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29 04:32: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中共四川科伦药业广安分公司支部委员会根据县委、工业园区党委总体要求,为推动企业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和创先争优,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伦建成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创造科伦,以科学发展的新经验,结合企业支部的实际情况,公司党支部领导班子认真部署,使科学发展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共主要先进事迹是:

1、领导重视,员工参加,统筹安排,党建工作规范有序,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

步入良性轨道。

2、理顺了企业党员组织关系,在生产中开展了“双找”工作,查找了一批隐

形党员,落实了他们的组织关系,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做好了“双向”培养工作,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4名,预备党员6名,今年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12名,201*年以来共发展党员9名。

3、增强了凝聚力,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激发了全体员工创业的积极性和

工作热情,全体党员决心牢固树立“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的思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务实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好风尚。

4、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围绕工作抓党建,抓好工作促工作”的原则。党支部还积极参与各种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公司困难和病重员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全体党员带头踊跃捐资、捐物,把党组织的爱心送到受灾群众手里,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和谐科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体现了哪里有我们的科伦基地,哪里就有我们的党组织。

5、在公司工会的支持下,公司党支部,开展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来弘扬

企业文化,丰富员工班外生活,调动员工积极性.全体员工都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

201*年9月2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在岳池县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晚会,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一并参加本次活动。201*年,科伦药业广安分公司“庆中秋.迎国庆”千人坝坝宴活动于9月20日在厂区举行,本次活动节目精彩纷呈,全体人员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一曲嘹亮的“科伦之歌”揭开了整个晚宴序幕,气壮山河的千人诵背科伦精英誓词激昂澎湃,诗歌“科伦之月”、“我们心灵的家园”、“相聚”表达出员工们对科伦的无比热爱,别具一格的擒敌配套术、趣味小游戏使整个晚宴更加欢快;歌曲“今天是您的生日”、“明月几时有”、“想家的时候”表达了节日的祝福和思乡之情,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令人振奋,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烟花灿烂的在空中燃放,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201*年1月16日举行了“千人迎新游园活动”,贯彻刘革新董事长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每年组织一次员工运动会,希望运动会与拓展精神相结合”的指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自豪感。

201*年3月8日为欢庆“三八”妇女节,让全体女员工度过一个传统而新颖的节日,公司布置厂房周围,门厅两边走廊,拉横幅,挂彩旗,制作标语、照片墙,让整个公司充满节日的气氛.3月8日早上,由王总带领公司各位领导在厂区门口为各位女员工赠送鲜花以及礼物,送上节日的祝福.

XXXXXXX年X月X日

扩展阅读: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

沈阳市殡葬管理处:

沈阳市殡葬管理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落实党和国家的殡葬改革方针政策,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团结拼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加强理论学习,干部队伍工作作风不断转变。长期以来,殡管处党委注重抓好理论学习和各级班子建设,在廉政建设上形成了殡管处、基层单位、服务对象三级监督体系,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在员工中树立了良好榜样。

二、强化科学管理,殡仪单位内部建设逐步规范。近年来,殡管处针对各殡仪单位工作特点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指导各单位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为提高殡葬职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了教育、培训、考核三个步骤同时抓的长效管理机制。先后举办了殡仪单位领导干部领导艺术培训班、中层干部现代管理培训班、档案管理培训班,对全市29个殡仪单位,近200余名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星级殡仪主持人大赛,展示了殡葬员工的精神面貌,在全国开创了星级殡仪主持人的先河,具有典范作用,获得了良好反响。

三、加强行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会窗口形象。近年来,殡管处通过采取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有效形式,不断改进服务工作,殡葬系统聘请30余名行风监督员,把殡葬窗口单位于社会监督之下。各单位实现了服务工作六公开。全市殡仪馆认真执行对特困户的减免政策,每年都为低保户减免费用200余万元。今年又建立了服务反馈机制,已经安装了两部专用电话,配了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全年服务电话回访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形成了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殡葬行业新气象。201*年殡管处在沈阳民心网开展的行风评比中取得了市直基层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强化行业监管,规范殡葬行业秩序。近年来,殡管处会同执法部门不断强化殡葬市场管理,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以医院、公墓、殡仪馆周边地区为重点,开展不间断的巡视检查,对三黑(黑车、黑托、黑中介)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有效地制止了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去年又会同市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仪车辆使用管理的通知》,对全市殡仪单位及偏远乡镇经批准的100余台接尸车辆进行统一标识、统一颜色、统一号段,以区别于社会黑车。不但便于群众的监督,而且对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好作用,在全国开创了殡仪车辆标准化管理新模式。

五、强化公墓管理,规范公墓经营行为。在公墓建设上,坚持国家提出的园林化、生态化、艺术化、人文化的四化发展目标,注重总体建设与生态化建设相结合,注重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将经营理念定位在增加殡葬文化内涵和节约土地资源上。全市墓园基本形成了将传统葬式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将传统墓地建设与园林化建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六、完善清明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祭祀安全。针对清明群众祭祀工作,建立了清明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

-2-

-面。由于各级民政部门、各殡仪单位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措施到位,每年全市殡仪单位都接待祭祀群众在35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今年已经达到375万人次,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多次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评为清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七、创新宣传方式,引导群众文明祭祀。近年来,殡管处与辽沈晚报联合开展了清明思亲为故去的亲人送一份特别的爱和清明直通车专题宣传栏目,通过采取学者论坛、名家加盟、百姓互动等方式,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向全市发出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积极发挥殡仪单位窗口作用,建立了生态公益园,对社会三无人员实行免费安葬,获得了良好反响。全市29个殡仪单位连续4年坚持开展了鲜花换烧纸,文明祭故人活动;积极发挥沈阳殡葬网的作用,为文明祭祀创造平台,网上祭祀已成为部分市民的首选。

八、完善殡仪服务体系,发挥国有殡葬单位保障作用。近年来,殡管处不断完善以市殡仪车辆管理调度中心为龙头,以市回龙岗公墓、市殡仪馆、于洪殡仪馆、东陵殡仪馆、市回龙岗墓园为依托,以96144礼仪为主体的一站式殡仪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深入医院和社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网络。各单位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需求。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

该站在市民政局党委的领导下,围绕着知荣辱、树新风、情系受助人员窗口服务竞赛活动,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切入点,以规范化救助、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以受助人员满意为标准,深

-

入开展了行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救助措施,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充分培育救助管理文化,形成了具有大连特点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塑造了良好的社会窗口形象,取得了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受助人员满意的政风行风效果。多年来,大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等政府部门表彰,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先进党支部、大连市先进集体、大连市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党支部、辽宁省文明单位、201*年奥运会救助管理先进集体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

一、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模式。大连站针对受助人员的实际需求,先后创造了救治绿色通道、免费职业介绍、‘一元钱’银行帐户自助返乡、网络寻亲、跨海接力救助、‘亲情假日’、儿童心理矫治个案工作等十四项全国第一,变救助站单一劝导为社会力量参与劝导救助,成立了全国第一支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城市救助联络队和以慈善义工为主体的义工救助劝导队,在全省成立了首批6支高校救助青年志愿者队伍,并在辽宁省首家实现了求助、咨询、救助热线电话一号通;积极推进了全市救助属地化管理,构建起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救助管理社会化网络,在全市312个社区建立易走失人员档案,发放80000枚耐水洗材料针织而成的爱心联络签、彩印救助联系卡30000张,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防止人员走失、快速查询、送返工作机制。积极拓展了儿童联合解救采血查询、城市居民应急救助、妇女反家暴救助等服务领域,逐渐形成了具有大连特点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

二、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大连站根据《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依托大连市政府投资2750万元新站改造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救助站

-4-

-规范化建设。结合救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亲情化的要求,全站建有办公楼、救助管理综合楼、自然灾害紧急避救中心、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儿童室外活动场等,共有成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10个救助服务区,设有救助床位280张。通过二次细化功能,建立了母子亲情室、心苑等9个救助功能室和儿童心理康复、反家庭暴力避救中心、城市居民应急避救中心等4个社会工作区。制定完善了30余万字的救助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全市市直事业单位率先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了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成为辽宁省救助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站。

