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高考备考工作方案
201*年高考备考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1*年,我校将有140人参加高考,其中文科109人,理科31人,这是近10年来我校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届,本届学生学习基础与上一届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相当多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美术生、体育生文化学科成绩不理想,加上201*年高考上三本线以上的学生到我校复读的又不多,文理科各有一个。因此,我校201*年高考压力相当大。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求真务实,科学管理,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总体目标
理科班:一本:1人,二本:8人三本:16人文科班:二本:6人三本:14人。
四、总体工作思路
1.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精选资料和习题,精心备课,注重教材和基础知识,适当降低难度和起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整个复习分阶段有步骤进行,将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紧密结合。同时要严格落实月考制度和阶段模拟考试相结合,以考带练。
3.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不断强化尖子生和边缘生的培养,实行科任教师和学生结对子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心理辅导,做好服务保障。班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对他们进行鼓励、鼓劲,增强信心,克服浮躁紧张心理;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5.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各种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
1.成立高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备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高考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中层领导、高三毕业班班主任,以调动各部门,各学科的主要力量,更好地实施高考备考的有关工作与事务。
2.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开好高三任课教师和学生会议,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和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把学校目标落实到班级,班级目标落实到人头。做到全体高三师生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上下一心,团结协作,鼓起信心,迎难而上,力争实现奋斗目标。
(二)复习阶段安排
1.系统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201*年9月至201*年2月底):本轮复习要抓纲务本,按教材章节系统复习,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夯实双基;构建网络,形成能力;关注现实,学会应用。采用部分经典题和高考题巩固知识,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的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学生的练要讲究实效,克服简单重复。
2.专题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201*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专题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各科要精选几套针对性强的综合练习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全面熟练地解答各类习题,以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
3.综合训练阶段:(201*年4月下旬至6月初):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缺补漏;模拟训练,规范提高。要认真比对历年高考原题,精选模拟试题,注重规范作答。积极吸收高考最新信息,掌握
高考最新动向,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应考指导,特别是考前心理辅导,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树立高考必胜信心。
(三)狠抓教学环节,提高复习效果。
1.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备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科学备考是高考成功的基础。各科要严格备考要求进行复习,防止一轮复习漫不经心,二轮复习模糊不清,三轮复习草率收兵的现象。
2.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每月对作业、测试进行一次大检查,确保过程的落实。
3.加大教学调查反馈力度,开展学生座谈和评教活动,及时反馈调查结果,及时督促改进教学工作。4.认真搞好半月考、月考、模拟考工作。11月18日、19日,12月16日、17日进行两次半月考,即星期五晚上6:30--8:50测语文、9:0011:00测数学;星期六晚上6:30--8:50测综合、9:0011:00测英语。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测试卷要精选细筛。每次考试后,各班要进行质量分析,重点分析学科成绩,分析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各班要通过考试找差距,寻原因,想措施,力求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现在到高考,还会有数次大考,每次大考后必须做好质量分析,对照高考指标,调整教学侧重点,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5.高三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201*年至201*年高考试题,找出各学科试题的走势、特点,从中把握各学科试题的命题规律,以便指导高考备考复习。
6.组织高三任课教师外出参加高考备考活动,并按时参加贺州市举办的高考备考活动和八步区高考学科中心组活动,达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7.强化尖子生培养意识。针对我校201*届考生的现状,必须重视尖子生的培养,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自修提前节和延长节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任课教师下班,对尖子生进行专门辅导,尤其是加强对尖子生弱势科目的辅导,确保有希望冲刺本科的尖子生不因为某一科而拉后腿。
8.重视作好临界生的辅导,不忽视中等生。千方百计做好对临界生和中等生的培养,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抓好临界生、中等生的成绩的提高,争取考出最好水平。
9.抓好特长生的培养,借鉴我校去年美术生高考的得失,扬长避短,坚持术科培训和学科教学并重,分段管理。即术科考试前以术科培训为主,注意文化培训,术科考试后强化文化学科培训,以基础教学、中等层次教学为主,采用面对面辅导方式,提高训练的量和质,确保美术美术生双线上线。体育生在加强体育训练的同时,也应注意文化学科的学习,尽可能地提高文化学科成绩,高考时力求文化分上二本线。
10.加强教学信息的收集、研究和采用。加强外地教研部门和兄弟学校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试题交流);充分发挥名师的指导作用;加强自制试卷和外来试卷的重组工作。
(四)营造高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强化班主任管理,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1)抓班风、促学生,营造氛围。(2)抓协调、促配合,盯紧目标。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2.抓好班风建设,加强对高三学生的管理,以严格管理促进良好的学风,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迎考氛围,使考生家长和考生了解高考情况。201*年3月召开百日誓师会,201*年5月召开高考冲刺动员会,201*年6月3日召开高考考前动员会。在校门口张贴倒计时牌和标语等,为高考备考营造一种催人向上、拼搏鼓劲的良好氛围。
4.总务处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增加菜谱,提高学生的伙食质量,让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考复习中去。
(五)设立奖励机制
对于月考、段考、期考和模拟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奖励加菜票,文科奖前4名,第1、2名分别奖12、10张,第3、4名奖8张。理科奖前6名,第1、2名奖12张,第3、4名奖10张,第5、6名奖8张。
希望高三全体教师团结协作,迎难而上,形成合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夺取201*年高考的胜利!
