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公选干部考察工作综合汇报材料(模版)

时间:2019-05-29 01:43:1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公选干部考察工作综合汇报材料(模版)

考察工作综合汇报材料

部领导:

根据安排,我们考察组一行×人,于×年×月×日至×月×日,对×××单位×××进行了考察,现将总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工作的总体情况

包括推荐考察的主要程序、方法,民主测评、业绩公示群众评议、个别谈话的范围、总数等内容。

二、考察对象考察情况(一)×××职位考察对象

(1)×××(姓名,三号楷体加粗),

现任×××(职务),(参加公选职位:×××)男,×××,19××年××月生,甘肃武威人,19××年××月参加工作,19××年××月入党,在职大学学历(××××年××月XX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职称。

主要岗位经历:

现实表现:对现实表现内容部分进行提炼,突出实绩,字数350字左右。

主要特点:(150字左右)主要不足:

年度考核结果:201*年称职(优秀率**.**%),201*年优秀(优秀率**.**%),201*年度考核称职(优秀率为**.**%)。

公选考试成绩:笔试成绩×××分,列本职位第×位;面试成绩×××分,列本职位第×位。“一述一推”情况:XX年X月X日,在县委党校X人(县级领导X人,两代表一委员X人,纪检干部代表X人,组工干部代表X人,人事干部代表X人,公选职位所在部门干部代表X人)参加的“一述一推”中,收回有效票X张(县级代表X张,两代表一委员X张,纪检干部代表X张,组工干部代表X张,人事干部代表X张,公选职位所在部门干部代表X张),得推荐票×张,推荐比例×%,在本职位中排名×位。弃权票×张,废票×张。

民主测评情况:20××年×月×日,在×××(单位)×××人参加的民主测评中,收回测评票×张,得优秀票×张,优秀率为××.××%;称职票×张,基本称职票×张,不称职票×张,弃权票×张。得可以提拔使用票×张,占××.××%。考察组与×人个别谈话,有×人同意其提拔使用。

业绩群众评议情况:××年×月×日,在××人参加的业绩群众评议中,收回有效票××张,总体评价认为业绩突出的有XX人,占**.**%,业绩一般票XX张,业绩较差票XX张,弃权票XX张。

延伸考察个别谈话情况:20××年×月×日,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职工范围内(根据延伸谈话范围进行撰写),共谈话×人,有×人同意其提拔使用(或转任岗位)。

其他需要说明的相关问题:(如有关信访举报调查核实情况等)

考察组意见:建议提拔使用(或暂缓提拔使用)。(2)×××(姓名,三号楷体加粗)〃〃〃〃

三、其他意见、建议〃〃〃中共XXXX干部考察组组长:×××

成员:×××、×××、×××(执笔)

20××年×月×日

扩展阅读:模版不定选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要解决问题还必须(BD)。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B.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D.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主要是因为(ABCD)。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B.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需要

C.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D.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所掌握3.“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对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意味着(ABD)。

A.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民族化

B.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

C.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D.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ABCD)。

A.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B.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历史结合起来C.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5.“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在毛泽东的这段话中,他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是(BC)。

A.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B.创造些新的东西C.解决中国问题D.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AB)。A.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B.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C.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D.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7.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8.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B.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BCD)。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0.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ABC)。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是(ABD)。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实事求是D.党的建设

12.下列关于毛泽东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正确的论述有(ABCD)。A.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B.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C.毛泽东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D.毛泽东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

13.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B)。

A.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C.适当满足同盟者的要求D.给同盟者一定的政治地位

14.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有(ABCD)。A.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B.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C.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5.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ABC)。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C.自我批语的作风D.独立自主的作风1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BC)。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党的建设17.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

18.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多次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建党下论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重要思想主要有(ABCD)。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用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C.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D.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19.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包括(ABCD)。

A.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B.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ABCD)。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D.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1.下列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D.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22.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历史方位主要包括(BD)。

A.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B.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C.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D.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24.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B)。

A.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C.进一步发展生产力D.进一步改革生产关系25.“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C.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这些规律主要包括(ABC)。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发展生产力规律

27.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主要有(ABC)。

A.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C.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8.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BCD)。