三、引进专业方法介入救助服务。大连站充分利用成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这一契机,积极探索实践了2+1和3+1社会工作者服务组合模式。站里成立了爱心解难、职业介绍和康复服务等6个社会工作实务小组;投入14万元开展社工培训,9名职工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开发了儿童心理矫治、儿童艺术康复、成人救助辅导和妇女救助维权等12个社工岗位;与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实施了儿童之家社区工作项目,与红凌等社区开展了安流浪人员的温暖阳光工程,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救助管理基本程序》等10余个工作规章制度,在全国首家设计制作了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模本和儿童心理评估问卷模本。理论研究成果《大连市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专业化道路》、《专业救助,体现救助温情》被《中国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杂志刊载,受助儿童玲玲个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工案例。大连救助管理社会工作实践成果,在201*年全国社工广州会议和辽宁省社工人才推进会上做了主要介绍和推广,成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5-

-四、培育大连特色救助管理文化。大连站立足于救助实践,以民政为民、全心全意为核心价值,突出夯实队伍主体基础、拓展救助发展领域、放大社会功能等重点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依法救助、人文关爱为理念导向、以素质提升、品牌创建为管理载体、以拓展关怀、综合救助为创新基点、以广泛动员、多样参与为社会支持的具有大连特点的救助管理文化,由大连站职工原创并演唱的《让关爱走进每个角落》成为全国救助站系统行业代表曲目。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至今,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3.8万人次,其中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3181人,救治流浪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4040人,通过一元钱银行帐户帮助5680人返回家乡,成功实施社工个案542例,为607名走失人员找到了家,安身源不清人员128人,妥善处理无名尸上百具。协助市应急办、市妇联、市外办等为400余名本市突遇灾祸的市民提供紧急生活救助服务,为数十名遇家暴妇女提供避救服务,救助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来求助人员21名。先后圆满完成夏季达沃斯论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救助管理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冬春特大风暴潮、汶川援助、海难救助等重要应急救助任务。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连续十几年保证无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冻死、饿死的奇迹,将党和政府的真情关怀送到每一位受助人员的心坎上。

201*年6月,第二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暨落实民政部两个《规范》现场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全国的300余名救助站站长参观了大连站,窦玉沛副部长等部省领导对大连救助工作、特别是首创的救助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引领潮流,卓尔不群。并挥笔写下:救助管理因你们而美丽!。

-6-

-

抚顺市民政局:

几年来,抚顺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生工程为主线、项目推进为抓手,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为十一五赢得了圆满结局,也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坚持民政为民,困难群众切实得到了更多实惠。抚顺市民政局抓住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民生、关注困难群众生活的有利时机,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使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几年来,五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月标准由170元提高到330元,增幅达到94.1%;四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标准由660元提高到1661元,增幅达到151.7%;四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年标准由201*元提高到3993元,分散供养年标准由1300提高到2783元,平均增幅达到89%;五次提高在乡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平均由198元提高到640元,增幅达到223.2%。建立门诊和住院相结合的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启动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形成了与城乡低保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受益,有效保障了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建立医疗保险和资金补助、减免相结合的在乡复员军人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在乡复员军人看病难问题。建立殡葬救助制度,减轻了困难群众丧事负担。五年间,市本级下拔补助资金6600万元,为农村贫困户改造危房、灾民建房和维修改造10674户,并投入资金5850余万元,新建改造农村敬老院37所、五保家园32处,

-7-

-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1*年,我市启动了爱心助学子〃大学圆梦行动,四年筹集664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496人,实现了贫困大学生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连续五年在全市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筹集资金5826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1万户(次)。出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完善了救助制度,将分散养育孤儿标准提高到450元,集中养育标准提高到700元。目前,我市的救助面越来越大、救助项目越来越多、救助资金越来越高,巩固了应保尽保成果,保证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有所逐步提高。

二、坚持改革创新,民政工作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几年来,抚顺市民政局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民政工作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依托社区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爱心呼叫系统,为居家养老、孤寡及独居老人提供应急求助、日常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慈善爱心超市10所,惠及低保家庭近5万户。建立城市低保对象民主评议制度,改变了过去申请办理低保由社区干部说了算的弊端,低保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程度显著提升,针对低保问题的投诉件明显减少。建立贫困精神病人救助制度,解决了群众反应强烈的贫困精神病人救治难问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网络,创新了救助管理方式,得到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的重视。建立城乡社区携手共建新机制,为我市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摸索出一条宝贵的经验。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出发,建立信访联动督办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的诉求问题,受到省、市的肯定。强化技能培训,采取政绩双考、择优录取、公开摘牌的分配办

-8-

-法,提高退役士兵有效就业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退役士兵安机制,保证了退役士兵的稳定。在抓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的同时,还围绕民政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改进民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在幸福家园项目建设、农村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城市社区建设、城市街路标志设、文明祭祀、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养老院内部管理、军休干部多样化服务等十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发展,市属3个公墓和市殡仪馆经济收入连续五年突破千万元大关。特别是在解决我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规模小、设施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社会福利需求的突出问题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抚顺市民政局启动了幸福家园项目建设,这既是一项民政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幸福家园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保障能力。

三、坚持统筹兼顾,民政事业走上协调发展轨道。应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抚顺市民政局统筹安排、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应对突发事件、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关系,实现了民政工作协调发展。一是集中力量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结合市委、市政府棚户区改造一号工程,我们实施了棚改社区建设工程,三年累计向棚改社区投入1909.4万元,全市36个棚改社区用房总面积达到2.16万平方米,平均面积600平方米,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市棚改新区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结合全市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在全市社区(村)干部中开展了以知民情、办实事、促和谐为主题的五百家活动,建立了社区(村)信访代理员制度,为居民提供了合法的诉求渠道。落实省政府《关于调整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待遇标准意见的通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60年代

-9-

-精简退职职工待遇落实工作。利用三年时间,投入2562万元,整合维修烈士陵园19处。二是全力以赴完成了突发事件的应急任务。出台了《抚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领导工作机制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动员机制,在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应急反映机制效能得到极大彰显。先后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抗击暴风雪、支援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参与蚁力神问题处、奥运安保和7.31洪灾等突发、紧急重要任务,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展现了民政工作的力度。三是着力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全面发展。注重整体推进,30多项民政业务工作中,每项都有亮点,比如城乡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社会化、文明祭祀、农经协扶贫、城乡地名标志设、彩票发行、发展慈善事业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有十几项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如养老服务社会化、老龄工作、彩票发行等,体现了我市民政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四是注重民政工作的综合平衡。通过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和敬老院改造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等措施,加强了农村民政工作;通过政策、资金向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支持了困难地区民政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政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现有职工70人,养员375人。该院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建院的办院方针,始终以老人需求为第一信号,以老人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不断提高老人的生活标准,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10-

-一、狠抓班子、带好队伍,民主团结风清气正。该院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注重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在各项工作中为全院职工做出了表率。一是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院务会、业务科室周例会制度,将院里的重要决策、养老服务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及时在班子会上解决,有效促进全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对于较大项目经费开支,由院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如在新建的老人宿舍楼工程上,班子集体按照省市的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并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公布财务支出情况,几年来拒绝施工方的礼金、购物卡累计8万余元。三是坚持日常开支层层审核报销制度。形成逐级把关、层层负责、一支笔审批、多支笔制约的规范程序。班子成员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风清气正,增强了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身体力行为全院职工树立了勤政廉政、爱岗敬业的好榜样。

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造养老服务环境。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是该院一贯办院方针。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院领导班子首先向职工发出我是一面旗,全向我看齐的倡议,面对繁重的维修改造任务,班子成员全部深入一线,同职工一起劳动,上山捡石头、下河捞沙子,宁愿多流一滴汗,也要少花一分钱,把国家投入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的作用。为降低冬季取暖煤的采购费用,院班子决定采用立秋之前购进取暖煤的方法,仅此一项,每年从取暖煤项目中节约了资金近30余万元,并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老人生活中。近三年来,全体干部职工埋头苦干、自行维修供水管道、铺整院内地面、做房盖防水等工程节约资金近100多万元。在改造建设中,许多职工舍小家、顾大家,披星戴月,苦战在设施改造工作的现场,一连几个月不回家,涌现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郭海廷院长为榜样的一大批省市先进

