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九年级思品教案

时间:2019-05-29 02:53: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九年级思品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履行责任的代价;正确评价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编排小品。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创设情感,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青年歌手丛飞义务救助失学儿童的事列和图片,让学生明确承担责任往往都会伴随着代价与回报,我们在责任面前应该不言代价与回报。【活动一:“竞选班委的代价与回报”】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P13页父母、朋友的话,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1)小柯选择的责任是什么?

(2)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小柯可能付出什么?(责任的代价)(3)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对小柯会有什么帮助?(责任的回报)2、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看法。

3、教师点拨:我们在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但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活动二:“小柯的选择”】

1、小品表演,把小柯的选择以小品形式表现出来,如:甲:太难选择了,还是让爸爸妈妈决定吧!

乙:听朋友的意见吧,她对我可好了,让她帮我拉选票,我当了班干部多多照顾她。丙: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参加选举再说,到时候再决定。

丁:我充分考虑了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的意见,决定全力以赴参加选举。2、讨论以上四种选择,小柯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回报有哪些?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多媒体显示)甲的选择结果有可能参加选举,有可能放弃选举代价丧失了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回报避免难以选择带来的烦恼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可能当选班干部乙的选择丙的选择可能当选,可能被淘汰可能当选,可能被淘汰丁的选择以丧失原则为代价来满足朋友们的要求减轻竞选的压力,轻松获胜必须接受选举的结果避免难以选择带来的烦恼承担竞选的压力,承担难以选择带来的烦恼培养自己的决断力,增加人生体验,在竞选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师:通过比较,大家觉得哪种选择最好呢?

4、教师小结:因为各种原因,每个人的选择可能不同,但不管你们的选择是什么,老师都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第一,最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承担责任是自尊自重的表现,它可以培养我们果断的意志,锻炼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利于我们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不断地自己做决定,你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智慧。那种缺乏主见,逃避选择的态度是不可取的。第二,在决定前应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那种不计后果,轻率决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活动三:“我的决定”】

1、小柯经过反复的考虑,决定参加竞选班委,那就意味着她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下就是她为承担该责任作出的行为宣言,请同学们来填一填。(P14)

2、通过小柯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也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勇于承担责任,对个人的成长有何意义呢?

点拨:对个人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重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学生在课本P14页做上笔记。【活动四:“奉献者之歌”】

1、过渡: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在无悔地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奉献者的事迹吧。(展示课件)2、学生发表意见,齐读P16页第一段。

3、老师小结:奉献是一种付出,既然是付出就意味着代价,有的以金钱为代价,有的以辛劳为代价,有的以付出智慧为代价,有的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在现代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人都在互相支持。时代呼唤奉献精神,奉献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课堂小结】

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旨在唤醒人们心底的勤勉、善良、友爱。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当某一时刻,国家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不计荣辱得失,献出劳动、汗水、时间、智慧,甚至健康和生命。最后,让我们在歌曲《爱的奉献》中体会奉献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爱的蓝天”吧。

扩展阅读: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四、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五、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六、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二、我的承担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2、能力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3、情感目标: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

(教师把本框要讲述的内容先告诉同学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师):请同学们把最近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的情况简要讲述。(生):举例(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板书)(结论: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副板书)(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供认。”)(让学生举例说明)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结合了解到的苏南苏北差距、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的点滴实情,以及家乡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的机遇时刻显现在眼前,挑战的压力步步紧逼着我们,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板书)(让学生从自己家庭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

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师讲解,但不十分展开)(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

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教师简要解释)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5)、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

(这部分主要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的含义:(板书)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举例让学生判断并解释)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分析教材图片,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着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导入:(从自己家庭成员的美好愿望如何实现为切入口,引入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制定这一路线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板书)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板书)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而可以看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基本路线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教材组图中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种体现。)(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请同学们看P38页第一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要地位”这段话,然而以家乡、地区、祖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加以证明,从而得出:)①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答案见P38页第一节“只有才能才能才能”。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那么:)②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板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体朗读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副板书)(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寻找,教师分析)A、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C、如果都是

(告诉学生):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或强国之路(板书)

(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盘推翻,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

(可用一些通俗的谚语来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彩色副板书)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比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四项基本国策

(可以历史的史实来证实,也可以用国外象越南等一些地区的现状作比较.)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

