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29 02:37: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绪言

实习时间:201*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实习要求: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201*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

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实习记录:

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1)梁滩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冲蚀,软性的岩石容易被冲蚀,从而产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别,经过对那里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是砂岩,下面是泥岩,总体是一个长形岗地。从瀑布的形成来看,那里还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围的那个小发电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冬天,还可以明显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从地貌学的角度来看还涉及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叫“裂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在这里侵蚀基准面都是地方侵蚀基准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侵蚀后退。

2)小磨滩:陇岗沟谷陇岗砂岩山岗泥岩沟谷从河床延伸是砂岩到页岩,小磨滩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岩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慢慢减少,于是后来形成了砂岩的河床。

3、青木关: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缙云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处一山两岭一槽,缙云山南坡。4、中梁山: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内发育有地表河,古时自北向南流动,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沟溯源侵蚀,切传后300余米的须家河组砂岩,在代家沟南的土地垭袭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断流,向南至文星场地表始见小溪,并形成文星场地表溶蚀洼地,宽500米,溪河两侧尚存古河道的两级阶地。2)、水库污染严重,201*年时水还可以饮用,后来就逐渐被污染了,这两年来污染是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歌乐山上的工厂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到水库,由于水库地处歌乐山长条带状与平状高丘(寨山平:从下到上紫色土、黄土所以上面栽桃树),整个地貌形态是一个向斜。因此,污染非常严重,原来面积大约有500亩,现在也只有400亩了。

(二)21日22日实习内容: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记录:1、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质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走向北北东南南西。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地貌地点,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

2、缙云山土壤为酸性黄壤。

3、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植被类型分布的

垂直带普表现。在人为作用与生境条件下,发育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如

下: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壳、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为代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春、夏季相变化明显,上层乔木树冠浑圆,林冠波状起伏。群落包括四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层间植物。2)常绿针、阔混交林:这是一类次生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度类型,它的乔木层一般含23个亚层:第一亚层多由高大挺拔的马尾松构成单纯的层片:第二、三亚层则为种类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3)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四季长青的针叶林型,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区指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个群系,共同特点是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林相稀疏。4)竹林:竹类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适生于温暖湿润地区,广布热带及亚热带范围内。我国竹类丰富,近3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类分乔木状和灌木状两种生活型,但竹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和树木有明显不同,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短不定,开花后易死亡。竹类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殖方式,根据竹类地下茎分生繁殖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和复轴型。5)灌草丛:灌草丛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次生植被,北碚地区灌草丛的种类组成,受母岩性质的影响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代替的进程。演

替包括“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涵义。

(三)23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水文站

实习记录: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长江水利委员领导设立至今,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发生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来水及时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二、防洪当好耳目为国防洪抢险服务。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帐”(有多少水量经过)和“沙

帐”(多少泥沙经过).

3、水文测站布设:1)测验河段的选择;2)断面、基线、高程点和测量标志。的布设。

4、测验项目:水位、水温观测、漂流流量观测、漂流悬移质泥沙观测、漂流泥沙颗粒分析、降水量观测、水质水污染观测,水文水情、降水量播报、水文资料整编、新仪器设备煌研究,比测验试,测验方法及研究。(四)24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天府煤矿实习记录:

1、T3sj、T1J、T1f的岩性、岩深槽谷的形成。2、观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点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观察龙潭组各段地层特征。石灰岩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岩中才能称之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钙质页岩,地层坡度与岵层坡度决定等高线向下弯程度。

4、山顶垭口处:认识“”地貌。槽的宽度,以及相关的走势。

5、东阳坝乔种场:观察嘉陵江一级阶地堆积物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和生产问题的关系。二级阶地的特点及生产问题,注意砾石的成分、形态、大小、定向性及成层现象。四、实习感受与体验

通过几天的实习,我们认识了重庆常见的几十种植物,使我们对植物学课本中含糊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实习中经过过老师的细心知道,也使我对植物得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在植物方面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

识,而且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是较清楚的了解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及水文、地质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这使我们完善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这次野外实习也对我们每个同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五、建议1、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能更确切地按小组形式进行,这样在过程有利于每位同学都

清楚地掌握知识。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

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展望: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扩展阅读: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1*级姓名周成凤学号094130094指导教师王平职称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201*年5月5日

目录

一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2(二)实习人员2(三)实习目的2(四)实习准备2(五)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4(一)自然地理5

1地质地貌52气候与水文63植被与土壤74自然灾害125自然资源12

(二)人文地理16

1人类活动历史162人口和民族163经济和产业174城镇与交通185主要资源环境问题206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1

三专题报告22四综合实习总结27

1实习收获272实习建议27

一、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介绍(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从201*年4月1日-5月21日,共计51天,各个阶段安排如下:

1、4月1日-4月15日:准备野外实习阶段,主要是参加学院组织的讲座,认真对实习路线及沿线的地理概况等情况进行熟悉了解,以及确定专论题目;

2、4月16日-4月23日:野外综合实习考察部分确定以昆明市呈贡县→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县的实习考察路线,进行为期8天的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3、4月25日-5月21日:整理实习材料,撰写、修改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等。

(二)实习人员构成

实习指导老师:王平、左俊辉、段勇、丁文荣、吴宁等老师

实习成员: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09级地理科学学生93人及其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共5人。(三)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地理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可以形成自然地理学野外工作的意识,了解野外工作的思路与途径,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练习了野外采集和编录标本样品,做好野外观察点上的地理现象的记录,提高了对地理野外工具的操作能力。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同时也走出课堂,培养了我们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准备实习动员

201*年4月10日全体201*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汇文楼4区403教室参加动员大会。动员的内容主要为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计划、实习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

1.认真预习实习指导书,认真预习《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2.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有关实习内容;

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石林喀斯特地貌”、“岩溶生态环境”、“石漠化”、“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地”;“蒙自县”、“开远市”、“个旧市”、“个开蒙城市群”、“昆河经济带”;“屏边县”、“屏边火山”、“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山雨林、季雨林”、“黄色石灰土”、“黄色砖红壤”、“黄色赤红壤”;“河口县”、“河口热区开发”、“河口边境贸易”、“元江或红河水系”、“干热河谷”;“建水旅游开发”;“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星云湖”、“阳宗海”等。并熟悉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经济、聚落、人口、文化、边贸、旅游等内容的研究进展。