A.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D.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

29.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重大问题是(ACD)。

A.什么是发展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为什么发展D.怎样发展

30.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做到(ABD)。A.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C.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D.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31.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它们是(ABCD)。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2.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做到(ABCD)。

A.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B.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C.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科科学发展的轨道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

33.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文章是(BD)。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改造我们的学习》D.《矛盾论》34.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文章是(AB)。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改造我们的学习》D.《矛盾论》35.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包括(ABCD)。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6.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它们是(CD)。

A.主观主义B.客观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7.江泽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它们是(ABCD)。A.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B.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C.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D.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38.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要求是(ABCD)。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B.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C.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D.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9.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ABCD)。A.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

B.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

D.要上升到对中国实际本质的理性把握

40.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BCD)。A.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B.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C.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D.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

41.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其中的“是”是指(BCD)。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C.规律性D.我们去研究

4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D.特别重视理化创新4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ABCD)。

A.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B.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C.推进理论创新

D.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二、不定项选择题

1.BD2.ABCD3.ABD4.ABCD5.BC6.AB7.ABCD8.ABCD9.BCD10.ABC11.ABD12.ABCD13.AB14.ABCD15.ABC16.ABC17.ABCD18.ABCD19.ABCD20.ABCD21.ABCD22.ABCD23.BD24.AB25.ABCD26.ABC27.ABC28.BCD29.ACD30.ABD31.ABCD32.ABCD33.BD34.AB35.ABCD36.CD37.ABCD38.ABCD39.ABCD40.ABCD41.BDC42.ABC43.ABC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两个根本性的变化是(AB)。A.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C.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的中国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BC)。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C.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D.发展社会生产力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AB)。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ABC)。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C.世界形势的新变化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决定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因素是(AD)。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对象C.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动力D.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毛泽东以上观点表明(ABCD)。

A.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C.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7.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ABCD)。

A.中国革命的对象B.中国革命的动力

C.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D.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8.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ABC)。

A.无产阶级领导的B.人民大众的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D.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9.在近代,决定中国革命对象的主要依据有(AB)。A.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C.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力量D.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10.中国革命的对象是(BCD)。

A.资产阶级B.帝国主义C.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11.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那么这两个敌人是(BC)。A.资产阶级B.帝国主义C.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12.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BCD)。

A.妥协性B.买办性C.垄断性D.封建性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主要包括(ABC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动力是(AB)。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5.毛泽东指出的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是()ABCD。A.无产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D.其他小资产阶级16.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城市小资产阶级主要包括(ABCD)。A.人知识分子B.小商人C.手工业者D.自由职业者

17.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肩上的主要原因在于(CD)。

A.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B.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8.中国无产阶级独特的优点主要包括(ABC)。

A.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B.分布集中C.出身于破产的农民,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D.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19.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BC)。A.建立人民的武装

B.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C.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D.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0.决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因素是(CD)。

A.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B.中国革命的动力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2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ABCD)。A.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C.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BC)。A.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民主专政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D.工农联盟23.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ABC)。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发展资本主义

2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包括(ABCD)。A.依靠贫雇农B.团结中农C.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

25.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文章是(A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战争和战略问题》26.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有(BC)。A.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B.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C.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D.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7.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原因和条件有(ACD)。A.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B.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C.受过大革命影响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D.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BC)。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29.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那么小的两头是指(AB)。A.无产阶级B.地主大资产阶级C.农民D.城市小资产阶级

3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的几个时期是(ABCD)。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31.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BC)。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巩固工农联盟32.在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CD)。A.有理B.有制C.有利D.有节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它们是(CD)。A.工农联盟B.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34.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政治建设35.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BCD)。

A.独立自主的作风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C.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D.自我批评的作风36.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这三件是指(ACD)。

A.中国共产党B.实事求是C.人民军队D.统一战线37.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AB)。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B.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C.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开始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3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ABC)。

A.社会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9.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即(ABC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

40.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CD)。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1.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其两面性是指(BC)。

A.革命性B.剥削工人的一面C.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D.妥协性

42.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开始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这些准备主要有(ABC)。

A.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C.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是(ABC)。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44.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方针是(AB)。

