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秀洲区平原绿化工作汇报(二稿)

时间:2019-05-29 05:54:28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秀洲区平原绿化工作汇报(二稿)

201*年秀洲区平原绿化工作汇报

(201*年8月24日)

各位领导:

近年来,秀洲区按照建设森林浙江的总体部署,围绕推进城乡森林建设,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着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新社区、森林屏障、森林产业、森林资源保护等六大森林行动,扎实推进平原城乡森林建设。截止目前(是否今年以来?),全区共投入绿化资金1.1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4772亩(其中树圃1000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59%,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7%。农村林权到户绿化管护、重点防护林示范区建设、引入社会资金绿化造林、建立大树银行乡土大树保护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科学规划,牢固树立“田园秀洲”建设理念3月10日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后,我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抓绿化就是抓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并在全区十二五规划中突出田园理念,明确提出将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作为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定位。其中,田园突出了秀洲的生态特征,就是要以水网、田网和林网等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为基础,着力营造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田园城市风貌,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有机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之对应,我区把生态优先作为十二五发展的

四大战略之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秀洲区十二五平原绿化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全区将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1.1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2万亩,全区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5平方米。按照一核、两区、三网、多点格局,突出以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为生态绿核,加强北部生态功能区和南部生态产业区建设,提升和融合以水系网、道路网、农田林网为主体的三网绿化体系;打造以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社区为重点的多点绿化建设,努力实现点、线、面有机结合,全面提高秀洲整体绿化水平。

二、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绿化造林良好气氛以关注森林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全民参与绿化,组织绿化活动16项,形成党委、政府重视,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一是领导带头造绿。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开展以湿地经济从林开始、生态文明以林为先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今年植树节,由区主要领导带头开展第二届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珍贵乡土树种发展行动,共种植榉树容器苗、江南名果李和红豆杉3000多株,发放宣传册201*多份。二是开展活动造绿。通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使绿化造林推进生态建设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观念和自觉行动。上半年,我们结合两区建设,在台创园开展我为秀洲添片绿,我为园区出分力为主题的党员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了由150多位政协委员组成的义务植树活动,筹集

资金30万元,启动政协委员林建设工作。连续第六年开展送苗到村、种树到户活动,共赠送苗木1.5万株。三是通过创建造绿。通过开展第四届赏梅节游省级森林村建林村聚宝湾,第三届十佳农村绿色家园和十佳绿色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增加城乡居民参与绿化的热情。围绕重点防护林建设、特色小水果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共刊发林业专刊5期,并通过阿秀嫂栏目进行宣传报道3期。在抓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切实加大绿化投入,其中新塍镇投资绿化500万元,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镇;王江泾镇累计投资201*多万元,确保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小城镇;王店镇计划投资201*万元,通过2-3年的时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其他如2个村的省级森林村庄、3个村的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村的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5个村的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各项创建工作已完成,等待验收考核。

三、整合多方资源,扎实推进绿化造林各项工作今年,我区把绿化造林列入区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以重点工程、重点防护林、林果产业和绿色创建为抓手,创新机制,以点带面推进城区建设与森林绿网、休闲绿道、田园风光有机结合,共引入社会资金2566万元投资绿化,绿化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实施五个五重点绿化项目带动工程。25个重点工程中,目前已完成20个,其它5个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中。其中,按照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目标,绿道建设完成5.1公里;沪杭高速王店出入口投资201*多万元,完成搬迁、土地平整工作和绿化85亩;总投资2.5亿元、

规划面积1800亩的秀湖生态公园已完成土方工程;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的北部湿地开发建设概念性规划已全面启动。二是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区现已投入重点防护林资金560万元,建设面积1710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4%。其中,在新塍镇建立重点防护林示范区2个,总投资260万元,绿化面积520亩,采用胸径6-8公分香樟等珍贵树种全冠苗造林。今年实施现代农业园区重点防护林工程2个,新增绿化面积130亩,涉及园区主体单位8家,20%的绿化资金由园区主体投入,取得了绿化增量、主体受益、园区形象全面提升的多赢效果。三是大力发展秀洲特色林果产业。上半年,苗木、葡萄、蜜梨三大传统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新兴特色小水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增林果面积5356亩,总面积达5.5万亩,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同时,成立了秀洲区林果行业协会,争取通过行业协会、强化服务体系、搭建信息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吸引产业主体投资我区林果产业。并依托苗木产业,衍生的务工、营销、挖树、运输等苗木服务业蓬勃发展,拥有从业人员2500多人,全年实现服务性收入近1.3亿元,人均收入达5万元。现正规划建立一个300亩左右的苗木交易市场。

四、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绿化造林成果

为加强林木资源管理,确保林木成活率,我区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健全绿化管护机制,巩固绿化成果。一是实行督查通报制度。建立绿化进度和质量情况的定时评估机制,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并由区领导带队多次开展绿化督查,及时解决绿化

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建立重点绿化项目建设进度定期报告制度,每周向联系领导及相关单位通报建设情况,并通过农民信箱实时通报绿化进度,共刊发绿化督查通报6次。二是深化林权到户模式。坚持属地管护,谁受益、谁管护,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平原农田林网林权到户管护模式。今年全区林权到户绿化管护模式覆盖面达80%以上,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监管有力的新型平原林业管理体系。三是创新树木保护措施。结合两新工程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以资金换产权、以管护换生态的模式,开展农村树木保护工作,对道路、河流两侧的树木进行原地保护,对四旁树木进行科学移植,并建立树木保护储集中心进行集中保护。目前我区新塍镇和王店镇已试点开展树木保护行动,并创新设立大树银行,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南湖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建设绿荫相连、田园相楔的现代田园新秀洲目标定位,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谋划好201*年平原绿化工作。根据秀洲区十二五平原绿化发展规划,201*年全区计划新增绿化面积4000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提高到19%以上。二是继续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绿化攻坚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档次的精品绿化项目,整体提升绿化的档次。重点实施沪杭高速、高铁两侧2023亩绿化工程。

三是做好201*年重点防护林工程。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科学规划、落实地块,确保完成201*亩任务。四是进一步深化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巩固绿化成果。落实管护资金,进一步实施以护林员和专业队管护并举的多元化管护模式,进一步深化林权到户管护模式,争取到201*年底,林权到户绿化管护模式全覆盖。五是引导社会参与推进平原绿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良好氛围。

扩展阅读:平原绿化总体规划

瑞安市平原绿化总体规划

(201*-201*年)

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林业局

二○一○年十二月

前言

前言

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是治国之大计、发展之要策、惠民之善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建设绿色宜居家园,对于平原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年省委8号文件对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把“森林浙江”建设作为推动创业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要求森林分布更加合理,森林文化更加繁荣,林分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作用进一步发挥,公众的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前,平原绿化已成为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新阵地、重头戏。平原绿化建设是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状况的重要举措,对于平原地区挖掘发展空间、增强生态承载力、提升建设水平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对平原绿化工作高度重视,201*年3月10日召开了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夏宝龙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平原绿化是建设“森林浙江”的重中之重,必须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花大力气推进这项工作。

瑞安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原绿化工作,201*年10月党政四套班子成员集中对平原绿化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并要求相关部门开展本市新一轮平原绿化规划。瑞安市农业林业局组织开展规划工作,并委托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承担规划任务。整个规划过程经过了技术资料准备、调查技术培训、外业调查、平原森林资源地理信息录入与统计、规划初稿编制与研讨、修改完善等阶段。规划成果包括瑞安市最新平原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规划说明书、统计表、规划图等。

本规划得到了省林业厅、瑞安市政府、温州市林业局的关心,更得到了瑞安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及规划范围乡镇政府的鼎力帮助,规划组致以衷心感谢。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森林多功能需求增长,对平原绿化规划要求也相应提高。尽管本规划注重建设理念提升、应用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但规划人员仍感力不从心,难免存在规划不当和疏误,敬请批评指正。

规划组201*年12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本情况概述...........................................................................................................................11.1自然地理概况...............................................................................................................................11.2社会经济条件...............................................................................................................................3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42.1平原绿化建设状况..................................................................................................42.2平原绿化必要性......................................................................................................7第三章规划总则...................................................................................................................................103.1指导思想................................................................................................................103.2建设理念................................................................................................................103.3基本原则................................................................................................................103.4规划依据................................................................................................................12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144.1规划范围与建设期限............................................................................................144.2建设布局................................................................................................................144.3建设内容体系........................................................................................................154.4建设目标................................................................................................................154.5森林类型与建设方式............................................................................................164.6建设规模................................................................................................................174.7建设进度................................................................................................................18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195.1森林生态建设指标................................................................................................195.2森林主建功能类型................................................................................................195.3造林绿化技术方案................................................................................................205.4建设工程规划........................................................................................................27第六章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规划......................................................................................................326.1平原森林产业现状................................................................................................326.2森林产业基地建设规划........................................................................................32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347.1森林文化宣传教育................................................................................................347.2古树名木保护管理................................................................................................357.3义务植树................................................................................................................377.4绿地认养................................................................................................................387.5碳汇宣传................................................................................................................39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418.1工程组织与管理....................................................................................................418.2森林资源保护........................................................................................................43

目录

8.3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448.4政策保障................................................................................................................468.5资金保障................................................................................................................478.6种苗供应................................................................................................................48第九章近期重点工程规划...............................................................................................................509.1绿色围城重点工程................................................................................................509.2精品公园重点工程................................................................................................519.3森林通道重点工程................................................................................................539.4景观江河重点工程................................................................................................559.5“森林系列”创建重点工程.....................................................................................579.6森林产业基地重点工程........................................................................................59第十章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6110.1估算依据与范围..................................................................................................6110.2投资规模..............................................................................................................6110.3资金筹措..............................................................................................................64第十一章效益分析..............................................................................................................................6511.1森林资源动态展望..............................................................................................6511.2生态效益分析......................................................................................................6511.3社会效益分析......................................................................................................6711.4经济效益分析......................................................................................................68附表

