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时间:2019-05-28 23:56:3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乡党委在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重点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把乡党委建设成新时期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坚实堡垒。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政治基础。我乡按照“四个长效机制”和“三级联创”工作要求,围绕《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工作,抓党委中心组学习不放松,建立学习制度、学习计划,教学有教案,学习有笔记;制定了党委书记谈心制,党委书记定期与党委委员谈话,了解工作、生活及政治思想方面的情况。乡党委充分发挥乡党校作用,举办各类培训10余期,培训600余人次,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做到时间、计划、人员、制度四落实。

二是深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为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年内调整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一把手任组长,亲自抓基层党建工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和联系户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格局,做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事,目标任务明确。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自勉能力。乡党委始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培训一支高效、廉洁、自律的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落实党风廉政教育和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特别是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期间,乡党委结合自治县开展的“树优良作风,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变,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

四是深化“天山先锋”活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乡党委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和联系户制度、干部驻村制度,实行了一名领导干部包一个村、联系两个贫困户制度,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提高了党员干部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果。

五是建立人才基地,储备村级人才。各村队通过民主推荐,选出44名在村队中有威望、能带动村队发展的后备干部,经党委审批确定、重点培养,作为乡土后备人才。乡党委充分利用乡党校,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训计划、后备干部管理细则,有效的组织实施,为村级干部储备人才。

扩展阅读: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当中的职能作用的探索与思考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

的职能作用的探索与思考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农村基层政权能否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所辖7乡2镇146个行政村中开展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为全县各项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做法与成效

(一)在创新选任机制下功夫,增强乡村基层班子整体效能,让干部队伍活起来。一是坚持德才兼备,选好班子核心。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严把结构关、质量关,在对乡镇领导班子测评考核、全额定向民主推荐等工作的基础上,实现选举在阳光下进行。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30岁以下达到12人,乡镇领导班子本科学历56人,比上届增加33人。乡镇领导班子中女干部12人,少数民族干部18人。一批业务强、素质高、能力强、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善于突破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县乡镇班子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班子的活力明显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乡镇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二是选拔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坚持“三重三看”,即重德才看民意、重素质看实绩、重能力看作为,切实选拔“双带”能力强、创业精神强的经济能人担任“两委”负责人。全县153个村(社区)支部书记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9人,占63.7%;平均年龄44岁。153个村(社区)主任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0名,占90.5%;平均年龄45岁。全县有“双带”型村党组织书记112名、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76%。注重从复员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干部,使166名农村致富能手、12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5名退伍军人担任了村班子主要负责人。三是改进任职方式,增强班子合力。全县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264人交叉任职,占班子成员总数的20%。在条件成熟的9个村,实行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全县每年通过单位推荐、组织审查,择优选派了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主任助理,先后选派55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每年从县乡两级抽调近200名干部进村入户,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开展帮农扶农活动。

(二)在改进机制上下功夫,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范围,让民主意识强起来。近年来,县委将机制创新作为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先后建立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村干部激励保障

机制、基层党建责任机制等,全面提升基层政权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在乡镇一级建立了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突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监督作用,明确了“政”的行政职责。在村一级,以“结构合理配班子、思想合拍明思路、规范合作建制度、攻坚合力强措施”为主要内容,制定并完善了重大事项“两委”联席会议制、村级财物管理监督制等多项工作制度。针对“两委”关系紧张、矛盾较大的村,实行了选派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促进了“两委”融合,村级班子民主意识、配合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和提高,真正形成了“党支部定思路、村委会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乡村两级班子工作合力和效能的提升,体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二县委把落实工作责任作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推行“抓书记、书记抓”的工作方法,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负责人分级双向述职,推动了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工作有序、全面开展。在农村全面推行了“三议一表决”工作法。三是全面推行了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开展了“党员听证会”、“村民议事日”活动,使村民自治走上依法治村、按章办事、民主管理的轨道。通过加强民主建设,在农村实现了还权与民,确立了村民在管理农村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化解了党群干群矛盾,巩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四是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了“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选举方式,全县153个

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92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占60%,61个村实行了“公推直选”,占40%。机制创新使基层“堡垒”焕发新活力,全县8个乡镇、123个村和7个社区达到了“五个好”标准,分别占总数的89%、84%和100%。