-11-

-典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护理层次分明,供水供暖有保障,院区内绿树成荫、人工湖碧波荡漾的新院貌,达到了春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优美环境,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三、履责尽职、无私奉献,营造老人幸福乐园。在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居住的300多名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4.7岁,其中社会孤寡老人170多人,而且这些老人中,残疾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占75%,为了让孤寡老人感受到晚年幸福,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服务管理。一是完善服务制度,实行目标化管理。用制度建设来保证优质服务的不断提升,实行以院长负主责,层层落实责任的查房制度,切实做到老人在我心中,我在老人身边,视老人为亲人。此外,院里根据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身体健康不同,设了重病老人护理区等四个服务区域,形成了梯次管理,做到了责任明确、服务规范、程序操作的严格管理模式。二是坚持开展养医结合、娱乐和康复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该院每年春季都组织全部老人到市内大型医院做健康体检,做到无病预防、有病及时救助,并建立健康档案,要求服务人员熟悉和掌握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同时对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坚持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建了老年人艺术团,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在院内演出,还到部队慰问演出。对于不能自理常年卧床的老人,开展了因人而异的康复训练法,使他们逐步康复,能够自理,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于患重症病的老人,做到诊察准确、用药及时,精心护理,做到褥疮率为零,同时对老人开展心理服务项目。三是抓好老人的营养配餐,保证老人吃的好。近几年由于物价不断上涨,而老人的伙食标准仅有300元,一直没有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12-

-院领导班子提出,对老人伙食不能降低,每天要保证老人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个水果,特别是在今年,物价上涨更为明显。院里压缩其它支出,将老人的伙食费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并为特护区患病的老人增加了夜间营养餐。在老人吃的好、住的好的同时,每年组织老人外出旅游,每逢春节都为孤寡老人从里到外换上新衣服,发上100元压岁钱。每逢老人生日,院长都会亲自为老人祝寿,每有老人病逝,院领导都会亲自为老人送行、料理后事,让院里老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

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在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中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基层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一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辽宁省规范服务先进单位、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

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主要承担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现接收军休干部676名,有工作人员59名。多年来,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党委的领导下,省、市安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为目标,以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以管理上水平,服务上层次,年年有发展,建设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带领工休人员坚持改革创新,奋发进取,实现了中心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一、坚持亲情服务,在服务管理上创先争优。一是坚持抓好党委建设,努力使党委一班人成为军休干部的贴心人。中心党委始终要求班子成员按照情为休干所系,利为休干所谋,权为休干

-13-

-所用的工作要求,提出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个楷模,彰显了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全面落实休干两个待遇,我们提出真情服务、科学发展的服务口号,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开展健康体检活动长达13年;圆满解决100余名副师职休干医疗难点问题;休干患病住院,中心领导、站长、休干等集体看望并送去问候卡;休干病故,做好善后工作,达到亲人的满意;为提高休干们的幸福指数,中心率先成立老年大学;率先建立军嫂活动室,浴池设立夫妻间;率先实行领导承包责任制,联络员制;率先推出为年满80岁休干集体祝寿,举办盛大的金婚、钻石婚庆典,拍摄水晶纪念照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休干子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二是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努力使工作人员成为军休干部的知心人。中心党委围绕学习军休干部、服务军休干部、尊重军休干部,开展了三学三比三提高、热爱党、强服务、创先进、讲和谐、促发展、三亮三比两争当四评议等教育活动。积极参加《中国老年报》等报刊举办的知识竞赛、理论研讨会,交流心得体会;聘请理论专家和军休干部先进典型做报告;连续多年开展三和谐、五优秀评比活动等,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坚持规范管理,在创新机制上创先争优。一是实行科学管理,提供规范服务。建立健全政治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及休干考核工作人员的测评制度等9大类30余项规章制度,形成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尤其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中心党委与各部(站)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领导干

-14-

-部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努力做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二是坚持民主监督,促进阳光行政。积极实行民主监督,做到五个公开:即政策公开、职责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公开、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注重发挥党支部和管委会参谋、协调、监督作用。重大的财务支出、重要事项和活动,做到事前征求意见,事后通报结果,年底公布全年帐目。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工作活力。依托新载体,搭建新平台,促进工作质量提升。我们以车辆改革、房屋改革、医疗改革、人事改革等为突破口,为军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在工作成效上创先争优。一是依托丰富载体,展现多彩生活。中心成立了艺术团等10余个协会组织,坚持活动经常化、生活多元化、节日活动制度化。今年,军休合唱团代表市民政局参加辽宁省民政厅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为部队官兵演唱《长征组歌》,共叙军民鱼水深情;参加民政部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知识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出版《军休之歌》红诗集;应邀参加《人民日报》、《人民网》开展的纪念建党90周年追寻活动和中央广播电台举办的光辉足迹直播活动等。二是培育文明风尚,倡导奉献人民。组织休干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成立老兵爱心基金会,先后捐款6万余元,帮扶贫困学子40余名。中心有60余人受到省、市各级部门表彰。如:荣获锦州市关心青少年十佳代表、省市希望工程基金会荣誉证书的周玉琪老人;关心下一代的先进典型人物刘信珍、李德福休干;锦州市公民道德建设标兵靳义瑞;自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的休干闫兴洲;在弥留之际自愿交纳201*元党费的休干杨振铎……。三是加强硬件建设,营造

-15-

-怡人环境。新建201*平方米的综合大楼,设有健身室、电脑室等;水、电、燃气并入市网,实现社会化管理;种植草坪,栽种鲜花;安装电子监控系统,聘请专职保安24小时巡逻,保洁员定点清扫,物业实行小区式管理。休干赋诗赞美路平灯艳花草香、春意盎然庭院美。

在中心党委的带领下,全体工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和谐军休家园、全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省民政系统二十佳先进集体、省卫生模范先进单位、省安全文明小区、省平安示范单位、省军休系统‘三化’服务管理示范单位、锦州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锦州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80余项荣誉称号。

铁岭市殡仪馆:

铁岭市殡仪馆成立于1966年7月,1996年开始进行全面改造,共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重建存尸间、火化车间、营业室、骨灰寄存室、遗物焚烧塔、十二属祭奠处、综合办公楼及车库,新建存尸间祭奠场所及能容纳千人的豪华告别大厅各一处,馆区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近年来,该馆狠抓规范化服务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阳光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口碑,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省殡葬行业先进单位。

一、抓行风建设,以诚信取信于民。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殡葬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对馆内现有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丧葬用品销售全部实行市场化,丧户按自已意愿选购丧葬用品,禁止搭配销售丧葬用品的规定得到严格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在殡葬活动中坚持实行三公开,即

-16-

-政策公开、项目公开、价格公开。所有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和殡葬用品均严格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设立收费公示栏,在业务大厅设立滚动字幕向丧属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收费依据。所有出售的丧葬用品均使用物价部门统一监制的商品标价签,做到一货一签,摆放位醒目。三是强化廉洁守纪意识。坚持公开承诺,公开服务,让职工参与行政管理,不断完善行政工作监督机制,不定时召开职工大会、中层以上人员参加的议事会;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及行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整改,规定对在丧事服务过程中收受丧户馈赠的,以一盒香烟为基数,即做下岗处理,使该馆的行风、廉政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效益。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职工的思想素质、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得到普遍提升,工作期间,全体职工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同时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周到服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待丧户做到耐心、细心、关心、热心、诚心,在管理服务方面,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该馆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对低保困难户全程费用(接尸、存尸、纸棺、火化费、骨灰盒)减免;坚持为流浪死亡人员全程免费服务;在全省推行全程殡仪服务一条龙最低收费价格(646元),很好的弘扬了中华民族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

三、提高服务技能,追求服务质量。一是不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行风建设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如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建党90周年大合唱,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影片《建党伟业》,使职工受到很

-17-

-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节日期间,组织员工进行球类、棋类比赛以及拔河、猜谜等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的文化知识、岗位技能教育培训。把职工文化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每年选派优秀同志去沈阳回龙岗公墓学习殡仪主持服务,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省民政厅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主动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完善职工队伍的全员聘任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激发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流队伍,提供一流服务。二是真心实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实施亲情化服务。馆领导班子认为,开展亲情化服务,应该实实在在为群众着想。大家集思广益,在营业室增设了免费饮用矿泉水,配备了老花镜及医药箱,设立了咨询服务处及党员示范岗,积极主动地为丧户解难释疑。三是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通过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在车辆管理、值班、火化、仓库管理和防火、防盗等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清明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以防为主,查防结合,消除隐患,从而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殡葬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盘锦市殡仪馆:

盘锦市殡仪馆始建于201*年,现有职工43名,负责盘锦市两区一县的火化任务,是从事殡仪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年火化遗体5000多具,馆区总占地面积73亩,建筑面积1.2平方米。近年来,该馆围绕诚信服务为标准,群众满意为目的,打造行业经典品牌为目标的发展理念,以殡葬网络体系作为拓宽服务领域的支撑点,以严肃工作纪律作为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

-18-

-切入点,为全市殡葬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该馆先后被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绿化先进单位,201*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民政系统二十佳服务窗口单位,201*年被辽宁省殡葬协会评为全省殡葬行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先进单位、201*年先后被省民政厅、民政部评为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殡葬工作先进单位。

一、加强思想建设,树立良好风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员工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职工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认真实践丧主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队伍管理,塑造窗口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坚持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队伍,形成铁拳头打拼市场,向严格管理要效益,用真诚和热心,打造诚信阳光品牌。一是建章立制,严格按制度办事。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了岗位职责、职工守则、服务公约、奖惩制度、工作纪律、承诺服务制度等24个职责和制度,并建立了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用制度约束行为。从馆长到每个职工都严格按章办事。对违反规定人员实行待岗制和处罚处理,并给予通报。承诺在工作中违反规定收受丧户任何形式的馈赠,给予10倍罚款。在全体职工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杜绝了工作人员收受任何形式的馈赠现象,在殡仪馆上下形成了良好的风

-19-

-气。二是加强培训,强化爱岗敬业精神。为提高服务质量,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大了对职工的业务培训,针对有些干部职工到殡仪馆工作后没到过火化车间的问题,对男55岁、女50岁以下干部职工进行了全员轮岗培训,所有人员都参加火化机操作培训,经过考核不能完成火化操作的实行待岗,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熟练掌握火化技术,激发了爱岗敬业精神。为保证为丧户提供满意服务,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还设立了委屈奖制度,在工作因丧户的原因使职工受到辱骂、挨打等问题,受到委屈的,每次给予100元委屈奖。因行为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影响的实行待岗,只发给基本工资。通过培训一系列,不仅增强了干部职工工作能力,也提高了爱岗敬业精神。

三、创新工作思路,打造行业品牌。一是建立网络服务体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加强殡葬市场管理,提升殡葬服务质量,我市殡仪馆从健全殡仪服务网络入手,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乡人民群众之中,即以市殡仪馆为依托,在全市城乡重点部位共设20个办事处和代办处,统一制作了盘锦市殡仪馆办事处的牌子和阳光殡葬的绿色标识。每个办事处和代办处配备专门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殡仪馆统一制作的胸牌。办事处每天下午向馆里汇报一次当地情况,使馆里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殡葬情况,遇到违反规定的丧葬行为,及时向殡葬管理部门报告,由殡葬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查处。同时,在全市每个社区、医院和村屯还设立了信息员,遇有丧户信息迅速报告办事处,保证司仪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为丧户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全时空的服务网络体系,使非法运尸车失去市场,丧托失去时机,从源头上遏制了违法丧葬行为,有效地遏制了非法运尸行为,打击非法丧葬活动,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二是强化

-20-

-服务观念,做到服务到位,价格优惠。在丧户服务过程中,以诚信阳光服务为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为丧户着想的原则,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和零距离服务方式,为丧户提供了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

四、狠抓行风建设,实施阳光工程。行风建设事关大局,直接关系到丧家的利益,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体现,是党和政府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的重要工作支撑点,是单位内部管理和员工素质综合水平的体现。近些年来,针对有可能影响或已经影响丧户利益,与群众利益有密切关系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加强,在硬件设施更新、治丧环境改善、殡仪服务管理、员工业务培训、商品质量检验、收费标准、依据的审批及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内部管理和行风建设。一是成立一个机构。二是完善二项制度。三是做到三个到位四是建立四本记录。五是公开五项承诺。六是采取六条措施。

葫芦岛市民政局:

几年来,葫芦岛市民政局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不断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百姓利益优先化,实现了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调研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4年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慈善救助、福利彩票、社会福利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

-21-

-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近些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从机关抓起、加强基层、强化基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创新力度,深化民政事业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统筹、整体均衡的民政保障体系。

二、加强党性修养,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该局班子成员做到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达到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沟通,积极自觉维护班子团结,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使局党委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由于较好地发挥了班子和队伍的作用,葫芦岛市民政局在人少事多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近年来,服务于困难群体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近19万名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得到有效救助。服务于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化养老夕阳工程稳步推进。服务于优抚群体的双拥优抚安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法律、两新组织等拥军活动,实现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优抚对象的生活权益得到保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完善退役士兵安政策和制度,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体制,军休工作全面发展。服务

-22-

-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和谐发展,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发展健康有序。

四、创新民政工作,实现自我突破。创新思维,走出岗位与货币相结合安随军家属的新路子。创造性地采取对驻葫部队随军无工作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助金,以解决就业上岗难的实际问题,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立足实际,有效缓解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充分利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把普遍保与重点保、先医保与后救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广纳人才,夯实城市低保基层工作队伍。201*年招聘219名大学毕业生到社区任低保专干,进一步优化了基层低保工作队伍结构。广筹资金,有力地保障了民政事业发展。近年来,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保障了近百万人次灾民的生活。对农村贫困大学生救助实现全覆盖,与城市等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空前发展,先后新建了两个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建成了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扩建了市光荣院附属楼;改造了市福利院基础设施;重新翻建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

五、完善规章制度,提升制度执行能力。该局坚持纠建并举的原则,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市民政局201*年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市民政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行为规范》、《市民政局加强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此外,我们还健全完善了《市民政局接待工作暂行规定》、《市民政局车辆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信访制度》、《接待工作暂行规定》等16项规章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了制度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参与廉政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力,营造了思廉、议廉、倡廉的

-23-

-廉政文化氛围,为全局廉政制度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民政行风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开展了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对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真正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绩效考核制度。三是严格办事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在救灾、扶贫款物发放,低保户审批,退役士兵安等方面坚持规范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四是充分利用96100民政服务热线这个平台,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对百姓的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方便快捷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省涉外婚姻登记处:

辽宁省涉外婚姻登记处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负责全省的涉外、涉港澳台婚姻登记工作和儿童收养工作,年平均登记数量3000对、收养儿童100名。

该处作为省民政厅的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不仅代表着辽宁省的形象,也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为此,结合窗口单位多、群众关注度高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争创全国一流文明窗口的活动目标,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创新服务当先锋实践活动,切实把创先争优的决心转化到具体行动之中,提供一流的婚登服务,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展示一流的精神风貌。该处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这个契机,在民政厅的领导支持下,从红霞宾馆搬迁到写字楼的办事大厅,投入800万元,彻底改善了涉外婚姻登记和涉外收养的办公环境和条件,设了咨询台和引导员,配备了多媒体查询器、服务表

-24-

-决器、打印复印等设备。新的登记场所设更科学、更规范,不仅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庄严温馨的登记环境,也树立了登记处的全新的窗口形象。硬件是外貌,软件是内涵。该处提出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的要求,以当事人满意为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创造省涉外婚姻登记的服务品牌。一是服务流程制度化,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推出了登记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严把政策关,严格服务关,确保登记合格率达100%,确保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二是行为礼仪规范化,制定了登记员行为礼仪规范,并聘请专家为工作人员进行专门辅导,真正做到了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行为得体、语言文明,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受到了广大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三是工作队伍专业化,大力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定了百分考核办法,完善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促进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1*年11月下旬在省纪检委对我们登记处进行了暗访,登记处的工作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表扬;四是服务手段信息化,专门设立了婚姻登记档案室,并将档案全部录入婚姻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查询,进一步提升了登记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今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处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推进党支部建设,充分激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登记处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当五个楷模活动,既带头学习提高,做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楷模;带头争创佳绩,做锐意进取、爱岗敬业的楷模;带头服务群众,做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楷模;带头遵守纪律,做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楷模;带头弘扬