布置并落实实习报告专论部分选题;

3.其它工作准备借实习用具、有关图件等。

(五)实习基本内容与经过1.昆明→石林实习内容

实习主要内容:石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土壤、植被);喀斯特高原湖泊地貌(长湖);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等。

2.蒙自县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为: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蒙自县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城市发展的问题等。

3.屏边县实习内容

该地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团山附近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其退化;南亚热带次生林;滴水层瀑布;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等;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亚热带南部地带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城镇聚落(以屏边县城为主)等。

4.屏边→马关→河口实习内容

该线路上实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北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季雨林群落;黄色石灰土、黄壤等;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南溪河水文特征、河流地貌、流域自然特征及热作开发;河口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优势及其开发;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对比。

5.河口→建水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有: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

6.建水→澄江→昆明实习内容

实习的组要内容是:(1)“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特点;(2)

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二、实习沿线和区域地理环境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1.地质地貌(1)石林县地质地貌

石林地区居扬子准地台西南隅,区域地质构造为石林倾伏试背斜,构造轴向15°NE-195°SW,岩层产状平缓,为巨厚层状。平面上发育有一组扭性裂隙,缺乏张性破裂面。出露的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次为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生界。

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距今2.7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200万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久之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石林地区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洞、湖盆、河谷、峰丛、峰林、孤峰等。

本次实习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乃古石林景区,乃古是彝族的撒尼语,包含了古老和黑色的意思。乃古石林距石林县城10km,距大石林景区8km,景区面积约10km,该景区由东区、西区、白云湖、白云洞、古战场等组成,可以用“峰上望、林中游、地下钻”来形容乃古石林的特点。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较为典型。喀斯特地貌介绍如下:

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溶蚀、侵蚀及淀积沉积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与改造作用,叫喀斯特地貌。

②喀斯作用过程: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主要包括:方程正向是岩石溶蚀的过程,逆反应则是淀积的过程,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则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首先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其次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然后是地下水循环通畅。原因是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在乃古石林,我们还看到了岩石表面有水平裂纹,这叫做“卸荷剥离”现象,海相沉积,地表抬升,压力减小,出露水面的就膨胀出现裂痕。(2)弥勒县地质地貌

弥勒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端;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南接开远,东邻文山,西接玉溪。县城弥阳镇距省会昆明143km。弥勒县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林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海拔2315m,最低海拔870m。(3)开远市地质地貌

开远市地处云南高原南部,西临滇康地轴,东居黔桂台地边缘,在红河、南盘江两大断层之间。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褶皱、断层、断陷盆地,溶岩山地相间和南盘江及其支流纵横深切而成的中山峡谷等复杂地形,呈中等浅切割中山山地高原地貌。山脉呈南北走向,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最高点海拔2775.6m最低海拔为950m。相对高差1825.6m,立体地形特点突出。全境展示的地貌有:断陷盆地、冲击扇群、低山丘陵、中山峡谷、溶岩山区等五种。(4)屏边县地质地貌

屏边县位于红河州东南部,暨滇东溶岩高原的西南边缘,地理位置约北纬2249至2323,东经10324至10358之间,全县土地面积1906km。县内地形高差悬殊较大,最高点为东南角的巴巴山,海拔2590m,最低为东南角的三岔河口,海拔仅为154m,相对高差为2436m。地势属低纬中山深切割类型,县内山脉在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冲刷切割下,形成三条较大支脉。大致由北至南延伸纵贯县境,而大河流南溪河,从县境中部长期冲刷的影响,将全县切割为相对对称的东西两大部分。中部河谷地带,地形陡窄低凹,河床由偏东南方向逐渐下降,河岸两侧山陡削峻险,多数地段坡度在4050度以上,许多地方悬崖峭壁林立,形式天堑。河岸两侧山原,属中山山原区,多呈破碎皱褶状,东部地区既有坡度比较平缓,形同丘状、圆锥状的缓坡山原与少量山间谷地,也有石灰岩裸露,峰峦迭障翠峰插云的石山。西部地区,除石灰岩地带,具有类似东部地貌特征外,较多的为风化程度较深、连绵起伏的土山。

屏边县地质复杂,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以古生代地质系统较为发育,其中又以寒武纪地层最多。新现、新华、白云、和平、白河、湾塘六个乡分布着寒武纪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板岩、细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少量页岩;玉屏镇及新现乡的部分地区属元古代屏边群沉积的板岩、细砂岩、粉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玉屏镇分布着第三纪喷发的白榴橄栏辉石岩、白榴玄武岩。

(5)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

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岩溶地区:远古界变质岩→下古生界的沙页岩、沉积岩→上古生界的石灰岩→中生界三叠纪的海相地层出露较完整。由于水热组合条件好使该地区岩溶加速,化学、生物会使其速度加快。植物根系会使石头出现裂隙,岩石更易侵蚀,因此该地岩溶地貌较为典型。

2.气候与水文

(1)石林的气候与水文

石林地区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豆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境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海拔1500~1600m的低谷河槽地区,为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1800m的坝区、缓丘区,为北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800~2150m的山区、半山区,为当于温带气候;海拔在2150m以上的老圭山主峰,为中温带气候。

石林长湖风景区是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八大景区之一,位于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东南角,距主景区大小石林30km。长湖是地质断裂作用形成的岩溶湖泊,因湖形狭长而得“长湖”之名,并以开阔秀丽的高原湖泊风光、富有野趣的山林景色、典型的喀斯特石林(石芽)地貌以及撒尼人的民俗风情为主要游览特色。(2)开远市气候与水文

开远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属南盘江流域,境内大小河流12条,天然湖泊及泉潭60余处。境内有泸江河、南洞河、大庄河、中和营河4条主要河流和泉水、山泉散浸水60处总流量最大每秒858.3m,最小每秒7.7m,年过境客水的总量为15.3*107m。(3)蒙自县气候与水文

蒙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6℃,无霜期337d,年降雨量815.8mm,年均日照时数2234h。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境内水资源总量12.15*107m,可开发利用量2.12*107m。

(4)屏边县气候与水文

屏边县位于红河州东南部,暨滇东溶岩高原的西南边缘,地理位置约北纬2249至2323,东经10324至10358之间。由于海拔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650mm,加之地处低纬,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垂直变化比较显著的气候类型,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地势属低纬中山深切割类型,县内山脉在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冲刷切割下,