扩展阅读:201*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201*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201*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提出如下五点意见:一是研究考纲,全面计划;二是打好基础,严格把关;三是培优补差,全面提高;四是强化管理,优化备考;五是科学备考,提高质量。一、研究考纲,全面计划
1.1、以考纲为纲,总揽高三复习备考.
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颁布的《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同时也是我们复习的指南。各学科的《考试说明》对高考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个性品质要求都有详细的界定,对试卷设计、试题命制、考试范围、试卷结构有具体规定。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以考纲为指南,结合生源实际、备考目标,科学合理安排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达到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最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和成效。⑴《考试说明》年年在变。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学习,要搞清“为什么变”、“变什么”、“怎么变”的问题。准确把握考查内容的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对命题方向的预测。①要做到:“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结合起来学;新、旧((考试说明》对比学;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样题结合起来学;《考试说明》与考试中心的高考试题评价结合起来学,真正领悟考试说明的精神,把握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大方向,使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②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使用考试说明,从而对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有一定客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避免做无用功,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③考纲年年有变化,但变化的趋向离不开;知识难度逐年减小,能力考查比重逐年增加,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其基本知识结构不会变,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变。所以,研究不能一味求新索异,而应该从考纲的整体修订的立意来分析。⑵研究《考试说明》。四川的高考是独自命题,对《考试说明》的研读还要结合《四川高考》各学科的考试分析。对各学科上年的试题质量的分析,有可能是下年高考命题的方向和显著变化点,答卷分析则可能是高考命题的技术操作点。①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分析研究越细致、对问题的把握越客观,那么我们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就越高、越到位。所以我们只有多方面开展研究,准确把握《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我们的复习工作方向才更明确,复习效果才会有成效。②研究《考试说明》是手段,正确使用好考试说明才是目的。检验是否使用好了考试说明,就看我们的复习备考是不是将考试说明得到具体化,落实在复习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考试说明的具体化,就是要将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系列化,每个考点题目化,考试热点明朗化,题目解答技能化,能力要求品质化。
1.2、认真研制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⑴高三复习要有复习计划。高三复习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复习计划为备考工作开了个好头。大量的事实表明:有的老师提前将基础知识复习完,然后轮番地、不厌其烦地加强巩固,高考取得了好成绩;而有的老师则有计划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基础夯实,即使在模拟考试中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最后的高考出乎意料地得到好成绩。⑵研制复习计划。什么样的复习计划才是好计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是认真研究后才制订了复习计划,则是好的计划研制的基本规则。复习计划中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①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②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③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④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⑤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⑥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打好基础,严格把关
2.1、加强基础教学,把好学科知识关.
