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楠木镇通柏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28 17:12:3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楠木镇通柏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南部县楠木镇通柏村省级财政新村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地深入开展,如期按质按量完成通柏村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通柏村实际,特制定《楠木镇通柏村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统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发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新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村级水泥公路建设创建为重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切入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

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础设施现状

楠木镇通柏村距楠木场1.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56户、1222人,耕地面积850亩,果桑和工业原料林产业为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村基本通泥结碎石路,出行难的矛盾依然突出。镇、村已在老省道101线(现降为县道)上规划大型居民聚居点一处,辐射全村5个社,远期规划入住160户,目前已入住30户。居民聚居点尚无绿化、亮化、美化设施。

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及资金概算硬件及配套建设共需投资465万元。㈠基础设施建设。

1、硬化居民聚居点宽6米的村道水泥公路1.5公里,预计投资200万元。

2、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预计投资50万元。3、居民聚居点农舍及周边风貌整治50户,预计投资75万元。

4、201*年、201*年、201*年分别新建并入住农户20户、40户、100户农房地基平整预计投资80万元。

小计投资405万元。㈡居民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

1、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预计投资30万元。

2、村级文化室及健身器材建设,预计投资12万元。3、村级卫生站建设,预计投资8万元。

4、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建设,预计投资10万元。小计投资60万元。㈢社会事业建设

1、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狠抓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

3、狠抓依法治村建设。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四、资金来源、整合计划及管理

通柏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村民筹资筹劳135万元、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120万元、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革命老区扶贫资金50万元、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资金80万元,将5方面资金整合使用。成立楠木镇通柏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监督。

五、资金具体用途

硬化水泥公路及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所需投入的250万元由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革命老区扶贫资金解决,农舍及周边风貌整治、地基平整和配套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215万元由村民筹资筹劳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资金解决。

六、资金补助方式

1、村民筹资筹劳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收取和补助。

2、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由监管领导小组收取和监管使用。

3、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革命老区扶贫资金、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资金按省财政厅规定实行报账管理。

所有工程项目均在各级财政部门、镇、村监管下,公开、

公平、公正地比选施工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

七、保障措施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2、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群众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做为重点,通过建设成效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3、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着力完善镇、村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镇上成立了以镇长敬占龙为组长,副镇长赵俊杰为副组长,国土、村建、建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通柏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村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赵守财任组长,村组干部和社会能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镇、村配合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八、项目预期成效

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通柏村新村所有入住农户实现通水、通气、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拥有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公路硬化率达10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基本清除脏、乱、差现象,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基本建成宜居和谐新村。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扩展阅读:宣汉县君塘镇飞泉社区201*年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宣汉县君塘镇飞泉社区201*年新村聚居点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年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川新农办[201*]4号和川财农[201*]75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农工委、省住建厅就推进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飞泉社区居委会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召开党员干部、居民代表等会议研究,坚持以点带面、一点促面原则,初步拟定飞泉社区201*年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宣汉县君塘镇飞泉社区聚居点201*年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主管部门:君塘镇人民政府三、项目实施单位:飞泉社区居委会

四、项目建设地点:君塘镇飞泉社区杨家河新村聚居点聚居农户45户。

五、建设内容:杨家河小区隶属君塘街道飞泉社区第四居民小组,距场镇1.8公里,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居民饮水靠场镇自来水供给,生活污水排放经化粪池简易处理排放州河,垃圾池和果皮箱等环保卫生设施配置不足,居民聚居点尚无绿化、亮化、美化设施,无全民健身器材。借助项目支持,新建

集中供水工程1处,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个,垃圾池3口,垃圾箱14个,栽植行道树863株。

六、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111.5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45万元,整合县级项目资金投入16万元,居民筹资投劳45.53万元,主要用于居民房风貌打造、改善居民饮水条件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七、建设期限:201*年5月——201*年5月,建设周期为1年。

八、建设目标:新村聚居点基本实现统一集中供水,管网入户率和居民安全饮水率均达100%,排水、排污、环境卫生等设施设备完备,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突出宣汉特色,彰显民居风貌,有效解决居民饮水难等问题,基本清除脏、乱、差现象,彻底根治污水未达标排放等社会问题,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基本建成宜居和谐新村居民聚居点,把杨家河新村聚居点打造成全县加快推进居民聚居点建设样板示范区。

第二章新村基本情况

一、新村基本情况

杨家河小区隶属君塘街道飞泉社区第四居民小组,位于宣(汉)罗(江)公路主干道,紧傍洲河,距场镇1.8公里,是达州市居民安全饮水主要保护区。现有居民45户,180人,多数为失地农民,耕地35亩(其中田12亩),人均占有耕地0.085

