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二年级品德科草根课题

时间:2019-05-28 18:08: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二年级品德科草根课题

一、“草根课题”研究“问题库”

问题源问题库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目前,许多中小学校的教学普遍是重知识、的困境中寻找问题轻能力的直接灌输,忽视学生的自我实践活动感悟,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之中,结果,所谓的良好品德进入不了学生心田,不能实现道德内化,结果导致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相当严重。从教师课堂教学的重思品教材内容的安排虽然突出了活动内容,点、难点中寻找问题活动形式多。但书本上安排的探究活动由于不符合学生实际等种种原因一般也不能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只注重于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自主活动方面不足。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思品课平时课堂表演活动较少,表演时,许景中捕捉问题多学生参与热情也不够高,在堂上表现出胆小不够放得开,使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目的。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发现问题

尚未初步形成,而教学目标却非常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因此,亟待寻求适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品的形成。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思品是一门以学生个人体会为主获得自我题发展的自然科学,许多观点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到个人体会,思品的观点也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校确立的“关键问学校强调贯彻新课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题”分解问题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方面的要求为我们自主活动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来自其他的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让学生具备基本实践能力,以及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二、“草根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名称以活动促进学生思品形成所属学科思品主持人姓名研究时间201*年4月201*年4月

在思品教学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所接受的思想道德观念是被动的灌输,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以致导致问我们传授的思想观念最终不能转化为促进学生的实际行动。原因题是多方面的,目前许多中小学校的思品教学普遍是重结果,轻过描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之述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的改革,新教材内容的安排突出了活动内容,但书本上安排的探究活动由于种种原因一般也不能有效进行,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的有效形成,加上家长和学生对思品学科不够重视,令思品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问生活内容的表现方式,主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表现形式题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界本课题主要就如何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定进行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研究方法:文献法: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这里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所展示的创造性的和指导方向。问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与总结。调查研究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题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解决的设想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年4月~201*年5月)1、调查小学生课堂与课外活动的开展现状。2、探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及改进措施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年6月~201*年12月)1、制定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具体的方案。2、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年1月~201*年4月)1、通过活动开展检验研究效果。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3、总结课题报告。(2)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整个研究为期一年,共分三阶段(3)研究措施:调查研究、观摩学习、课堂表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问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量化考核和平时活动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对比学生在活动前后思想品德的状况从而判断其实际思题想品行的改变程度,分析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效。解决的成效分析预期成果审批意见

公章:日期:1、整理出具体的教学课例2、撰写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课题总结等。

扩展阅读:一年级品德草根课题

一、“草根课题”研究“问题库”

问题源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困境中寻找问题问题库小学品德课要让小学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我认为上好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一定要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打造快乐的品德课堂。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故事、儿歌等形式,让他们学有榜样。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充满生机的课堂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思想品德课堂应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在兴趣盎然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融入课堂教学,他们才会积极表现,主动发展。再融入多媒体快乐元素:图文并茂的课件、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这些都足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既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又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实践,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小学品德教育课堂教学要求实、求新、求活,转变设计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变革教学策略,回归生活本源,让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让课堂成为快乐之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寓教于乐”,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同样,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创新意识。一改往常那种“走过场”的感觉,让学生快乐地走进课堂尤为重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从学校确立的“关键问题”分解来自其他的问题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我们的低年级品德课如何凸显有趣、有序、有效的特色?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尽情表达,积极参与,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精神。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单靠快乐的品德课是难以达到“课后践行”的目的,需要家校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品德教育回归社会服务社会。二、“草根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名称所属学科主持人姓名研究时间问题描述(填写说明: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给小学品德课堂注入快乐元素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201*年4月201*年4月(填写说明: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秉着“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小学品德课程本应成为学科课程的主角,但一直以来都因为没有考试考查机制,被学生、家长乃至老师视为次要科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自然认为品德课可有可无,教材由于缺乏专人任教而常常被其他需要统考的科目占用。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品德的热情,极大地淡化了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品德课成了流于形式的说教课,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要上好品德课,首先要从观念上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其次,要在品德课堂狠下功夫!让小学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情感、道德的熏陶下享受品德课带来的无穷乐趣!在很多学生眼中,思想品德毫无“生机”。但是,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激化学生学习动力,固然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而且要“引以为乐”。如果老师能让课堂变得活跃快乐,不仅调动了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生动而真实。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品德课程充满活力与生机,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成为快乐求知的摇篮?于是我便以“给小学品德课堂注入快乐元素”为题立项对小学品德快乐教学进行课堂实验研究。

问题界定1、品德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正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们开展小学品德课的快乐课堂,其快乐的元素必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2、快乐课堂快乐的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唤起学生要学习的需求,那些符合儿童“玩”的天性,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以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过程。3、我选择“给小学品德课堂注入快乐元素”作为研究课题,其目的就是打造小学品德课程的快乐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乐学爱学品德课,给教材死板枯燥的图文注入鲜活的血液、主入快乐的元素,让品德课程踏着快乐的步伐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让品德教材成为快乐教材,真正让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乐中教,让思品课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填写说明:包括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1)研究方法: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例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2)实施步骤: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什么。(3)时间安排: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4)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1)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对思品课喜爱程度,找到学生不喜欢品德课的原因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好个案分析,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2、案例研究法: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品德课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例描述出来,并对其加以分析从中寻找品德课堂快乐教学研究进展的突破口。3、文献法: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及课堂教学技巧的书籍,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师充电锦囊丛书课堂情绪调控》等吸收一些相关理论和理论精华,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4、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使教学中好的经验能推广。(2)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认真填写“个人课题”申报表,撰写“个人课题”方案。2、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①收集研究资料,开展课题研究。②开展快乐品德课堂实践课,记录教学个案及反思。3、第三阶段:总结拓展阶段。①进行课题实验的总结、反思。问题解决的设想

②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课件等。(3)时间安排:第一阶段:201*年4月201*年8月第二阶段:201*年9月201*年12月第三阶段:201*年1月201*年4月(4)研究措施1、课前收集快乐元素。要把小学品德课堂变成快乐课堂,积累“快乐”素材和备好课是“快乐”教学的关键。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一些美好的、丑陋的社会现象;多阅读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时政要闻、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快乐”素材,为快乐课堂“备战”。2、课堂共享快乐元素。“快乐”课堂本身就蕴涵着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意思。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师生要合作、和谐,这些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动态的合作和交流,导致双方观念和行动的适应和调整,相互沟通和促进,师生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元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3、课后延伸快乐元素。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与社会,一节成功的品德课,除了学生的课前实践、课中体验,好要有课后的延伸。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思想和品德得到了熏陶,人格得到了滋养,还需要课后践行,让我们的快乐元素得以延伸,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填写说明: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问题解决成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参与学习。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小学生在品德课堂上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我们在研究过程特别强调“快乐”元素的适用性把握,要与教材的育人目标相关联。让课堂教学达到有趣、有序、有效。教师必须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对“快乐”的案例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让学生能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将继续让思想品德课快乐下去,让学生享受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最大化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二年级品德科草根课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二年级品德科草根课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二年级品德科草根课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495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