附表1平原区基本情况和绿化现状统计表69附表1-1瑞安市平原区分区面积统计表69附表1-2瑞安市平原区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70附表1-3瑞安市平原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71附表1-4瑞安市平原区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73附表1-5瑞安市平原区城镇建成区绿地现状统计表74附表1-6瑞安市平原区城镇建成区林木绿化现状统计表75附表1-7瑞安市平原区村庄绿化现状统计表76附表1-8瑞安市平原区干线通道绿化现状统计表77附表1-9瑞安市平原乡镇农田林网控制现状统计表80附表2造林技术设计表81附表2-1立地类型表81附表2-2建设方式和造林(新造、补植造林)类型一览表82附表2-3新建和林带拓宽扩建(新造)造林类型表84附表2-4改建提升(补植)造林类型表86

目录

附表3建设规划统计表87附表3-1瑞安市平原绿化建设规模汇总表87附表3-2瑞安市平原绿化绿色围城工程建设规划表90附表3-3瑞安市平原绿化精品公园工程建设规划表92附表3-4瑞安市平原绿化森林通道工程建设规划表93附表3-5瑞安市平原绿化景观江河工程建设规划表95附表3-6瑞安市平原乡镇农田林网建设规划表96附表3-7瑞安市平原绿化园林单位创建规划表97附表3-8瑞安市平原绿化城镇森林建设规划表98附表3-9瑞安市平原区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表(1)99附表3-9瑞安市平原区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表(2)100附表3-10瑞安市平原区森林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表101附表3-11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直接投资与土地租赁费估算汇总表102附表3-12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104附图

附图1瑞安市区域位置图附图2瑞安市行政区划图附图3瑞安市地形地势图附图4瑞安市卫星遥感影像图

附图5瑞安市平原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图附图6瑞安市平原绿化建设工程布局图

附件

附件1《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森林瑞安建设宜居家园的实施意见》瑞委发〔201*〕86号

附件2《瑞安市平原绿化项目资金管理扶持办法》(201*,试行)附件3瑞安市平原绿化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概述

第一章基本情况概述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理位置

瑞安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界于东经120°10′~121°15′、北纬27°40′~28°01′,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厦漳泉金三角之间,东临东海,南接平阳,西靠文成,北接瓯海,西北与青田毗邻,东西长约61千米,南北宽约22千米。全市陆域面积127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6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20.4千米。

1.1.2地形地貌

全市总体地势特点是自西向东倾斜,东部为沿海冲积平原,系由飞云江冲积和沿海淤积共同作用形成,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均海拔10米以下;中部丘陵、盆地缓和起伏,沿飞云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两岸,有连片的河谷冲积平原;西部群山重叠。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列岛和大北列岛195个岛礁。全境大致“七山一水二分田”。发源于浙闽交界洞宫山脉的飞云江横贯东西,把全市分成南北二片。

瑞安市境平原,是浙江著名的温瑞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水系

全境内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或瓯江水系。境内江、河、湖密网如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主要干线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

飞云江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浙闽交界的洞宫山,流域面积3731平方千米,主流长173千米,其中穿贯瑞安市境内74.8千米,流域面积1801平方千米,下游河段宽600~1000米,入海处宽达3千米。

瑞平塘河、温瑞塘河位于飞云江南北两侧,瑞安境内长为3.28千米和20.4千米,是该市内河主要通道,也是粮食产区抗旱、排涝的重要水道。

1.1.4土壤

全市自西向东,地势由中山过渡到低山、丘陵、河海积平原直至水网平原、滨海

第一章基本情况概述

平原。由于高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生物、气候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表现出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市域土壤有红壤、黄壤、盐土、水稻土和潮土等5大土类,13个亚类,31个土属,65个土种。

分布于市域平原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盐土、水稻土和潮土。

1.1.5气候

瑞安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短夏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8℃左右,全年无严寒酷暑,冬暖夏凉温度适中。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为全省最佳。

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546毫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降雨主要为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五至六月份,南方暖湿气流势力加强,形成持续阴雨天气,为“梅雨”期;七至八月受太平洋付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常出现局部热雷雨,七至九月为台风暴雨。汛期为5~9月的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

瑞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多东南偏东风,冬季多西北偏西风,年均风速1.9米/秒,瞬时最大风速16米/秒。

市域处于温州-汕头的台风地带,夏季台风众多,1994年百年一遇的17号台风登陆原瑞安市境梅头镇(现龙湾海城街道),造成汪洋一片,损失巨大。

1.1.6植被

市域植被正处于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的百山祖、九龙山山地丘陵植被片与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林区的雁荡丘陵低山植被片两者的分界线上,兼有中亚热带亚地带最北缘与北部亚热带最南缘的过渡地带特点,是中亚热带南、北植物的汇集地。自然植被类型丰富。

据资料记载,全市植物种类隶属194科、887属、201*种(草本1130种,木本883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7属、94种,裸子植物7科、19属、36种,被子植物154科、811属、1883种。国家和省级保护珍稀树种有乐东拟单性木兰、沉水樟、红豆杉、花榈木、银钟花、银杏、金钱松、厚朴等36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良乡土造林树种100多种,花卉和观赏树种400多种。木本植物以松科、壳斗科、樟科、茶科和木兰科种类最多,蔷薇科、杜鹃花科、豆科、茜草科、冬青科、忍冬科、大戟科、山茶科种类较多,构成森林植被乔灌层的基本成份。

第一章基本情况概述

1.2社会经济条件

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198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经济开发区之一,是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201*年列全国县市域经济百强县第21位),浙江省小康县(市)、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尝试股份经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

全市现设6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9个乡、910个村民委员会;20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8.75万。20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83.24亿元,一、二、三产业构成为3.3∶50.6∶46.2,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2441元;财政总收入51.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0亿元;金融存款余额659.2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8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60元。

全市交通便利,201*年末公路总里程1625.2千米(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5.4千米、一级公路46.4千米,二、三级公路316.3千米。全市建制村通村率100%。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2.1平原绿化建设状况

2.1.1建设历程

1956年“绿化祖国”号召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平原地区绿化建设,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导平原地区绿化发展。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上世纪60年代,强调在平原及沿海地区开展四旁绿化和营造海滩森林;70年代开始发展农田林网,1973年把平原绿化纳入农田基本建设范围;80年代开始有规划地开展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90年代实施平原绿化达标和沿海防护林达标建设。21世纪初,我省全面开展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工作。

瑞安是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的18个部分平原县之一。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农田林网建设。平原地区在开展平整土地的农田基本建设中,把平原林网建设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实行田、路、渠、林配套,要求“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80年代开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有计划地开展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

90年代,瑞安开始大力整合大陆海岸基干林带建设工程,按照塘、路、林、河、景五位一体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处理,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长16.2千米、宽度30米的海岸基干林带。同时建成了13条长度各为6千米的横向骨干防护林带,树种有意杨、池杉等,与海岸基干林带形成防护网络。海岸基干林带建成后,经受了环高、云娜、艾利等强台风的袭击,发挥了很好的生态防护效能。为进一步拓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全市还在大陆海岸基干林带的外围滩涂,开展了红树林的引种试点,201*年从福建引种了400亩秋茄红树林。201*年,原已建的海岸基干林带扩建为长12.8千米、宽度150米,集防护、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海岸基干林带(列为省海岸基干林带示范工程)。

1997年,瑞安市完成县级平原绿化初级达标。经201*年达标验收:公路绿化长度128.63千米,河流与干渠绿化长度589.04千米,海堤绿化18.60千米,农田林网长度1095.02千米,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1%;平原地区村庄绿化率10.2%。

201*年,瑞安市全面启动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工程,在市委、市府的重视支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林网、干线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通道、城镇绿化建设,配之以康庄工程、清水河道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有力促进了平原绿化建设。201*年获“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称号。

201*年,瑞安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平原绿化的工作指示。截至今年12月初,瑞安市党委、政府四套班子联动,主要领导亲自垂范,率多部门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外出取经,并率队深入基层调研本市平原绿化工作;相继召开了全市平原绿化工作会议、全市平原绿化开展动员大会;下发了“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森林瑞安建设宜居家园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出台了“瑞安市平原绿化项目资金管理扶持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目前,瑞安市平原绿化工作边规划、边设计、边实施,各项工作正扎扎实实地处于推进之中。

2.1.2主要成就

建国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瑞安市平原绿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1)促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平原绿化结合绿色通道建设,促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基本实现了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改善了平原地区的人居环境。目前全市五大干线通道(含铁路、公路、河流、干渠、堤岸)绿化长度比例98.5%;村庄林木覆盖率15.2%;城市和城镇建成区林木覆盖率11.4%,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7.34平方米(按户籍人口计算)。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花园式工厂和单位,中心城区呈现出现代化城市的良好风貌,体现了时代特色。

(2)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8.0%、林木覆盖率9.7%、农田林网控制率72.0%(绿化长度比例控制),森林生态屏障逐步形成,平原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培育了森林资源,为平原地区林业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平原地区有林地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各类经济林、竹林约3.3万亩。