-25-

-正气,做公道正派、无私奉献的楷模。通过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力争上游的意识更强了,求真务实的干劲更足了,不管是身兼多职,还是加班加点,从不推辞、从不叫苦,真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登记处又有两位预备党员转正,目前登记处全体人员都是共产党员。

自全省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开展以来,该处与所辖的街道、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自筹资金建立了爱心基金会,每年定期对社区的五户低保户进行走访,每逢节假日都对他们进行物质上和资金上的帮扶。同时,还组织全体党员深入社区开展活动,深入了解各项民政工作在社区的落实情况、社区干部工作负担和生活待遇情况、社区工作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社区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群众评价、省厅安排部署的工作是否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等,并帮助社区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困难,及时改进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党员都动起来,将党的关心和爱护送到社区居民的心里,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6-

-

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共9名)

李艳萍(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

李艳萍同志1988年9月到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3个年头,期间她担任过医生、特教老师等职务,现任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她将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不断改善、提高孤残儿童抚育水平上,倾注于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公而忘私的敬业精神,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曾先后获得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明天计划爱心奉献个人,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标兵,沈阳市三八红旗手,沈阳市抗击暴风雪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思想上,李艳萍同志时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头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头脑清醒。在作风建设上,她特别注意摆正位,与领导班子共担担子,与基层员工共患危难。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平时工作中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在关键时刻能够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她求真务实,将党的先进思想与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边学边思,带动全院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理论和素养。

在工作中,李艳萍同志将改革创新的胆略和精神融进了儿童福利院教育工作的发展之中,先后主持开展了我院明天计划

-27-

-孤残儿童康复手术项目、孤残儿童城市家庭寄养及农村家庭寄养项目、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脑瘫儿童复健项目、聋儿语训项目、婴幼儿早期教育项目等多项工作。她致力于对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在她的带领下,福利院的特教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到门类齐全、特点鲜明的转变。她通过学习、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特殊教育、儿童养育、康复训练等知识,建立并不断完善福利院特殊教育的各项制度,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特殊教育规范化程序,为福利院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开展特殊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保障福利院的孤残儿童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李艳萍同志根据儿童的病症、年龄、智商情况,建立了亲子教育、幼儿教育、启蒙教育、弱智儿教育、学前教育及大龄孤残儿童技能培训、家庭寄养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特别是将沈阳市辽中县作为沈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基地,开展家庭生活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特教模式,使很多症状严重的残疾儿童在情、能、智各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身体得到了明显的康复,并使20多名残疾孤儿被国外收养,实现了他们回归家庭的愿望。沈阳市家庭寄养与特殊教育紧密结合的新模式被民政部评定为东北模式,并在全国广泛推广。她提倡融合教育,将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对待,让残疾儿童接触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学习环境,接受同等的教育,从而实现互相带动、互相辅助的良好效果,增强了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为他们成年后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有30余名残疾儿童进入正常学校学习。她不断利用各类资源,联系义工为孩子们补课,做心理辅导,亲自到各院校联系,把孩子们一个个送进他们

喜欢的学校,得到相应的教育,通过她的努力,现在有2名孩子在沈阳杂技团,2名孩子在辽宁省民族艺术学校免费学习,有9

-28-

-名孩子在技校和大学学习,孩子们毕业了,她又为他们的工作忙碌着。

在生活中,李艳萍同志对待福利院的残疾儿童如同己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她时刻为福利院的孤儿们着想,孩子们亲切的叫她院长妈妈。大点的孩子有心理话会和她说,小一点的孩子总是在她怀里撒娇。她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和需求了如指掌,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营造最好的生活环境。201*年3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雪袭击沈阳,她记挂着孤残儿童,踏着没膝的大雪,步行5个多小时到院查看孤残儿童生活情况,组织教职员工为孩子保暖。她视自己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家长,时刻关心、关注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孤残儿童患重病,李艳萍一连几日在孩子的病床前嘘寒问暖,为孩子端水喂饭,直到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病房。她还经常自费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购生活及学习用品,为孤残儿童辅导功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力争上游,将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双休日及各大节日里,她总是将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带回自己的家中,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陪他们逛商场,游公园,让孤残儿童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怀。在她的带动下,全院上下形成了关心、关爱残疾儿童的良好风气。

正因为李艳萍同志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倾注所有热情为孤残儿童的良好作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她多次代表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在全国级别的民政会议上做经验发言,在她的带领下,福利院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十佳儿童福利机构、民政部落实明天计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9-

-

牛维元(大连市中山区社会救助科科长):

牛维元同志,195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山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该同志从事社会救助工作二十多年,爱岗敬业,踏实苦干,始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工作中充分体现了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中山区低保工作曾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管理典型单位,该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该同志十分注重理论学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时用在为人民谋福利,事事用在为群众服务上,让人民群众满意。用自己的言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社会救助工作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困,上对政府负责,下为百姓办事。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服务意识,心系困难群众。历年来能在工作指导思想上、服务意识上做到三个保持一致:一是能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方略保持一致。社会救助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真地完成好社会救助工作,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二是能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全局保持一致。能从全局出发,着眼社会救助工作实际,维护全局利益;三是能同局党委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能从民政局工作出发,从社会救助工作小事做起,切为困难群众做事。

二、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该同志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政为民,全心全意服务宗旨。热爱民政事业,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

把全部身心和精力投入到社会救助工作当中。从201*年开始城市低保实行每年自然增长机制制度,从此每年低保标准都需要上调,而每次调整都需要对所有的低保户家庭进行重新审核、调整,工作量非常大,且时间紧。今年4月份,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带领街道、社区干部加班加点紧张工作,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全区第十二次低保提标工作,由201*年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为全区3250户,6337人进行了重新审核审批,月发放保障金178.8万元。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300余户、6300余人,他能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

三、积极探索,创新开拓业务领域。该同志潜心钻研低保政策,始终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多学一点、学深一点、用好一点。低保政策、上级政策和文件出口成章,成为低保政策的活字典。为帮助街道办事处低保专干提高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他坚持每一季度对全区的低保专干进行业务培训一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不断探索动态管理新办法,创建低保对象分类有色档案管理模式,还同步建立了与有色档案管理相配套的具有中山区特色的低保对象电子档案,从而形成了以区民政局为中心、街道为链节、社区为基点的三级低保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了按照劳动能力和家庭收入的预期动态情况对低保户进行分类,确定四种档案颜色(即绿、黄、橙、红)进行管理,从而使低保动态管理更具系统化、正规化、规范化。在该同志领导下,中山区低保工作获得省201*-201*年度、201*-201*年度、201*-201*年度低保规范化管理达标单位。

为做到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该同志建议设立应急救助保障制度,被领导采纳后,我区从201*年起开始启动,区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应急保障资金,并采取了保

-31-

-存量、促增量、求实效的增长跟进机制,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因突发事件、医疗、教育等造成的生活困难。08年以来,我区投入130万元,共为辖区253户突发事件、医疗、教育等造成的生活困难的居民实施应急救援,救助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充分发挥我区应急救助资金作用。困难群众的事做到不拖延不推诿,并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阳光公开管理,不断探索新办法,201*年4月创建了低保阳光低保监督机制。这一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中山区低保规范管理,确保了低保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同时形成了场内有裁判,场外有监督的格局,加大了群众监督力度和低保运作透明度,所有程序公开、公正、公平,阳光保障,透明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形成了具有中山特色的低保规范管理机制。这一创新监督机制,在市民政局低保工作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和全市推广,市各媒体也给予了广泛的报道宣传。

李化成(鞍山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化成,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鞍山市民政局常务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91年4月,李化成同志由鞍山市千山区千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岗位调任鞍山市民政局工作,1999年以来,任鞍山市民政局副局级调研员、工会主席、党委常委、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多年来,做为局长的助手,李化成同志能够积极协助配合局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锁定目标,找准定位,创新突破,扎实工作,为鞍山市民政局连续多年获得市十佳机关、特别是获得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的殊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本人也获得全国社会事务先进工作者、全国地名勘界工

