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七、八、九

时间:2019-05-28 20:18:34 网站:公文素材库

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七、八、九

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专题七、八、九

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根本上是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2、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处死国王护国主政治光荣革命斯图王朝专制统治1688“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3、意义:为民主政治建立创造了政治前提。理解《权利法案》1、条件: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利用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2、颁布:1689年10月3、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4、内容: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限制了国王的军事权;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5、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特点(一)英国责任制内阁----君主立宪制的形成1、“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2、乔治一世时期,形成了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惯例;3、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注意: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二)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1、背景:①19C.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②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③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①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限制②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3、意义(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被大贵族控制的席位相对减少.(3)英国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更趋民主化.局限性: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2、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政府首脑是首相)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1、背景:美国独立后面临严峻的形势(内忧外患)2、制定: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3、内容:①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以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每州两名,任期6年,每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院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生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3、评价:性质: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先进性:(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小州之间、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⑴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⑵中央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三权分立”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2.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议会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不能兼任。3.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三、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又称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⑴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任职7年,是国第1页共3页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专题七、八、九

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⑵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了解德国统一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独立。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又称1871年宪法)1、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2、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①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小结: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起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两种类型:君主立宪制英国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制美国法国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5、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公社战士的精神将永垂史册。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了解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⑴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③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⑵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917年11月爆发;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4)使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17.11现在)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二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一)冷战概念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二)冷战的背景(战后美苏从盟友走向对手原因)1、战时共同的敌人消失了;2、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和“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与政治威望空前提高”。)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美国对苏联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的表现)1、杜鲁门主义:(政治)①提出: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②意义: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2、马歇尔计划:(经济)①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②目的: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③内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④影响: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⑴发表:1848年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⑵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二、巴黎公社革命---标志:社会主义从科学到实践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2、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取得成功;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3、措施:①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②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③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在任职期间,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④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⑤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八小时工作制等4、结果:5月28日失败失败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第2页共3页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专题七、八、九

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3、北约:(军事)①目的: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②成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性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了解进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建立1、经济互助委员会⑴目的: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⑵成立: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2、华约:⑴目的: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⑵成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⑶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注:“北约”和“华约”作为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意味着美苏对峙局面正式产生,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⑴德国分裂:①原因:美苏冷战加剧;②时间:1949年;③概况: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⑵朝鲜分裂:①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②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③朝鲜战争:19501953年,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使朝韩长期分裂。时间1988事件戈氏政治改革失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备注困难重重.造成国家混乱。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要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苏联完全解体⑵发展趋势: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日本经济的复苏和迅速发展2)冷战结束2、表现:1)加强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2)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其在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3)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⑴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亚、非、拉美赢得民族独立的广大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⑵兴起标志: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召开,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⑶作用: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3)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结】欧洲共同体日本新兴力量中国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一、苏联解体;1、过程:2、原因:历史原因(根本)直接原因(主要)外部原因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B、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1991.81991.8.191991.12.223、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的影响))标志着二战以来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1展;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⑴历程:1951年4月,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73年1986年共同体三次扩大;1993年共同体发展为欧盟。第3页共3页

