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张丽芳

时间:2019-05-29 03:39:5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张丽芳

《提高小学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日照凤凰小学张丽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作为数学的基础技能无时不刻不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经营交易当中,是人类生存的必备素质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计算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各学段的四个主要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计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随着电算化的普及,人们从大量繁琐的计算中解脱了出来,孩子们对电子计算器的过分依赖反而使他们对计算的算理一知半解,更何谈准确的计算。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多为农民子女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就不高,普遍教育意识淡薄,专注于务农和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要说关心学生的数学计算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确需要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不同程度上去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组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从多年的实践中也探索到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方法,但是对于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提高总找不到有效途径,经过查找大量的资料,我们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此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小课题研究,以期使我校小学更多中下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二、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三、研究内容和目的(一)、研究内容

1、造成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和计算灵活性的差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学生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计算灵活性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二)、研究目的

1、2、

总结出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不高的初始原因;探究出一套提高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提高计算速度,

提高计算灵活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四、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特色:

1、将原已淡化了的口算地位提升。通过常规化的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各种形式使口算恢复原有的优势和特色。

2、重视算法归纳。关注过程性学习,采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同时注重算法。

3、在获得计算技能的同时,保证练习质量。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于新课改后计算教学现状,结合传统计算教学优势,针对我校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真实状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实践后在进行总结,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五、课题研究过程及作法(一)成立实验机构

研究的组织,由市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和**教务主任**为课题组特邀顾问,指导引领课题的实施。由**担任课题组组长,组员有一至六年级数学教师。

(二)实验阶段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践为一年,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201*.9)

主要任务:建立课题研究组,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研究对象的个人档案,选择实验的方法及撰写实施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期测评,组织培训实验教师,做好开题报告和开题课的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10201*.6)

主要任务(一):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行动反思再行动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不断讨论、反思、总结、修正、交流研究成果,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主要任务(二):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有效方法。主要任务(三):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灵活性的有效方法。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年6月)

主要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期测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六、主要结论

一二年级以口算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每天安排35分钟口算训练。控制一定训练量,培养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

加强练习,运通过实验我们小学数学组寻找出一套适合各年级段提高计算的方法:

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地技能技巧。

三四年级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五六年级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课加入前一天作业的易错处,让学生纠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易错题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是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七、课题实验的效果、体会。

课题实验的效果:1、速度。

以口算为例。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口算时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且其知识已经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合理选择口算方法,简捷地得到结果。通过1年的实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口算的技巧,口算速度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多数学生5分钟最多能做2030道简单口算题,有的学困生只能做10道左右。通过23个月的口算训练,多数学生能在5分钟内做完50道复杂口算题,学困生能基本上完成40道左右,经过一个学期不间断的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全班学生都能在5分钟时间内,轻松完成50道各种类型的口算题。2、正确率。

在口算速度加快和掌握大量简便方法的前提下,学生计算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也随之有很大的提高。我校经过实验训练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也说明了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基本养成。

实验前,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不会认真审题,提笔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符号、等现象,书写草率,学习马马虎虎。这些现象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粗心,而是缺乏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没有养成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实验,学生养成了做计算题时,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再动笔演算的好的计算习惯。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能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地计算,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也做到了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就连演算也非常的认真、仔细。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计算的好习惯,还养成了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能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做到了耐心细致,逐步检查,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地计算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做课题体会:

教师也有很大的提高,实验前,教师普遍存在对计算重视不够或者叫无能为力的现象。比如,在教学中,对能口算的式题,也让学生慢慢动笔算,觉得不管用多长时间能做对就行了,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失去了训练其思维敏捷性的机会,导致了学生对复杂的计算算不快,算不准。经过近1年的实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不仅认识到了计算教学的重要,而且掌握了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八、展望

通过做《提高小学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下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一套比较好的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方法。

扩展阅读:张丽芳论文

201*届函授专科毕业论文

试论普通话轻声“de”的分类

姓名:__张丽芳________

院系:商丘师范学院成教学院

专业:_语文教育____

学号:____201*81019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201*年12月20日

论文评审表

姓名:专业:学号:题目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论文评审意见论文评审成绩专业院系意见院系领导签字:年月日盖章年月日成教院意见

试论普通话轻声“de”的分类

摘要:轻声“de”是普通话中平常而又重要的组成元素。它具有多种分布

特征、三种书面形式:“的”“地”和“得”,但语音形式却只有一种。依据语法功能并辅以语义,对普通话轻声“de”进行分类,建立一个普通话轻声“de”的层级体系,并对体系的基层单位作出细分。这种分类探究,将帮助我们对普通话轻声“de”这一熟悉而又模糊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对它的三种书面形式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将指导我们更准确地进行语言教学和应用。

关键词:轻声“de”普通话的地得

普通话中的轻声“de”(以下简称“de”),书面上写作:“的”“地”或“得”。这三种书面形式,分别用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并逐渐形成了使用惯例。这说明,“de”是有不同类别的,在教学和使用它的书面形式时也应考虑语用的惯例。那么,哪一类“de”应该写作“的”,哪一类写作“地”,哪一类又写作“得”呢?