(三)在巩固基础上下功夫,改善农村政权基础设施,让农村活动阵地建起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首先要解决基础薄弱问题。一是乡镇政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紧紧围绕“建设布局合理,服务设施完善,整体服务功能提升”的总体目标,从201*年起,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乡镇政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我县共有9个乡镇实施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922万元,各乡镇的办公业务用房、周转房、供暖设施等全部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用房、周转房不足的问题,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人均周转用房面积达到10平方米。乡镇政府辅助设施功能完善,标志、外观、效果明显,风格统一,院落总体布局合理,主体办公位突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二是全面加强了村级活动阵地。坚持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整体水平为原则,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成村级标准化组织场所120个,今年,筹资397万元资金,建设13个集党员学习、村民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了科技图书、电脑电视和休闲健身器材,农村基层政权阵地面貌焕然一新。三是远程教育站点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了县乡村三级159个远程教育站点工作,配齐了管理人员,利用网络信息,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

动,实现远程教育全覆盖。

(四)在落实报酬待遇下功夫,稳固农村基层队伍,让农村干部干劲鼓起来。一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对村干部实行“基础报酬+绩效报酬+奖励报酬”结构报酬制的基础上,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全县村干部每年报酬标准原则上按不低于上年度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确定,逐年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的,其报酬另加村主要干部报酬标准的50%。二是实行社保定额补贴。对在职村干部在任年度实行缴费补贴,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每人每年补贴5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担任村两委成员的村文书、妇代会主任、村团支部书记每人每年补贴400元。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对年龄在55周岁以上、连续担任10年以上或累计担任15年以上村主要负责人的生活补助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60元提高至720元。建立10万元的村党支部书记专项帮扶资金,对生活困难、身患重病、遭受重大灾害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帮扶。建立村干部体检档案,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织进行一次体检。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结合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各乡镇党委每年表彰涌现出来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县委每两年对全县优秀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

(五)在教育管理干部上下功夫,提升基层班子整体素质,让服务群众的能力强起来。县委着眼于率先发展,制定了全县干部培训教育中长期规划,纳入到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中,采取多种形式努力乡村干部整体素质。一是提升乡村干部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以市、县、乡党校为主阵地,突出市场经济、招商引资、社会管理创新、法律、城镇建设等知识培训,有效提升乡镇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近两年来,先后举办了专题培训班25期,有效提高了乡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二是落实培训规划。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确保了每年每名村支书1000元的培训经费。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省外培训考察学习,近两年先后组织125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分赴北京、苏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三是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基地培训、异地培训、宣讲培训、学历培训、远教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乡村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乡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依托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典型村培训实践基地,定期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产业布局相似、经济发展较好的典型村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新任村干部任职前后的岗位培训。四是强化考核管理。村级组织考核管理主要以星级评定考核方式进行,设定了党建工作星、经济发展星、社会发展星、和谐稳定星、群众满意星五个基础星级和开拓创新奖、先进模范奖、突出贡献奖三个奖项,对农村基

层组织实行五星级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201*年,全县146个行政村当中,55个村被评定为五星级村,69个村被评定为四星级村,22个村被评定为三星级村。23个村集体(个人)被评定为先进模范奖、开拓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重点奖项。同时,全面推行了任期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二、问题及原因

(一)乡镇组织职责不清,政权功能不完善,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不足。一是部分乡镇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党委、人大、政府履职混乱职责不清的现象。党委包揽了一切行政事务,过于强调突出党委的领导,乡镇人大和政府都成了党委的工作部门,大大削弱了人大的监督职能和政府行政创造力、积极性。乡镇党委抓党建精力不集中,乡镇政权履行职能不畅,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监督和执行机制,基层政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乡镇政权的“责”与“权”的不配套。由于“权在上面,利在部门,责任在乡镇”,使乡镇党委、政府始终处于“责大权小”的工作状态,对环境污染、违章建筑、农村纠纷等棘手问题上,乡镇也很难在集中人、财、物力,调动各方力量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质问题等等,严重影响了政权公信力。明显感到调控手段不够,难以解决问题,影响着党委、政府作用的发挥。三是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全县乡镇政府核定编制人数304人,在职人数只有268人,干部断层现象比较严重。领导干部调动过于频繁,造成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不熟悉,缺乏工作的针对性,也使党委、政府工作片面追求短期化效应,缺乏工作的长远打