-

作先进个人、省基层政权建设先进个人、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事事为民,始终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生工作凸现为民政工作的鲜明主题,他始终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基于这样的工作大局把握,从201*年开始,他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带领分管的社区建设处的同志们,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全面开展了高标准示范社区建设和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鞍山市的铁东、铁西、立山区成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25个社区为省级和谐社区。经全省的拉练评比,全市30%、20%和10%以上的社区分别达到和谐社区、先进社区和示范社区标准。20个典型高标准和谐示范社区,成为了鞍山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力建设硬件的同时,他更注重社区的软件建设,在他的创意下,全市各社区都积极推进社区一站式服务和错时服务,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方便服务。鞍山市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错时工作法的通知》被省民政厅以文件形式印发至各市,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辽宁日报》两次刊登了鞍山市的经验做法。同时,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年度工作考评档次与工资涨浮挂钩,调动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积极性。鞍山市社区建设工作连续三年经省政府考核获得第一名,鞍山市也因此获得省社区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

二、破解难题,始终把克难体现在推进工作之中。实践工作中,他注重始终把克难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在工作取向上,体现创造性,深度破解影响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为认真贯

-33-

-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同志在辽宁省视察时提出的三伍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退役士兵就业工作,解决好退役士兵及家属的后顾之忧,李化成同志积极深入一线调查指导,面对面地征求退役士兵意见,在认真学习南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鞍山实际,提出了以学习培训为先导,以提高退役士兵就业竞争能力为统领,采取职业技能培训、政府指令性安和扶持自谋职业三位一体的安方式,切实实现退役士兵的有效稳定就业的工作取向。经过三年多的拼搏,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鞍山建立的三位一体退役士兵安新机制,被新华通讯社高层管理信息第27期刊载。同时,他积极组织出台多项政策,开展了十进军营等多项双拥主题活动,取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和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1993年年初,全市的殡葬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李化成同志到市殡葬管理处任处长兼党总支书记后,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自筹资金先后投入四百万元兴建了千秋公墓,成为省内一流墓园;投七百余万元搬迁改造了殡仪馆和殡葬用品服务中心,为我市殡仪服务设施达到国家一流水平奠定了基础。一九九六年,鞍山市殡仪馆被中国殡葬协会,中国殡葬报社评为全国殡葬行业二十六名驿站领头雁之一。

三、立足创新,始终把创新贯穿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进一步地落实好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他带领军休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妥善地解决了十几个长年未果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大力开展了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了三化化特色服务,鞍山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军休

-34-

-系统三化服务管理示范单位,201*年10月被授予全国军休系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他大力指导了全地区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三项创新。即:搭建鞍山区划地名网,创新了民政便民服务载体;建立区划地名电子触摸屏系统,创新了地名公共服务新形式;建立区划地名管理系统,创新地名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地名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鞍山市地名电子信息化工作两次在民政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在他组织完成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市839个村中党政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分别达到81.9%和84.7%,实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最大化的目标。为村委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组织领导保证。

四、以身作则,始终把自律落实在日常行为当中。从事民政工作20余年来,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李化成同志注重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始终把自律落实在日常行为当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落实六不准规定和廉政建设双十条规定,切实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无论家中有事或工作中遇到困难,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勤政廉政,自觉牢固的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干部形象。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风范和业绩,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局长的眼里,他是一名难得的好助手;在同志们的心里,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师长;在民政服务对象的心中,他是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赵胜仁(丹东凤城市民政局局长):

该同志于201*年任凤城市民政局局长以来,忠于职守,带领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凤城市的民政工作取得了长

-35-

-足发展,也多次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厅、丹东市民政局和凤城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先后荣获丹东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在201*年的特大洪灾中,民政局长赵胜仁指挥有方、调度有序、身先士卒、措施得力,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和重建家园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向党和人民谱写了一曲民政干部的奉献之歌。用他的话说:我们民政干部就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平时就很辛苦,受灾了,就更得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大局为重,服从命令,认真工作,严肃对待,把这项工作做好。

闻灾而动,快速凸显民政效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赵胜仁同志以民政人特有的敏锐性,快速做出反应,紧张而有序地组织开展抗洪救灾行动,做到了第一时间迅速应对;面对灾情,他迅速召开全局紧急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5个抢险救灾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赶赴大堡乡、石城镇、爱阳镇、大兴镇、草河区等重灾区,做到了第一时间赶赴一线;组织撤离转移安受灾群众两万余人,发放食品8万余袋、饮用水4000余箱、被褥300多套等,做到了第一时间搞好救助;在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的同时,灾情核查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做到了第一时间查灾核灾和上报灾情;指定专人负责救灾款物的接受,在接受捐赠款物过程中,严格履行接收手续,凡是到账资金和物资,均开具收据,及时统计和上报,建立公开透明的捐赠信息发布机制,做到了第一时间组织救灾款物接收。

心系灾区,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他坚持深入爱阳、大堡、大兴、石城等重灾区,指导转移安灾民;坚持到灾区调研和现场办公,提出核灾和建房方案;采取了领导包片,民政干部包乡

-36-

-镇区的办法,核查全市因灾倒房、水毁房屋情况。在核灾工作中,他主动负责大堡、石城、大兴、爱阳、赛马这片重灾区的灾后核查,又亲自负责爱阳镇的入户核查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去往大堡的路上,他又一次给工作人员部署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在短短几天内,因灾倒塌房屋和水毁房屋情况就登记造册,建立了台账,并据实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情暖群众,带病坚持在抗灾一线。从20日开始,不论是灾民转移,还是下乡核灾,还是陪同领导深入灾区视察灾情,现场办公等,他都一直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由于连续作战、过度劳累,他得了重感冒,一直发烧,但却顾不上休息和治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去医院。经医生诊断,需要立即输液,试敏针刚打完,他接了个电话,马上就走出了医院,又一次投入救灾工作中。半个多月来,他没有吃过几顿安稳饭,没有睡过几个安稳觉,来来回回地奔波在通往灾区的路上,日以继夜地奋战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在赵局长的组织领导下,民政局全体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集体,为上级部署决策和支持我市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效加快了我市灾后重建的速度。

部署有力,灾民建房核查有序进行。抗洪救灾虽然暂告一段,但赵局长的心里一刻也未轻松过,思考着如何做好受灾房屋建设。灾民建房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工作,极易引发社会问题,为此,他要求好事要办好,对核查和建房工作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8月30日,组织召开了灾后建房审核认定工作会议。会上,对我市灾后建房核查提出了要求,并同各乡镇(区)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一起,对水毁房屋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实,签定了认定书。为确保全市灾后建房工作,他又明确了三个标准和四项原则。三个

-37-

-标准就是:必须是被洪水冲倒的户;原来房屋挺好,因为强降雨、泥石流冲毁严重彻底不能居住的;民政对象因家庭困难,该建没建,因为强降雨,房屋毁坏严重不能居住的,同时必须是在民政对象中最困难的户。四个原则:一是房屋水损严重不能居住的分散五保户,全部到敬老院集中供养。房屋水损严重不能居住的社会单身户,年龄大、身体多病、无人赡养的也要全部到敬老院集中供养。二是社会户除冲走的、已经严重倒塌的,其他的这次不在建房之列。三是对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容易引起社会问题而且这次需要建房的户,也暂不列为第一批建房对象,要缓建。四是有两处以上房子的户,一处房子出租了,也不重建。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以双十工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民政工作职能作用,实现了民政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社会救助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注重抓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工作。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工作扎实推进。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基层政权建设稳步推进。

钟云鹏(营口市殡仪馆馆长):

营口市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钟云鹏同志任职已有十个年头了,十年来他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工作,其表率模范作用和所彰显的业绩得到上级领导的首肯和全馆职工的共识。钟云鹏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任双拥办工作人员时,被市委、市政府、营口军分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个人称号,任局工会主席时被市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之友称号,任殡仪馆馆长时获市劳动模

-38-

-范、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省民政系统二十佳先进个人称号。

钟云鹏有较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带头学习,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理解透彻、外延把握准确,按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脚踏实地去工作。他深知殡仪馆要创造一流业绩,就必须正确处理与班子成员的关系、与职工的关系、与丧户的关系、与中心工作的关系等,同时也要在职工和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日常工作中,能处理好书记与支委的关系,他摆正自己位,工作常碰头、遇事常讨论。他认为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毋庸疑的组织原则,这对发挥支部班子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所以,馆区的规划改造、实施竞聘上岗,规章制度修改完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建立在是民主基础上集体讨论决定的,产生了建馆以来前所未有的成效。