亩,常年种植水稻16亩,玉米19亩,生猪年出栏在50头以内。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业效益低下,青壮年外出务工较为突出,在家劳动力在宣达两城务工,少数女性劳动力从事服务行业,现有星级农家乐3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收入和从事餐饮服务业为主。该地土壤为灰棕紫泥土,气温春暖、夏热、秋温、冬凉和春早、夏最长、秋短、冬长特点,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95毫米,年平均气温17.8oC。

二、新村基础设施现状(一)、新村规划区域

君塘镇杨家河小区建成面积为0.6平方公里,居民45户,180人,人均居住面积65平方米,居民住房绝大多数是现代建筑,集中居民楼6幢,散户居民房7户,主要分布在宣罗公路两侧。杨家河小区紧傍州河,水资源丰富,为未来水上休闲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加之区位明显,交通便捷,距宣汉县城13.5公里,达州市16.7公里,宣罗公路横穿小区,具有典型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全县启动生态亲水走廊打造工程,杨家河成为核心打造区域,镇居两级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力度大。居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性高,采取“一事一议”原则,曾多次参与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活动。现有农家乐3家,页岩砖厂1个,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根据区位特点、未来发展和新村建设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有利发展,突出重点,化解热点,打造亮点,以点带面,政府扶持,群众

自愿的原则,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小区发展;突出建设重点,解决群众饮水难等热点问题。通过整体建设、局部改造、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型、文明型、节能型等特色鲜明、格调新颖的新村建设聚居点,不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确保达州市居民饮水安全。

(二)新村基础设施现状

现有街道1条,宽度在30m左右,户间道全盘硬化,户户通水泥路,入户率达100%,道路绿化率为65%。居民饮用自来水从距场镇1.8公里取水供给,自来水主管道口径小,陈年老化,加之场镇人口多,用水量大,供水严重不足,当地缺水现象突出。沼气池20口,小型化粪池6口,居民生活污水只经简易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流入洲河,严重影响达州市民饮水安全。使用罐装液化天然气的户数占18%,使用电、沼气户数占23%,无集中供气设备,大多数居民仍使用薪柴。目前固有电话12部,手机通讯普及率为85%左右,移动、联通信号覆盖率100%,宽带网络使用率5%。环卫设施不齐全,街道设有少量垃圾箱,落实专职保洁员,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统一运到县垃圾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公交站点1处,客运公交专线1个,路灯、标语、广告牌基本进行了规范化,道路指示牌还不够完整,无公共厕所,无全民健身活动广场,街道路面未美化,文化茶园1个,村级卫生医疗1个,

星级农家乐3家,楼幢消防设施配置到位。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距场镇距离远,供水管道破损老化,加之场镇居民多,用水量大,无法满足杨家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群众呼声大,极力渴盼改善饮水条件;二是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小,小型化粪池和沼气池无法肩负当前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处理,未达标就排入洲河,严重影响达州市民饮水安全;三是环卫设施配套不到位,乱扔乱倒现象突出,有损宣汉西大门现象;四是居民楼前坑洼不平,街面未彩化,零乱现象严重;五是小区无绿化地带,严重缺乏全民健身器材;六是集体经济脆弱,加之当地基本上位失地居民,经济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度大。

第三章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

一、建设依据

1、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1*17号)

2、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22号)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53号)

4、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

于做好201*年新村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新农办201*4号)

5、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财政新村基础实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农201*76号)

6、达州市宣汉县创建四川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宣汉县创建四川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为载体,以打造生态亲水走廊为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新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资金整合,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完善,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努力构建“新农村综合体”,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新村聚焦点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三、建设重要性

新村聚居点建设对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打造新村聚居点是四川省委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比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片建设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是加快新村聚居点建设,投资规模小,配套设备齐全,有效降低资源损耗和浪费,提高配套设备利用率;三是加快杨家河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有利于进

一步改善城乡面貌,维护达州市民饮水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四是通过杨家河聚居点打造,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有利于规范城乡居民生活行为,丰富居民文化活动,繁荣地区文化生活,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快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五是推进杨家河新村聚居点建设,有利于风貌统一,彰显地方文化底蕴,突出宣汉特色,实现村容整洁,加快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为全县打造杨家河生态亲水走廊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杨家河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四、基本原则

