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度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和“科技进步”工作汇报材料(定)

时间:2019-05-29 04:24:52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度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和“科技进步”工作汇报材料(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01*年度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和“科技进步”工作汇报材料

201*年12月15日

尊敬的市科技局党委书记丁新民及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丁书记及各位领导莅临开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帮助和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市科技局表示感谢!

201*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以及区、市两级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开发区一次、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创新强区、人才兴区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进步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科学确定发展定位

历经十四年的发展,面对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突破发展制约瓶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面临新的抉择。开发区两位领导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201*年2月25日,蒙主任在开发区两委第二次全体(扩大)

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开发区发展放在国家对新疆的战略定位上来思考,放在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格局中来谋划,放在区域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向着更高目标奋力推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在4月份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年科技发展工作。

今年以来,开发区两委领导班子先后14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讨论了科技发展资金安排、企业服务、数字园区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评比、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科技发展相关事宜。

为加强自主创新工作组织领导,开发区将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进步工作纳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分别成立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工作和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进步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考核体系,签订目标责任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各部门。

各职能部门在管委会的组织领导下,积极主动,协调配合,自上而下形成了互相联动、共同参与的发展科技事业的完整体系,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自主创新提供组织保证。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

(一)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突出

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截至11月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占全区工业总量比重达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3倍,占工业投资总额的32.6%;实现进出口贸易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倍。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4%,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60.6个百分点。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劲带动下,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5%,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进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可达到40%以上。

(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立足本区已有产业基础,着力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已经形成电器机械、食品饮料、轻工塑料、家具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占到开发区工业总量八成以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食品饮料产业汇集了众多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企业。特别是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连续七年增速超过100%,在风电产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公司加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引进了LM、羲之翔等多个配套项目,使风电产业初步形成了研发、装备制造、风机装配和风力发电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在此基础上,开发区提出打造“中国风谷”概念,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初见规模,产业规模已

达67亿元,占全区工业规模六成以上。同时,西北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全疆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和机械设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为增强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开发区利用政策、体制优势与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相结合,在开发区联合创办了“两校一院科技园区”,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区内科技企业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哈萨克斯坦食品工业设计院、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药业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达成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协议及课题合作,其中金达坂公司还获得中德财政合作项目支持。

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累计实施国家、自治区级各类科技项目58项,获国家专利74项,其中:201*年申请专利82项,已获国家授权专利28项。推荐申报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各类科技项目32项。其中:维吾尔药业、三叶管道、绿色使者三家企业研发的科研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在今年7月评选出的201*年度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拟获奖项目中,新能天宁公司荣获一等奖,维吾尔药业、孚德电子和昌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荣获二、三等奖。金风科技等4家企业成为自治区知识产权

-4-

9家企业成为乌鲁木齐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目前开发区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新疆驰名商标6个,新疆名牌产品4个。

(四)以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年,开发区启动了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完成了前期摸底调查、编制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为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年,又将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向纵深推进。调整了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建立了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汇编印发了《开发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汇编》;召开了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签状大会,与16家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责任书,将减排量、能耗、水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完成了全年重点企业目标考核工作。组织完成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项目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请和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工作;草拟完成《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促进办法》(试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开辟了“节能减排进行时”栏目,专题报道企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动态;引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截至3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

-5-

38.5%;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4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10%和13%。

(五)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陆续出台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开发区支持科技发展鼓励创新资金使用办法》、《开发区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政策,编印下发了《科技发展政策文件汇编》,同时还出台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项目财政专项贴息资金管理暂办法》、《乌鲁木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发展资金使用暂行办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贸易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其它配套政策,草拟完成《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办法》(试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现代服务业》(试行)等配套政策,为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促进科技进步提供了政策支撑。

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把科技、教育及企业创新挖潜等资金投入列为年度财政预算。截至11月底科技投入费用达到1492万元,同比增加8.2倍,占全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68%,超过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加强人才基地和研发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积极引进、使用和培养优秀人才。录用硕士研究生13名,充实干部队伍;加强现有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分别与中央民族大学、