(在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20年前与后的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双边合作探究,得出一个结论:)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国力会强大,人民得实惠,社会保安定,国际地位会提高,民族精神会增强。

(从课本的相关知识连接入手,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板书)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同图片和邓小平同志的话结合教材最后一节内容进行小结这一课时的内容。)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

(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

作业

;(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能力目标: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科学发展观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祖国的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重点和难点)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难点)3、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重点)4、科学发展观(重点和难点)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学设想:

以探究活动为基础,教师分析和讲解,以具体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五、教学过程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板书)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板书)

让学生自己举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开放的世界的表现,并以加入世贸以及最近中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受阻状况来总结。说明:(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坚持对外开放(板书)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副板书)(从填表中说明)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副板书)

①既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又必须实行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5分钟演讲赛)(结合课本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事例组织讨论,再次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借鉴和利用外国有益经验的关系。)

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板书)1、计划生育关于国计民生(板书)(一是用书本资料说明问题,二是用家庭人口数量变化与收人分配事例说明,从而使学生了解。)

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副板书)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

②此外,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副板书)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从人均生活水平、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举例说明。)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副板书)

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就是要求同学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副板书)(教师综合分析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见P52)

(过渡:从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入手,转到环境方面的内容。)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板书)

(让一学生朗读P52材料,请另外的一部分学生讲讲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明确存在的哪些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副板书)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③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

(可广泛举例,用电视新闻中和身边周围的事实来说明,能让学生自己讲更能引起共鸣。)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副板书)

①决不能走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路来发展经济;

②只有保持环境,才能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顺利实现。

(举例说明:A、用浙江某皮革厂的事例;B、华士绝缘材料厂的事例。)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板书)

1、我们共同的家园(板书)

(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得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我国的资源现状:(板书)

A、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方面的国情)(副板书)

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副板书)(举例:遍地开发区、地下水的开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否则,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可见:

〈2〉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板书)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让学生分别列举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事例,说明:)〈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影响人类生存。(板书)

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板书)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副板书)

举例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及部分厂家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来说明〈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板书)(举例养殖场农作物种植肥料农作物生产鱼塘鱼儿饲料塘底污泥农作物养料循环发展之路等例子来说明,并根据课本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板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副板书)

(可以预先通知学生,回家了解家中爷爷,父亲辈交通工具,住房或通信工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这些变化?)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副板书)

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以资本主义的三次产业革命为例论证科技的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以阳光集团发展之路依托科技为例,以点到面加以说明。)

小结时强调: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举例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经济发展与人才或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的状况来引证,也可以我国以前经济发展与人才状况同现在经济发展与人才拥有状况来引证。)

①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根本的事业。)(请学生具体朗读P57关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作用的地位的相关内容,然后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设问: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②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关键要把教育事业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后劲,举例说明中国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等事例加以说明。)(让学生阅读书本材料,教师列举在职“充电”,和“银发大学生”等事例来引导学生抓住大好光阴,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小结: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见P57)3、科教兴国(副板书)实施科教兴国

(以中央的有关规定,江泽民的讲话以及周边相关企业科教兴企,科教兴才的事例来说明。)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从亦步亦趋难以摆脱从前,难以超越别人说明创新的重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领会创新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本课中提及哪些基本国策和哪些战略,我们已经学到了哪些基本国策?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一:

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讨论二:

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讨论三:

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引言:小泽向市长反映非法经营的网吧

参与政治生活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活动一】你知道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吗?

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1)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活动二】从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它们提出质询案等等。○从该事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答: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活动三】人民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是通过爱行使的。例如: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设立重庆直辖市。○你还知道哪些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权力的事例?

答: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决定修建青藏铁路等等。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活动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一览表

结论我国是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体现出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通过法律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

立法工作与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关系:有法可依即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①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依法治国:A、标准是宪法和法律;B、主体是人民;C、目的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实质是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识。

②依法治国的意义: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为什么?)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千里秒毫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活动二】你能说出哪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活动?答:文化稽查对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物;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公安部门依法清理流动人口等等。(3)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活动三】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情?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答:有。通过村民委员会调解;经过消协调解或仲裁;通过诉讼等等。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活动一】从法律家族聚会中,你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答: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B、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等。

国家的性质: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活动二】为什么把“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进了宪法?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把它写入宪法,可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具有以下意义:A、将对我国的立法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B、有利于指导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人权;C、有利于指导人与社会、人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D、有利于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3)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1982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活动三】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她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

答:(1)因为:A、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B、认真学习宪法等法律知识,懂得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2)以法律为武器,采用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怎样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活动四】你能说出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吗?