在处理好与职工关系上,他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出发,重视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对受到褒奖的职工劝诫他不要居功自傲,工作上再取佳绩;对受到惩处职工解除思想疙瘩不要背包袱,亡羊补牢、奋起直追。他任馆长多年来,每次年终考核都为优秀,但他都让给职工。他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染了每个职工,尤其是党员职工全部积极主动参与到立足岗位争先创优活动中来。

在处理好与丧户关系上,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丧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把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落实到每个为丧户服务的工作环节中,并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手册》,制度严明、奖勤罚懒。在为丧户服务中他以身作则,挂牌上岗接受监督;着装整洁展示形象;站立服务以示尊重;竭诚解难传递亲情。坚决遏止和彻底杜绝了生、冷、硬的恶劣服务态度和吃、拿、卡、要的违规行为,树立起了大窗口

-39-

-良好的行风形象、良好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行为,极大地促进了行风建设,在社会民意测评活动中,满意率达99%。

在处理好与重点工作关系上,他既负责全面工作又重点分管了馆区建筑规划改造、设备设施更新换代。他立足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挑战中创先争优。工作实践和业绩表明,他能够集中精力想干事、廉洁自律干正事、解放思想敢干事、落实目标干成事,妥善把握重点工作与普通工作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针对殡葬用品销售不好,骨灰盒每天卖不了几个的状况,他心理非常着急,吃不好、睡不着,和班子一伙人想对策,最后,采取租赁房屋携带殡葬用品的办法,当年为全馆创收300万元,由于决策科学,符合馆内实际,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当时得到了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馆职工的一致好评和充分信任。针对馆区占地4201*m、原有11处旧建筑散落在各个方位和角落,不符合民政部殡仪馆建设规划要求,也不方便丧户治丧活动的实际情况,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组织考查、论证、设计、规划中,把原有散落的旧建筑调整为五个功能区即殡仪服务中心、骨灰寄存区、祭祀焚烧区、守灵服务和行政办公区。改造后主体工程殡仪服务中心,其功能、效果显现了前瞻性。殡仪服务中心集接尸、存尸、火化预约时间登记、整容、告别、火化、丧葬用品销售、结算、丧户休息室为一体,形成了一站式服务。1200m

22

休息等候大厅,四周摆放着花草树木、春意盎然;厅内矗立高7m泰山石上刻有重如泰山字样,寓意深远。殡仪服务中心全封闭,采用地热、中央空调和新风,冬可御寒、夏可防暑。广大丧户对此评价说:这个建筑美观、大方、温馨、实用。设备设施更新换代、体现了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节能减排、低

-40-

-碳环保。6台火化炉(其中4台高档拣灰炉)、配有消烟除尘转换器,达到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改造后双向地下运尸线距离缩短,提高了速度;两部地下运尸线和一部去向二楼大告别厅尸体提升机稳定、可靠,运尸隐蔽、文明;更换的21台实木冷藏棺节能省电;大型中央空调、新风控制区域内温度、湿度,使人感到舒适、温馨;6部电脑、16个电子眼监控治丧活动全过程,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为快速解决处理问题提供真实信息;悬挂告别大厅前14.8m的电子屏幕,告之丧户治丧活动时间、地点、提醒注意事项,播放新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然而,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他日日夜夜的摸爬滚打,从审核、修改图纸,工程监督,到协调有关单位的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即使病了,同志劝他休息,他也不肯,打完点滴工地又出现他的身影。

吃水不忘打井人,在馆内效益蒸蒸日上之际,钟云鹏同志不忘回报社会,在每年党的生日之际,带领全体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城乡困难户,他积极以开展一帮一活动,认真实施,帮扶到位。201*年他个人资助贫困学生孙莹读完大学,并在201*年帮助孙莹自考进入海事局航标处就业;05年春节,市总工会组织劳模走访贫困户时,钟云鹏结识了闫改东同学。该同学学习成绩优良,只是家境贫困,无力让孩子上学念书,钟云鹏得知此事后,以每月500元资助该同学上高中、大学至今。在汶川和玉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献爱心,一次捐款就达1000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广大党员和职工踊跃捐款,获得市民政局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赞许。

2

袁洪文(阜新市民政局副局长):

该同志先后担任局长助理、党组成员、局党委副书记和副局

-41-

-长工作。多年来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民政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省民政厅、省人事厅、省军区政治部评为拥政爱民模范;省文明委评为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阜新市政府评为社保试点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社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省政府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工作者。

一、热爱民政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袁洪文1997年转业到民政战线工作后,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民政事业,他用新时期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雷厉风行,踏实苦干,深得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从1998年2月到201*年在担任局党委副书记期间,认真做好全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动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献身民政工作,使局机关和局直七个基层事业单位全部进入省、市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行列,其中省级2个、市级4个、国家级1个,为民政战线争得了荣誉。市民政局党委先后被中共阜新市委和中共辽宁省委评为先进党委。市局机关及直属单位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单位及个人。工作中他很少休节假日,经常夜以继日,连续工作,201*年元旦春节期间,他为做好全市扶贫帮困动员大会准备工作和春节前临时救助走访慰问工作。他带领机关几个科室工作人员连续三天工作到午夜之后,终因心脏病突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2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和国家社会保障工作试点市。袁洪文做为试点办公室组成人员,协助市领导在几个月时间里,不分节假日和双休日,接待了国家几十个部委工作组来阜调研,面对千头万绪、繁重复杂的各项准

-42-

-备工作,他没叫过一声苦,没请过一次假,为阜新获得国家支持和倾斜做了大量工作。201*年,袁洪文同志被市政府评为社保试点先进个人,并多次受到省民政厅主要领导的夸奖。

二、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作政绩突出。袁洪文同志十几年来,先后分管过双拥、优抚、安、城市低保、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慈善工作以及党委日常工作。对分管的每项工作都坚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赞誉。201*年辽宁省开始社区建设试点,袁洪文同志临时受命,分管社区建设工作,他从抓试点到社区建设全面铺开,针对阜新经济欠发达,绝大多数社区没有办公用房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展帮扶社区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决定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由全市95个部委办局和中省直单位帮扶100个社区,经过两年的努力。使阜新社区办公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袁洪文同志在全省社区建设会议上做了欠发达城区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的经验介绍。近几年,袁洪文同志分管的扶贫帮困、救灾工作、城市低保、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减灾安居工程建议、慈善等工作的经验,都在全省民政会议上介绍得到了推广。鉴于袁洪文同志突出的工作政绩,他曾经连续多年在年度政绩考核中评为优秀。

三、勇于开拓创新,分管民政事业发展快。创新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袁洪文同志工作善于创造性思维,及时向领导提出分管民政工作创新的办法和举措,通过创新推动民政事业向前发展。阜新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总量小,下岗失业人员多,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的补充机制,在阜新地区、

-43-

-县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在慈善工作中,近两年,袁洪文同志根据阜新的市情,向市政府和市人大推出了设立阜新慈善日的建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提交到市人大常委会讨论。201*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阜新慈善日。去年9月,借全市首个慈善日的契机,在袁洪文的具体组织下,全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在全社会弘扬慈善理念,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活动。市委书记亲自参加企业家座谈会,会上企业家争先恐后,慷慨解囊,建立了两亿元的慈善基金,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了长效机制,活动效果远远超过预期,受到了辽宁省慈善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的高度评价。为了救助城乡低保家庭患有五种大病的未成年儿童,袁洪文在市领导的支持下,201*年在全市开展了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六年来,已救助261名18周岁以下城乡低保家庭患儿。其中,阜新民政局及慈善总会与沈阳军区总医院联合开展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工作201*年6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专题报道。全国二十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做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十七大之后,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在和谐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中,要开展十分钟服务圈建设。即在社区居民步行十分钟半径内,能得到生活、文体、医疗卫生和平安服务等四个方面的有效服务,简称十分钟服务圈建设。为落实这一要求,袁洪文同志与机关同志一起到外地考察,多方面调研,为市委起草方案和实施办法及考核细则。经过试点及几年分批建设,阜新市十分钟服务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推广,给予高度评价。在201*年辽宁省城乡社区建设大会上,中共阜新市委、市政府做了专题经验介绍,被推广到全省。市民政局做为这项活动的牵头部门,袁洪文作为分管副局长,多次受到