-6-

3名中层干部通过全国统考,被录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推荐多名干部参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加大了在职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完成中亚食品、维吾尔药业两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报批工作。金风科技和新疆精细化工中心还着手引进国外技术专家,拟从欧洲、日本拟引进博士参与企业课题研究。

加大科技企业服务和监管。开展“新经济平台”课题研究和风电产业、机电行业、外经贸等专题研究,探索科技创新新模式;加大科技企业服务力度,积极帮助金风科技协调解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加大企业资金申请工作力度,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争取上级部门各类扶持资金2580万元;加大科技研发用地比例,在十二师合作区和二期延伸段规划科技企业及研发用地。优先为天山汽车、金风科技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办理用地规划手续;优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用电、用水、用气等问题。

加强保障平台建设,优化创新环境。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环境,完成“数字化园区”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开发区将通过网络化手段进一步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对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建立和加强企业信息交流、优化企业服务平台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电视、网络联动和媒体合作方式,策划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巡礼》等主题系列报导,对新经济平台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型工业化等进行了报道,报导次数累

-7-

25次。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介,对居民、个体经营户等不同群体,开展多样多彩的宣传活动,开展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

此外,开发区还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环境投入,通过ISO14000、ISO9000国际环境、质量管理认证,不断完善机关效能建设,营造诚信、守法、规范和高效的服务软环境;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发展环境,投资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奠定良好基础。

扩展阅读: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区——科技工作情况介绍

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区

“十五”期间,塘沽区全面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201*年,塘沽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01*年,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201*年,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科技工作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区县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属经济实现了连续“三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1.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努力打造经济和科技强区,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街镇科技工作办公室,完善了科技工作组织体系;初步建立了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强化了科技工作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建立了科技发展资金,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发展环境。

2.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共组织实施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251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81项,申报专利1342件。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区现有各类科技人才2.5万余名,其中高级专业人才达2730余名。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航运、造船、制盐、海洋化工、海洋石油等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换代,向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一是海洋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出现。“十五”期间,高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年均增长123%,初步形成了“151”的产业布局和框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优势产业在全区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海洋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占塘沽区属GDP比重已达30%左右。二是特色渔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龙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等一批设施化、工厂化、企业化、集约化的渔农业项目相继建立,以海淡水珍品养殖和苗种繁育、食用菌生产加工、特色畜禽养殖为重点的滨海型、外向型渔农业基本形成。三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企业依靠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以灵活的机制迅速成长,成为区域经济的生力军和科技产业的领头羊。201*年,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8.41亿元,税收3842万元,技术合同登记232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38亿元。

4.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先后投资5亿元,建立了海洋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园、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津滨科技园、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和技术交易市场等一批科技孵化与中介服务机构,占地面积达30万平米,孵化面积达20万平米,搭建起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区的高速宽带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5.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事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教育教学手段明显改进,“校校通”工程初具规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施进一步完善,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荣获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增强了城市文化氛围。二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深入开展,建立了科普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一批科普活动基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了科普工作网络。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塘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根据中央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按照天津市科技发展“两基、一带”格局和滨海新区“一轴、一带”发展规划,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科学技术大会,总结了“十五”工作经验,部署了“十一五”科技工作任务;表彰和奖励了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科技人员;批准实施《塘沽区科技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塘沽区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完善高效的科技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工业,建设滨海特色生态农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成果,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奋斗目标。

把大力引进和利用区外科技资源,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紧密围绕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水平作为“十一五”科技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到20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40%,占全区外贸出口额的比重达6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以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年均增长25%以上,实施专利技术成果年新增产值达l亿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00家,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3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民营科技企业总产值50%以上。渔农业良种植耗率达98%。“三废”综合治理率达到98%以上。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达到9%。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度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和“科技进步”工作汇报材料(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度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和“科技进步”工作汇报材料(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度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和“科技进步”工作汇报材料(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849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