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是完成学科基础知识复习的环节,是高考复习最基础的环节。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后面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铺平道路,为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奠定稳固的基础。所以,这一论的复习对整个高考产生的影响最重要也最基本。第一轮复习要坚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搞好基本环节,优化复习过程。课堂教学是备考复习的主要手段,课内外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各学科一定要扎扎实实在讲、练、导、考等环节上下功夫。①讲:第一轮复习要采取启发式,要讲教材、讲基础、讲考点、讲规律、讲方法;要精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把多媒体课引进高三课堂,增大复习容量。②练:布置练习,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出发,要精选题目,落实考点练习,类型全面,适应高考。自编题要力求有针对性,外来题力求有补充性,做到去粗存精,精练巧练,讲求实效。要指导学生独立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完成练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导: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工作,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宏观调控,更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安排、督促、反馈与调控,个别辅导要注意导思想、导方法、补基础。④考:考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目的,做到以大纲、考纲为标准,全面考查、突出重点、落实双基、注意能力,要重视考试后试卷的批改评讲,重视考试后的知识归纳和提高,要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知识实际,调整备考复习内容。要采取考点知识具体考、单元知识过关考。不过关辅导后再重新考,要考出基础、考出问题、考出办法、考出成效来。⑤在讲、练、导、考这四个环节中要突出“练”这一环节,以练为主线,在强化训练中提高应试能力。
(2)紧抓知识要素,巩固学科基础。高三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科内知识体系为主,兼顾学科间可以联系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夯实基础。①高考命题建立在注重考查本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并对这些基础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因为事物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在相互联系中确定着某现象的特性。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发展线索、基本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即事物间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特性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②基础知识的掌握,建立在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基础之上,没有点就不会有线,没有线就不会有面,没有面就不可能产生体。因此,第一轮复习时,可先以点的复习为主,带动学科的复习,按学科知识的结构把学科知识点打乱,按照复习计划的安排,逐个突破。这一时期的复习是基础的基础,完成了每个知识点的过关工作,才有后来的小单元知识线的复习。接下来,要在点的复习基础上,对小单元的知识线索进行总结复习,将单元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组成知识面的基本要素。③这一时期的复习,是后来大单元知识面复习的基础,是小结性的复习基础工作。然后在下一个阶段复习再以知识内在结构的体系为主,以知识单元特征的划分作为复习的基本结构,把小单元的知识线组成知识面。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在完成“熟饭工程”,把“饭”即基础知识一定要煮熟。
(3)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应用能力,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实质在于对学科知识点的选择和应用,因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①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间和学科内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忽视学科内的知识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守好学科基础的大门,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知识。②高考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学生的思维面很宽。因此,平时复习要把教材和复习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知识线索,便于选择知识点和方法,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③学科知识体系可以按知识内在的基本线索整理出来,形成单元性知识面,以单元知识为基本元件,按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依据人的认知规律,组成知识体系。也可以根据学科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另一个角度串联知识点和单元知识,构成知识的思想、方法体系。④知识体系反映出学科特有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本质上就是学科知识、方法与思想的统一。系统构建,分块串联,点点突破,是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特点。系统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敢于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织复习体系。在教学中,可将整个学科知识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分块复习。分块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统一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4)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解题技能。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适度进行训练,也是必要的,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无论是以知识点的应用为主干的试题,还是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都是如此。对试题的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试题的背景、问题的特征、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问题的切入口就把握不准,不能按照试题的要求作答,以局部代替整体或零打碎敲,不能形成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②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平时就要用规范的术语、符号回答问题,培养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完成一些练习时还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④在错题订正、过关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因此,订正试题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
2.2、优化单元复习,把好学科方法关.