-44-

-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毕泽信(辽阳市殡仪服务中心主任):

毕泽信同志自201*年11月担任辽阳市殡仪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以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为了一切用户,为了用户一切的工作理念,奉行让两个世界都满意的服务宗旨,强化管理重创新,以人为本惠民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几年来,辽阳市殡仪服务中心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社会放心殡葬机构、中国科学发展创新示范单位、全国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辽宁省公益事业优秀单位、辽宁省殡葬改革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辽宁省环境绿化先进单位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新华社、中国改革报、《新华社高层内参》、《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改革报》、《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中国改革报》把辽阳市殡仪服务中心的成功实践称之为辽阳现象,建议将其作为我国殡葬改革的活教材。毕泽信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辽宁五一奖章、辽阳五一奖章、辽阳市特等劳动模范、中国优秀创新人物等荣誉。

一、加强管理,锐意创新。毕泽信同志上任伊始,强化管理抓班子,注重安全抓创新。一是实行能级管理。毕泽信同志按照工作性质,将殡仪服务中心划分8个区域,班子成员分工包片,中层干部逐级负责,实行首问责任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月率领班子成员和员工认真查找生产、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安装便民服务系统。投资210万元,在服务区安装了电子信息查询、电子安全检测、电子防盗监控、丧户110紧急呼叫系统,加强对员工的服务管理。三是进行设备改造。对殡仪

-

服务中心存在安全隐患的火化设施,组织革新小组自行设计并改造,排除了重大隐患,保证安全生产,节约资金200余万元。四是营造温馨服务环境。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改造服务环境。修建停车场、种植草坪,增设小品、喷泉等人文景观,绿化总面积达到50%以上,使殡仪服务中心成为一座公园式、花园式、乐园式、家园式的殡葬服务场所,殡仪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善于经营,惠及民生。按照把用户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用户的愿望作为第一选择,把用户的需要作为第一责任,把用户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的工作原则,毕泽信同志始终把殡葬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是让利于民。取消停车场收费;大幅下调殡葬用品价格;对全国各地来殡仪服务中心办理丧事的城乡低保户实行免收全部主要丧葬费用,对家庭相对困难等弱势群体给予减免部分丧葬费用,每年为困难群体减免丧葬费用300余万元。二是周到服务。为方便人民群众,殡仪服务中心增加了提供洗手液、卫生纸、开水、针线包和手机充电器等免费服务项目。汶川地震期间,一位四川灾区的老人来辽阳亲戚家避难时因病去世,殡仪服务中心为其减免了一切丧葬费用,老人的骨灰运回四川家乡后,其家属又专程从四川回到辽阳市,向市政府、市民政局和殡仪服务中心赠送3面锦旗。从内蒙古来辽阳打工的一户农民,父子两人在一个月内相继病逝,儿子年仅12岁。殡仪服务中心不仅免收了全部丧葬费用,还特意为热爱学习的孩子购买了书包、本和笔等学习用品摆放在灵前,帮助一贫如洗的母亲了却心愿。家属没有任何感激的语言,只有深深的鞠躬和满面的泪水。几年来由于下调价格使企业减少收入1000余万元,每年向国家上缴税金近200余万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把市委、市政府解民忧、惠民生、办实事的要求落到实

-46-

-处,赢得了全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三、关爱员工,凝聚人心。毕泽信同志特别注重团队精神的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服务理念人格化,服务内容人情化,服务行为人性化,服务环境人文化的企业建设目标。一是成立员工议事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及时听取员工们的意见,采纳员工们的合理化建议,解决殡仪服务中心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强化团队凝聚力。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为员工缴纳五险二金,员工的工资水平从201*年的人均1500元到现在的3300元,适时安排员工带薪休假。员工在优美的音乐中免费享用一日三餐,并为每位过生日的员工送上生日蛋糕和贺卡;员工的子女在中考、高考时殡仪服务中心安排专车接送;建立娱乐活动场所,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通过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使员工学会尊重自己,遵章守纪,当家作主,更加感到岗位的神圣,责任的重大,职业的光荣,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效地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勇于探索,创新思路。为积极推行尊重先人,慰祭亡灵,敬献孝心,终极关怀,传承文脉,平衡乾坤,净化灵魂,洗礼精神的殡仪服务新理念,探索服务载体。一是成立礼仪公司。毕泽信同志精心设计了高品位的殡葬礼仪形式,201*年面向社会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成立礼仪公司,免费为用户提供请灵、祭拜等10项殡葬礼仪服务。二是投影展示逝者生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逝者生平,在追忆先人的同时对生者进行了生命教育,让逝者在人生旅途的终点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做法成为全国殡葬服务的一个亮点,受到了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47-

-郑淑云(朝阳市民政局局长):

该同志热衷于民政事业,倾心于百姓利益,致力于四个坚持:坚持以民为本,全面提高了30多万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标准,有力保障了历史罕见旱灾情况下灾民的基本生活;坚持真抓实干,完成了26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15处烈士陵园维修、3个县级殡仪馆改造等重点项目,提升了全市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坚持与民互动,强力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民政;坚持廉洁自律,恪守《廉政准则》,秉公办事,树立了民政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一、政治上立场坚定。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注重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事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努力钻研民政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

二、事业上履职尽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服从全市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带领干部职工认真履行民政部门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职责,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有效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三年来,累计向上争取救灾款9130万元,救助灾民50多万人次,没有出现冻死、饿死以及逃荒等现象,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创新开展了朝阳军民协作区建设,深化了双拥工作内容,提高了双拥工作层次,被省双拥办评为双五佳实事。这项工作已经纳入了辽宁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和突破辽西北总体战略部署,按照四点一线

-48-

-的总体布局展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军地双方以及协作区的群众累计投入资金824.2万元,在相关乡村建立种植、养殖基地4个,有464户农民经营种植、养殖项目,184户已经走向致富之路。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参训部队在京四高速公路朝阳段植树造林8.7万株。三是深入推进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把养老服务事业作为当前民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结和推广北票市养老服务一条街的经验和做法,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不断拓展养老服务空间,逐步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城市社会福利机构达到82家,其中,国办养老机构14家,民办养老机构68家,建立养老服务中介组织3个,建社区老年日间照料室62所,全市居家养老达到4000人,落实公益性岗位人员982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被省民政厅创新工作、亮点工程,在全国养老视频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四建立完善了数字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模式,采用GPS全球定位仪确认区域界线,提高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水平,被民政部评为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区域性专业地名数据库,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十个数字地名示范城市。

三、作风上真抓实干。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想真招,办实事,在招商引资、民政重点项目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朝阳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共完成招商引资8472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指标2972万元。二是全面加强了民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37亿元,其中向省争取资金5220万元,完成了26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15处烈士陵园改造、3个县级殡仪馆改造、2个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设以及市福利

-49-

-院儿童康复楼建设、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

四、工作上以民为本。切实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传递到人民群众身上。一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城乡低保人口分别达到15.79万人和13.7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201*年城区216元、县(市)政府所在地181元、农村非农业人口152元分别提高到现在的291元、255元、225元,月人均救助额由143.6元提高到213.6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1*年的1260元提高到现在年的1690元,月人均救助额由59.4元提高到95.3元。二是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难问题。201*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304.5万元,为农村贫困户修建房3842户,其中新建2148户,维修1694户。我市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得到了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安居工程先进市。三是做实扶贫帮困活动。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捐赠活动,积极主动争取大连市的对口支援帮助。三年来,共筹集扶贫帮困款物6303.98万元,其中争取大连扶贫帮困款物3730万元,我市社会捐助款物2573.98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1.5万户次。四是发挥慈善组织作用。201*年以来,共募集善款1000多万元,救助贫困白血病、脑瘫、先天性心脏病和肿瘤患者近200人次,帮助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见到了光明,救助贫困群众和贫困学生1万多人次,建希望小学2所、农村敬老院1所,为贫困村打井3眼,为180所城乡养老服务机构赠送彩色电视机1100台。五是提高结对帮扶促民生活动效果。在新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了结对帮扶促民生活动,全市262家农经协共协议扶持贫困户4812户,累计投入款物达201*多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有98%的扶持户具

-50-

-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912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