算。农村当中年轻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常年在外务工,村“两委”班子补充“双带”能力强的新鲜血液存在一定困难。

(二)村班子创新力不强,干部队伍建设力受限,对群众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部分农村党支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有限,办法不多,仍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对新政策、新动态、新问题研究不够,加上村委会任期三年太短,部分村干部抱着“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任期思想,对发展村级经济思路不清,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工作打不开局面。二是由于受县级财力所限,村干部报酬偏低,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使村干部存在后顾之忧,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三是部分村“两委”关系缺乏协调性,削弱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主要表现为合作共事氛围不浓、内部关系不顺、工作方法不当。同时,村级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难以保障。在执行制度、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存在形式化。四是农村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党组织设的传统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之间缺乏协调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组织设与党员数量的变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不相适应,使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的管理之外,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政策资金扶持,村级政权组织无钱办事。一是由于各村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不同,集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差距,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

水平难以提高。除一些城关和城郊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集体经济空壳村占到了80%,集体经济薄弱使村班子兴办各项事业举步维艰。二是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的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三是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较弱。

(四)民主意识淡薄,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受限。一是基层党员干部对民主的认识不够到位。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统包统揽,行政命令;在工作方法上,没有真正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落实农民群众在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广大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当前农民群众除了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享有其他三个民主权利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大多数村民还是不能直接参与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三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不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内容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

三、启示与理念

(一)农村基层民主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社会主义国家。农村基层政权要建设好,农村基层民主是核心。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扬基层民主,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又能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与稳定。(二)提高执政能力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地位,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决策能力、统筹社会发展能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成为乡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乡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三)保障改善民生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目标。要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卫生环境,改善和提高人居生活条件。要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卫生、防疫、警务、文化等站所建设。要加大教育投入,缩小与内地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困难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和各类突出矛盾,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改进组织设置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点。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形态多元化发展的党组织设形式。随着农村党员的行业流动性、地域流动性和从业多元性,如果整齐划一地按目前

农村党组织地域划分的模式对多元化经济组织形式的党员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显然不能适应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要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村村联合、以强带弱或村企联建等优化配的方式,加强“融入型”党组织建设,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形式,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覆盖面。

(五)充实干部人才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保障。一是多渠道选任村干部。通过下派年轻机关干部、选聘优秀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到村任职,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二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依托农村各类协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让他们在产业经营中学习,提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收集具有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生产开发等各类人才信息,出台优惠政策,搞好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对策与思路

(一)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政权这一目标,全力提高执政水平,为基层政权建设“牵头抓总”。惟有理顺关系,明确定位,依法履职,才能真正建立起强力高效、执行顺畅的政权机构。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委的领导。彻底改变党委包揽乡镇一切行政事务的工作模式。党委主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基层组织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加强对共青团、妇联和民兵的领导,抓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大事。二要进一步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乡镇人大是实现基层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根本途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决定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乡镇人大要善于把党委的主张上升为人民的意志,切实在党委的领导之下,认真搞好政府班子的选举和发布决定。同时发挥好发挥监督作用,认真开展本乡镇贯彻法律法规情况检查,听取和审查乡政府工作报告,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监督和支持政府行使职权,提高代表履职水平,积极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履行好乡镇人大职能。三要突出发挥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从根本上摆正乡镇一级政府的定位。归根结底,乡镇政权要解决的主要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乡镇基层政权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任务,乡镇人民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充分发挥好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机构科学整合,资源优化配,切实转变职能,使乡镇成为一个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精干高效,对群众有相当吸引力的一级政权组织。

(二)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优化选人用人导向,为基层政权建设“选贤任能”。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关键在党员干部,落脚点在选准配强班子。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方法。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坚定、品行端正的干部,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干部,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长期扎根基层、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敢于担当、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的干部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着力选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