(一)统筹发展以人为本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资源要素向聚居点加速集聚,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人为本,尊重居民意愿,结合当地发展特点,有重点、有步骤推进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聚居点城乡协调发展。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整体性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布局,总体规划。围绕全县打造生态亲水走廊总体规划,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抓出成效。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集中全镇力量,重点抓好饮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聚居点提供基础保障。

(四)政府引导农民参与

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群众为主体,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社会捐赠,调动居民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形式多样化的格局,带动资源要素向聚居点加速集聚。

(五)村级主体以奖代补

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村、责任到村”,村级为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乡镇加强规划审查,强化指导督促,统筹协调推进;县上充分考虑各地积极性,实行以奖代补;强化考评验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

五、建设目标

针对杨家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出矛盾,基础设施项目将以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为中心,着重解决居民饮水难、环境差和污水治理等问题,达到楼幢前坝面全盘硬化、生活污水全面治理、民居房风貌统一,完成饮水改造、环卫配套、人居环境改善和风貌打造等的目标。同时结合特殊区位和亲水走廊打造,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基本实现统一集中供水,管网入户率和居民安全饮水率均达100%,排水、排污、环境卫生等设施设备完备,污水排放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排放指标,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有效解决居民饮水难等问题,基本清除脏、乱、差现象,彻底根治污水未达标排放等社会问题,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

准,基本建成宜居和谐、休闲旅游新村居民聚居点,成为全县加快推进居民聚居点建设样板。

第四章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任

一、房屋改造建设:按照“强化风貌塑造,突出宣汉特色,着力打造示范亮点”要求,对6幢居民楼房和7户散居民房进行风貌塑造,彰显宣汉民俗风貌特色。

二、给水设施建设:从石虎村雷打石取水,建取水池和供水池各1处,并注标示牌和建供水工程周边绿化带等附属设施,安装供水管网2800米。

三、排水设施建设:主要治理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在居民房后侧安装排水管网201*米,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个。

四、环卫设施建设:配置14个垃圾桶,建3m×2m×1.5m垃圾池3口,进行集中收集统一运到县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五、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在居民房前和公路两侧栽植黄果树、银杏、芙蓉等绿化树863株。

第五章投资概算

一、项目投资总概算

杨家河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11.5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45万元,占总投资的40.03%;整合县级项目资金投入16万元(居民房风

貌打造),占总投资的14.3%;采取一事一议原则,居民筹资投劳45.53万元,占总投资的45.4%,整个项目总投资主要用于居民房风貌打造、改善居民饮水条件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严禁大包大揽,民主管理。

二、分项工程投资概算

(一)房屋改造建设:投资16万元(全为县级整合资金投入)对6幢居民楼房和7户散居民房进行风貌塑造,占总投资的14.3%。

(二)给水设施建设:从石虎村雷打石处取水,投资19.248万元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占总投资的17.3%,其中省财政投资9.359万元,群众自筹9.889万元,项目具体为投资0.748万元(含土地征用、施工材料、劳务工资、内外美化等)建8m3取水池1处,投资5.7万元(土地征用、施工材料、劳务工资、绿化带、饮水标示、内外美化等)建50m3供水池1处,投资12.8万元(劳务工资、管网材料、青苗补偿等)安装φ63PE管型供水管网2800米。

(三)排水设施建设:投资50.6万元安装排水环保设施,占总投资的45.4%,其中省财政投资25.3万元,群众自筹25.3万元项目具体为投资12.6万元在居民房后侧安装φ300钢筋砼管排水管网201*余米,投资38万元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个。

(四)环卫设施建设:投资2.482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占总投资的2.22%,其中省财政投资1.241万元,群众

自筹1.241万元,项目具体为投资0.69万元购置垃圾桶14个,投资1.792万元(含劳务工资、土地征用、青苗补偿和施工材料等)建3m×2m×1.5m垃圾池3口。

(五)人居环境设施建设:投资18.2万元(树苗款、劳务工资等)在居民房前和公路两侧栽植黄果树、银杏、芙蓉等绿化树863株,占总投资的16.3%,省财政投资9.1万元,群众自筹9.1万元。

三、新村建设资金具体用途及补助方式(一)资金用途

杨家河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饮水难、环境差等问题,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安装排水管网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环保基础设施,改善新村聚焦点人居环境,彰显居民房民俗风貌特色,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补助方式

推行“项目支持、党政扶持、村组实施、群众主体”的模式,实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给予资金补助。

1、村民筹资筹劳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收取和补助。

2、县级整合资金由镇财政收取,按照项目建设财经管理要求,对居民房风貌塑造监管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3、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按省财政厅规定实行报账管理。