答:是“母子”关系。即: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B、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为什么?)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

什么是法律效力?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小结: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活动一】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答:选举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活动二】你怎样看待这件事?答: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2)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②通过媒体工具;③向有关部门反映。

(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公民应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或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

答: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活动四】上述做法哪些正确?那些不正确?为什么?

答:(1)采用书信向报刊投稿和采用电话等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等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做法都符合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采用贴大字报、采取聚众闹事等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活动五】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答:A、地图的完整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繁荣富强。B、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1)国家安全的涵义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活动六】小明有几种选择?分别产生什么后果?如果是你,会怎样选择?答:(1)第一种选择:出卖情报。后果:A、使工厂倒闭,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全。B、对小民以及他的父亲来说,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担法律责任。(2)第二种选择:拒绝。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3)如果是我,会选择第二种。

(3)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应怎样保守国家秘密?)

①保守国家秘密。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③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4)、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秘密,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及其法律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能初步认识到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本课地位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同时,第三单元对于学生了解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说,本书四个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单元就是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全书是一根完整的链条,第三单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握好这一环,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重要基石。本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第七第八课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难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四、学生分析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学生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比较远,学生对宪法很生疏,需要详细讲解。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和讨论中增长智慧。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探究活动一:“法律家庭聚会”情景表演

把全班同学分为七组,现场模拟表演一场“法律家庭聚会”。学生思考:在法律聚会中,

1.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不同吗?如果有,不同点表现在哪里?

2.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又众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好统帅。这个比喻合适吗?你还能举出另一个比喻来吗?

讨论小结:不同,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地位上。如果把所有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队,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队的指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板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规定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宪法第一条,第二条以及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规定)

提问:从内容上看,宪法与普通法律比较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1.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板书)

探究活动二:学生认真阅读P79材料,思考

1).从宪法修改的内容看,宪法最终是为什么服务的?2).你认为宪法以后还会再修改吗,为什么?3).现行宪法是哪年制定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老师小结:我国宪法是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还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修改和完善。(投放多媒体总结前段内容)

探究活动三:学生P79P80材料,思考:小齐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小结。

接着我们来学习宪法的法律地位

探究活动四:多媒体显示教材P80的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图示剖析图示的内容,讨论:1.谈谈图示说明了什么?

2.你能看出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关系吗?小结:图示表明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探究活动五:填写表格,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母子”关系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板书)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多媒体展示宪法第五条第3款、第4款的规定):提问:宪法的这两条规定又说明了什么?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板书)

(多媒体展示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修改不同的比较表),学生分析比较表说明了什么?

4.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板书)通过学习,请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普通法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多媒体展示知识的逻辑结构图,作为本课总结)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课后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法律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

A、刑法B、宪法C、民法D、义务教育法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间关系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宪法是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基础B.宪法是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C.义务教育法是宪法的具体化D.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宪法严格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

A、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B、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C、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二、问答题

201*年,是第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这天,某法制媒体就“公民对宪法知多少”进行了一次街头随机调查活动。下面是记者对市民的随机调查情况,记者:“你知道宪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吗?”市民:“宪法是根本大法,国家的基本法。”记者:“你对宪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吗?”市民:“了解得不多。”记者:“你觉得宪法和咱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吗?”市民:“对咱老百姓的关系肯定很密切,但具体说不太清楚。”请你根据上述调查情况,结合下列角色模拟要求,完成相关任务:(1)假如你是那位记者,根据市民的回答情况你会得到什么结论?(2)若你是被调查的市民,请选择上述记者发问中的一个问题做出令人满意的

回答

(3)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公民应怎样正确对待宪法?