专题指导,讲练结合是第二轮复习的基本特点。在第一轮系统复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及试卷趋势,对影响全局性的知识,拟出若干专题,重点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在专题辅导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和技巧。第二轮复习质量和效果,取决于各学科教师对高考的研究、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搞好专题复习,领会学科方法。高考第二轮复习实质上是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在知识专题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加强各板块知识的综合。方法专题是指对学科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素质更上一个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①第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必要的针对性专题的复习工作。如热点、关注点,开放性、探索性等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的专题复习;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专题复习,这是每年必考而且考查力度呈上升趋势的题型,也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热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制造情景新颖、层次鲜明的专题复习,这类试题难度不大,但仍然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在这方面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②单元复习中,重点知识讲解再不能“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教材,优化重点知识,讲精讲透,将一些看似凌乱的事物和现象置于某一原理或规律之下。引导学生从无序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有序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③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历年典型高考题进行评讲,对其命题意图、命题思路、教材中的原型等作深度剖析,规范其解答方法,说明其评分标准等,以让学生把握重点知识的考试形式和解答要求,让学生的思维与高考要求完全接轨。④要加强对试题的研究。要对过去的,尤其是头一年的高考命题的研究试图寻找突破,从历年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近期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各种试题的集中研究中找动态和新意,从而跳出凭经验、走老路,程式化复习的框框,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⑤要研究复习教学的方法。对复习教学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复习课炒现饭,无趣味,无新鲜感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旧知识要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试题讲评也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把握考纲标准,分析考点规律。对学生来说,高考是神秘的。通过复习对考点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网络和高度领会《考试说明》,是提高学生高考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①结合考纲考点,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总结出这些考点的考查形式、角度、能力层次和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分值等方面的规律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等。②在分析考点规律时,可选用历年典型高考题编成题组,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注重考点原理分析,示范引导解题方法和技巧,消除高考的神秘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决胜的自信心。③值得一提的是:高考试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分析规律不应是消极的应付,而以知识点的原理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解题思路的形成和解题技巧的掌握,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套路”,以防人为造成学生思维僵化。④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的同质同类的试题称为热点题。学科要注意分析总结热点题,在分析热点题型变化之后,则应注重应变能力的训练,利用高考题进行深层发散,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注重精编巧练,培养解题能力。第二轮复习要注重精编巧练。在习题课教学中,提高题型演变的灵活性,乃是培养学生考试应变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①要精选精编习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手头的各种习题分类整理,然后针对知识点或专题进行精选、精编、翻新或改造出一定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应具备针对性强,立意及思维角度新颖的特点,力争创设新的情景,并让学生跟踪训练。②编拟习题时尽量隐蔽条件,近几年的考题大量采用了隐蔽条件而提高试题的灵活性。通过隐蔽条件进行人为设置思维障碍,可以增大问题的迷惑性和解题的干扰因素,从而诱使考生误人圈套。③典型例题的评讲,教师的教学思路应灵活多变,采用即兴拆题、一题多变的方法。选用典型考题在完成原题的思维点拨后,不妨再将其拆成零件重新组装,使试题评讲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④每做一份试卷力求达到一定的效果。完卷之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看一看学生在学科知识上还有什么薄弱环节,认真加以补上;看一看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在总结解题策略上提高解题能力;看一看学生在思维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适性。⑤对试卷中做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分析、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千万不要做好试卷对一对标准答案就完事,对易出错的地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做可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
(4)强化模拟练习,提高应试水平。在最后二个月的复习中当然还要做一些高考模拟卷,应当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限时内完成。①选练习题时,不要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②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③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④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题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⑤在练习中要注意几点: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在这方面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避免速度过快、内容过多;避免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了,却仍不会做:避免只练不讲。⑥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不但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的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2.3、强化实战训练,把好学科综合关.(1)把握备考特点,明确复习任务。①高考第三轮复习备考具有的基本特点。时间短,3~4周,五月初至六月初;内容多,知识量大,是从新的高度和深度进行的再学习。记忆量大,综合性强,是对学生能力和素养更进一步提高的过程等。②第三轮复习是一个综合性工程,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复习之前,应充分作好两方面的工作。是吃透两纲一本,把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要求分成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以便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是吃透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参加考试的信心等,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③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对一、二轮复习的巩固,其基本思路和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进行知识巩固。