(4)提高了平原绿化科技和管理水平。在林带结构模式、树种选择、养护管理、产权、局部利益与整体效益等方面,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虽然期间走过不少弯路,目前尚未全部解决,但为今后不断提高和完善提供了实践经验。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2.1.3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瑞安市平原绿化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平原绿化先进县市相比,差距明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1)总量不足。瑞安市虽然如期完成了县级平原绿化初级达标、后期的高标准平原绿化续建工作,但与我省平原绿化先进县市相比,差距明显。单就综合指标而言,一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市的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高达30%以上,瑞安市仅为9.7%。瑞安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与全国约16.0%、全省14.8%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发展不均。不论是在绿化的速度、质量、效益上,还是镇乡、村间的发展上,发展很不平衡。由于绿化工作的出发点与侧重点不同,近年来部分镇乡、村的平原绿化停止不前。总体上东部、中部平原地区(除城市建成区)林木覆盖率仍较低。这与瑞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未来平原绿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3)质量不高。全市平原区的森林通道需予以重构:干线公路两侧林带过窄(普遍仅为单侧各1行树木),树种单一;飞云江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缺株断带严重;温瑞、瑞平塘河两岸绿线范围被侵占严重,中塘河两岸则基本无林木。建制镇、行政村普遍缺少围镇林、围村林;部分村庄绿化乔木树种少,草坪化、灌木化问题突出;农田林网树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4)支撑不足。目前,平原绿化建设受限于资金和土地资源两个方面的重重制约。资金方面,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逐年加大投入,但由于平原绿化面广量大,加上劳动力、苗木成本增加,投资大,特别是投入上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平原绿化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镇乡、村庄建设缺乏前瞻性和合理的规划,街道、村庄主干道、居住区内道路狭窄,可以利用的绿化空间不多;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城镇、村庄绿化难度更大。

(5)管理滞后。绿化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也即绿化建设的后期管理维护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不少平原绿化存在着后期维护管理滞后的问题,这既浪费了财政资金投入,更不利于平原绿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和整体绿化水平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持续不断的管理资金投入;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绿化设施维护方面经验不足,也会导致树木花草保存率低、长势差等现象。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2.2平原绿化必要性

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是治国之大计、发展之要策、惠民之善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建设绿色宜居家园,对于平原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省委、省政府(浙委[201*]8号)对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把森林浙江建设作为推动创业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要求森林分布更加合理,森林文化更加繁荣,林分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作用进一步发挥,公众的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平原绿化工作高度重视,201*年3月10日召开了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夏宝龙在讲话中指出平原绿化是建设“森林浙江”的重中之重,必须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花大力气持续推进这项工作。

瑞安市委书记蒋珍明同志在本市平原绿化工作会议上说得好:绿化是纯公共品,人人享受、天天享受。绿化一举多得,一增俱增;增绿就是增美、增寿、增力(竞争力、创造力),增绿就是增祥、增和、增自信力、增自豪感,增绿就是增收、增值、增效。

2.2.1打造森林城市,建设宜居家园

瑞安市平原绿化建设是发展平原森林,践行“绿满温州”,“打造森林城市,建设宜居家园”,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瑞安市平原绿化工作将积极倡导生态理念,把绿化作为城乡统筹建设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注重绿化向美化转变、绿化向生态转型、绿化向森林提升,加快平原绿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扩大森林面积、完善森林分布,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通过通道森林、城市(城镇)森林、村庄森林、农田林网、基干林带、森林产业基地等建设,逐步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森林格局,实现“城在林中建,人在林中走”、“白天见不到村庄,夜晚见不到灯光”的绿化效果,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居”之绿化目标。

2.2.2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众所周知,增加林木资源可增加碳吸收。开展植树造林、加快绿化步伐,已成为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遏制气候变暖、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有效途径。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外交的重要议题,解决国际生态问题成为国家树立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有力措施。在201*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增加森林碳汇等建议,作出了中国“增加森林碳汇”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我国人均增加森林面积0.5亩、增加森林蓄积1个立方米,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省把平原绿化作为森林浙江建设和增加森林面积的新阵地、重头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在201*年全省平原地区实现林木覆盖率达到18%的建设目标(届时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并列出了全省首批10个平原绿化重点县市(瑞安市即为其中之一)。由于瑞安市平原绿化的基础相对薄弱,平原绿化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

2.2.3优化发展环境,助推经济转型

瑞安市确立了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协调推进、人民生活富裕、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科学发展理念。几年来,通过科学谋划布局,精选项目引领,瑞安始终围绕绿色、低碳、和谐、现代化的观念在发展,坚持把绿化、美化贯穿于城市建设中,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步伐,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环境优势就是竞争优势。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加快平原绿化步伐,也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把推进平原绿化建设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努力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2.4惠泽子孙当代,促进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是惠民之善行,更是泽被子孙后代之善举,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是促进经济社会可待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平同志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

第二章平原绿化建设状况与建设必要性

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把种树视为惠泽当代、造福子孙的善举。

当前,生态承载力低是制约瑞安、也是制约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平原地区既是我省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区域,也是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又是生态环境相对薄弱的区域。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量大,有显著的生态改善功能。加快推进平原绿化,可以显著提高平原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和迫切。

2.2.5传承绿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绿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森林是人类理想家园。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碧水蓝天、森林家园、与树为邻、林水相依,已成为广大老百姓的追求。据生态文明促进会和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态需求调查报告,城市居民最渴望亲近的自然环境是森林、草地,节假日休闲最向往的则是森林公园和郊外农村田园。

瑞安在绿色文明创建过程中,坚持了文化传承与城乡发展统筹的工作思路。以城市建设为例,在城市扩建、改建过程中,始终将见证城市发展的142株古树予以完好保存,城市的历史和新兴的发展成果有效融合,增加了瑞安的历史厚重感和亲近感。

展开瑞安的规划蓝图,绿色环绕、葱翠碧绿,瑞安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高标准策划设计,打造特色景观,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使绿色家园建设熠熠生辉,为瑞安播撒绿色种子,收获蓝天绿地。

平原绿化与城乡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全面推进平原绿化,营造森林家园,是瑞安建设绿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最直接途径,充分体现了为人民群众营造一流人居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第三章规划总则

第三章规划总则

3.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层推进为动力,以森林创建为载体,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为联动,以强化服务为支撑,通过大力开展“6818”城乡平原绿化工程,构筑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展良好前景的森林产业体系、弘扬内容丰富的森林文化体系、构建长效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以满足人类对森林多功能的需求,通过5年平原区域森林倍增计划,努力营造“城乡遍绿、四季花香”的“森林瑞安、宜居家园”新形象,为瑞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注:“6818”即开展绿色围城、精品公园、森林通道、景观江河、园林社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园林单位)、森林产业基地建设等6大类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期内净增林木覆盖面积8万亩以上,期末全市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

3.2建设理念

在建设理念上,实现七个转变:

(1)从注重增加森林(绿地)面积向提高整体绿量、质量的理念转变;(2)从人工纯林、简单结构的乔灌(草)混交林向近自然的、复层异龄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多树种混交林的理念转变;

(3)从重造林轻管护向造管并重的理念转变;

(4)从注重视觉效果为主向景观、生态等多功能兼顾的理念转变;(5)从注重城市(城镇)绿化向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理念转变;

(6)从相互分割的“点、线、块”的局域绿化向“点、线(带、网)、块(片)”有机联系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的理念转变。

3.3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成果共享原则

森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化空间和生命系统,是有机物质生产者,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强调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平原绿化发挥森林产

第三章规划总则

品生产、景观美化、保健游憩等综合功能,充分体现为人民群众营造一流森林人居环境、物质文化生活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2)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原则

树立人类社会与自然互惠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发展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发展、保护与管理并重,建立、完善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景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经济社会的综合需求和环境资源保护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森林。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构筑城区与乡村森林生态整体化、森林生态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新格局。注重绿化的整体效果,努力构建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平原森林生态景观。点、线、面相结合,城乡交通道路、河流水系等林带与各类片林相连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开放式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4)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目标以及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地搞好平原绿化建设。一方面密切配合现有用地格局和景观进行平原森林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规划建绿”战略,促进土地资源的生态化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突出以瑞安中东部平原、沿海等经济社会较发达且环境绿化落后的地区为重点,下大力推进海岸基干林带,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交通干线,江河、堤防,农田林网,城市、城镇、村庄的绿化造林。

(5)乔木为主、群落多样原则

仿照“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平原绿化建设中重视森林群落建设。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师法自然,尽量选择地带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构建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自然度较高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利用造林树种资源和生态位原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稳定和景观多样化的森林群落,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森林群落与人文资源,科学确定目标森林类型、造林绿化树种、混交方式、培育措施,体现本土特色,通过片林、生态廊道、环城林带、滨河森林等

第三章规划总则

工程建设,构建富有当地特色的森林意境与生态格局,塑造特色森林景观。

(6)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

城乡平原绿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平原绿化建设由各级政府负总责,需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平原绿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制订计划,增加公共投入,妥善处理绿化用地。同时,明确部门职责,全力推动造林绿化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和宣传教育普及,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各部门、社区民众对平原绿化建设的热忱高涨。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公众参与,创新机制,通过义务植树、树木认养、碳汇基金认捐等方式,不断开辟公众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新途径,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3.4规划依据

3.4.1法律、法规与行业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4)《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201*年,修订);(5)《城市绿化条例》(1992);(6)《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

(7)浙江省林业厅《关于开展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意见》(1997);

(8)浙江省绿委《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试行)》(201*);(9)浙江省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标准》(201*);(10)浙江省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浙江省森林村庄创建考核办法(试行)》(201*);

(11)浙江省林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平原绿化县级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1*)等。

3.4.2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修订);

第三章规划总则

(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

(3)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DB33/T379.3-201*);(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B33/T379.4-201*);(5)浙江省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试行)(201*);(6)浙江省河道生态绿化技术规程(试行)(201*);(7)浙江省村庄绿化技术规程(试行)(201*);

(8)浙江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201*)等。

3.4.3相关调查规划研究成果

(1)《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1*~2020)》;(2)《瑞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2020)》;(3)《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020);

