可以按幢投资,如每幢鸡舍投资5万元,可安排一户贫困户按幢承包养鸡,业主每年可获取投资额的15%分红(即每年分红7500元),5年后本金可随时返还,而且投资方只参与分红,不负责亏损。我们还计划采用按幢冠名的方法,使投资者既得利益,又留美名。以此吸引更多有意投资者参与投资,扩大养殖业规模,增大扶贫面。

(5)突出抓好科学规划,扶持项目安排到户

为认真做好扶贫工作,我县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工作新形式,新举措,有效推进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从今年开始,在各乡镇进行对贫困户帮扶试点,帮扶效果明显。

一是通过“互助资金+干部+贫困户”模式帮扶。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户发展经济(种植业、养殖业等)对短期资金需求的借款来源。互助资金每股3000元,非贫困农户自己入900元,政府配股2100元;贫困户农户自己入300元,政府配股2700元。每户农户最多只能入5股。互助资金由入股农户民主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入股农户只要有经过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合适可靠的发展项目,由贫困户优先提出申请,通过大户(通过村委会确认)担保,五户联保等方式,就可向互助资金借到短期小额资金,对口帮扶干部指导跟进项目实施。

二是通过“帮大户带穷户”模式帮扶。以广东温氏食品有限集团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实施“帮大户带穷户”的扶贫

5模式,通过公司帮助大户养殖,由大户捆绑扶持1至3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主要方式是大户聘请贫困户做工,领取基本工资,并让贫困户参股,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共同发展。七拱镇隔坑村石桥村小组村民欧暖,依靠温氏公司合作养猪,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今年,由帮扶干部联系欧暖和贫困户组成帮扶小组,以大户投资,贫困户投劳,利益共享的形式,向我办申请帮扶。我办以“封闭式”模式借款5万元帮扶发展生产:即由扶贫办将款项直接汇入温氏公司账户,温氏公司在欧暖交售商品肉猪结算时按毛利的60%代我办扣还借款。三户贫困户各出一个劳力参与养殖,欧暖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底薪,并以每一栏猪纯利的30%给予分红。目前,欧暖共建起猪舍5个,肉猪存栏量1300只,预计每年可出栏肉猪2600只以上,纯利润达28万元以上,加上养鱼、种果的收入,全年纯利预计可超过40万元,三户贫困户每户分红可达3万元,实现脱贫。在欧暖的带动下,隔坑村发展了十多户养猪专业户,既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帮大户带穷户”的开发式扶贫模式,有效地帮助大户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解决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门槛难”问题,既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安全,又用活了扶贫资金,还可以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农户和贫困户、扶贫单位的“三赢”。目前,我办按此模式共借出帮扶资金82.1万元,帮扶了32户大户,带动了5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三是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帮扶。村干部生

6产生活在基层,最接近和了解群众,自身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当地的发展。通过帮扶村干部发展经济,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增强他们信心,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大镇村支书梁文星和村支委赖光有意愿与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养鸡,我办以封闭式模式各借款1万元给他们,他们签好承诺书,承诺愿意以“保底薪+分红”的方式捆绑帮扶2户贫困户,贫困户的主要工作是投料、加水、防疫、清舍、加垫、消毒等养鸡常规工作,每月基本工资不少于600元。如果每批鸡出栏时,每只鸡纯利超出1.5元/只,则超利润部分按30%分红给贫困户。现在二人的鸡场正在紧张建设中,月底可望顺利投产。在他们的带动下,琶迳村村民的养鸡热情很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是通过“集约式扶贫基地”帮扶。组织联合贫困户,实行集约式扶贫。集约式扶贫,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扶持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把贫困户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统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与阳山鸡公司合作兴建小型养鸡场,通过成立养鸡合作社,引导农户参股分红。养鸡场统一代领鸡苗、饲料等,带动规模较小(不足201*只)的农户在龙头企业指导下养鸡,起到以点带面作用解决零散贫困户养殖难题;二是与天农公司合作,在每个乡镇租地50亩建立一个鸡舍面积约9000平方米、每批可养7-9万只鸡的扶贫基地,由天农公司每年免费培训45批约100户贫困户进行养殖。从而贫困户掌握养鸡技术,通过养鸡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72、坚持整村推进思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办立足本地特点,坚持整村推进的思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认为,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我办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入手,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特色农业,激发广大农民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大面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之逐步过上宽裕的好日子。

