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
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
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我无法深入中美日各企业内部调查和体验各种企业的文化,只有通过网上以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然后进行总结,如有错误之处,望老师予以更正。一下是我对中美日各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进行的总结与比较。首先是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以来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在加速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在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但在世界舞台上还是有很大差距,如何提升文化竞争力是中国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员工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评价要好于对管理现状的评价。多数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现代企业中,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市场化运作之下,我国企业仍没有忽视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形成中国企业文化竞争力很好的根基。但我国企业必须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现代企业管理紧密结合,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甚至高层管理人员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识仍不充分。这表现在虽然给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与价值观给了较高的评分,但是企业所发布的理念和规范并没有真正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去,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未能对公司战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从而难以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进而导致中国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不强。这一点体现最为明显的是,中国企业对管理创新和管理提升的意识很强,并积极地聘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帮助制定先进的管理流程、制度和信息工程,但是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
中国企业文化中表现的另外一个明显的弱点是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涉及到公务时,往往却又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信任,从而导致整体协作意识不强,为个人的、部门的较小的利益而不顾及企业整体的利益。这要求中国企业在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沟通保障等方面都要进一步加强。
员工具有强烈的工作动机,但却缺乏满意和忠诚感。这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一大历史综合症。中国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用人机制上有所创新和改善,但实际上传统的用人机制在具体执行上仍起着重要的影响,而使得书面上的人力资源制度流于形式。企业一方面急于寻找和发现人才,并认为优秀的人才是企业腾飞的基础,重视发掘“千里马”,但却缺乏培养“千里马”的土壤。具有强烈的工作动机这一批员工主要集中在7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批人,这一批人刚好在文革之后接受了完善的教育,文化素质较好,但在企业中能够得到很好晋升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感到晋升无望,必然导致满意度和忠诚度下降,有好机会就会离开。
另外,中国企业传统的沟通方式和决策方式使得中国企业在驾驭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上表现得很吃力。中国加入WTO以后,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国际化管理能力的不足在近两年明显的暴露出来了。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交了很多学费,却学到很少的东西。接下来是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美国是现代管理的先行者,企业文化管理经验是其企业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同时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企业文化突出个人能力,尊重个人价值。美国企业文化不着眼于集体,而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努力奋斗,突出个人能力;企业内部充满自由平等精神,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革新和实验受到鼓励;人们乐于求新求变,乐于开拓冒险;强调个人负责,个人决策。根据个人完成任务,尽责尽职情况,给予个人奖励。这些突出个人能力智慧的企业文化,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但这样的文化易于削弱集体力量,影响相互合作,使人们更多地将企业看作是个人赚钱和实现抱负的场所,缺乏献身企业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另外美国企业还重视理性的行为方式。求实精神较强,形式主义较少。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讲求实在,较少虚假,沟通意见直接明确。企业质量小组就信奉"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干得有意义,有效果就好"。企业有较强的行动意识,既重言,更重实。乐于实干。提倡科学与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比较重视硬性管理。企业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各种定量方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经营管理过程,尊重科学,依章办事,追求合理,较少受人情关系的影响。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实际需要出发,招聘或解雇工人完全靠合同契约维系员工之间的关系,较少考虑情面关系。这样做,虽有利提高效率,但影响劳资关系。由于只重理性,不重感情,企业内部等级较严,刚性过份,柔性不足,往往压抑人的情感和创造力。近年一些企业已开始改变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强调独立自主,感情投资,协商沟通,大众参与职务扩大化,弹性工作日,动式管理等,来实现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发挥员工各自优势。
还有,美国企业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美国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极强的质量意识与顾客意识。政府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依法严惩制假贩假者。要求企业保护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意见权"。1987年美国政府开始设立"国家质量奖"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政府还协同社会团体,舆论工具,不断灌输质量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多种方式,提高人们判别商品好坏的能力。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具体表现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如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同时坚持"顾客总是对的"经营口号,千方百计维护消费者利益。
与创新叛逆、雷厉风行的美国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这既是日本企业称雄世界的动因,也是约束日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以下是日本企业的一些特点。
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体现个人能力。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大忌。虽然终身雇佣制名义上已经取消,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频繁,并且在下一次应聘时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新人刚进公司,往往会做些琐碎细致的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无聊没劲,事实上这是管理层考验员工的第一步。通过这一关后,尤其在某些中小公司,管理层往往会给员工很大的自由,让其放手去干一件重要事情,借此来考察一个员工应对压力、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一旦员工通过了这项考验,就可能被重用,否则就会被贴上不堪大用的标签。这种从每件事情成功与否,来决定下一件事情是否分配给特定员工来干的做法,看似不给犯错误的员工第二次机会,显得不合情理,实则是要求员工集中精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率。