(4)《瑞安市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总体规划(201*~201*)》;(5)《瑞安市滨海新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201*,报审稿);(6)瑞安市平原绿化相关调查材料(201*)》等。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

4.1规划范围与建设期限

平原绿化建设范围为全市除山地以外的平原区域,即平均坡度5°以下(包含5度)的区域一并纳入本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总面积70.22万亩,其中农区57.29万亩、占81.6%,城镇区8.51万亩、占12.1%,村庄区4.42万亩、占6.3%。

建设期限5年(201*年~201*年),其中201*年~201*年为前期,201*年~201*年为后期。

4.2建设布局

综合考虑平原区土地资源条件、交通道路与水系格局、城镇与乡村聚落分布、平原森林现有组成格局与发展方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性、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要求,以及景观系统基质、廊道、斑块空间结构优化要求,确定瑞安市平原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为:九廊六线三岸绿、一城八镇百村翠。

九廊六线三岸绿。“九廊”即沿温福铁路、沈海高速、沈海高速复线、滨海大道、104国道西过境公路、温州绕城西线瑞安段,建设六条纵向穿越中东部平原区的森林廊道;沿瑞枫公路及其东延线、56省道及其东延线、绕城南线,建设三条横陈于市域平原区的森林廊道。“六线”即塘梅东路、万松东路东延线、(隆山路)疏港大道、老56省道、孙鳌公路、钱马公路及其延伸线等,共计6条重要交通道路的绿化。“三岸”即指沿江(飞云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两岸、沿河(中塘河,温瑞、瑞平塘河干渠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建设景观防护林带,沿海(丁山二期、阁巷围垦区)海岸,建设泥质海岸基干林带。

一城八镇百村翠。“一城”指建设由中心城区6个街道,塘下、汀田、莘塍、飞云4镇组成的森林大都市,重点建设精品公园、围城林、社区林;“八镇”即指仙降、马屿、曹村、陶山、碧山、湖岭、龙湖、平阳坑等8个建制镇的城镇绿化,重点建设围镇林、公园林、行道(街道)林,争取创建4~6个森林城镇。“百村”即以交通干线沿线村庄为重点,实施530个平原村的村庄绿化,重点建设围村林、村河林、公园林、农区片林,其中要求1/3以上村庄达到省森林村庄标准;在森林村庄创建基础上,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

重点打造25个绿化精品村;在马屿镇江浦片和仙降镇江溪片构筑森林村庄群。

绿色围城、精品公园、森林通道、景观江河、园林社区、森林产业基地等平原绿化重点工程,则主要根据平原绿化景观总体格局进行布局。

4.3建设内容体系

平原绿化建设以森林生态体系为重点的四大体系,包括: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支撑保障体系。

森林生态体系要求全面建设森林生态屏障,构建完善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则根据本区域平原特点,明确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类型,提高产业化程度。

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要求确立森林文化体系结构,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观念,开展“森林系列”创建活动。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创新平原森林资源建设管理体制和保护机制,落实平原农区林带(网)产权,加强平原森林资源保护。

4.4建设目标

4.4.1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瑞安市“6818”城乡平原绿化建设,实现平原森林“八个化”,即“森林屏障体系化、干线通道生态化、城镇绿化森林化、村庄绿化特色化、农田林网网格化、特色产业高效化、森林文化多元化、资源保护法制化”。

4.4.2阶段性目标

4.4.2.1前期目标

森林生态建设方面,大幅提高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完善平原森林布局;201*~201*净增林木覆盖面积6.40万亩(其中生态林净增3.66万亩,余者为产业与生态兼顾林面积),期末全市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下大力开展绿色围城、精品公园、绿色通道、景观江河等森林生态建设,加快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步伐,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森林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林果、绿竹等)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期间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

平原区域净增森林产业基地面积2.74万亩,提高产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森林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平原绿化建设的公众参与程度,宣传普及生态旅游与休闲文化,开展群众性森林文艺创作活动。

支撑保障体系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平原森林健康水平,创新平原绿化用地与融资机制,探索平原森林产权与保护机制,完善平原绿化政策。

4.4.2.2后期目标

森林生态建设方面,以提高森林质量为重点,加大各类平原森林扩建、改造提升力度,巩固平原绿化成果。201*~201*年净增林木覆盖面积1.98万亩(其中生态林净增0.74万亩,余者为产业与生态兼顾林面积),期末全市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21%以上。

森林产业方面,持续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期间平原区域净增森林产业基地面积1.24万亩,做强、做细、做优森林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

森林文化建设方面,开展森林文化学术交流,提高瑞安森林产品、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

支撑保障体系方面,平原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建立平原森林产权与保护机制,全面保护平原森林资源。

4.5森林类型与建设方式

4.5.1森林类型

按建设区域和地段类型,森林类型分为海岸森林、通道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林网森林、其他农区森林。此处“森林”泛指片林、林带、四旁零星树木和灌木。

4.5.2建设方式

建设方式分为新建、拓宽扩建、改建。通过实施三种建设方式,扩大绿化面积、调整绿化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增加绿量、提升绿质、强化绿感”的规划和建设效果。

新建包括各种林带、片林(本规划将沿路、沿河两侧宽度30米以上的带状多用林,计入片林)、四旁零星树木(灌木)的新造林。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

拓宽扩建指林带加宽造林。

改建包括各种林带、片林、草坪的乔木化补植造林。

4.6建设规模

对照平原绿化森林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表4-1)与平原绿化现状统计表(附表1-1~附表1-9),以及按照平原绿化重点布局建设框架要求,分析平原绿化现状在数量、质量与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确定不同建设方式的任务规模。

一是充分挖掘潜力(特别是针对中东部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低的现状),强化力度新建通道(公路、铁路、河道)林、围城(镇、村)林、公园林、单位与庭院林、海岸林等,大幅提高林木覆盖率。

二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树林、笋用林、苗木基地、碳汇林等森林产业基地,提高林木覆盖率。

三是通道林带宽度不理想,需要拓宽扩建,起到既提高林木覆盖率、又提升林带质量的作用;针对林带林网存在残缺、林木生长弱、健康状况不良、景观质量差、生态功能低等问题,开展补植改建,提升森林质量。

规划瑞安市平原绿化建设总规模86424.6亩,其中新建面积83840.7亩,改造提升面积2583.9亩。

瑞安市平原绿化建设总规模详见表4-1、附表3-1。

表4-1瑞安市平原绿化建设规模表

单位:千米、亩合计新建改造提升工程类型长度面积长度面积长度面积绿色围城工程精品公园工程森林通道工程景观江河工程园林社区工程森林产业工程合计173.8829.41003.2560.33018.012947.010988.019111.339800.086424.6173.8438.4612.2265.32996.112947.08721.019111.339800.083840.7391.0391.0295.021.92267.02583.9注:表中新建面积包括拓宽扩建方式。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目标

4.7建设进度

按照生态、景观区位重要的区域优先、重点工程优先的原则,以及建设前期工程量相对均衡、量力而行的原则,对造林建设顺序做出合理安排,落实各年度造林任务。详见表4-2、附表3-1。

表4-2瑞安市平原绿化任务分年度安排表

单位:亩、%年度201*201*201*201*201*合计面积合计24407.621614.0201*2.910088.110142.086424.6新建23096.421138.319770.99761.110074.083840.7改造提升1311.2475.7402.0327.068.02583.9年未累计林木覆盖面积91422.4112560.7132331.6142092.7152166.7年未预期林木覆盖率13.016.018.820.221.7注:201*年瑞安市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9.7%。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5.1森林生态建设指标

根据瑞安平原绿化现状与建设条件,根据实施的可行性、前瞻性要求,考虑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照浙江省平原绿化指标体系标准值,本着合理、积极的原则,预期未来的森林生态功能需求,确定指标的目标值。

主要指标值见表5-1。

表5-1森林生态主要建设指标

标准序号1全市平原区域指标名称方向指标值指标值前期后期≥≥18959.79818.010021.0100现状目标值(1)林木覆盖率(%)(2)五大干线两侧宜林地绿化率(%)(3)海岸基干林带(4)平原农区绿化abcd23农田林网控制率(%)交通要道两侧行政村农田林网控制率(%)防护林网主体框架(主林带、副林带)配置树种网格控制面积(公顷)森林城镇(个)森林村庄(含绿化精品村,个)201*年全面合拢未合拢合拢合拢≥≥≤9095高大乔木2072809090√2032059595√203全市推进***注:*森林城市(城镇)建设指标详见浙森执〔201*〕5号文;**森林村庄建设指标详见浙森执〔201*〕7号文。

5.2森林主建功能类型

根据森林主建功能,本规划确定15个类型:湿地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渠林、护堤林、围城(村)林、城(村)河林、公园林、居住区与单位林、行道林、卫生林、庭院林、特殊林、多用林、其他林。优先级原则上按上述排列顺序确定。

湿地林。江河、海岸潮间带以及库区消落区的林带、片林。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护路林。农区各种道路两侧的林带。护岸林。农区各种溪、河两侧的林带。护渠林。农区各种渠道两侧的林带。护堤林。农区一线海堤背水侧堤脚的林带。

围城(村)林。城、镇、村庄等人居聚落外围的大片乔木片林,具体有围城林、围镇林、围村林。

城(村)河林。城河林是城市(城镇)内沿主要河段两侧布置的林带、片林。村河林是村庄内沿主要河段两侧布置的林带、片林。

公园林。各类公园绿地中的森林。公园绿地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

居住区与单位林。居住小区、各类办公和生产单位绿地中的小片森林和树(灌)木。

行道林。城(镇)、村庄建成区内街道、道路两侧的林带。

卫生林。含污染源的厂矿、工业区内或布设于其与各类建设用地之间,对污染源主要起吸附、防护、隔离作用的森林。

庭院林。村庄居民房前屋后的小片森林和树(灌)木。

特殊林。部队、机场等特殊区域周边、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森林和树(灌)木。多用林。兼有生产和生态作用的森林,如平原果树林、笋用林、碳汇林等。其他林。除上述森林主建功能以外类型的森林和树(灌)木。如城镇立体绿化等。