例如,在秤架乡太平洞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我办根据当地实际,帮助他们制定了“以茶叶推进旅游业,以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新思路。去年,我办就先后与“广东茶王”、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陈伟忠先生及中国台商协会副秘书长姜金利先生签订合作经营意向。在当地征了一个约50亩的小山坡与台商作为试点种植台湾高山茶,以此带动当地发展种植茶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今年3月,万亩茶园项目已经正式动工,现在已种植茶树种苗260亩,明年可扩种1500亩,逐年扩种,五年内可达10000亩。茶园是利用公路两旁闲的农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种植茶叶,陈先生负责建设茶叶加工基地,并按时向种茶农户提供优质茶叶种苗、肥料、农药和技术指导,负责保价回收茶农交售的茶青;农户负责土地、人工,以产品茶青换取投资方支付的报酬。项目完成后,既创造“广东第一峰”高山茶品牌,又提高当地农民对农业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大面积带动贫困山区农民致富。

3、切实抓好“大禹杯”竞赛活动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8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县开展以治水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大禹杯”竞赛活动及主要解决群众行路难和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取得了较好成绩。经省批准立项的201*年度省“大禹杯”竞赛项目已经完成,其中计划总投资23.77万元的阳城镇黄竹村连片治理1100亩项目已和计划总投资56.5624万元的黎埠镇界滩村连片治理940亩的工程经全面完成。经县验收确认:两项工程合计完成投资总额57.7814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42万元,镇村自筹15.7814万元),完成整治农田面积2400亩。修陂头1座,过滤池1个,兴建“三面光”引水渠道主渠道共7公里,安装总引水管3.9公里,建蓄水池2个共900立方米。解决1600亩果园灌溉问题,解决中低产田940亩灌溉问题,两项工程共受益农户1100户(其中贫困农户165户),总受益人口3150人(其中贫困人口700人),每户均可增收1727元。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江英镇英阳村、太平镇大城村和秤架乡大陂村三个行政村的水利设施比较落后。由于缺水,上造生产属于“望天田”,下造生产全村土地基本弃耕丢荒,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201*年我们在三个地方利用中央资金建设一系列水利工程,计划建设4.81公里“三面光”灌溉渠道,其中:江英镇英阳村建设1750米,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太平镇大城村建设1460米,改善201*亩耕地灌溉;秤架乡大陂村修建1600米,解决800亩农田灌

9溉。到201*年3月止,已修好“三面光”灌溉渠道5.83公里,占计划的121.2%。实际投入资金50.12万元,占计划的116.2%,其中中央资金30万元,占100%。资金到位后,加强资金监管,专款专用,没有出现挪用和截留,确保项目的依期完成。项目完成后,取得明显效益。解决上述三个行政村3400亩农田的生产用水问题,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切实抓好安居工程、老区搬迁工作,加快进度完成历年任务

201*年省农村安居工程项目安排我县200户,市项目安排我县350户。我办按《阳山县农村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规定,认真组织有关乡镇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进度。据统计至201*年4月底止,200户已经全部竣工,建筑面积16614m,落实资金588.7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00万元(全部为省财政资金100万元),农民自筹488.7万元。省财政下拨的100万元建房补助资金,已全部下拨到各有关乡镇,作为建房的“三通一平”和启动资金,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市项目350户也已经基本竣工,现在完善上报各种材料。

今年是实施省政府关于《扶持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搬迁安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92号)的最后一年,落实好、实施好此项工作,是省政府交给我县的任务。为加快进度努力完成扶持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搬迁安,我办要求黄坌、江英、阳城、小江、黎埠等相关乡镇,加强领导,确保计划任务的完成。凡未