A.积极领导B.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4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BCD)。A.人民公社B.互助组C.初级社D.高级社

4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有(ABCD)。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4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企业的利润依据“四马分肥”的方法进行,“四马分肥”具体是指(ABCD)。

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方红利

48.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ABD)。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9.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主要有(ABC)。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50.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主要有(ABCD)。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2.ABC3.AB4.ABC5.AD6.ABCD7.ABCD8.ABC9.AB10.BCD11.BC12.BCD13.ABCD14.AB15.ABCD16.ABCD17.CD18.ABC19.BC20.CD21.ABCD22.BC23.ABC24.ABCD25.AB26.BC27.ACD28.ABC29.AB30.ABCD31.ABC32.ACD33.CD34.ABC35.BCD36.ACD37.AB38.ABC39.ABCD40.CD41.BC42.ABC43.ABC44.AB45.BCD46.ABCD47.ABCD48.ABD49.ABC50.ABC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ABCD)。A.中共八大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的两个阶段是(CD)。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ABC)。

A.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B.“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C.中国永远不称霸

D.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下列观点,属于邓小平提出的是(BCD)。A.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B.整顿工业企业

C.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D.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5.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主要包括(ABC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主要原因在于(BCD)。A.出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B.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C.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D.科学地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

7.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BC)。A.党的领导B.公有制占主体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是(BC)。A.党的领导B.公有制占主体C.不搞两极分化D.人民当家作主

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主要有(ABCD)。A.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B.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C.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D.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0.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CD)。A.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B.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ABCD)。A.改造落后生产力D.提升传统生产力

C.发展先进生产力D.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12.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AD)。

A.科技进步B.人才C.教育D.创新

13.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BC)。A.人口数量的多少B.科学技术实力C.国民教育水平D.科教兴国战略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BC)。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B.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主要有(ABCD)。A.是防“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B.是我们澄清种种分歧和困惑,正确理解、自觉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的科学指南C.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D.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16.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其决定性因素是(BD)。A.中国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C.中国的人口素质水平D.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17.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观点的意义是(ABCD)。A.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B.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C.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D.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

18.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AD)。A.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B.明确当前中国所处的阶段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这一内容包括(ABCD)。A.“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

B.“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C.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D.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2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B);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敌我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1.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AB)。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敌我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的特点有(ABCD)。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B.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C.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D.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3.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BD)。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敌我矛盾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24.社会主义改革总的目的是(AB)。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C.支持人民当家作主D.解放生产力25.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ABC)。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

26.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因此这场革命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ABCD)。A.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B.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C.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D.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方式

27.我国经济摆脱了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BC)。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D.多渠道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2.CD3.ABC4.BCD5.ABCD6.BCD7.BC8.BC9.ABCD10.CD11.ABCD12.AD13.BC14.BC15.ABCD16.BD17.ABCD18.AD19.ABCD20.AB21.AB22.ABCD23.BD24.25.26.27.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其原因在于(ABCD)。A.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D.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原因在于(ABC)。A.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D.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ABCD)。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B.权力过于集中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4.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有(ABCD)。A.毛泽东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B.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C.毛泽东提出搞“新经济政策”

D.毛泽东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ABC)。A.是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是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C.是否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D.是否坚持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在于(ABCD)。A.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B.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C.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D.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的制度特征主要是(ACD)。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在资源配置方式上,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C.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8.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AB)。A.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C.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D.大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9.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CD)。

A.国有经纪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的数量上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全部国民经济

11.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ABCD)。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B.自然垄断的行业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12.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ABC)。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D.集体经济13.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采取的主要方针有(ABC)。A.鼓励B.支持C.引导D.限制

1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C.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D.坚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15.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主要原因是由(AB)。A.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C.多种所有制经济决定的D.人们的素质决定的

16.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AB)。

A.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B.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C.全社会分配领域中的分配原则D.企业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17.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具有的重要意义是(ABCD)。

A.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

B.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C.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乎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D.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18.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而言可以分为(BCD)。A.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B.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D.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19.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包括(BCD)。A.公有制中的劳动者B.个体劳动者

C.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D.公有制中的管理者20.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ABC)。A.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