扩展阅读: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建立(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发展(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强盛(4)春秋(前770年----前476年)衰亡(1)积极的方面看,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周朝得以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消极的方面看,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最终被历史淘汰。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统一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2)过程:(策略:远交进攻)①统一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③统一岭南,修筑灵渠,设郡管理(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1)背景: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2.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220589年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13681840年前前)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9071368年589907年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时间特征备注属于先秦史初步发展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确立)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大一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朝,定都咸阳。(4)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P9秦朝疆域图)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帝制度本质:君主专制(3)影响: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称皇帝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内容: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因此,诸侯(小宗)永远要服从天子(大宗),而卿大夫(小宗)永远要服从诸侯(大宗)。2.核心内容(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3.实质、目的: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人教版)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里(血缘纽带),分封制是表,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2)三公的名称和职责:①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行政);②太尉主管全国军事;③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昭令,负责监察事务。(3)影响(或特点):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地方行政制度)⑴建立:平定六国后,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⑵内容: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等。②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③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得世袭。⑶作用: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内容(1)权利:享有世袭统治权(政治、军事、经济)(2)义务:A、政治:朝见、述职B、军事:提供军赋、拱卫王室、镇守边疆C、经济:交纳贡赋、提供力役4、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推广于周公旦,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5、影响:(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地方的郡县制。(2)影响:一方面:对秦朝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第1页共6页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2)消极影响: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⑴实行: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⑵名称: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指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⑶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⑷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⑴目的:为有效的管辖辽阔的疆域⑵内容:①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有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③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④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⑶作用: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上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汉代:察举制⑴实行:汉武帝开始实行⑵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⑶选官标准:孝、廉⑷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⑴含义: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⑵选官标准:门第☆隋唐:科举制⑴含义:是考试选官的制度⑵标准:考试成绩☆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明成祖时,选拔官位较低官员入值文渊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阁制度正式建立;②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⑶评价: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⑴设置: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需要,设军机处;⑵职责: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⑶特点: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⑷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接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B.消极作用:①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②使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③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④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二)深远影响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背景: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当时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注:西方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以1870年为分界线:1870年前以商品输出为主;1870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⑴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①发动国家:英国②清政府失败后,被迫于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最能英国反映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产生。思想:促使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产生(林、魏)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①发动国家:英国、法国②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中国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第2页共6页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⑴丞相制度的废除:①废除: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妨碍皇权高度集中,正式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影响:中国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⑵内阁的设置: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⑶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①发动国家:日本。②清政府失败后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设工厂最能反映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的要求③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①发动国家:英、德、法、俄、美、日、意、奥为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②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了解黄海海战1、时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2、爱国将领有: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叶祖、刘步蟾。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发动侵略战争)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称霸西太平洋的既定国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为摆脱危机利用中国国民党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⑴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结果: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国民族危机加深。⑵1937年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影响: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成为中国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⑴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⑵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用中国活人进行试验。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⑴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意义: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⑵太原会战(华北):1937年,八路军在太原会战中的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意义: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⑶徐州会战: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意义: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⑷枣宜会战:1940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国民政府推进片面抗战路线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⑴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⑵洛川会后,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意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⑶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部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⑷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意义: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⑸组织少数民族抗日武装: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相持:敌后战场是主战场。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⑴建立:☆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为标志)☆过程:1)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4)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5)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⑵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⑴胜利:1945年春,中共七大于延安召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政治和思想基础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出兵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宣言,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发起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原因: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国际的援助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持等⑵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第3页共6页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任务:反帝(侵略)反封建一、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2)3)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的剥削压迫不断的自然灾害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4)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北伐、西征。1)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经过两年浴血奋战,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同时牵制了清军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西征军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3)至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颁布: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3)评价:积极:《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局限: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空想性)(2)《资政新篇》①提出: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提出。②主要内容:见书第54页③评价: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二、辛亥革命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1)《天朝田亩制度》(2)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骨干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机关刊物:《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⑴武昌起义:①条件:1)1911年5月,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2)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中做了大量准备工作。②时间:1911年10月10日爆发③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领袖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⑵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⑴1912年3月,制定者:参议院;颁布者:孙中山。⑵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言论等权利;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③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⑶评价: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②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③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⑴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⑵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主要)。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⑸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⑴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⑵过程: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6月初后:运动中心转移至上海,工人阶级为主力;⑶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最能体现性质)⑷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①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③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⑴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⑵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4页共6页

(2)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太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⑶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⑷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共一大主要史实⑴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⑵主要内容: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⑶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⑴条件:①19221923年工人运动严重受挫,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②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受挫,使孙中山意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③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⑵形成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⑶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⑷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⑸意义:促成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注:与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比较:背景、标志、方式、意义了解北伐战争的成果⑴开始时间: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得到了各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⑵成果:①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②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⑶国民大革命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根本原因是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外部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了解南昌起义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⑴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⑵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的史实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①背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②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⑶建设①开展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意义: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保障了革命战争的胜利。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③19301933年,粉碎敌人前四次“围剿”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⑴原因: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王明的左倾错误。⑵开始时间: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⑶两次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4)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批骨干;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⑴召开:1935年1月、贵州遵义⑵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⑶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了解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主要史实阶段:1946.6-1947.6防御1947.6-1948.8反攻1948.9-1949.1战略决战⑴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⑵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淮海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人数最多,平津战役中的北平和平解放。⑶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结束。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人教版)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第5页共6页

③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⑵扩展: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6页共6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七、八、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七、八、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苏教版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七、八、九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610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