形成三条较大支脉。大致由北至南延伸纵贯县境,而大河流南溪河,从县境中部长期冲刷的影响,将全县切割为相对对称的东西两大部分。(5)河口县气候与水文

河口县最高海拔2363m,最低海拔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仅76.4m,为云贵川三省的最低点。河口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城区四季浓荫,花果飘香,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河口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l.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587.3mm,降雨长达163d。夏日长,湿度大,雨量充沛。

3.植被与土壤

(1)石林的植被与土壤

石林地区自然植被现况以次生植被占绝大部分。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已所剩无几,没有原生植被。历史上肯定存在过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仅广布于土山,而且也广布于石山,特别是哪些有石又有土的石芽山地。

石林地区位于滇东熔岩高原山地红壤地带。成土的地层、岩性较为多样,但主要是二叠系石灰岩、玄武岩,泥盆系沙页岩,母质类型主要有第三纪以来由上述岩性发育形成的红色古风化壳、洪积、冲积物、湖积物、几代岩石风化残积坡积物等。在当地高原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山原红壤和石灰土以及零星的紫色土、水稻土和冲积土等。这次实习在长湖边上挖掘了第一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土壤剖面信息参见表2。

表2长湖土壤剖面观察纪录

Table2Changhusoilprofilerecords

调查日期:201*-4-16剖面号码:01号坡向:350°土壤名称:红色石灰土坡度:18°母质:坡残积观察地点:长湖经纬度:24°4257N103°25.182E海拔高度:1890m天气:晴侵蚀情况:微度侵蚀植被:针阔混交林调查人:周成凤土地利用现状:林地地下水埋深:很深地形:丘陵剖面示意图:ABC厚度发生层(cm)土壤颜土壤特征及其自然状况综合描述:土壤深厚,有淀积、淋溶作用,但不明显。土体上部较松软,下部结实,上部根系较为发达,下部较少。地势平缓,有坡残积,土体厚。人类活动少,植被发育好。松紧度7

土壤质地结构干湿度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碳酸反应色腐殖层0-20淀积层44-68母质层>68棕红暗红暗红轻壤土中壤土中壤土粒状粒状粒状松散松散松散湿润湿润湿润多多少无无无无无无6.46.05.6弱弱弱(2)弥勒县的植被

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林覆盖。

(3)开远市的土壤与植被

境内土壤分为七类,即: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棕壤、冲击土。具体情况如下:①红壤:是境内种植粮油作物的主要土壤。②赤红壤:适于发展双季稻和甘蔗生产,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也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③水稻土:为水稻营养创造有利条件,促成水稻高产。④紫色土:其矿物质养分丰富,自然肥力较高,适于种植多种作物,是境内种植旱地作物的主要土壤。⑤石灰岩土:石灰岩土的粘粒细,成不均质的石灰反映,酸碱值近于中性或碱性,表层粒状结构发达,且肥力较高,适于种植禾谷类、豆类及薯类作物。⑥棕壤:其分布地区为气候寒冷,雨多雾大,作物生长期长,多轮歇耕作,复种指数低,适于发展放牧及发展药材和花椒等经济林木。⑦冲击土:分布于坝区,所出环境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是种植水稻、甘蔗、蔬菜的重要土壤。(4)屏边县的土壤与植被①屏边县的土壤

地点1:团山(阿季伍村团山火山)

在屏边的团山(海拔1680m;22.56N,103.31E),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该火山口呈马蹄形,锥体完整,火山口清楚,向南与西南方向有裂口,为后期熔岩溢出通道。在该火山附近,原生植被较少,多为次生植被人工旱冬瓜林,树上有许多苔藓。该处的土壤颜色为暗棕红,土壤剖面信息参见表3。

表3阿季伍村团山火山土壤剖面记录表Table3Groupvolcanicsoilprofilerecordsheet

调查日期:201*-4-19坡向:270°

剖面号码:03坡度:11°观察地点:团山火山口海拔高度:1690m8

经纬度:22°3818N103°4130E天气:晴土壤名称:红色火山灰土母质:火山灰土地利用现状:林地剖面示意图:侵蚀情况:微度侵蚀植被:次生林调查人:周成凤地下水埋深:很深地形:高原丘陵ABC发生层厚度(cm)土壤颜色暗红暗红黄棕黄棕土壤特征及其自然状况综合描述:此地位于山顶,为火山锥口,植被为次生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度干湿度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腐殖层0-3过渡层3-30淀积层30-63母质层>63中壤重壤黏壤轻壤粒状松团粒松块状紧块状紧润润湿润润多多少少无无无无无无无无6.46.85.25.2地点2:大围山

本区成土条件较为负载,既有地带性因素作用,也有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加之开发历史久远,人类活动频繁,深深影响到土壤的发育及其理化性质。大围

山土壤剖面信息参表4、表5。

表4大围山佛光阁背面土壤剖面记录表Table4Daweishanhillsidesoilprofilerecordsheet

调查日期:201*-4-20坡向:45°土壤名称:黄壤土地利用现状:林地剖面示意图:厚度(cm)剖面号码:04坡度:23°母质:千枚岩观察地点:大围山佛光阁背面海拔高度:1920侵蚀情况:微度侵蚀经纬度:24°4257N103°2530E天气:晴植被:南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调查人:周成凤地下水埋深:很深地形:山地AABC土壤颜色棕黄土壤特征及其自然状况综合描述:半山腰,土壤为黄壤。书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淋溶作用强,土壤偏酸性。植被发育良好,人类活动影响较弱。土壤质地轻壤结构粒状松紧度松干湿度润根新生体系多无侵入体无PH4.4发生层腐殖层17淀积层17-50母质层>50黄黄中壤重壤块状块状紧紧润湿润少少无无蚯蚓无5.25.6