所有工程项目均在各级财政部门、镇、村监管下,公开、公平、公正地比选施工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

第六章资金整合方案

为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杨家河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村民筹资投劳45.53万元、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45万元、整合县级居民房打造项目资金投入16万元,将3个方面资金整合使用,打捆使用。成立君塘镇飞泉社区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监督。

第七章预期成效

通过1年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统一集中供水,管网入户率和居民安全饮水率均达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绿化亮化率达100%,从根本上解决饮水难问题,基本上清除脏、乱、差现象,很大程度上改善城乡面貌,实现村容村貌,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招商引资注添活力,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更能带动其他村小组推行居民聚焦点建设,有利于全市推进非地震灾区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发展垂钓、休闲农家乐、水上游乐,加快推进全县洲河沿线生态亲水走廊打造,使更多居民参与服务行业,每年户均收入将达1201*元

以上,有效解决失地农民衣食问题。通过项目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民生活生态化,环境优美化,居住清洁化,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基本建成宜居和谐、休闲旅游新村,成为全县新村聚焦点建设样板。

第八章进度安排

一、建设期限

201*年5月开始,201*年5月底结束,建设周期为1年。二、实施进度

(一)建设准备阶段(201*年5月-6月)

一是健全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二是摸底调查,深入调研聚焦点建设标准,摸清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三是编制规划及方案,在充分调研,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召开村组群众等会议研制实施方案;四是宣传发动,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完成杨家河新村聚焦点建设前期总体规划及图纸设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年6月至201*年4月)按照审批通过的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和人力等资源,围绕方案集中力量抓好抓落实。

(1)201*年8月完成垃圾桶、垃圾池等环卫基础设施配

套。

(2)201*年11月底完成居民饮水集中供水工程。(3)201*年1月底完成排水管网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程。

(4)201*年3月底完成居民风貌塑造工程。

(5)201*年3月-4月完成863株黄果树、银杏、芙蓉的栽植等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工程。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年5月1日-12月31日)围绕建设内容,查缺补漏。首先由飞泉社区居委会杨家河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和建设质量等进行初查,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复查,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及时整改完善,然后向镇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镇政府衔接市县部门实地进行项目验收。

第九章组织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项目工作领导,镇上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党委班子为成员,镇纪委、党政办、财政所、规建办和涉农部门等负责人及项目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飞泉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成员,社区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相应负责:一是审定实施方案。二是项目组织协调,发动带领群众开展一事

一议,推行民办公助。三是召开联席会议,情况交流总结,分段安排部署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四是监管资金落实情况,督查项目进度,监督项目实施质量,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处理。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情况收集、经验总结和汇总上报及政策宣传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搞好技术指导

社区成立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社区委员张彪为副组长,社区委员杨加荣、妇联主任张元会、杨家河居民小组长杨加六为成员,组成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镇上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规建办、水利站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具体项目实施中技术指导。镇居两级,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全面负责:一是负责制定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三是采取发放技术资料,利用广播、宣传车、报刊、电视等媒体广泛进行技术宣传。四是抽派专人配合项目村,进行蹲点实施,确保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进度。

(三)搞好绩效评价

根据《四川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四川省新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考核标准(试行)》等办法规定,明确细化资金筹集分配、申请拨付、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一系列要求。建立杨家河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估标准,对杨家河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绩效目标进行

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争取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搞好验收总结

围绕建设内容,查缺补漏。工程完工后,在居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等全程参与前提下,首先由飞泉社区居委会杨家河新村聚焦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和建设质量等进行初查,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复查,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及时整改完善,然后向镇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镇政府将衔接市县部门实地进行项目验收。验收报告要有村民监督小组代表签字同意。验收报告作为争取财政拨付补助资金的一项重要依据。及时总结宣传,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成效,争取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氛围。认真总结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真实、客观地反映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及时上报。

二、工程建设与管理

(一)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工作职责

社区支部书记是杨家河新村聚居点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社区主任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由5名社区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专门负责项目质量和进度监督;由实施点社区小组长牵头,4名社区群众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监管、资金支付等工作。镇建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负责协调配合、技术监督、资料收集等;

项目居组负责宣传发动、质量监管和劳动力组织等。

(二)严格合同管理

在施工单位按要求缴纳履约保证金和差额风险担保金后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按合同进行监督管理。工程业主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管单位要严格按项目建设要求和签订的合同组织施工,对确因特殊情况需变动的工程,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申报办理。