小资料:制定1982年宪法和之后的四次修宪

历史镜头: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修改宪法,组成了阵容强大、精英荟萃的宪法修改委员会。修改、讨论工作历时两年之久。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037票赞成,3票弃权,通过现行宪法。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它历经4次部分修改。

1988年4月12日,七次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宪,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宪,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201*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与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本课地位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第七第八课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融入社会肩负使命。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国家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关注本地政治中的热点问题,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把握好这一环,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重要基石。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2)关注本地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难点:

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二、教法

1.围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情境、感悟、践行,教学过程层层深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2.教学过程凸现情境设计、协作讨论、体验感悟等要素,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教师引导、点拨,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采用论坛汇报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

三、学法

1.通过情境分析、分组讨论、小主人论坛、漫画赏析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在活动体验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2.课前准备,关注社会生活,完成小主人论坛报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自己有某些权利,但是不会区分什么是政治权利,也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学生思维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参与政治生活是大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节课要落脚于学生的现实情况,纠正学生的思想误区,并且力争通过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和讨论中增长智慧,增强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程序教师指导活动导入新课:【关注社会热点】同学们能关心国家大事,就是在参与政治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学生活动反思通过说一说国家说一说:你知道我国今年发大事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政治生活就在身生的一些大事吗?边。引出学习主题阅读课本回答新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第三框依法参与政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治生活民主权利。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的含义:(2)广泛的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情境分析]:权A、小锋上学经过的和平②建议权和监督权路存在交通拥堵问题。B、西安宝马假彩票案,安徽劣质奶粉案和湖南嘉禾拆迁案C、小明妈妈发现单位领导指使财务人员做假帐,偷逃税款数百万元。【情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行使建议权、监督权:(1)面对哪些情况(2)怎样行使(3)反映渠道(4)作用学生活动明确基本概念基础上,进行探究分析通过情境分析,激发同学合作探究理解建议权、监督权。联系实际情境、具体感知有关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的表现、渠道。只有每个公民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才能对国家负责。教师指导活动反思活动:[漫画赏析]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并说出理由。(3)、正确行使政治权利[音乐图片欣赏]茉莉花配南京风光和学生所在邵圣社区街道图片我爱我家南京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目前南京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暂告一段落。那我们如何使我们的南京更好、更美、更文明呢?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教师指导活动活动:[漫画赏析]总结观点:(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辨别是非能力,提高法律意识学会总结归纳,提升理论。从音乐图片欣赏中感受家乡的美,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心灵的感悟,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积极献策。反思学生活动活动:[小主人论坛]青少年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建设,积极行使建议权、监督权。选取一个你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交流完善同学们调查较深入,反映问题较尖锐,建议也很有创意和针对性。同学们的政治眼光很敏锐,同学中好的建议可送有关部门参考,怎么反应?链接网页[小主人论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表现、危害):解决问题(建议):小组合作、交流完善三、培养能力民主献策四个小组分组讨论、交流,请每组各选派一名同学上台汇报。同学上台汇报如:A街边大排档油污乱排摊位车配备垃圾桶B交通阻塞现象政府制定错时上、下班,避开高峰C黑网吧----建设“阳光网吧”D社区干部存在一些不正之风E环境问题F小区失窃自行车现象严重写信。发信封填写。--上南京政府网、江宁政府网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依法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化建议,民主献策通过上台汇报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体验政治生活。感受我们青少年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就从关心家乡的建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突破难点感受行使建议权、监督权是真实、可行的,激发热情。反思(二)、维护国家安全政治义务2、维护国家安全政治义务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1)国家安全包括哪受侵犯些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火眼金睛]:地图活动:地图维权维权(1)寻找地图中的错误(2)问题实质---破坏[图片分析:金晶护圣火两则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国家安全(3)你会怎么做图片分析:金晶护圣火天使的魅力两则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学生活动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引出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政治敏锐性,明确生活中处处皆有政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意识。从所给情境、学习榜样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意识。更能联系自身谈起,中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感受我们青少年维护国家安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突破难点反思教师活动总结:知识体系三[中考演练]1.(6分)某企业连年亏损,该企业职工王某怀疑是因厂长贪污导致企业面临困境,为让上级有关部门来厂里调查,于是就编造事实向有关部门举报厂长。据此,有人认为“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监督权”。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方法指导教师寄语:愿同学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三、依法参与政治学会归纳总结生活学会构建知识体系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1)、公民有广泛的政治权利(2)正确行使政治权利2、维护国家安全培养初三学生必备的应试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审题思路:审设问、审材料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提高审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说解题思路能力,培养辩证的思维能1、判断力,观点与材料的结合能2、分析:(1)、正确的部分力。-----原因------结合材料(2)、错误的部分-----原因------结合材料书面表达-展示-纠让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共同提高。错教师寄语提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结构引言