本文采用的分类原则是:首先,对处于不同语法层级和属于不同词类的“de”进行层级划分和词性归类。其次,根据分布特征和语义功能,将言语实际中的各种“de”纳入体系中作为基层单位。

一、“de”的层级体系

“de”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词,另一类属于不成词语素。其中,属于词的部分又分为属于助词的部分和属于语气词的部分。而属于助词的部分包括5种不同的“de”;属于语气词的部分指的是语气词“的”;属于不成词语素的部分指的是助词“似的”之语素“的”。“de”均为后附性,不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其层级体系如图示:

二、“de”层级体系基层单位的分类

(一)结构助词“的”

1.结构助词“的”附在一些词或句法结构后面,构成体词性结构,不能省略,在书面语中写作“的”。

2.结构助词“的”附在名词、代词、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动词、区别词、形容词和各种句法结构之后,构成“的”字结构。“的”字结构具有体词的基本功能,但不能像体词那样作定中结构的中心语,不能像有些体词那样作补语或状语。“的”字结构在修饰体词性成分时,与该体词性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而不是同位关系。3.结构助词“的”本身不表示概念,但它构成“的”字结构后,与构成成分一起表示以下意义:A.表所属

附注名词“汽车的轮胎”、代词“我的家”、处所词“这儿的风景不错”、方位词“上面的朋友你们好”、时间词“一点钟的太阳最猛”之后;插入到主谓结构之间,使谓词体词化,如“祖国的日益崛起让我们倍感自豪”“国足的出线是一件大喜事”“我们期待他的下次演出”。过去,人们还曾用“底”字作为这一类结构助词“的”的书面形式,通常置于代词或名词之后,多见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白话文着作,如:俞平伯《忆》:“‘弟弟,你底(橘子)好,绣花的呢’”;钱玄同书信:“‘六经’底大部分固无信史底价值,亦无哲理和政论底价值”;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B.表强调

置于动宾结构之间,被“的”强调的成分须重读,通常用于表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我昨天进的城”“他去年去的美国”“是他打的人”“这是吃剩的饭”。C.表区分

附在区别词后面,如“中等的质量”;附在动词后面:“散步的人”;置于动宾结构之间,如“她织的毛衣很漂亮”“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开他的玩笑”“找我的麻烦”。

D.表状态、性质附在形容词后面,如“红的”“男的”“这小孩怪可怜的”“红彤彤的脸蛋”“有上顿没下顿的”“铁一般的纪律”;附在状中结构、述补结构后面,如“正在散步的人”“吃剩的饭”。

4.结构助词“的”基本可用“是”来检验:“的”字结构与其所修饰的成分之间有“是”的,将“是”前后成分对调,没有“是”的加入“是”再进行对调,看“是”的前后部分是否具有等同意义,表达是否通顺。具有等同意义、表达通顺,则说明这里的“的”是结构助词。例如:将上文中的例句改成“这轮胎是汽车的”“毛衣是她织的”“纪律是铁一般的”。

(二)状语助词“地”

1.状语助词“地”附在其前的词或结构上共同构成状语,书面语中写作“地”。2.状语助词“地”可以与以下几类词和句法结构结合成与副词功能相同的状语:副词:迅速地,猛地一回头。

叹词和拟声词:“啊地一声叫了起来”“咚咚咚地跑下来”。

部分形容词:“她委屈地眨了眨湿润的眼睛”“太阳热辣辣地照在屋顶上”。部分名词:“本能地”“戏剧性地”。

部分动词:“会心地笑了笑”“我不禁忏悔地流下了眼泪”。

部分句法结构:“有计划地”“面对面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脸色阴沉地”。3.状语助词“地”在有些句法结构中省略后,不影响状语的性质和语义,如“他突然(地)停下了脚步”。

(三)状态结果助词“得”

1.状态结果助词“得”出现在述语和补语之间,附在述语之后,后跟表示状态或结果的补语(“饿得我发昏”“把我饿得发昏”“我被饿得发昏”)。在特定的语境中,补语可以省略不说(“瞧这孩子乐得!”)。状态结果助词“得”在书面语中写作“得”。

2.状态结果助词“得”的语义功能是:引出(述语所代表的)动作、情状的状态或结果(由补语表示),如“他笑得很开心”“饭吃得差不多了”“他吃得差不多了”“他气得我快炸了”“把演出安排得满满的”“这笑话把他笑得肚子都痛了”“他被这笑话笑得肚子都痛了”“计划被他们实施得很顺利”。

(四)能够助词“得”