5.3造林绿化技术方案

5.3.1立地分类与立地类型表

研究分析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与等级划分,确定立地分类系统,编制《立地类型表》。瑞安市平原地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等级)是:土壤类型(红壤、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石渣土等)、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等。

根据《浙江省平原绿化县级规划成果编制技术规定》,参照使用全省统一编制的立地类型表,详见附表2-1。

5.3.2造林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遵循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瑞安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选择适宜树种。

(2)坚持乡土树种为主,满足绿化主体功能要求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绿化建设要求,实现地带性景观特色与森林生态的和谐统一。

(3)坚持主要树种生态位宽、抗逆性强原则

要求主要树种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特别是没有毁灭性的病虫害),易于栽培管理。

(4)坚持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原则

兼顾景观与经济效益,突出生态公益性。景观风貌方面,要实现树种观赏特性多样化,扩大适宜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经济效益方面,应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适当选择栽培历史悠久的名特优经济树种和生长迅速、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乔木树种为主,适当加大珍贵树种用量,突出地方特色。优先选择备选的瑞安市树榕树、市花茶花,以体现区域森林文化特色。

本规划共主选73种树种,其中乔木49种、小乔木13种、灌木11种,详见表5-2。

5.3.3造林技术模型设计

5.3.3.1造林类型表

本规划所指“造林”包括新造、补植改造。三种建设方式中,规划新建、拓宽扩建的地段、小班造林属于新造林;规划改建的的地段、小班造林属于补植改造。

研究确定各个造林类型的关键技术,编制造林类型表。表中主要栏目包括:培育目标、适用立地类型、树种组成与配置、地形整理、整地挖穴、栽植、种苗规格、株行距、初植密度、混交方法、种植点配置方式、幼林抚育等。

在全省统一编制的造林类型组框架下,编制瑞安市具体造林类型表。瑞安市造林类型一览表详见附表2-2,新建和拓宽改建林带(新造)造林类型表详见附表2-3,改建提升(补植)造林类型表详见附表2-4。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表5-2瑞安平原绿化选择树种及其特性一览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树种名称银杏池杉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湿地松柏木罗汉松金枝柳旱柳意杨江南桤木珊瑚朴榉树二乔木兰杂交马褂木枫香合欢皂荚槐树重阳木黄连木无患子黄山栾树七叶树柿香椿广玉兰白兰花银桦生活型落叶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半常绿针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水松中山杉、东方杉火炬松圆柏、日本扁柏、日本花柏、北美香柏竹柏垂柳、粤柳桤木沙朴、榔榆光叶榉飞黄木兰、红运木兰马褂木、北美马褂木北美枫香山合欢山皂荚、肥皂荚短蕊槐乌桕黄兰台湾相思相近树种观赏特性树形、秋色叶树形、秋色叶树形、秋色叶树形树形树形树形枝干、秋色叶树形、秋色叶树形树干、秋色叶树形、秋色叶、果树形、春秋色叶花、果、秋色叶树形、秋色叶、花树形、秋色叶树形、花、秋色叶树形、果、秋色叶花、果、秋色叶秋色叶树形、春秋色叶、果秋色叶、果树形、花、果树形、花、果、秋色叶果、秋色叶树形、花、秋色叶树形、花树形、花树形、花耐水湿耐盐碱耐干旱生态习性耐瘠薄海岸林适用类型通城村林道镇庄网林林林林农区林适宜林层T1T1T1T1T1T1T1T1T1T1T1T1T1T1/T2T1T1T1T1T1T1T1T1/T2T1T1T1T1T1T1T1备注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抗大气污染▲▲▲▲▲▲▲▲▲▲▲22

○○○○○○○○○○○○○○○○○○抗SO2强●●●●●●●●●●●●●●●●●●●●●●●●●●○△◇△△△△△△△△△◇◇◇◇◇●●●●●●●●●●●●●●●●●●●●●●●●●●●●●●●●●●●●●●●●●●●●●●●●●●●●●●●●●●●●抗SO2、CL2强,滞尘强抗SO2强、HF中抗SO2中等抗SO2强、吸收O3强抗SO2中、抗CL2强抗SO2、CL2强抗SO2、HF强抗SO2强抗SO2强抗SO2中、抗CL2较强抗SO2、HF强抗SO2强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耐水湿耐盐碱耐干旱生态习性耐瘠薄抗SO2强抗SO2、HF中、抗CL2强、吸收O3强抗SO2、HF强抗SO2、HF强抗SO2、HF强、吸收O3强抗SO2中、抗HF、CL2强,吸收O3强抗SO2强、CL2较强抗SO2强抗SO2、CL2强海岸林适用类型通城村林道镇庄网林林林林农区林适宜林层T1T1/T2T1T1/T2T1/T2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1/T2T2/→T1T1/T2T1T1/T2T1/T2T1T1T1/T2T2T2T2T2T2/SS序号树种名称生活型相近树种观赏特性抗大气污染备注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木麻黄杨梅无柄小叶榕香樟浙江樟红楠闽楠石楠羊蹄甲乐昌含笑细叶青冈红豆树冬青秃瓣杜英木荷赤桉女贞桂花桃瓯柑枇杷日本樱花日本红枫红叶李梅花枸骨冬青红山茶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阔叶小乔木落叶阔叶小乔木常绿阔叶小乔木常绿阔叶小乔木落叶阔叶小乔木落叶阔叶小乔木落叶阔叶小乔木、灌木落叶阔叶小乔木、灌木常绿阔叶小乔木、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小乔木细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榕树、笔管榕红叶香樟、大叶樟细叶香桂、天竺桂华东楠、浙江润楠桢楠、浙江楠、紫楠桃叶石楠、倒卵叶石楠乐东拟单性木兰青冈、赤皮青冈、苦槠、米槠花榈木铁冬青杜英、薯豆、华杜英、山杜英柠檬桉、细叶桉、邓恩桉丹桂、金桂、银桂梨、李、樱桃健香柚、高橙鸡爪槭、红枫火棘浙江红山茶、闪光红山茶、美人茶树形、枝叶树形、果树形、叶树形、春色叶树形、春色叶树形、春色叶、果序树形树形、春色叶、花、果花树形树形、春色叶树形、果树形、果四季色叶、花、果树形、花树形、花树形、花果、花果树形、果花、叶树形、春夏秋色叶色叶树形、花树形、果树形、花▲○◇△◇▲○▲△△△△◇◇◇●●●●●●●●●●●●●●●●●●●●●●●●●●●●●●●●●●●●●●●●●●●●●●●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耐水湿耐盐碱耐干旱生态习性耐瘠薄海岸林适用类型通城村林道镇庄网林林林林农区林适宜林层T2/ST2/SSSSSSSST1T1T1T1T1T1序号树种名称生活型落叶阔叶灌木、小乔木落叶阔叶灌木落叶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常绿、半常绿阔叶灌木常绿乔木常绿乔木状竹类常绿乔木状竹类常绿灌木状竹类常绿小乔木、灌木状竹类常绿灌木状、小乔木状竹类相近树种银薇、翠薇、浙江紫薇、福建紫薇,花石榴垂丝海棠、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倭海棠、木瓜木芙蓉、牡丹木槿冬青卫矛、小叶女贞、小蜡柽柳玫瑰蒲葵、华棕、棕榈等观赏特性抗大气污染备注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紫薇海棠海滨木槿红叶石楠红花木夹竹桃海桐苦槛蓝秋茄南天竹月季加娜利海枣绿竹黄杆乌哺鸡竹孝顺竹紫竹斑竹花、树干花、果花、叶四季色叶四季色叶花树形、花、果树形、花、叶树形、叶树形、春秋色叶、花、果花树形、叶秆形、叶秆形、秆色、叶秆形、叶秆形、秆色、叶秆形、秆色、叶○△◇抗SO2中、HF强抗SO2、HF、CL2强、吸收O3强抗SO2中等抗CL2中●●●●●●●●●●●●●●●●●●●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主荐▲○△△○△◇◇◇◇○△◇●●●▲○▲○○●●●●●●●●●●●●●●●●●●●●●●●●●注:适用类型中有底色者为主栽区。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5.3.3.2主要造林技术措施

(1)树种组成与混交配置

混交林原则上主要采用主伴混交类型。混交时充分考虑各树种能够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树种组成比例适宜,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的习性能够互补,如阴性与阳性、深根性与浅根性、速生与慢生。

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段状混交、团状混交、行状混交、复层混交、复合混交。段状混交、团状混交、复合混交能够形成起伏林冠,对通道两侧绿化比较适用,防止形成审美疲劳。

树种合理搭配也是形成色彩和季相变化的重要条件,如常绿与落叶,色叶期、花期、果期动态组合等。

(2)株行距、初植密度

单行纯林林带,榕树、银杏等大规格苗木采用株距4~6m,一般树种2~3m。单行乔灌混交林带株距1.5~2.5m。

多行林带株行距为2m×2m~4m×5m。应适当减小速生树种、疏透型多行林带的初植密度。

(3)地形整理、整地挖穴

一般采用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宽度一般为50~60cm,深度10~25cm;块状整地的规格根据造林树种特性、苗木大小、地被物情况等确定。