B.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人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C.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D.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的意义主要是(ABCD)。

A.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B.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D.让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2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这个大政策的内容包括(ABCD)。

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先富的带动后富的C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2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AC)。A.共同富裕B.先富的带动后富的

C.不搞两极分化D.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2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其意义在于(ABCD)。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D.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2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就必须(ABC)。

A.取缔非法收入B.整顿不合理收入C.调节过高收入D.促进共同富裕26.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社会保险、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优抚安置C.社会互助、商业保险D.慈善事业

27.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A.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C.失业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8.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ABCD)。A.覆盖范围窄B.制度不健全

C.管理基础薄弱D.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29.我国现阶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ABC)。A.确保发放B.扩大覆盖C.完善制度D.建立制度30.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主要包括(ABCD)。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B.资源消耗低

C.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1.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心是(BC)。A.科技进步B.提高经济效益

C.市场竞争力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ABCD)。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3.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AD)。A.推进经济结构调整B.促进科学进步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4.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是(ABCD)。A.依靠科技进步B.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经济效益D.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35.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形成的产业格局是(ABCD)。A.坚持以市场为导向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C.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D.服务业全面发展

36.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37.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处理好的关系主要是(AB)。A.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B.沿海和内地的关系C.南方和北方的关系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8.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ABCD)。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39.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是(ABD)。

A.减量化B.再利用C.清洁生产D.资源化40.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ABC)。

A.资源节约B.资源综合利用C.清洁生产D.技术进步41.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是(ABC)。

A.调整结构B.技术进步C.加强管理D.资源综合利用42.我国积极扩大就业的方针是(ABD)。

A.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B.市场调节就业C.国家安排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

43.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AB)。

A.社会主义性质B.初级阶段的国情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口的整体素质

4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关系主要包括(BCD)。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C.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4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BC)。

A.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C.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D.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6.之所以说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原因在于(ABCD)。

A.二者的性质相同B.二者的作用相同C.二者的职能相同D.二者的历史使命相同

4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其内涵主要包括(BCD)。

A.政治思想领导B.政治原则领导

C.政治方向领导D.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4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4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经济管理

50.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其主要特征是(ABCD)。

A.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C.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1.目前,中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内容包括(ABC)。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城市社区

52.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权利主要有(ABCD)。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53.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主要有(ABCD)。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55.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它们是(ABC)。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C.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D.看是否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56.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D)。

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C.社会主义道路D.党的领导57.下列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B.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于稳妥

C.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D.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5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CD)。A.政治权利B.文化权利C.生存权D.发展权

5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ABCD)。

A.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BCD)。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C.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61.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AB)。

A.以什么为指导的问题B.为什么人的问题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62.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它们主要包括(ABCD)。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6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包括(ABCD)。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4.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ABC)。

A.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的几个方面是(ABC)。A.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B.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C.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D.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6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理论意义是(ABD)。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D.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ABCD)。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必须坚持民主法治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8.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B.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C.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6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是(ABCD)。

A.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B.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C.必须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D.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D4.ABCD5.ABC6.ABCD7.ACD8.AB9.ABCD10.AB11.ABCD12.ABC13.ABC14.AB15.AB16.AB17.ABCD18.BCD19.BCD20.ABC21.ABCD22.ABCD23.AC24.ABCD25.ABC26.ABCD27.ABCD28.ABCD29.ABC30.ABCD31.BC32.ABCD33.AD34.ABCD35.ABCD36.ABCD37.AB38.ABCD39.ABD40.ABC41.ABC42.ABD43.AB44.BCD45.ABC46.ABCD47.BCD48.ABCD49.ABC50.ABCD51.ABC52.ABCD53.ABCD54.ABCD55.ABC56.CD57.ABC58.CD59.ABCD60.ABCD61.AB62.ABCD63.ABCD64.ABC65.ABC66.ABD67.ABCD68.ABCD69.ABC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始终是(BC)。

A.追求和平B.民族团结C.国家统一D.追求安定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的策略是(AC)。

A.暂时不动B.和平解决C.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D.武力统一3.下列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B.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经历的方针主要有(AB)。A.武力解放台湾B.和平解放台湾C.和平统一D.一国两制