10

完成往年计划的镇都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要逐村进行检查分析,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成效到位。仍未落实安地点的,要抓紧与村民协商,尽快落实安地。可采用集中搬迁安与分散安的办法,对相对困难的群众,可建砖瓦房等办法,解决其搬迁安。已落实安地的,要动员搬迁农户加快建房速度,帮助解决有关建房难题,已建好住房的,动员尽快搬迁。特别是201*、201*、201*年度计划未完成的镇,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在今年内全面完成。不能落实搬迁安地的要进行调整。

为了加快老区搬迁工作的进度,我们制定了奖励措施,对按时完成搬迁的农户,县给予201*元/户的奖励。同时,要求还未能完成搬迁的农户签订承诺书,承诺最迟在本年10月份动工建设,十二月完成。经过狠抓落实,到12月份止,黎埠、黄坌、江英三个镇的任务已经完成,阳城、小江两个镇大部分已经完成,还有几户还在建设中。

5、利用佛山南海帮扶资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扶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转移

我们利用佛山南海帮扶资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扶贫。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输出”的思路,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乡大市场。

一是与科协合作,开展科普下乡活动,以走动式课堂传播科普知识。

二是与科技和农业局联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增强农

11民群众科技意识,提高群众的致富技能。

三是与县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和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多种专业技能培训班,采取校企结合、校企挂钩、定向培训的方式,培训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贫困面仍比较大。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因自然灾害和因病返贫的农户增多。据摸底调查,我县现在贫困户13777户,占全县农户10.8%。二是农业种养比例调整不够快,加工流通不够活,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三是基础设施欠缺还比较严重。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重压力大。全县仍有农村危房5300户,还有革命老区需搬迁安1300多户,缺额资金大,筹资难度大。四是产业化进程还不平衡,如养猪业,只集中在黎埠等几个乡镇。五是部分石灰岩地区人迁遗留问题至今仍未妥善处理好。

二、201*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设想:

(一)切实抓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争当全省扶贫开发的排头兵。关键是抓好帮扶干部落实对贫困户帮扶的项目、措施,重点是抓好二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输出力度,着力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率;二是依托龙头企业,通过“帮大户带穷户”模式帮扶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二)加快农业种养比例调整,明年实现养殖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主要方法是通过“村干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

12带动广大农户养猪、养鸡。

(三)加快在每个乡镇的集约式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步伐,解决规模不大的零散用户养殖问题,使每个乡镇的贫困户都可以在龙头企业的直接指导下养鸡,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增强扶贫开发力量。

(四)在抓好大镇琶迳村和阳城镇黄竹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由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有基础的村作为试点,每个村安排20万元的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由各乡镇政府把关。

(五)积极与广东省侨鑫集团联系,争取在我县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解决农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六)结合秤架乡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大平洞村村委会周围规划一片土地,作为成片开发的试点,参照办工业园的理念,促进农业成片开发。通过完善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种养大户到试点投资开发项目,如兴建农业生态度假村、农家乐酒店、农庄经济等,把太平洞村打造成一个绿色农业示范园。

(六)大力支持与协助阳山县第一峰茶叶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秤架万亩茶园的步伐,同时利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江英、大、黎埠等高寒山区发展高山茶,促进我县茶叶种植与深加工的产业化进程。

(七)抓好七拱镇石角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联系水利、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工程监理和资

13金监管。抓好黎埠镇大龙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认真细致规划,严格招投标。对今后的项目申报,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通过成立项目评审小组,具体审核、筛选各乡镇上报的项目,根据领导重视程度、项目准备材料、项目实效性等方面进行评分,得分高的乡镇优先安排。

(八)结合整村推进试点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大禹杯”竞赛活动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九)加大力度抓好农村危房改造、老区搬迁工作。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4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与201*年工作意见》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与201*年工作意见: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与201*年工作意见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972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