表5大围山山顶土壤剖面记录表Table5PeaksoilDaweishanrecordform

调查日期:201*-4-20坡向:150°土壤名称:黄棕壤土地利用现状:林地剖面示意图:剖面号码:05坡度:34°母质:坡积物观察地点:大围山山顶海拔高度:201*m侵蚀情况:微度侵蚀经纬度:24°4257N103°2532E天气:晴植被:南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调查人:周成凤地下水埋深:很深地形:山地ABC土壤颜色褐色黄棕黄棕土壤特征及其自然状况综合描述:山顶,气温较山脚低,土壤为黄棕壤。植被发育良好,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质地轻壤轻壤中壤重壤结构团粒粒状粒状粒状松紧度松松紧紧干湿度润润润润根新生体系多多少少无无无无侵入体无无无无PH4.44.85.65.7发生层厚度(cm)腐殖层0-32过渡层32-65母质层>105淀积层65-105黄棕大围山主要土壤类型有:①红壤:主要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区域;②红色石灰土,分布于石灰岩丘陵区,属石灰土向红壤过渡类型;③潮土:分布于东北冲积平原和南面钱塘江河滩尚,现均为旱地。

②屏边县植被

屏边植被较为茂密,全县有森林面积87000hm,其中人工林27000hm,活立木蓄积量605.6*104m,森林覆盖率35.4%。热区(海拔1000m以下地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披33000hm,适宜种植荔枝、龙眼、肉桂、香(芭)蕉、菠萝等热带水果,目前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201*hm,香蕉、菠萝3300hm。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许多古老而珍稀的野生植物。现有野生植物188科3619种,其中国家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有115种,各种动物有35目111科555种。屏边苏铁、多头桫椤、中华蜂猴、中华赤面猴堪称世界四绝。

以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前景较好,大圃山原始森林和县内的珍珠洞、白河温泉、火山遗址、灵宝山石窟艺术、人宇桥、烈士陵园、大睡佛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瑰丽多姿的民旅风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省级)的土壤和植被①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省级)的土壤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垂直分布,具体分布模及其分异规律式如下:

600m以下:以砖红壤为主,发育较差的红色石灰土;

600m1300m:以赤红壤为主;1300m1800m:以黄壤为主,有部分红壤;

1800m2300m:以黄棕壤为主;图5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垂直分布图2300m2500m:以棕壤为主;Figure5ReserveverticaldistributionofsoilinGulinqing2500m以上:以暗棕壤为主;

②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省级)的植被

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经纬度22°43"53"N103°59"35"E,最高海拔为2578m,最低海拔为107m。该保护区共有229科高等植物,1044属高等植物,2604种,8个植被类型,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9.6%。该保护区具有一下三个特点:

特点一:具有亚洲热带北缘喀斯特地貌、山地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107m1000m:典型植被代表主要是龙脑香、擎天树、蚬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木材坚实,常做高

级家具)、绒毛番龙眼、任

木。其包括两种植被类型:谱湿润雨林、季雨林。1000m1200m:典型植被代表主要是董棕、云南覃等

植被类型属于山地雨林。图5古林箐保护区植被垂直带

1200m1700m:典型Figure5Gulinqingverticalzonespectrumofvegetationprotection植被代表主要是脱皮树、猴面石栎、罗沸栲,植被类型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700m2500m:典型植物代表主要是截果石栎、水晴岗石栎、滇青岗圆果

化香。主要植被类型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特点二:是东亚向东南亚植被特征交汇过渡的纽带。特点三: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植被类型的缩影。

(6)河口的植被

河口地处热带季风雨林湿热气候区域,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终年无霜,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22.6℃,相对湿度85%,年降雨量1784.7mm.河口特殊气候气候,适应各种热区作物的生长,森林面积52700hm,其中竹林面积11700hm,森林资源丰富,南溪河两岸都是热带原始沟谷雨林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4.自然灾害

(1)石林县的自然灾害

在石林,由于石灰岩大面积裸露,所以最主要的是石漠化和荒漠化,不利于农作物的耕种。石林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洪涝、低温、霜冻、冰雹和大风等,旱灾尤为突出。(2)屏边县的自然灾害

在屏边县,山都比较高,空旷的平地极少,县城或是村庄都是建在山脚,所以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5.自然资源

(1)石林县自然资源

石林地区己查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磷、石灰石、石英砂和大理石等。煤存储量上亿t,以圭山煤矿带为主,煤质较好,硫、磷含量低。铁矿以hm竹箐、西街口为主,品位高达50%,且埋藏浅,易露采,硫、磷含量也较低。铅锌矿分布在大老挖和耀宝山一带;铜矿分布在板桥等地;hm竹箐硫铁矿也有一定的储量。石灰石是全县最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储量在2亿t以上。石英砂分布在河谷区,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大理石也具有相当的储量,品位也较高,是良好的工艺装饰材料。石林地质公园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建筑材料石灰石和大理石,局部地区有残积型铁矿。石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以石林岩溶、溶洞、瀑布、森林、岩溶湖泊为主,其它风景资源有古建筑和民族风情。其中石林岩溶是最主要的类型,是石林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景观。

(2)弥勒县自然资源

弥勒县的自然资源及其丰富,比如说煤炭资源等,尤其是能源资源储藏丰富,全县仅煤炭储藏量就达10*107t。全县大中小型水库百余座,水能蕴藏量54.5*104kw,可开发能量42.15*104kw,南盘江上仅雷打滩、糯租两处就有18*104kw可开发。

(3)蒙自县自然资源

境内水资源总量12.15*107m,可开发利用量2.12*107m,城市日供水现状6*104t、中远期规划16104t,坝区水利化程度达75%。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开发。银、锡、铅、锌、铜、煤、大理石、磷、铀等丰富矿藏,其中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已探明为我国目前最大银矿。

(4)屏边自然资源

屏边矿产资源主要有锑、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和大理石、硅石、花岗石、无烟煤、磷等非金属矿。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87000hm,其中人工林27000hm,活立木蓄积量605.6*104m,森林覆盖率35.4%。水能理论蕴藏量56.94*10kw,可开发利用近30*10kw。热区(海拔1000m以下地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披33000hm,适宜种植荔枝、龙眼、肉桂、香(芭)蕉、菠萝等热带水果,目前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201*hm,香蕉、菠萝3300hm。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许多古老而珍稀的野生植物。现有野生植物188科3619种,其中国家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有115种,各种动物有35目111科555种。屏边苏铁、多头桫椤、中华蜂猴、中华赤面猴堪称世界四绝。