度坚决、能力突出,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实干,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担任党委书记;选配党性观念强、工作能力强、合作意识强的干部担任乡镇长。二是推进“两委”班子建设。以村干部“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岗位职业化、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探索建立选、育、管、激“四位一体”新机制,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实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和村委会“海选”,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对没有合适人选的,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进行公开选拔,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人才资源配、有利于干部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加强班子管理。乡镇、村班子上任后,把届内奋斗目标和每年要完成的工作指标向全体党员和公众进行承诺,与签订任期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每年年末,由党组织书记负责将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向全体党员和民众代表进行汇报,接受全体党员和代表的评议;组织实施好双向承诺,双向述职,双向考评,对村级组织实行星级评定考核方式,实行星级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任期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执行村务公开制度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村级财务、集体企业和土地承包、往来账目、基础设施建设公开到位。

(三)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为基层政权提供“内生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一要因村制宜,选好路子。必须从不同经济类型村的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强化分类指导。对集体经济富裕的村,重点是优化村级集体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区位、交通等优势,通过开发房地产、兴建工商储运设施等途径,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业和租赁业;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重点是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村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扩大特色种植、养殖基地、举办农业企业或组建农业协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销售服务,引导群众闯市场、调结构,实现发展集体经济和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相互促进。二要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实行政策性倾斜,落实村留用地政策、土地使用权租赁政策、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政策等。各级财政要筹资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或周转借用的方式给经济薄弱村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同时,通过招商引资,集中开发前景好、上规模的经济项目。三要通过干部下乡驻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百企联百村等活动,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积极想方设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把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重点,强化对基层权力的监督,为基层政权建设“保驾护航”。以保障党员群众民主权利为关键,创新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要求,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深化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力。一要进一步理顺村“两委”的关系,形成村“两委”高度统一,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决杜绝村“两委”两张皮的现象,全面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和报告工作制度,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要全面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要求贯穿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基层党组织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做出决定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组织党员群众认真讨论,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制度,基层党组织重大决策、发展党员工作、后备干部培养、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结对帮扶等内容,定期向党员公开,接受党员监督。三要改革基层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在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的同时,全面推行候选人选前公开竞职承诺制度,就创业、责任、廉政、服务等方面向党员群众作出口头或书面承诺,并积极开展竞职演说,进一步改进候选人的介绍方

式,增进党员对候选人的了解。四要以基层党内民主带动基层人民民主。全面推行村委会“海推直选”、“自荐海选”制度,积极实行基层“民主恳谈会”制度、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不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运行机制。五要全面落实好村级事务“三议一表决”制度。实行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对涉及村级重大事务,按照“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五)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根基,着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为农村基层政权“强基固本”。一是利用项目扶持、结对单位扶持、党费扶持、社会爱心人士扶持的“四扶持”办法、争取各级资金,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便民办事、党员活动、群众议事、党务村务公开、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基层阵地,使之真正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村民之家”。二是积极创新党组织设模式,坚持务实管用和便于发挥作用为原则,采取“联建、共建、互帮”等多种形式,继续抓好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支部+协会型、机居共建等多种模式的新型党组织设和创新工作,推进全县基层党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根据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等实际,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村民群众的载体。开展党员“联户帮扶”活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进一步丰富和

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和农村党员“评星定格”活动,拓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

(六)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稳固基层干部队伍,保障基层政权“活水长流”。一是选育结合“用”。深入开展“三培双带”活动,大力实施“接力工程”,注重把返乡大学生、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大学生和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着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党员作为培养村“两委”负责人重点对象储备好人才,基本做到了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二是拓宽渠道“育”。把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方式,通过菜单式、开放式、示范式、网络式培训等模式,采取集中轮训、基地培训、异地培训、宣讲培训、学历培训、远教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基层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构建多元化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三是加强保障“激”。全面落实并逐步完善《村级组织星级化考核管理和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实施办法》和《“以奖代补”提高村干部报酬的实施办法》,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使村干部报酬与工作量大小、所负责任的轻重挂钩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本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通过逐步提高养老社会保险补贴、卸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村干部专项帮扶资金、奖励资金、建立体检档案等,建立健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

积极性。积极开辟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渠道,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通过在经济上奖励、精神上鼓励、政治上激励、权益上保障,做到在职有待遇、退后有所养、干好有前途,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四是不断健全完善乡镇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绩效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制度,以绩效为核心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实行考事、评人和用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情况》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情况: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3529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