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例如:歌曲

《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花和大合唱》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等,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活动一】遇到不文明行为时的感受

A、对于“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的感受:气愤、不愉快。因为这是一种不文明和没有素养的表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我会批评并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的。

B、对“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一点儿小事大吵打闹”的感受:不解、不可理喻;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素养的表现,在对他提出批评的同时,应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C、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的感受:感到痛心与不解,并热心帮助。D、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肆意漫骂他人:感到气愤、不愉快。因为这是一种不文明和没有素养的表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我会批评并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文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①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二】《惊涛骇浪》、《长征》和《大进军席卷大西南》等电影的共同特点

属于先进文化(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2)、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3)、什么是发展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活动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此观点: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重要性: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②、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活动四】尝试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分类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①思想道德建设,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活动五】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即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活动六】列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事例,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答:(1)、事例:A、“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B、校园之声;C、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识讲座;D、纪念“五一”、“五四”文艺活动等等。(2)、看待: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学习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C、“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D、“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等。(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地位)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3)、怎样正确处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

[课标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形式、根本任务、积极作用,以及辨别和抵制各种消极文化。[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

务。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做“四有”公民,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要求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

明创建之中。

[教学重难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所在地区典型的人和事,展现这些资源内在的教育意义,以利于学生感悟、体会;学生搜集同学日常生活之中闪光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如孝顺父母、友爱邻里、帮助同学、参加学校公益活动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谁说女子不如男》,你们知道是谁唱的吗?属于什么剧种呢?学生:常香玉,豫剧。活动一:(老师举例)

材料:于家寨村的村民不出家门就看了三出戏,张老汉81岁,两个儿子各自已经成家,按理说,张老汉该过舒服的日子了。可是,大儿子闭门不见,二儿子闻声关门,老汉没有办法,只好在村中搭了一间草屋度日,村里人说,老张家这俩儿咋就像《墙头记》里的大怪、二怪呢?10月份,村里开始敲锣打鼓地为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孝顺儿子披红挂彩,挂匾表扬,张老汉的俩儿媳妇开始心焦了。晚上,大儿子来到了村东头的草屋,向老汉认错,把老人接回了家。第二出戏就是《负荆请罪》,二儿子晚到一步,已是人走屋空,于是就赶到老大家。于是上演了第三出戏《抢爹记》,村里人心里乐开了花,绽放了灿烂的文明之花。

灿烂的文明之花(板书)

(一)神州开遍文明花(板书)活动二:书中材料:P105小字

问:⑴如果你是明凡,你会有哪些感想?

⑵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学生讨论,自由作答。老师总结:

⑴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

精神文明创新活动有:农村奔小康;城市“创三优”;同一首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等。

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板书)①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创三优”活动;创建优养环境、建

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

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

活动三:书中材料:P106上

问: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谈下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何作用?首先由同学们互相讨论回答,老师最后总结:①环保见行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美化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增强人们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人才意识、健康意识,培养人们的风险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等。

③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板书)P1061

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板书)

P1062

(二)细微之处见行动(板书)活动四:书中材料P106

老师提问:灿烂的阳光下总会有阴影,我们的周围就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你能说出一些吗?

学生回答:打架骂人,考试作弊,践踏草坪,随地吐痰。老师又问:很好,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吗?学生回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老师:请看教材P106下的这则材料,如果你收到“变味贺卡”,你的感觉如何?

学生(1):我会感到不舒服、难受,甚至恐惧,进而怀疑送卡人的动机,觉得送卡人很无聊。

学生(2):我会感到很酷,很刺激。

老师:究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变味贺卡”?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首先我们应当学会辩别各种消极文化,然后才能进行自觉抵制。

⒈辩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板书)

老师: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认为有哪些消极文化现象?这些文化有何危害?

学生(1):用手机发黄色短信,上不良网站,喜欢恐怖片等。这些不健康文化会毒害我们青少年。

学生(2):在聊天室侮辱、漫骂他人;传播垃圾短信等。这些行为不利于建立健康的网络道德,危害了他人上网的合法权益。

老师归纳:教材P106----107

那么,面地不健康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很好!对消极文化,同学们已有基本的辩别能力和正确的态度。但是,无论是辩识不健康的文化还是弘扬先进文化,都重在行动。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老师:出了学校,回到家里,我们生活的新区应该是干净、整洁的新区,可是有个新区就一样。

⒉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板书)活动五:教材P107上

老师:如果你是该新区的居民,你会想到----------------?