不率先创新,但是把细节做到极致。日本企业家多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不愿意付出创新的高风险成本,但是日本企业令人尊敬之处,就在于实现了模仿时滞最小化。往往是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不久,日本企业就用巨资购买之,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之,然后用全球领先的工艺迅速地生产成品,而且其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往往都优于欧美的竞争对手。推而广之,那种雄才大略但是忽视细节的精英们,在日本企业往往得不到太好的发展。原因就是上司们习惯于从细节来考察员工的绩效。最后女性在企业中仍是不被重视的群体。
以上便是我对中美日企业文化的一个总结。中国的企业文化相对于美国以及日本的企业文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文化特色鲜明度不够,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够成熟,没有完美的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文化特点,所以,中国企业想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扩展阅读:中美日关系:摩擦中磨合
中美日关系:摩擦中磨合
中美:美国摇摆波澜不惊
“中美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很复杂的关系,”11月19日访华的美国总统布什8日对媒体说。“复杂的关系”是201*年以来继“建设性的战略伙伴”、“战略竞争对手”、反恐战争中的“合作伙伴”之后,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
冷战后,中美关系在总体稳定中时有风波。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开始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在经过7轮谈判后已于11月8日达成“双赢”的原则协议。每一次碰撞,都使中美关系波澜四起,而双方总是在危机之中找到转机,走出僵局。
中国坚定地奉行和平外交战略,在中美关系中求同存异,强调合作,关注共同利益。“从联合国到世贸组织、从气候变化到有关核武器的条约,中国都是参与者。”从现在至2020年的战略机遇期内,乃至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中国的主要国家利益都在国内,不大可能在国境之外挑战美国等大国的势力范围,不会与美国维护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发生根本性冲突。
对中国未来的发展,美国并不放心,防范心理强,矛盾心理重。美国敌视中国国内的政治制度,不肯放弃“和平演变”的图谋。但是鉴于双方在诸多领域存在实质性共同利益,美国并未像遏制原苏联那样遏制中国。
对美国而言,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使所谓的“中国威胁”远非现实,而仅是隐现于天际的一片阴云;中国的发展有其内在动力,非美国单方面所能遏制。将中国逐步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政策演讲中说:“美国欢迎一个自信、和平和繁荣的中国。”
中日:日本孤行冷热不均
“日本民族在世界上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日本政府近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说的这句话。例如,公然为战犯翻案,最直接地宣称日本没有战犯;批准修改和平宪法的草案;对内阁进行大幅改组,新任要员大都主张参拜靖国神社、支持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
日本看来决意要使自己在亚洲成为孤家寡人。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双方最高层之间已长达四年互不往来了。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政府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中国人普遍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注重“以史为鉴”;而日本人则认为历史更多的是一种过去发生的事情,只是一种与现在没有联系的、不确实的遥远存在,是可以讨论的。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今天,这种历史观愈发得以伸张。最新民调表明,在对亚洲国家的战争责任问题上,有48%的日本人认为现在已没有必要感到有战争责任了,有63%的人认为对亚洲国家的道歉已足够,没有必要继续道歉。
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也与领导人个性气质有关。小泉一意孤行,连续5次参拜靖国神社,以至于著名的保守势力“日本遗族会”也要求他考虑中、韩等邻国的意见,但小泉置若罔闻。
此外,当前中日一系列争端的背后也折射出两国实力的消长。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于“失速”状态,而在这“失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却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增。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膺强者,善于与强者结盟: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与当时国际秩序的主导者英国结盟;二战期间,日本与当时军力最盛的德国结盟;二战后,日本又在美日同盟中甘当小伙伴。当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使日本担心的程度,却还没有强大到让日本服膺的程度,日本为此躁动难安。
政治僵局已持续四年之久,因为美国的存在,日本并没有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紧迫感。与中、韩疏远并未在日本国内引发危机意识。日本国民普遍将国内改革置于首要位置,在日美同盟的保障下,外交并非核心议题。小泉在上次大选中大获全胜就体现了这一点。日本认为,获得政治大国地位要靠美国支持,中国强大起来,更需要依赖美国保障安全;而美国也需要日本在同盟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协助自己维护东亚战略平衡。因此,美日开始重度蜜月。
就中国而言,在确保中美关系稳定的大局下,一方面要顺应国内民意,继续坚持原则立场;另一方面则谨慎地将各类问题区别对待,避免双边关系全面恶化。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因而并未受到明显波及。在“政冷经热”的大局下,双方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正在加深。
这种冷淡的“飘移”状态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转为自由落体式的恶化。恶化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会直接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日本政府终将认识到,仅有美国的支持而没有中韩等周边国家的相助,政治大国地位始终是镜花水月。历史问题并非是一个无解的死结,目前日本国内已有关于“分祀”和另建国立追悼设施的讨论。小泉之后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灵活立场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东亚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两强”时代,中日间在各类问题上的碰撞仍将频发,但波动幅度将受制于中美关系的总体框架。
美日:坚如磐石稍有微澜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失速”之后,日本放弃了通过“说不”的姿态挑战美国领导权以实现“普通国家”目标的政策,转而积极对美协调,在对外政策上全面配合美国,如按照美国的要求修订“日美防卫指针”,实现军事一体化;修订国内法律,实现海外派兵合法化等。
小泉告诉他的新外务大臣──以毫不掩饰其极端民族主义观点而著名的麻生太郎:外相最先应该着手的课题就是强化美日同盟。一系列迹象表明,日美正在加快实现军事一体化的步伐。10月底,美军宣布将于201*年在日本海军基地部署核动力航母;新宪法草案通过后,日本自卫队将提升为“自卫军”;日美已就驻日美军调整问题达成协议。
但是,日美关系也存在阴影。例如,在就驻日美军的机场迁址问题达成妥协之前,美日两国争执了10年。日本的战略目标是摆脱美国控制,成为以“安保自主化,外交独立化”为核心的“普通国家”,与自始至终把本国利益放在首位的美国产生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尽管当前日本在亚洲的孤立局面无疑会促使日本更加靠近美国,但可以预期,日本将来会重新拾起对美的张扬性政策,以便与美国更平等地合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美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美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美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0580.html
- 上一篇:煤矿领导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企业文化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