平原绿化造林地全部采用定点挖穴,定植穴一般乔木树种不小于50×50×40cm,小乔木树种不小于40×40×30cm,灌木树种不小于30×30×30cm,色块灌木林一般条沟定植。

水湿地采用高垄整地,开沟筑垄,垄宽依行间距而定,垄高20~40cm;整地宽度一般为50~100cm,深15~25cm。

石渣土需挖大穴、填客土。

整地时间,一般须在苗木定植2周前完成,以利于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水分,提高林地卫生条件,减少病虫害。

种植点配置方式主要采用长方形、三角形。(4)栽植

挖穴后,宜施用复合有机肥、农家肥为基肥。基肥用量因苗木种类、规格大小而异。(5)栽植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技术,做到根舒、苗正、土实,覆土高度要高出苗木根际2~4cm。

冬春造林,一般落叶树种采用冬季造林,常绿树种春季造林。容器苗则应避开夏季、秋伏等高温及干旱季节造林。

较大规格苗木造林时,应用支撑材料对苗木进行支撑固定。(6)种苗规格

除少数落叶树种外,原则上采用带土球苗或容器苗造林。鼓励就近育苗、就地栽植;起苗后,应及时种植。

苗木规格因区位重要程度、主建功能森林类型等而异。(7)幼林抚育管理

抚育期限。造林后连续抚育3~5年,每年1~2次。

林地管理。苗木种植后,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发现病虫、火灾、人畜破坏等隐患,须及时予以防治。

林木保养。新种植的树木,为提高成活率及使树形保持完整,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在树冠发育过快、过大的树木,也可在台风等大风来临前作适当修剪,疏去部分枝叶,增加抗风能力。

适时补植。春季或秋季补植,补植苗规格应不小于原初植苗。

排水浇灌。在雨季来临前要及时疏通排水沟,以防雨季积水;新造林苗在管护期内应及时浇水防旱。

松土除草。及时松土,除去藤蔓、竞争力强的高大草灌。

施追肥。每年首次抚育时,环施有机肥或复合肥。肥料种类、用量视具体立地、树种而定。

(8)移植、抚育间伐

移植:对过密且已产生相互影响的树木;树冠超出一般林冠层,受光充分,长势旺盛,树量很少的霸王树,根据苗木培育需要做移植或间伐处理。对濒于死亡或完全死亡的树木,做间伐处理。

移植或间伐时间。当林木分枝交叉并使树冠重叠时进行第一次移植或间伐。间隔期根据树种特性、林龄、初植密度、立地条件等确定。

移植或间伐强度:以增强防护作用为目的,合理移植或间伐,一般强度在15%~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25%,移植或间伐后的林带疏透度应不低于0.4。

移植或间伐方式:林分郁闭后且分化不明显,首次移植或间伐时一般可采用隔行或隔株方式。

5.4建设工程规划

围绕“森林瑞安、宜居家园”建设总目标,规划开展6大类、18大项平原绿化建设工程。合计建设总面积86424.6亩(其中以森林生态建设为主的公益林建设面积46624.6亩,森林产业与森林生态建设兼顾的多用林建设面积39800亩)。

5.4.1绿色围城工程

1、绿化空间拓展项目

大力实施“规划增绿、拆违建绿、拆围透绿、见缝插绿”,在确保新建项目绿地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城中空隙与边角地块进行绿化,打造“金角银边”。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总面积17.68万平方米。2、街道绿化提升项目

按照“乔灌结合、以乔为主”原则,通过加密、补缺、修残、提档等方法,对市区各街道绿地实施改造提升,栽植高大乔木、景观树,形成“一路一景、一路一品”的绿色通道格局。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总面积19.66万平方米。绿色围城工程具体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2。

注:集云山-云顶山生态系统改造项目,由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另行安排。

5.4.2精品公园工程

3、新公园建设项目

加快明镜公园、瑞祥新区公园、文化公园等新公园建设。按照“常落结合、乔灌搭配、常年绿色、四季有花、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要求,打造市区精品公园。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总面积199.73万平方米。4、老公园提升项目

针对现有公园树木疏密不均、群落结构不合理的实际,进行植物树种调整,增加香源、保健和季相特征明显的树木及花灌木,提高公园的观赏性和景观效果,满足市民游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憩健身需要。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总面积1.46万平方米。精品公园工程具体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3。

注:烟墩山公园、集云山公园等山地公园建设项目,由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另行安排。

5.4.3森林通道工程

5、铁路森林通道项目

温福铁路瑞安段全线宜林地段长约7.0千米,两侧各建成10~30米宽的乔木绿化带,并在与公路干线交叉节点配置景观绿地。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630亩。6、高速公路森林通道项目

沈海高速瑞安段宜林地段长约7.1千米,两侧各建成10~30米宽的乔木绿化带,市区、塘下、飞云三个高速互通绿地增植乔木,进行乔灌结合复层配置。沈海高速复线瑞安段宜林地段长约14.8千米,两侧各建成30~50米宽的乔木绿化带。温州绕城西线瑞安段宜林地段长约16.1千米,两侧各建成20~30米宽的乔木绿化带。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4069亩。其中沈海高速瑞安段两侧绿化543亩,沈海高速复线瑞安段两侧绿化2218亩,温州绕城西线瑞安段两侧绿化1308亩。

7、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森林通道项目

塘梅东路、万松东路东延线、疏港大道等公路两侧各建成20~50米宽乔木绿化带。104国道西过境公路、老56省道、钱马公路及其延伸线、孙鳌公路等两侧各建成10~15米宽乔木绿化带。瑞枫公路两侧绿化带视情适当拓宽。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长度22.3千米、面积5077亩(不含新56省道、滨海大道两侧苗木基地面积)。

森林通道各路段绿化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4。

注:交通干线两侧山体绿化项目(含交通干线两侧山体区域的碳汇造林、景观林改造等),由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另行安排。

5.4.4景观江河工程

8、海岸基干林带建设项目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完成丁山二期围垦区海岸基干林带长2.0千米、宽200米,阁巷围垦区海岸基干林带长4.0千米、宽60米的建设任务;加强飞云江口北岸至龙湾段海岸基干林带的抚育、补植。视海涂淤积情况,以强塘固堤为首要目的,对部分沿海滩涂实施红树林造林。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1110亩。其中泥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面积960亩,滩涂红树林造林面积150亩。

9、飞云江干流两岸景观带项目

飞云江中下游(平阳坑大桥至高速桥)南、北两岸宜林地段合计长约48千米,通过新造、加宽抚育改造等方式实施绿化,绿化宽度30米以上。飞云江下游(高速桥至江口)12千米结合防洪堤建设和城市绿色景观带建设进行绿化,大桥两岸桥头要配置景观绿地,实现绿化美化。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2171亩。其中新造林面积1774亩,补植改造面积397亩。10、金潮港与曹村港景观带项目

从荆谷乡入口至潮基乡岩头,金潮港两侧江岸宜林地段约14.5千米,通过新造、加宽抚育改造等方式实施绿化,单侧绿化宽度10米。

曹村港河、天井河两侧江岸宜林地段约25.5千米,通过新造、加宽抚育改造等方式实施绿化,单侧绿化宽度8~10米。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943亩。其中金潮港两岸新造林面积333亩,补植改造面积104亩;曹村港河、天井河两岸新造林面积506亩。

11、塘河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项目

以温瑞塘河、瑞平塘河、中塘河等为重点,结合河道整治和塘河治理,对河道两侧进行统一绿化,合理配置乔灌木树种,扩大绿化带面积,打造以榕树为主、独具瑞安特色的塘河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温瑞塘河、瑞平塘河两岸乔木林带宽度视情确定;中塘河两岸乔木林带单侧宽度50米。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2898亩。其中温瑞塘河两侧绿化面积675亩,瑞平塘河两岸绿化面积504亩,中塘河两岸绿化面积1719亩。

景观江河工程具体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5。12、平原农田林网项目

以平原农区水网、道路网为依托,重点加强干线通道两侧的农田林带林网建设。农田林带林网采用“窄林带、小网格”模式,通过新建和补植改造,使全市50万亩平原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防护林网的主体框架(主林带、副林带)配置高大乔木树种,网格面积在20公顷以下;交通要道两侧行政村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

建设规模:合计建设面积741千米、3866亩。其中新建林带林网长度350千米、面积2100亩;改造提升林带林网长度391千米、面积1766亩。

农田林带林网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6。

5.4.5园林社区工程

13、园林单位创建项目

以单位庭院、住宅小区、校园、企业厂区绿化为重点,开展园林单位创建活动。新建单位、居住区附属绿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绿化与建设统一规划、同步施工,确保绿地率达30%以上。

建设规模:合计创建园林单位300个、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园林单位创建项目详见附表3-7。14、森林城镇创建项目

规划前期,对具备较好绿化基础的湖岭、马屿、陶山、仙降镇等,建成“森林城镇”3~4个。规划后期,继续推进其他建制镇建设“森林城镇”。

为加强森林城镇建设,各建制镇要编制森林城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利用镇区街道、水系和周围的自然条件植树造林,按照《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主要评价标准》实施城镇森林建设,每个镇区建设、改造1~2个公园或广场绿地。

建设规模:合计城镇森林绿化面积79.47万平方米。城镇森林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8。

森林城市(城镇)、森林村庄主要建设指标参见表9-7。15、森林村庄创建项目

以平原地区交通干线沿线村庄为重点,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平原区530个村庄绿化(建设档次分为绿化精品村、森林村庄、一般绿化村三个级别;要求1/3以上平原区行政村实现森林村庄绿化达标)。村庄绿化体现经济、美观、特色和群众意愿的原则,树种选择以经济果树和景观乔木为主,每村选择1~3个主打树种,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建设规模:合计建成森林村庄205个,完成一般绿化村庄325个。其中在森林村庄创建的基础上,打造20~25个绿化精品村,在马屿镇江浦片和仙降镇江溪片构筑森林