(5)河口的自然资源

河口的资源资源主要是矿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河口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城区四季浓荫,花果飘香,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河口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l.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587.3mm,降雨长达163d。夏日长,湿度大,雨量充沛,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南溪河两岸都是热带原始沟谷雨林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尤以江河、溶洞景观、瑶族风情著称,现辟建南溪河省级风景区。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及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地表水为红河水系,地下水丰富,地下径流量为5.8*107m。矿物资源表现在:铁矿约5104t,金、银、铜、铅、钨具有开发价值。

(6)江川县自然资源①水利资源

县境内有主要河流16条,河道总长184.8km,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洪水流量315;m/s,多数为季节性河流。星云湖为南北向不规则的椭圆形,南北长10.5km,东西平均宽3.8km,湖岸线长36.3km,容水量1.84*107m,面积34.71km,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7m,正常水位海拔1722m。县

44

境内还辖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深水湖泊抚仙湖,形如葫芦状,南北长约30km,东西宽约10km,湖岸线长90.6km,总容水量185*107m,总面积212km,江川占水面总面积的32.5%,共68.94km,最大水深约150m,平均水深80m。全县湖泊水面占总面积的12.37%。以两湖为主的丰富水资源条件,在全省均属少有。星云湖、抚仙湖同属淡水湖,是天然水产品养殖场。年产鲜鱼约260*104kg,星云湖的大头鱼、四大家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金线鱼、草青鱼久负盛名。

②土矿资源

201*年底,全县有耕地8834hm,占土地面积的10.39%。土壤状况多属红壤、棕壤、紫色土、水稻土4个土类。已探明的矿产有石灰岩矿、白云岩矿、磷块岩矿、石英砂岩矿、粘土矿、含钾岩矿和褐煤矿等12种之多。其中,磷矿石储量大、品位高。据1988年地质报告表明:江川的磷矿石总储量为3*10t,其中,一级品矿4800*10t,一级富矿2500*10t。江川的矿石不仅品位高,而且是少有的低砷、低油粉、覆土薄、易开采的矿体。

③旅游资源

江川为滇中旅游胜地,自然景观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有“百里湖光小洞庭”的星云湖,有“天然图画胜西湖”的抚仙湖,有“巍然形胜冠南州”的孤山,有稀世珍宝“牛虎铜案”为代表的李家山青铜器文物,有“武当别院”碧云寺,有“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界鱼石景观,有鱼会嗑瓜子的神鱼泉等10多个风景旅游点。其中玉带河的界鱼石、孤山的青鱼阵、渔洞群的车水捕鱼被称为三大奇观。(二)人文地理1、人类历史活动(1)石林县人类历史活动

在石林县境,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生产和生活。到春秋战国时期,路南与滇池地区的古滇人一道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器文化,社会也随之步入了有阶段的部落奴隶制社会。秦代以后,汉文化被中原移民不断传到祖国西南边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1913年(民国2年)设路南县,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2)蒙自县人类历史活动

蒙自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蒙自,是云南建县最早的24个千年古县之一,在云南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曾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当时云南8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通过蒙自转运。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

1474

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外国银行、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一个驻滇领事馆、第一个火电站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产生。1928年,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1938年,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曾迁来蒙自,闻一多、朱自清等著名教授驻蒙讲学。蒙自成为云南近半个世纪的商贸、金融、交通运输和外事活动、革命活动的中心。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保”文物单位6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蒙自承载着边地文化、中原文化、党史文化、军旅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丰厚积淀,成为云南近代工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堪称一座彪炳史册、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现代科教、体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较大潜力。

(3)屏边县人类历史活动

屏边汉代属郡进桑县。明代属临安府,清代属开化府。民国2年(1913)设立靖边行政委员,民国22年(1933)建县时,改名为屏边县。1950年隶属蒙自专区,1957年隶属红河州。1958年设立屏边苗族自治县,1960年并入河口县,1962年又分置屏边、河口两县,仍隶属红河州。1913年设靖边行政委员会。1933年设屏边县。1963年改屏边苗族自治县。

(4)河口县人类历史活动

汉代属郡进桑县。明代为临安府王弄山长官司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河口对汛督办公署。民国15年(1926)河口划为特别行政区,1950年成立河口县人民政府,隶属文山行署。1950年设立河口市,隶属蒙自专区。1955年设立河口县,1958年设立河口瑶族自治县,1960年与屏边合并成立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隶属红河州。(5)建水县人类历史活动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放后政府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

建水孔庙,建筑宏大,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其他还有燕子洞、双龙桥、指林寺、纳楼长官司署、朱家花园、小桂湖等重要名胜古迹,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境内人才辈出,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

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浓厚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有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

建水是一个民族聚居县,境内主要居住有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发展建水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风情习俗。不同民族的住房、服饰、待客、婚嫁,别具一格;插秧号、烟盒舞、串寨等传统习俗,苦扎扎、扎特勒、阿玛拖、火把节、采花山等传统节日各具风采,令人心驰神往。

2、人口和民族(1)石林县人口和民族

全县201*年末人口年末户籍人口239612人人,彝族人口804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99%。人口自然增长率5.77。石林县的民族主要是汉族、彝族组成。

(2)蒙自县人口和民族

蒙自县总人口39.0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03万人,暂住人口6.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31万人、农业人口26.45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58.5%、80%。共有汉、彝、苗、壮、回等19种民族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壮、回等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8%。(3)屏边县人口和民族

屏边县内居住着苗、汉、彝、壮、瑶等民族,总人口14910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是一个典型的集“民族、边疆、山区、贫穷”于一体的苗族自治县。(4)河口县人口和民族

全县人口总户数29783户,户籍总人口88307人(常住人口10.41万人);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7635人,农业人口50672人。2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66(计生数据);城镇化率28.6%;城镇登记失业率2.7%。常住名族主要是汉族、瑶族。3.经济和产业

(1)石林县的经济和产业

201*年数据: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32万元,为年计划163600万元的103.3%,增10.1%。其中:第一产业49100万元,增5.57%;第二产业53034

