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
月日(星期)总第50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5古诗三首之一:送元二使安西课型新授知识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情感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理解内容,感受意境,体会情感。重点教学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教学录音机用具教学方法读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2、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4、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二、学习1、解诗题,知作者。古诗。(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诗意。(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师小结:这一句诗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
三、课外拓展。四、总结。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1)复习诵读方法。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4)(放录音)听读古诗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15古诗三首之一:送元二使安西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总第51课时课题教学目标
15古诗三首之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型新授知识目标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教学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重点教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难点教学小黑板用具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导入二、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一)、引导自学师: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小黑板出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二)、引导汇报1、检测朗读师:2、理解前两句师: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那你从中读懂这些问题了么?谁第一个汇报?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指导朗读,指名读)3、理解后两句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看见什么了呢师: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李白看见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四|、小结师: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看见了-----师: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师:说的对。看来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是忘年之交。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4、指导朗读(指名背诵)1、交流积累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指名背收集的送别诗)师: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板书设计15古诗三首之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52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5古诗三首之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知识目标通读古诗,会认5个字。能力目标朗诵古诗,熟读成诵。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重点教学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难点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法、讨论法、读书法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教师活动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4、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5、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6、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教师巡回辅导。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型新授
读顺诗句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板书设计15古诗三首之三: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
扩展阅读:16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6课教案
月日(星期)总第53课时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16穷人知识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力目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剥削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虽身处困境,却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质。理解桑娜丰富的内心活动及变化,体会她具有的崇高品质。通过对渔夫神态、语言的理解,体会他具有的高尚品质。录音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型新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二、课文分析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1、提问: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中的桑娜、渔夫是什么样的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Z、学习课文范读第一段:(听录音)略讲思考:桑娜一家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哪看出来的?划出来。讨论:穷住:七口人住一间小屋。吃:勉强填饱肚子,黑面包、菜只有鱼。小结:课文中从桑娜一家的住、吃、穿、用、劳动几方面表现了穷人的穷。提问:桑娜家的生活这样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你怎么体会?(桑娜一家虽然贫穷,但却温暖而舒适,可以体会到女主人桑娜勤劳能干,渔夫能吃苦耐劳。)板书:勤劳(师:桑娜一家虽然贫穷,虽然七口人只住一间小屋,可是桑娜却能将它打扫得干干净净,让这个家充满了爱。)师:渔夫在风暴和寒冷中打鱼,此时此刻桑娜与丈夫同时受着寒冷和风暴的折磨桑娜再也坐不住了走出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总结板书设计门,做了一种令人感动的事情。自由读课文第二段重点讲思考:1、桑娜做了一件什么令人感动的事?找出一个概括这件事的句子。2.做完之后她是怎么想的?再找出一个概括的句子。板书:做、想理解:“非这样做不可。”不这样做不!师:说说为什么不这样做不行?读第7小节归纳:(未经考虑就把两个孩子抱回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1、对死者的同情。2.对孩子的怜爱。她看到了一番异常凄惨但却十分感人的景象。死去的母亲和孩子生死相依的情景感动了桑娜。善良的心灵,凄惨的现实容不得柔娜再去想什么只有把孩子抱回家去。这是穷人间至美的爱,至真的情。)指导朗读。师:桑娜是毫不犹豫的这样做了。提问:桑娜抱回孩子.看到躺在床上的七个孩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忐忑不安)理解:心神不定,形容心情不安定。提问:桑娜为什么要忐忑不去?读课文。(志忑不安地想:)问:她都想了些什么?看出桑娜心情怎样?谈谈你对桑娜矛盾心情的理解。(害怕受到丈夫的埋怨,此刻她的心情非常矛盾。)小结:桑娜忐忑不安是必然的、自然的。现实生活只能勉强维持,再添上两个孩子.七个孩子、两个大人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丈夫的负担会更重.丈夫会支持她抱回孩子的做法吗?桑娜又该怎样对丈夫说这件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16穷人做桑娜想勤劳说善良神态无私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总第54课时课题教学目标
16穷人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型新授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剥削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虽身处困境,却有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质。教学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重点教学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难点教学小黑板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感情朗读,自读自悟,展开用具想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复习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二)学(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习“抱回娜的善良?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读自孩子”部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分内容(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三)学习(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渔夫回出来:家后催促(“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桑娜抱回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孩子”一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部分内容现渔夫的美好心灵。)(“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①表示停顿、间歇;②内容上的省略。(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
3感注的学答
(四)围绕重点、学习表达(五)课堂训练、发展技能(六)质疑(七)教学生字新词(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2.学生集体议答: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1.发挥想象,说一段话。看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随机解决)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2.听写生字,了解掌握情况。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2.预习第21课。16穷人非做不可桑那跳得厉害忐忑不安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快去抱来渔夫总能熬过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0215.html
-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总结
- 下一篇:七年级语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