第五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

村庄群。

森林村庄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9。

5.4.6森林产业工程

16、苗木花卉基地项目

在56省道飞云至马屿段、滨海大道两侧,结合森林通道建设,打造苗木花卉基地,形成飞马、滨海苗木花卉产业带。

建设规模:合计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面积3171亩(拟以经营权出让方式对外承包建设,经营期期初按苗木花卉基地经营,承包到期时由土地所有权单位收回经营权。经营权收回时,通道两侧必须按合同约定留足指定规格以上的足额林木数量。经营权收回后委托相关单位按常规通道绿化作养护管理。本规划统计时,将该批苗木花卉基地绿化面积列入森林通道工程中统一计算)。其中56省道飞云至马屿段建设苗木花卉基地面积1477亩;滨海大道两侧建设苗木花卉示范基地面积1694亩。

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4。17、森林产业基地项目

森林产业与森林生态建设相结合,以绿化精品村、森林村庄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引导、示范,因地制宜的大力开展森林食品(果树林、笋用林等)产业基地建设,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篮子。

建设规模:森林产业基地建设面积39800亩。其中在56省道飞云镇净水至湖头段建设绿竹、黄杆乌哺鸡竹示范林基地面积831亩。

森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10。18、碳汇造林项目

通过整合、项目包装,动员企业出资营造碳汇林。

碳汇林以山地造林为主,项目单列,由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管理办公室、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安排。

第六章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第六章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6.1平原森林产业现状

近年来,结合地方特色,瑞安积极开展以马蹄笋、杨梅为主的特色森林产业基地建设,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林业经济林约8.2万亩、绿竹林4.7万亩。特色森林产业基地建设,为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增收、林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市平原区的森林产业基地建设规模较小。据估算,平原区现有各类林业经济林、绿竹林、苗圃地约3.3万亩,面积约占全市平原区土地总面积的4.7%,平原区森林产业基地发展潜力很大。

平原区森林产业基地现以种植绿竹、柑桔、杨梅为主,面积占80%以上;其它小类品种有桃、梨、李等。

总体而言,全市平原区现有的森林产业基地组织化程度较低。为建设高效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有待于由低、小、散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6.2森林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6.2.1森林产业示范基地规划

规划建设苗木花卉与食用笋竹林示范基地2525亩,具体区域为:

(1)滨海大道塘下至上望街道段,结合森林通道建设,沿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其中上望街道段公路两侧各30米),新建苗木花卉示范基地1694亩。估算投资总额1272万元,其中造林投资848万元,土地租赁费(5年合计)424万元。201*年实施。具体内容详见“9.6.1滨海大道两侧苗木示范基地工程”。

(2)56省道马屿镇净水至湖头段,沿公路两侧建设绿竹、黄杆乌哺鸡竹等笋用林示范基地831亩。估算造林投资249万元。201*年实施。

6.2.2其他森林产业基地规划

规划在平阳坑、马屿、龙湖、高楼等乡镇,发展以绿竹、黄杆乌哺鸡竹为特色的食用笋竹林基地,杨梅林基地。规划在碧山、陶山、荆谷、高楼等乡镇,发展以柑桔、高橙、健香柚等为特色的林果基地。规划在桐浦、碧山、荆谷、曹村等乡镇,发展以

第六章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柑桔、桃、梨、枇杷等为特色的林果基地。规划在飞云、塘下、汀田、莘塍等乡镇,发展以苗木花卉、柑桔、健香柚为特色的林果基地。

201*~201*年,要求50%以上的绿化精品村和森林村庄,各建成200亩以上的特色森林产业基地,鼓励、引导一般绿化村适当发展。规划全市新建森林产业基地(不含前述56省道飞云至马屿公路、滨海大道两侧结合森林通道建设的苗木花卉基地面积,下同)27400亩。估算造林投资8190万元。

201*~201*年,继续推进农区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森林产品种植、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划全市新建森林产业基地12400亩。估算造林投资3720万元。

分镇乡(街道)建设规划见表6-1、附表3-10。

表6-1特色森林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表

单位:亩、万元统计单位合计锦湖街道潘岱街道上望街道塘下镇莘塍镇汀田镇飞云镇仙降镇马屿镇曹村镇陶山镇碧山镇湖岭镇龙湖镇平阳坑镇荆谷乡梅屿乡顺泰乡桐浦乡潮基乡鹿木乡高楼乡营前乡合计面积造林投资3980010001600160036001600160036002600300016002600260010001000201*16001000100016001000100010006001191030048048010804804801080780900480780780300290600480300300480300300300160201*-201*面积造林投资274006001201*201*4001201*201*40018002201*201*80018006006001201*201*006001201*006006008190180360360720360360720540660360540540180170360360180180360180180180201*-201*面积造林投资124004004004001201*004001201*0080040080080040040080040040040040040040040037201*01201*03601201*03602402401202402401201*02401201*01201*01201*0120注:本表统计时包括马屿笋用林示范基地面积831亩;不包括56省道飞云至马屿公路、滨海大道两侧结合森林通道建设的苗木花卉基地面积3171亩。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7.1森林文化宣传教育

7.1.1组织体系

以瑞安市绿化委员会、市“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的组成单位为基础,建立平原绿化、创建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宣传与教育组织体系,广泛开展绿化宣传与教育工作。

7.1.2宣传教育内容

宣传教育活动应贯穿于平原绿化、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的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工程建设实施、森林与绿地养护、“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申报与考核等全过程。宣传教育内容包括:

(1)国家及地方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方针政策;(2)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目的与意义;(3)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4)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目标与任务;(5)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知识;(6)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

(7)义务植树及绿地认领、认养制度及相关内容等。

7.1.3宣传教育方式

绿化工作需要全市人民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绿化工作,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使得绿化、美化瑞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宣传与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建设、绿化法规的教育和宣传,使爱护城市的公共设施、爱护城乡的一草一木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增强市民爱我瑞安、美我家园的意识,更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讲卫生、懂礼貌、守秩序、遵法规,人人做文明市民,真正形成创建“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广泛基础。要抓好新闻报道工作,唱响创建工作主旋律,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在全市上下形成舆论强势,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7.2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7.2.1古树名木分布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自然史和人文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凝聚着无限的神韵和历史气息。因此,古树名木保护对于森林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瑞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共计463株,隶属18科、24属、25种。平原区有古树名木173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7株、国家二级古树21株、国家三级古树135株。平原区分镇乡(街道)古树名木分布情况见表7-1。

表7-1平原区古树名木统计表

统计单位安阳街道锦湖街道塘下镇莘塍镇汀田镇飞云镇仙降镇马屿镇总计计3914116634118173古树名木统计单位一级二级三级曹村镇3630陶山镇13820碧山镇115荆谷乡梅屿乡24134顺泰乡11桐浦乡17潮基乡1721135计12331151单位:株古树名木一级二级三级11112311157.2.2出台管理办法

瑞安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向来比较重视。201*年,瑞安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清查,逐株进行造册登记。201*年,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市古树名木目录的通知》(瑞政发[201*]95号)。建议尽快出台《瑞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对古树名木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1)进行调查登记、鉴定分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置标志;(2)定期对古树名木生长和管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对管护责任人予以管护技术指导;

(4)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普及保护知识,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保护管理职责。

7.2.3古树名木分级

古树名木实行分级管理,凡树龄在1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均属古树名木。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古树,为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古树,为国家三级古树。

同时,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

7.2.4管护职责分工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养护部门保护管理和单位、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应当与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管护责任书。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按照市建设、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养护管理措施实施保护管理。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按照属地管护的原则划定:

(1)生长在城市园林绿化专业养护管理部门的绿地、公园等范围内的,市园林绿化部门为管护责任单位;

(2)生长在铁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理部门为管护责任单位;

(3)生长在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范围内的,该单位为管护责任单位;(4)生长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其管理机构为管护责任单位;

(5)生长在私人庭院内的,该住户居民为管护责任人;庭院多人共有的,住户居民为共同管护责任人;

(6)生长在其他地域的,由林业和建设管理部门指定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变更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应经市建设、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买卖、转让、砍伐或擅自移植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的,需经有管辖权的市建设、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7.3义务植树

7.3.1义务植树的组织

义务植树由瑞安市绿化委员会负责,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绿化办),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林业局;绿化办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在市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义务植树等相关绿化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自1981年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瑞安市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和组织适龄公民开展义务植树,按照市绿化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有组织,有计划,扎扎实实地推进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制度化,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

201*年~201*年,瑞安市市民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410万人次,尽责率86%;义务植树总数1640万株。

7.3.2义务植树的管理

义务植树实行“属地化”管理,并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市绿化办每年落实义务植树计划,年终对资料进行归档,并由专人管理。

义务植树任务全市每年以文件形式下发;全市建立义务植树基地,义务植树时各基地均由领导带队参加,植树完成时落实林权所有单位管理;义务植树的管理形式主要由两种,高规格的造林统一委托专业的园林绿化工程企业进行管理,一般义务植树由林权所有单位管理。

在形式上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交纳义务植树以资代劳款、进行绿地认种认养。按照相关要求,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率应达到85%以上,每人植树5株/年。为保证造林质量,近十余年来瑞安市实施了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管理制度,每年对城区未履行义务植树的适龄公民进行以资代劳款收缴。收缴的绿化费纳入收支预算,专项用于全市绿化事业建设和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7.3.3义务植树的监督制度

市绿委每年发出关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文件,对各单位义务植树进行造册登记,对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或未交纳义务植树以资代劳款的单位进行督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促,当年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在领导责任制考核中扣除义务植树考核分。