万元,增11.21%;第三产业66898万元,增12.43%。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9.05:31.37:39.5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年数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亿元,同比增11%,年均增9.6%;农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6.7%,年均增4.1%;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11.7%,年均增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7亿元,同比增28.6%,年均增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8亿元,同比增21.1%,年均增1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同比增12.7%,年均增6.4%。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亿元,同比分别增8.3%和15.4%,年均分别增11.4%和21.6%,全县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综合收入10亿元,同比增53.8%;烤烟收购总值1.96亿元,均价11.98元,同比分别增16.7%和11.1%,年均分别增4.6%和2.8%;畜牧产值3.97亿元,同比增3.9%,年均增13.3%;文化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32.8%。201*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28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2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8%。三次产业结构为30.2:28.6:41.2。全县人均GDP为11300元。(2)蒙自县经济和产业

20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8.7%;人均GDP达7506元,提前五年实现了人均GDP比201*年翻一番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2029元,比上年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3.3亿元、2.21亿元,年均增长24.7%、24.6%。城市建城区达20平方km,居滇南首位。未来五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蒙自县将培育城市文化个性,构建滇南之心,打造魅力蒙自。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蒙自县的主导产业。现如今,昔日的农业大县正在悄然进行产业转型,随着蒙自矿冶、锰铁合金等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批新型产业的兴起,蒙自正大踏步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

(3)屏边县经济和产业

20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725万元,人均GDP达到3500元,比201*年增加1449元,增长70.65%;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过五年的发展,GDP净增22206万元;财政收入远快于生产总值的增长,201*年财政总收入4994万元,比201*增长2.11倍,连续突破3000万元、4000万元大关,提前三年完成“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8173万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从发展指标看,“十五”计划总体上基本完成。经济发展目标:到20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12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95元左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调整为23:44:34;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到15%以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完成163800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8050万元,年均增长10%。

“十五”期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1*年的49:20:31调整为201*年的31:36:33。一产比重大幅下降,二产发展势头强劲,三产后劲持续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起色。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单产逐年上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林业中的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生猪、家禽养殖及八角、草果等经济林果种植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大黄藤、石斛、红豆杉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依靠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生物制药、电力、矿冶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型工业化向前推进。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餐饮、住宿、物流等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8.9%上升到43.16%,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力量。

(4)河口县经济和产业

201*年,我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14.87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6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完成3.53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完成8.38亿元,增长16.9%。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年的20.8:23.5:55.7调整为19.9:23.7:56.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

4.城镇与交通

(1)石林县城镇与交通

201*年底石林县境内公路里程数841.738km,其中:国道82.32km,省道75.698km,县道179.7km,乡村道384.35km,旅游专线75.56km,专用线44.11km。九石阿旅游专线石林段工程全面完工,经验收合格后,交昆明市九石阿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和管理。石林中路扩建工程于12月开工。年内完成西石公路县境内16km的征地拆迁工作。鹿平公路开工建设。201*年,全县汽车客运量为24769170人,客运周转量为131478660人km。铁路运输客运量为41205人,客运周转量为24241779人km;铁路货运量为230383t,货运周转量为33230792tkm。

(2)蒙自县城镇与交通

蒙自赶上了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合作、红河州新州府和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按照云南省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关于“做大蒙自,做强(个旧、开远)两市;统一规划,各展优势;三位一体,打造滇南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蒙自县将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

发展。到2020年,使蒙自城市建城区达62平方km,县域城镇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0%,建成红河州新州府、云南通往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成为以生物资源加工、出口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新兴工业加工区和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早日建成中国滇南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开放城市,构建实力雄厚、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文化灿烂、特色鲜明、最适宜人居发展的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云南第二大城市,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城市建城区达20平方km,居滇南首位。蒙自县被评为201*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跻身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还相继被列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首批科技工作试点县和云南省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

蒙自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西南内陆通向东南半岛地区的咽喉,处于辐射国内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两大“扇面”的交汇点和昆(明)河(内)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北距省会昆明289km,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168km,东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滇越铁路和在建的泛亚铁路东线(昆明新加坡)纵贯县境,在建的昆(明)河(口)(国道326线)和广(西)临(沧)(国道323线)两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纵横交汇,并计划在蒙自新建红河机场,计划开发距蒙自58km可直抵越南海防港的红河水运,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枢纽。(3)屏边县城镇与交通

按照国家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县城扩展、提升功能为核心,以大平田新区开发为重点,加快新现、白河、和平三个中心集镇建设,构建新现-玉屏-白河和湾塘-白云-和平-新华两个经济带,形成“一个核心,三个中心集镇,二个经济带”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屏边县在白河乡四寨街敲响云南省“小宗土地拍卖”第一槌以来,立足“小城镇、大战略”思路,采取“以地集财、集财建镇”和“拨、集、贷、垫、招商引资”等方法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以将屏边县城打造成为个开蒙城市群“后花园”、河口国家级开放口岸“避暑山庄”的具有现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生态园林小山城、乡村“集镇一条街”为目标,掀起了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高潮。

公路建设方面,“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3153万元,新建公路63条303km,改造公路4条142km,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470km。芷白、和小、人白等县乡经济干线弹石路铺设工程顺利完工投入使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路率达57.2%。

(4)河口县城镇与交通

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度,搞好控制性、修建性详规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力争年底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6%。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推进安康居住小区建设及配套、河兴路中断改造及东西延建设、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改造工程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搞好水系景观和绿地建设,加快形成城市碧水系统,彰显“湿地生态”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荣乌高速连接线建设、城区北外环续建、新义路北延、黄河广场与银河公园对接二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盘活城市资产,加快完善供热、供水、供电体系;加大土地征用、储备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四是抓管理。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优化城市环境;大力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在交通建设方面,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公路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相继修建了通海至建水,鸡街至建水,元阳至建水等主干公路。通建、鸡石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城到14个乡镇的公路已通了水泥路(沥青)或弹石路,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县乡道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到201*年底,县境内拥有公路里程共计2542.44km,其中在建高速公路96km,国道72km,省道127km,农村公路县道315.7km,乡村道1417.52km,县乡公路桥梁2104m/82座,其中:中桥4座,小桥78座,县乡公路里程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88%。