学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张大爷反映的是新区公共卫生问题;李大妈反映的是新区居民之间缺少交流;吴先生反映的是新区缺少健身娱乐设施;年轻妈妈反映的是新区内小孩子的安全保障。

老师:那你们的对策是什么?学生:

①开展“新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活动;②多方面筹措资金,办一个“健身娱乐中心”;③开辟一条“专用车道”,保障儿童安全。

老师:好!你很有办法呀!新区不仅是我们的居住地,而且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场所,弘扬社会文明的大学校。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们居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业设计]略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四、课前准备

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五.教学内容

(1)课程标准的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学生面临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六.教学过程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教学过程

1、导入:理想是什么样子呢?过程:

1)阅读教材P110一位中学生、一位老太太、一位女士和一位老大爷的回答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为过渡下文要讲的最高理想做准备。

2、讨论: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3、感悟:

过程:1)从居民住房、生活环境、汽车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祖国重大建设成就等四个方面提供的一组照片和说明材料,从提供的反映人们的服装、饮食、住房、电视等四个方面的一组老照片,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感受一下:A、今天他们所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B、买牛奶要不要排上长长的队?C、是不是几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D、住的房子如何?

3)请他们尝试制作一组照片,切实感受一下。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更好地体会书本上的知识。4、交流体会: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过程:1)结合书本提供的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分析、体会。2)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小康这一现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5、畅谈未来:过程:

1)请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还可以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外的联系等方面想象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2)引导学生思考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把教材知识贯穿起来。

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一)教学过程:1、查一查,议一议:过程: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2、、忆一忆,说一说:过程:

1)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

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3、辩一辩:教材P117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

4、读一读《两代“铁人”的故事》过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

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5、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过程:

1)学生阅读教材P119提供的材料。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6、反思、导行:

过程:1)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

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意义。2.能力目标

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各种反应是正常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二、教学重点难点:考前紧张与考试焦虑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提供情境,并加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误区和盲点进行点拨指导。

四、课前准备

本课的知识性内容并不多,关键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理想、考试、终身学习等方面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调查学生有关理想的想法,并进行归类,以作为上课的“引子”。

调查学生在压力面前的反应。可把此项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组成小组,在较大范围内调查一般同学在遇到压力面前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这里的压力范围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面,总结大家在遇到压力面前有哪些共同反应,并尝试分析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调查不同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不同身份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要求学生采访同学、老师、家人各两到三位,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了解家人对“我”的考试期望。课前将此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调查父母、亲友对自己中考所寄予的期望是什么,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分数,也可以是某类学校等,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1)课标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2)学生面临的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地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想接龙”,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教师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留下足够的空间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提醒学生保留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确立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2、“小张报考研究生”

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目的是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3、“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1)呈现三个情境。

2)分小组探讨后面的问题,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

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4、“从老师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呈现故事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后面问题的认识。

3)教师进行总结:要实现理想,就要把长远目标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明确现在做的事情对实现长远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为着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规划既要尽可能长远,又要尽可能具体。5、“杨振宁的故事”

1)指导学生阅读杨振宁的故事;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理想动态的、发展的。把理想变成现实,不仅需要长远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理想的实现。6、“给理想树添枝加叶”

1)课前通知学生将前面画的理想树带来,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绿色、黄色和红色彩纸。2)告诉学生绿色代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培养或学习的能力。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的大小来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3)将树叶贴在理想树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4)在全班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理想树,教师予以鼓励,并提醒学生保留自己的理想树,让自己和这棵树一起共同成长。5)办一期壁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树展示出来。

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基础。通过这个“理想树”的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实现理想拥有能力的状况,鼓励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朝着理想一步一步迈进。

第二框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在压力面前的反应”活动过程:

1)请学生回忆,在什么情形下感觉到压力的存在?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面临压力心里有什么感觉?身体有什么反应?抓住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3)教师进行总结: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生理方面的反应,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面对压力要积极应对,不必担心,更不必害怕。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因学习压力而产生一些心理、生理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要正确面对,积极应对。2、“面对考试的不同反应”活动过程:

1)将三个情境呈现给学生。

2)讨论后面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目的是是学生认识到,面对考试,态度不同对考试和考试成绩的影响不同,适当的压力非但无害反而有利。理解要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一定的压力是不可缺少的。3、“对压力的认识”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以往的生活中,是否有过面对压力反而表现得更好的经历。2)进一步探讨有关“压力”的说法,帮助学生认识适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有积极的一面。

3)全班共同讨论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有时候,压力反而会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鼓励学生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4、“考试焦虑来自哪里”活动过程:

1)呈现小清的故事

2)探讨后面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陷入考试焦虑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找到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陷入考试焦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探讨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5、“考试观念大家淡”活动过程:

1)将调查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调查几位学生、老师、家长,请他们谈一谈对考试的看法。2)在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将大家对考试的看法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学生形成积极的考试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考试的看法,了解其他人对考试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考试观念。6、“现实水平和家人的期望”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上的四个问题。

2)重点探讨如果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超过了自己的现实水平该如何正确处理。

目的是帮助学生科学平评估自己的现实水平,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查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不因家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值而产生老师焦虑感。7、“增强自身实力”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增强自身实力的方法。

2)分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些小组提供的增强实力的方法更多,更有效。3)提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增强自身实力的具体方法。

第三框未来道路我选择

1、“生活中的选择”活动过程:

1)教师说明:生活充满选择,每天我们都生活在选择中。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会遇到哪些选择。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2)引导学生思考:以前遇到过哪些重要选择?这些选择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当前面临的重要选择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充满选择,有些选择每天都会遇到,而有些选择则会对人的一生重要影响。2、“刘杉的苦恼”活动过程:

1)将故事情境和问题呈现给学生。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选择多了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重要的选择是我们成长道路中必然要经历的,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要慎重对待。3、“外来的声音和内心的呼唤”活动过程:

1)教师说明:初中即将毕业,我们都面临着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升学还是就业?如果升学,读哪一类学校?如果就业,将选择哪一中职业?对此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周围的人会有一些意见或建议。请学生将这些想法和意见记录在课本上。

2)在全班进行交流后,教师总结: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作出明智的选择,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想法,了解周围人的意见,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目的是帮助学生面临重大选择时,了解来自周围人的意见是什么,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想法是什么,学会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慎重作出选择。4、“小江的选择”活动过程:

1)将故事情境呈现给学生。

2)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作出选择之前,该作出哪些准备?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5、“填一填”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填写表格,并思考表格后的问题。2)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随时予以指导。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全面衡量个人条件和外在条件是对未来作出选择的重要一步,帮助学生衡量自己在面对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时,拥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作出明智的决定。6、“困难的选择”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在过去的经历中,自己认为最困难的一次选择。请学生在一张纸用文字或图画表现出来。

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感到困难的原因,以及自己最后是怎样处理的。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有时候作出选择是困难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响应的后果和责任。但我们只有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作出选择是困难的,因为时间上没有完美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四框拥抱美好未来

1、“您的知识更新了吗?”活动过程:

1)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些小组知道的代表最新知识的名词最多。

2)结合活动后面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从而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了解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目的是通过列举代表最新知识的名词,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从中把握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感受社会变化对青少年提出的新挑战。2、比一比:活动过程:

1)在同学间进行竞赛,看谁能富有创造性地解决课本上提出的两个问题。2)探讨创新精神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3、“王选谈团体精神”活动过程:

1)呈现课本上的故事情境。2)分小组讨论交流后面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优势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更需要发挥团体的力量。因此,在平时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4、“说一说”活动过程:

1)老师提出问题: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前面提到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外,我们青少年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2)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目的是帮助学生思考飞速发展的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了哪些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5、“填一填”活动过程:

1)请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填写表格。2)分小组进行交流。

3)教师总结,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青少年只有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6、“许振超谈学习”活动过程:

1)了解许振超的故事。

2)探讨、交流后面的三个问题

3)教师总结终身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许振超的事迹,理解终身学习的意义,拓展对“学习”内涵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7、“回顾和总结”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3)教师总结:学校学习不仅使我们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习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九年级思品教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九年级思品教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九年级思品教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079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