市绿化办除每年对义务植树登记卡进行审核并进行汇总统计外,平时根据登记卡对发放机关、日常管理机构的管理工作和义务植树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3.4义务植树的宣传

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市绿化委员会定期开展义务植树集中宣传活动,市主要领导发表专题文章、专门讲话,各镇(街道)也纷纷开展宣传活动。为推进义务植树工作,新闻媒体按照责任制要求,联合其他部门推出绿化专刊、绿化专题节目,加强义务植树公益宣传活动,大造声势,做到义务植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7.4绿地认养

7.4.1绿地认养的组织管理

绿地认养(包括绿地和林木认养、认建、认管,简称绿地认养),是拓展全民义务植树形式的有效方法。实行绿地认养有利于增强人们爱绿护绿意识,提高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是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巩固发展绿化成果,提高全民绿化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绿地认养对于充分发挥绿化工作的社会效应、加快建设园林城市步伐、改变目前绿化经费由政府统包统揽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绿地认养工作由市绿委办统一组织、协调。

7.4.2绿地认养的形式与范围

在符合绿地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绿地认养形式。参与绿地认养的主体可以是单位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可以是提供绿化用物资,也可以以资代劳,或定期认养绿地的护理工作。

参与绿地认养无具体的要求和范围限制,只要对绿化有所贡献都受欢迎。

7.4.3绿地认养的方法和步骤

绿地认养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1)市绿化委员会相关部门定期发布绿地认养的地点、建设的基本情况。(2)与参与单位或个人签订认养协议,明确具体的内容,包括项目、时间、出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资额、数量、规格、其他约定等。

(3)实施过程中,市绿化委员会相关部门及时与参与者联络,为其建立纪念册、纪念桩、认养牌等,颁发认养证书。绿地认养的苗木、绿化、草坪、设施等所有权为国有,参与单位和个人拥有终身或局部时间的监护权。

(4)建立绿地认养档案,不定期地公布和表彰支持绿地认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等。

7.4.4绿地认养资金管理

市绿化委员会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资金帐户,所筹资金专项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定期公布,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7.5碳汇宣传

20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并被写入《悉尼宣言》。同年,温家宝总理应约就气候变化等问题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电话,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尽所能,慎重承诺今后中国将采取限制林木采伐、发挥森林碳汇减排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加强温州生态文明建设,201*年,温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成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碳基金专项。该基金的建立,对于推进“绿满温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意义重大。

根据《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协调捐资方和捐资额的核定并提出碳汇项目立项和实施初步意见;(2)指导项目实施;

(3)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定;

(4)组织专家开展相关的碳汇计量、监测、核证、检查等活动;(5)归口管理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6)及时向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绿色碳基金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七章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中国绿色碳基金执行理事会负责温州专项捐资的资金管理、拨付;监督资金使用;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规程;参与项目审定与检查;负责组织包括捐资方参与的、与项目有关的宣传活动。

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的成立,搭建了一个企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平台。瑞安拥有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发动企业捐资参与绿色碳基金,不但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又有利于全市城乡居民生态道德意识的建立,更能树立起企业和个人回馈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良好形象。

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8.1工程组织与管理

8.1.1组织管理机构

8.1.1.1领导机构

坚持党政主导推进平原绿化建设。加强平原绿化、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强化党政主导是开展平原绿化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把平原绿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决策规划、资金投入、监督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使平原绿化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成立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主管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城建、林业、交通、水利、农业、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市平原绿化领导小组调研平原绿化建设的重点难点,研究制定加快平原绿化的方针政策,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实施,力争“一年出实招,两年见成效,三年换新貌”。

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工程建设指挥部,设置专职成员,开展具体协调、落实工作。

8.1.1.2部门职责

平原绿化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相关部门多。各部门负责相应绿化工程建设、保护工作,尽力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建设。

林业主管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当好参谋助手,精心设计载体,积极争取投入,做好规划、苗木供应、苗木质量把关、造林验收工作。

市政园林部门、经济开发区和新区管委会负责城市建成区各辖区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城市绿地或树木认建、认养、认管。

铁路、公路和水利部门分别负责相应交通干线通道铁路、干线公路、河流两侧林带建设施工、养护管理。

国土管理部门负责矿区绿化施工、养护管理。

镇乡政府负责城镇建成区绿化建设、养护管理,辖区内农田林网、苗木基地建设,

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森林产业基地建设,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林业部门做好业务辅导与林业管理工作。

市委农办负责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市绿化委员会负责全民义务植树工作。

瑞安市平原绿化各部门职责,详见附件1《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森林瑞安建设宜居家园的实施意见(瑞委发〔201*〕86号)》。

8.1.2组织管理形式

根据工程建设实施主体不同,采用部门管理形式。按照部门职责进行任务分解和分项实施,建立平原绿化责任制度,各相关部门、镇乡政府各负其责,分工协作。

根据管理工作方式,采用进度报告制度、会议协调制度等组织管理形式。进度报告制度即各部门对其负责实施的绿化工程,向瑞安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报告进度情况、工程建设情况及需落实解决的主要问题。会议协调制度即召开成员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就设计、施工、材料、资金等问题及时协调,建立融洽、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与协商处理的良好的协调机制。

8.1.3项目管理

8.1.3.1工程管理

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准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1)施工设计

对重要工程开展施工设计,对一般工程如农田林带开展年度作业设计。施工设计一经审批,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

(2)施工检查验收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对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环节进行检查验收,上一道工序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检查验收实行生产单位自查、上级抽查的逐级检查验收制度。

对重要工程,实行施工监理制度。(3)竣工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按规定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并编制项目竣工报告。

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8.1.3.2资金管理

贯彻“慎用钱、严管钱”的方针。资金的使用首先要保证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按照不同的资金渠道和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的资金管理。重点绿化工程下达的资金,设立资金专户,搞好成本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市平原绿化办公室必须重视与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做好项目资金的委托审计工作。

8.1.3.3档案管理

健全工程档案管理,使全市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系列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8.2森林资源保护

8.2.1养护管理

建立健全平原绿化养护管理制度,落实养护管理经费,切实做到建设与管护并举、发展与保护并重。

成立保护与养护队伍。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地由专业养护单位养护。行政村落实专职或兼职绿化养护人员,负责绿化看护、修剪、治虫等工作。

护林人员、养护人员对管护责任区内森林(林带、树木)、绿地实行全面巡护、养护,察看破坏、偷盗、有害生物等情况,及时报告可疑或异常现象。

8.2.2林地与林木保护管理

依法保护平原绿化成果。加强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各类绿地的保护,预防侵绿、占绿、毁绿行为。依法查处破坏森林、破坏绿地的行政案件。

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林地(绿地)使用管理制度。林木采伐、移栽,林地(绿地)征(占)用等,均需事先行政审批。杜绝未批先砍、未批先用现象。

严格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重视大树等后备资源培育,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老林带、珍贵乡土树种的保护。

8.2.3有害生物预防

营造健康森林,加大森防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森林有害生物预防与防治体系基础

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设施和设备条件,构建平原森林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遏制森林病虫害发生、扩散蔓延,阻断外部森林有害生物入侵途径,为平原森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8.3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

8.3.1生物多样性保护

(1)保护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

保护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一些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常被人们看为视觉差、景观低劣的荒芜地,并常被“现代化”人工改造,如改造成整齐划一的园林绿地等。然而,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它往往是具有地带性特征的群落,含有丰富的乡土植物,并与野生动物有较好的生态关系,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它也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保护物种资源和种群结构提供参照模式,应予重点保护。

(2)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

贯彻生态优先和系统整体性原则,建立城乡一体化大绿化格局。在城市各绿地斑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尤其是影响生物群体的重要地段和关健节点修建绿色廊道和“暂休地”,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利用生态廊道将规划区内的各种生物多样性有机地进行链接,减少孤立状态的“岛屿”状生境,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

(3)注重乡土植物的推广和应用

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性状优良等特点,而且抗性强、养护成本低,对于地方特色的形成和小气候环境的创造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平原绿化设计、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有节制地引进外来特色物种。加大对乡土优势树种、名贵园林植物的培植繁育与推广,构筑具有地域植被特征的生物多样性格局。

(4)构建复杂植物群落,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高绿量是平原绿化中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平原森林建设中,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草本植物,丰富林下植被,增加群落物种种类和群落结构复杂性,形成疏密有序、高低错落的群落层次结构以及丰富的色相和季相。复杂结构群落能形成多种

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繁衍场所,有利于招引鸟类等野生动物入住,促进野生动物在平原区生境中的栖息和繁衍,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并改善绿地系统维持机制,提高绿地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5)强化外来物种管理

高度注视外来物种的安全性问题,一要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现状调查,强化外来物种生态监测;二要注重外来物种种类的选择,加强对外来物种种类引进的控制;三应研究制订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规范外来物种引进,同时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四是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快速反应体系,降低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活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强化公众对乡土植物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氛围。

8.3.2湿地保护

(1)湿地公园建设

以平原水网为基础建设林湿地公园。保护湿地资源及其周边环境。在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形成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使湿地公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水质保护

完善城市、村庄废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扩大废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规模,有效控制湿地区周边工业废水、村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的数量,做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

发展生态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技术,逐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质。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实现由无公害食品生产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转变,合理控制农业、林业生产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农业面源对水源的污染。

落实以长效保洁为重点的河道管理制度,以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3)河流水系与栖息地保护

保护河流水系自然地形。禁止填江、填河、填溪等侵占、蚕食湿地行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秀洲区平原绿化工作汇报(二稿)》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秀洲区平原绿化工作汇报(二稿):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秀洲区平原绿化工作汇报(二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599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