5.主要资源环境问题(1)石林资源环境问题

石林县由于大力开发喀斯特旅游,对喀斯特地貌上的植被、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样久而久之,加剧了石林地区的石漠化程度,环境也更加恶化。201*年编制完成《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美县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推进珠江石漠化水土保持一期治理项目建设。石林镇、长湖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81平方m,绿地率达36.48%,绿化覆盖率达37.57%。(2)开远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在城市建设的初期缺乏总体规划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造成开远市企业布局不合理,功能混乱。目前开远化工片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不时出现大气污染物扰民等现象,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限制开远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开远是建国以来围绕特有的资源、区位优势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工商业城市。由于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开远一度成为云南省有名的灰城和臭城。自80年代初以来,经过20多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有效地促进了开远工业经济的提升和发展,改善了开远的环境质量。但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间的竞争越

加激烈。开远地处西南部边疆,资金、技术、人才、地域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唯有发挥资源优势才能促进开远的发展。而资源优势的发挥受两大瓶颈的制约,即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成本的越来越高。

(3)屏边资源环境问题

屏边县由于平地较少,县城只能建设在四面环山的凹地。四围与山紧密连接,因此人们的活动对周围的影响较为严重,以至于自然灾害较多,如滑坡、泥石流等。另外,由于经济跟不上,导致城市废水直接排入牧羊寨河,水源被污染了。该县也没有来处理厂,城市垃圾也就直接倒入牧羊寨河。环境问题亟需解决。

6.区域发展与协调

(1)河口县区域发展与协调

随着中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国际大通道”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口口岸作为我国面向越南乃至东南亚、南亚的开放门户,国际间的交换和交流日益增多,为迎接好新一轮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大流动,河口将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河口国际贸易中心及中国东盟边民互市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在优势农产品、电力、化工出口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好的发挥河口口岸作为国家级一类口岸、作为云南省通往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作用。以河口的边贸经济来带动周边的经济,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2)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群规划建设

1994年以来,省政府在红河州召开了多次现场办公会。1999年,省政府下发了《昆河经济带“九五”计划和201*年远景目标的通知》(云政发[1999]39号),标志着昆河经济带发展战略启动实施。按照“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应携手合作,坚持开远南扩、蒙自西拓、个旧东移,并以快速通道连接,在滇南建成一个人口上百万的城市群”的要求,州委、州政府当年委托上海规划设计院开展个开蒙城市群规划的编制,201*年2月,《规划》通过了建设部的评审。201*年9月,省政府批准了《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云政复[201*]135号)。为加快建设步伐,州委、州政府从行政中心由个旧迁移蒙自和快速通道建设两方面入手,迅速展开了工作,已完成了个开蒙城市群建设总规和20多项专业规划及详规。州级行政中心由北京大学规划设计,于201*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完工,将于今年11月投入使用。个开蒙三县(市)根据各自区位、产业优势,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仅201*年以来就投入建设资金21.64亿元,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旧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实施了30多项重点工程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夯实了个开蒙城市群建设的基础。连接个开蒙的快速通道鸡蒙公路、个屯隧道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将开工建设。到201*年,个开

蒙城市群建成区面积已达52.7平方km,总人口达96.5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4.1%,其中城镇人口5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4.6%,高于全州的27.6%的平均水平。三县(市)GDP已达65.2亿元,占全州的36.1%;财政总收入达8.47亿元,占全州的16.3%,其中地方财政收4.46亿元,占全州的29.7%。三县(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平均水平,都远远高于全州各县(市)的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提出了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建设要“做大蒙自、做强两市、围绕三海、建设四区”的发展思路。

三、专题报告

石林地区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合理利用研究

摘要:石林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大力发张旅游的同时,石林当地人民对石林的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十分关注,这涉及到石林地区人民在这一方土地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石林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作出合理的措施。关键词:石林、土壤资源、

1.石林简介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在东经103°1003°41和北纬24°3025°03之间。县境东西最宽51.3km,南北最长58.8km,总面积1725km。其中山区占69%,丘陵区占15.20%,坝区占14.70%,河谷区占1.10%。地处云贵高原的滇中腹地,地势起伏平缓,由东向西呈阶梯状逐级倾斜下降,山脉河流基本由北向南伸展,全县被分为喀斯特(岩溶),山地、盆地3种主要的地貌类型。全县2/3的地区属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很据岩性和岩溶发育情况,可分为石林原野、垄岗洼地和峰丛洼地3种。主要有圭山,九蟠山,打羊山,大佛山四大山脉。河流大小有10余条,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大小天然湖泊83个,基本分布在海拔1900~201*m之间的中部岩溶地区,属岩溶湖泊。石林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石林是全国的奶山羊基地县,也是全省的商品猪基地县。境内矿藏资源极为丰富,有铜、铁、铅、锌、磷、煤、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等,部分矿产已形成了一定的开采、加工规模。

2.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承担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力的各类土壤的总称。属固定性自然资源,国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土壤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壤生产力的高低,除了与其自然属性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类生产科学技术水平。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土壤,对农、林、牧具有不同的适宜性,

人类生产技术是合理利用和调控土壤适宜性的有效手段,即挖掘和提高土壤生产潜力的问题。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发展农业和保持良性生态循环的基础和前提。

根据普查资料,全县共有5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48个土种。土类有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冲击土克水稻土。

黄棕壤分2个属,即海拔2200m以上的中山顶部冷凉地区的非耕作土壤。草木灌丛覆盖,富含有机质,分解缓慢。自然土主要是杨梅山顶和老圭山顶地带的砂(页)岩和石灰岩黄棕壤。占总图面积的1.4%。

红壤共分1个亚类、5个土属、21个土种,有石灰岩和酸性母岩红壤等,是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经高温和雨水冲刷淋溶而成。碳酸盐岩脱硅富铝明显,蓄积大量溶解度低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锰等,把土壤染成红色或黄色。大面积低丘红壤,粘重板结,偏酸性,有机制和鳞甲缺乏,保水保肥能力差。由于夏秋丰富的降水和热量、强烈的矿化作用,是枯枝落叶等有机物易于分解为植物营养成分回归土壤,具有旺盛的生物循环和有机物的蓄积过程,能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红壤占总土面积的80.1%。

3.土壤资源利用现状

3.1农业: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气候,土壤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历史上县内山区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累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培育了一批以红花大金元烤烟和圭山山羊为代表的优良品种。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年年垦荒年年丢,很少施肥;农作物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低,农业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和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出了“稳粮,保烟,兴牧,促果,攻菜,增林”总体思路。全县有农业人口205704人,长全县人口89.2%,;粮食公顷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200kg,提高到313kg;农业总产值达51149万元。