1.能够助词“得”分为两类,在书面语中写作“得”。2.第一类能够助词“得”出现在述语和表示结果的补语之间,构成“述语+‘得’+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这种结构表示的语义是:述语代表的行为能够或可能达到补语所代表的结果。述语由动词充当,补语由表示结果的词或语素充当,如“看得见”“看得出来”“想得到”“上得去”“出现得了”“做得好”。

3.第一类能够助词“得”与状态结果助词“得”有时出现在相同的述补结构中,但它们起到的语义辅助作用不同:“述语+能够助词‘得’+结果补语”表示能够达到述语的结果,如“做得好”,表示的语义是:“能够做好”;“述语+状态结果助词‘得’+状态或结果补

语”表示述语具有某种状态或实现了某种结果,如“做得好”,表示的语义是:“做的过程(方式、状态)不错”或“做的效果不错”。4.第一类能够助词“得”构成的句法结构(1)否定式

A.述语前加“不能(够)”“没能(够)”“不可(以)”等,可以省略“得”,如“没能看(得)见”;

B.省略“得”后对补语进行否定,如“做不好”,非“做得不好”,后者中的“得”是状态结果助词。(2)疑问式

A.述语前加“能不能(够)”“可不可(以)”等,可以省略“得”,如“能不能看(得)见?”;

B.增加述语的否定式构成疑问,如“做不做得好?”,非“做得好不好”,后者中的“得”是状态结果助词。

5.第二类能够助词“得”,如出现在部分表示结果的单音节动词(“认得”“懂得”)、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值得”)或部分表示结果的不成词语素(“觉得”“了得”“晓得”)之后,与这些词或语素构成述补式复合词,充当述补式复合词中的补语成分。其辅助语义为“能够”。其否定式为:在述语前加否定词,如“不值得”“没有觉得”(个别例子除外,如“了不得”);这类“得”构成的复合词可以被状语修饰,如“深刻地懂得”,也可以带宾语和补语,如“认得我”“觉得很好”。

(五)允许助词“得”

1.允许助词“得”出现在述语后面,作补语。它所构成的“述语+允许助词‘得’作补语”结构不带宾语。结构语义是:人为允许做某事或条件允许做某事。允许助词“得”在书面语中写作“得”。

2.“述语+允许助词‘得’作补语”结构的否定式是“述语+‘不’+动词‘得’”。在肯定句式中,“述语+允许助词‘得’作补语”结构的述语一般由单音节动词(“吃得”“看得”)充当;在否定式中,述语可以由部分双音节词或结构充当(“耽搁不得”“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大意不得”“马虎不得”)。(六)语气词“的”

语气词“的”出现在一些句法结构和句子后面,辅助句子表达某种语气,在书面语中写作“的”。语气词“的”分为两种:

1.第一种语气词“的”出现在以下几种偏正结构之后,构成话题句,引起主题句,如“大白天”“大热天”“大过年”“大年三十儿”等。这种语气词“的”的语义功能是:表示话题句所陈述的时间、天气或情境与主题句所描述的情况在情理上有冲突(“这大过年的,你唱那么悲凉的歌干嘛?”)。

2.第二种语气词“的”出现在句末,可以表示肯定(“是的”“他吃了饭的”)、舒缓(甲:“我可以在这抽烟吗?”乙:“不可以的”。甲:“你去一下吧?”乙:“好的”)或强调(“我特地来接你的”“这鞋还能穿三四年的呢!”)等语气。带这种语气词“的”的句法结构与“的”字结构可能同形。二者的区别是:前者中的语气词“的”可以省略而不改变结构的功能和意义;后者的结构助词“的”不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则结构的性质、功能和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七)助词“似的”的语素“的”1.助词“似的”的语素“的”是不成词语素,与语素“似”共同构成助词“似的”,不能省略。

2.助词“似的”是后附性助词,附在一些词或句法结构后面,如“一只钢笔似的话

筒”“一架黑色大鸟似的飞机”“赶鸭子上架似的逼他们做这个高难度动作”“发疯似的跑了起来”

构成与状态形容词功能相同的结构。这一结构前面可以加“像”“好像”。

参考文献:

[1]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周国光,张林林.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陈颖.助词“的”的语法功能述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4]刘雪梅.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2).

[5]陈汉君.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之我见[J].天津科技,201*,(6).[6]王迪.谈谈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J].语文天地,201*,(8).[7]王晓.“的”的语法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8]张林.汉语“的”的句法、语义功能及逻辑语义表达[J].语文学刊,201*,(4).[9]张华莉.也谈现代汉语“的”字的用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10]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1*,(4).[11]于冠深.话说“的”“地”“得”[J].青年记者,201*,(8).

[12]李振中.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分合问题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201*,(5).[13]车庆欣.“的”字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

[14]张小斌.五四时期“底”和“的”的互通性流变[J].中国教育创新,201*,(20).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张丽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张丽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张丽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47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