(三)严格质量进度管理

采取项目管理单位专人监督、项目业主单位跟班监督、项目镇村配合监管、项目实施地群众代表实地监督和定期组织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监管。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工程质量评比会,让施工企业相互比较、互相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四)严格安全管理

完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安全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头,强化安全监管,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五)实行项目公示制强化社会监督

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聚居点的省级财政投资、建设任务、建设范围、项目责任人及工程规划、实施、竣工等各环节通过文件、板报、广播电视、标示牌等形式向群众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广泛监督。

(六)搞好信息管理做好分级验收

建立镇、居、组三级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设计、工程监理、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反馈信息,总结推广好的经验。本项目按国家标准进行分项验收,法人单位在监理人员认可的基础上,按验收规范对各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办理竣工结算和审计,然后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三、项目资金管理

按照国家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做到规范透明,阳光操作,坚持县级财政报账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对“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的工程内容,项目实施村按县级主管部门的验收意见并结合相关工程的补助标准到县财政报账,县财政和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依据验收结论并结合补助标准直接转拨到项目实施村,并及时将补助资金兑现到施工单位和参与建设的受益农户。

第十章民办公助方案

为把握好农民自愿、农民主体、公开透明的“民办公助”基本原则,坚决不办群众不愿意办、不参与办、不能办的事,激发农民民主议事、定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

一、资金用途

(一)新村聚居点的确定

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聚居点区位、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

多方面因素,确定在飞泉社区杨家河居民点打造新村聚居点。

(二)建设内容的确定

根据川财农[201*]75号文件规定,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实施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即改善饮水条件、治理生活污水、消除脏乱差、优化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幸福指数,确保达州市民安全饮水。

二、编制方案

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在乡镇人民政府的协调下,与村社干部、农民代表、受益农户一起开展建设内容的具体规划设计,编制设计与概算书。再组织专家审核投资概算、财政资金支持环节、补助标准是否合理,符合相关规定;技术标准、设计是否达标。审核通过后,形成实施方案,予以上报。

三、项目实施

方案批准下达后,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召开聚居点群众大会,给居民深入细致地讲解项目建设的意义、建设内容、居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调动居民积极性,参与项目建设。项目村为实施和报账主体,实行村民自治监督,成立了5群众代表组成村民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对资金筹集使用、投工投劳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内容的难易程度、技术标准的高低等,采取居民自行建设、招标(比选)方式实

施项目。镇政府将加强对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标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进行指导监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实行公告公示,及时将建设地点、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公示,主动接受居民和社会监督。资金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账管理,先建后补,根据进度和质量先预拨一部分资金,待验收合格后办理清算。

四、项目验收

项目完工后,镇政府将衔接县财政局、农办等有关部门,在居组干部、居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的全程参与下开展验收。验收报告要有居民监督小组代表签字同意。验收报告作为争取财政拨付补助资金的一项重要依据。

五、项目管护

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形成的资产归项目点所有,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项目点的居民小组负责日常管护,县及镇政府将每年从支农资金中列一部分资金,对因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进行修复补助,让项目发挥应有的效能,使农民长期受益。

六、财政补助方式

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机构,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的原则,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补助方式。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机构,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的原则,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补助方式。基础设施部分通过“一事一议”确定由施工队伍承建的,可以预拨部分财政补助资金,

资金拨付进度与项目建设进度相协调。

第十一章附表、附图、附件

一、附表

(1)新村聚居点(综合体)基本情况表;

(2)新村聚居点(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情况表;

(3)新村聚居点(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投资补助标准一览表;

(4)总投资和资金构成汇总表;

(5)新村聚居点(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及投资概算汇总表。

二、附图

(1)新村位置图。主要反映新村在全县的地理位置,并标聚居点位置;以县级行政区划图为底图,将项目区地理位置用色块标注;在图幅适当位置加注矩型方框,方框内标注新村建设内容、投资等;方框用箭头与聚居点连接。

(2)新村基础设施现状图。反映新村基础设施现状,比例尺最好与项目规划布局图一致。

(3)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反映新村总体规划设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分布位置。制图说明:在图幅适当位置编制制图说明,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程类型、数量、投资情况等。图廓内容: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制图单位、制

图人员(签字)及制图时间。

(4)主要单项工程施工图。各类主要单项工程的典型纵横断面图。

三、附件:

(1)君唐镇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2)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群众“一事一议”意见征集表;

(3)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聚居户)“一事一议”会议记录。

(朱永华)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楠木镇通柏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楠木镇通柏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楠木镇通柏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992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