表1石林县主要粮食作物

粮食品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占地(hm)6066095880502503756050415总产量(t)346814485311332701348430表2主要经济作物

hm产量(千克)571.73467.8225.5186.7961经济品种烤烟茶叶水果蔬菜占地(hm)1201*0175530784.4954906总产量(t)1632612.56646.759555产值1.8248亿元8150万元人均收入(元)8883.2林业:森林资源是石林的一大优势,林业用地面积121.45095万hm,全县森林分布不均,纯林面积多。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82.42155万hm,占67.9%;疏林地2.16285万hm,占1.8%;苗圃地9hm。活立木总蓄积量144.67万立方m,全县有林地覆盖率31.8%,灌木林地覆盖率10.4%,,含灌木林地的

森林覆盖率42.2%。境内森林以幼、中龄林为主,占森林分布面积的95.1%,近成过熟林面积占森林分布面积的4.9%。主要优势种有云南松、扭曲云南松、华山松、油杉、桉树、旱冬瓜、柏木、杉木、栎类、其它阔叶等。按优势种统计,云南松面积、蓄积量比重最大,分别占49.7%,60.4%;华山松林次之,分别占13.0%,14.6%。经济果木树种主要有板栗、核桃、苹果、桃、梨、李、柑橘、石榴等,其次有少量的茶叶和桑蚕。全林经济林面积21677.5hm,占有林地面积的2.7%。83.5%的森林面积为云南松和华山松纯林,干旱瘠薄的气候土壤环境,松林树势弱,加之一直实行以择伐为主的林木采伐方式,导致低郁闭度林分比例大,林分质量差,生态功能衰退,成为各种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多发带。

3.3畜牧业:畜牧业是石林重要的传统产业。全县根据地形饿气候特点所饲养的牲畜各有所异。黄牛和水牛大多在山区和半山区饲养,马、驴、骡主要在坝区、半山区饲养,山羊主要在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绵羊多在冷凉山区饲养,生猪饲养遍及全县农村。

4.土壤资源利用现状所存在的问题4.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石林属水力侵蚀,而水力侵蚀又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石林则属于水力侵蚀中的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石林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石林土壤又是以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冲击土克水稻土为主。其中黄棕壤属淋溶土,淋溶土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就是防治土壤侵蚀。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壤资源被蚕食和破坏,土层变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使大量肥沃表土流失,土壤肥力和植物产量迅速降低。通过水土流失的土壤,一般是较肥沃的土壤表层,造成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土质变坏,土壤通气透水性能降低,使土壤肥力和质量迅速下降。石林地区普遍面临着因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及“土壤贫瘠化”。

4.1.1石漠化潜在危害大,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土层薄、生态脆弱,土壤侵蚀的承受能力弱。治理恢复难,速率慢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境恶劣,地表缺水少土,土壤植被生态系统恢复极为困难,通过封山后要自然恢复成乔木林地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4.1.2乱砍滥伐,滥垦滥耕、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喀斯特山区经常发生,存在着“刀耕火种,烧山种地”的现象.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瘠薄化。

4.2土壤结构性恶化

水平山原红壤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阳离子交换量小,盐基饱和度低、强酸性反应、土质粘重、结构不良、透水性差和易遭侵蚀。4.3耕种方式不当,作物布局不合理

4.3.1是单一种植的多,不少作物之间的间作、混作、套种的少;4.3.2是片面地认为玉米、小麦等耗地作物是高产作物,而豆类、花生等养地作物是低产作物,导致用、养地植物比失调,地力逐渐衰退,作

物长势差,覆盖度低,增加了降雨时的坡面径流而加剧土壤退化。

5.如何解决及合理利用

5.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法制

深化对石林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的脆弱性、稀有性和难以恢复性的认识,变传统的“粮食”观念为现代的“食物观念”,变“种植业”观念为“生态农业”观念变传统的对土壤粗放经营观念为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土壤资源保护、利用、改造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技术规程和具体保护措施,并督促实施。

5.2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科学地制定喀斯特山区土壤退化防治规划喀斯特山区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地域环境单元,该地区土壤侵蚀性退化除有湿润亚热带地区常态地貌下的水蚀作用外,还受特殊的喀斯特溶蚀作用的控制因此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省喀斯待山区土壤侵蚀性退化的类型现状分布、形成机制、趋势等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制定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性退化的防治规划。

5.3按石林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的要求和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调整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结构,降低土地垦殖率

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性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乱砍滥伐、陡坡耕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因此进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也就具有关键性的作用。25°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15°~25°的坡耕地也要通过采取加强坝地中的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其复种指数和单产等措施来逐步实现退耕15°以下的缓坡耕地要逐步梯田(土)化,降低土地垦殖率,与喀斯特山区的地貌类型和土壤资源结构相协调其次要搞好退耕地的保护、改造与利用,在“三效益”兼顾的原则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分批实施治理开发。

5.4合理耕作,优化喀斯特山区作物种植结构

在喀斯特山区的种植布局坚决摒弃“烧山种地”、“刀耕火种”等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5.5办好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性退化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

在喀斯特山区选择几种典型的土壤退化类型区(如石瀵化区、土壤结构恶化区等)进行试验示范,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易操作、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示范辐射效应强的土壤侵蚀性退化防治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土壤侵蚀性退化防治的成熟技术和模式。

6.参考文献

[1]廖治平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J]河南科技Journalof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201*年08期。

[2]苏维词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侵蚀性退化及其防治[J]中国岩溶第20卷第3期。

[3]李忠德主编《石林彝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年9月。

[4]李天杰赵烨等编著《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年。

四.实习总结(一)实习收获

本科生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具体实践环节,许多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在此次实习中都会有所体现和应用,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王平、左俊辉、段勇、丁文荣、吴宁、等老师的带领指导下,通过在各个实习观测点的观察、测量、采样、观察、记录、分析和走访调查,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次野外实习的目标。对于以前的那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可以说是一个对知识的巩固过程。

通过此次实习,我对滇东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滇东南高原地区在未来云南省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此次实习,提高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毅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并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建议

1.延长实习时间。本次实习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车上度过,导致对实习点不是很了解。

2.多增加如屏边一样的详细实习点,可适当取消部分非详细点。3.乘车期间增加老师的讲解量。

4.实习期间给予同学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4948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