5.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主要有(ABCD)。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6.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逐步形成的对台统一的方针是(CD)。

A.和平统一B.一国两制C.武力解放D.和平解放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ABC)。A.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D.实行高度自治

8.在对台问题上,和平统一的意义主要在于(ABCD)。A.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B.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

C.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D.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9.在对台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针对(CD)。A.一部分中国同胞B.台湾同胞

C.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图谋D.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10.201*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ABCD).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1.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的战略主要包括(AB)。A.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B.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C.战争与革命战略D.和平与发展战略

12.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ABCD)。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东西问题D.南北问题13.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包括(ABCD)。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14.之所以说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其主要因素在于(BC)。A.世界各种矛盾的发展变化B.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

C.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D.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15.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始终是(ABCD)。A.实现和平的发展B.实现开放的发展C.实现合作的发展D.实现和谐的发展16.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BC)。A.世贸组织的建立B.科技革命

C.生产力的发展D.信息技术的发展1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要原因在于(BCD)。

A.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B.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C.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D.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18.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ABCD)。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条线”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主要是(ABCD)。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0.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B)。

A.维护世界和平B.促进共同发展C.反对霸权主义D.反对强权政治22.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就必须(ABCD)。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B.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C.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D.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3.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BCD)。

A.互信B.互利C.平等D.协作

24.我们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的和谐世界应该是(ABCD)。A.民主的世界B.和睦的世界C.公正的世界D.包容的世界

25.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ABCD)。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D.多边是舞台

26.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ABC)。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人民大众

2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其主要因素在于(ABCD)。

A.我们党的性质B.我们国家的性质

C.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D.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ABD)。

A.人队伍迅速壮大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贫富差距增大D.岗位流动加快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ABCD)。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30.“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四个尊重”具体是指(ABCD)。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3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联盟,这个联盟主要包括(ABCD)。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2.为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33.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是(AD)。

A.社会主义B.民主主义C.共产主义D.爱国主义3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CD)。A.维护祖国统一B.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35.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ABCD)。A.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B.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C.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D.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

36.新时期的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的两大课题是(BC)。A.正规化B.打得赢C.不变质D.现代化37.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ABC)。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科技化38.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ABCD)。A.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D.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9.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们必须(ABCD)。A.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以及培养和造就新型军事人才B.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使之更趋合理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D.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40.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AB)。

A.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立党为公D.执政为民41.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CD)。

A.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立党为公D.执政为民

42.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主要原因在于(ABC)。

A.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AB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C.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主要因为(ACD)。

A.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B.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C.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D.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4.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因为(ABCD)。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AB)。

A.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B.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C.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主要有(ABCD)。A.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C.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47.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主要原因是(BCD)。A.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B.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C.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D.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8.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包括(ACD)。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B.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C.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D.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49.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为(ABC)。

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50.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包括(ACD)。

A.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B.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C.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D.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51.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当着力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是(ABD)。

A.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

B.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C.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D.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52.新时期,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BC)。

A.制度建设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C.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D.组织建设53.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ABC)。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C.加强党的思想建设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54.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其主要原因在于(ACD)。

A.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D.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C.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D.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5.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它们主要包括(ABCD)。

A.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B.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C.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56.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舶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ABCD)。

A.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D.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57.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ABCD)。

A.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B.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C.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D.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二、不定项选择题

1.BC2.AC3.ABCD4.AB5.ABCD6.AB7.ABC8.ABCD9.CD10.ABCD11.AB12.ABCD13.ABCD14.AB15.ABCD16.BC17.BCD18.ABCD19.ABCD20.ABCD21.AB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ABC27.ABCD28.ABD29.ABCD30.ABCD31.ABCD32.ABCD33.AD34.ABCD35.ABCD36.BC37.ABC38.ABCD39.ABCD40.AB41.CD42.ABC43.ACD44.ABCD45.AB46.ABCD47.BCD48.ACD49.ABC50.ACD51.ABD52.BC53.ABC54.ACD55.ABCD56.ABCD57.ABCD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公选干部考察工作综合汇报材料(模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公选干部考察工作综合汇报材料(模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选干部考察工作综合汇报材料(模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476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