巩固一轮二轮复习的成果,进一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要让学生系统地回读一轮二轮复习笔记和全部的教材,通过快速阅读以减少遗忘率。通过典型题分析和训练以提高审题、答题的能力,同时安排几次模拟考试以提高高考的临场应变能力。④具体讲第三轮复习有以下四项任务。是查缺补漏,使知识完整化。在第三轮复习阶段,因时间短,任务重,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找出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基本理论不扎实,还是推理欠严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通过第三轮复习,全面解决学生存在的缺、漏知识,使知识完整化。是唤起记忆,使知识巩固化。在进行复习前,通过前二轮的复习,学生已具有了较多的知识和不同层次的能力,只是有的知识已被遗忘了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而已,第三轮复习时,要补上那些被遗忘了的知识,使知识巩固化。是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前二轮的复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而这些基本知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学生认识了这些联系和区别。但真正把这些基本的知识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支离破碎的、孤立的或堆积式的东西变得少而精,使知识系统化,只有通过第三轮综合复习、综合练习,才能完全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是综合应用,全面提高能力和素养。在第三轮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a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能力;b通过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c通过剖析习题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d通过解题思路的点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对实验,对现象、事物、事件、情节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f通过适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和书写速度能力。
(2)研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果。①第三轮复习工作基本的策略是:提高应试技能、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具体要求是:组织击中要害的讲评课,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通过讲评达到窥一斑而见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收集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重新组织针对性更强的第二次测试,缩短重视周期。重视心理素质培养,加强考前指导,以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必胜信心,使学生在考场上能超水平发挥自身能力。②本轮复习的中心策略是让学生以“错”纠错,查漏补缺;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③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用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等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每次考完后,让学生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教师讲评要到位:本题考查了哪些知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本题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等。教师针对学生考试情况不断调整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3)辅导考前心理,保持最佳状态。①临高考前,学科教师要配合班主任做好考试前的学生心理辅导。学生以下三种思想要格外引起注意。过于自信。有些学生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这主要存在于部分“尖子生”中。重点中学中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更多些。“考大学有什么难,我还能考不上”是这部分人的典型心态。这种思想危害极大,常使人自我满足、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同时还会因此而影响、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对这些学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更不能因其成绩好而加以庇护。相反,越是成绩好的同学,越要加强教育,以促其真正成才。过度焦虑。这是大多数高三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问题。高考毕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对这一紧要关头,他们无滋无味,睡不香甜,心里焦急异常,情绪容易激动。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来,长此以往,形成恶件循环:越过度焦虑,学习上越没有进步,心里便越着急。我们尤其要注意这部分学生的主要心理波动期:小考、模拟考、高考及临考前等。要抓住这些关键期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既要面向全班鼓舞士气,更要个别谈心,以对症下药;既对学生指出焦虑是正常的,也要指出只在心里焦急是没用的,关键是尽量保持平常心,拿出实际行动来。还可让成绩接近的同学结成对子,既互相帮助,又互相竞争,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自我抛弃。这是指一些学生自感成绩很“差”,几无考上大学的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的倾向。这部分学生不多,但大多数班级都有,班主任不能忽视,学科教师应当配合,更不能因其是“丑小鸭”而不闻不问。如果说对过于自信的同学要多点冷水以促其清醒,那么,对这些后进生,则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偏爱。要为他们点一把火,以暖其心房,要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与他们个别谈心。同时,要发动班、团干部从生活到学习,全面地关心、帮助他们。②考前10天,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持最佳应试状态。离高考只剩下最后10天时间了,这段时间,大部分学校不再集中上课和辅导,让学生自己调整状态自行复习。那么,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考生们这最后10天该怎么度过,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考生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在5月中旬其应试水平基本达到了最佳状态,此后,考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最佳应试状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考生提出备考建议。不要只做模拟题,重点巩固基础知识。a这段时间,考生既不能太紧张又不能太松懈。此时就不应再只做模拟题,应回过头来把课本再看一遍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千万不要做新颖题和难题,因为这样会动摇考生的自信心。b备考复习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熟练地掌握了多少解题方法。多年的考试结果告诉我们,高考最终竞争的是中低档题的得分率。c最后一段时间,考生应当看从思维方式到解题方法到题型都熟悉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保持信心,保持最佳应试状态。d成绩比较好的考生,尤其要把复习重心放在基础知识上,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在最后阶段往往追求难题和新颖题。调整学习内容,主抓提高成绩有潜力的弱科。a从科目上来讲,这时应集中全力抓弱科。依据是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付出同样的努力,其收效是完全不同的,在起始阶段付出很小的努力,就可大幅度地提高成绩;当成绩接近极限时,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很难提高。b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能抓上去的是弱科中有潜力的科目。所谓有潜力的科目指的是成绩相当的科目中投入时间相对较少的科目,这样的学科可能存在着较大的潜力。比如同样考100分左右的两科,如果你平时在某科上下了很大功夫,那它的潜力可能已经不大了;而另一科你平时并没下过多少功夫,说明它还有潜力可挖。c在考前考生应适当淡化复习效率周期长的科目(如语、数、外),而集中力量抓即时性强的科目和内容。文科就要侧重复习政治、历史,理科则重点记忆各种公式,熟练掌握所有公式。每年高考都有考生临场因想不起公式而丢分。调整好生物钟。a最后10天的复习一定要按照考试顺序进行,上午考试的科目安排在上午复习,下午考试的科目安排在下午复习,把学科兴奋点调整到和考试时间一致。b为了防止考试前失眠,在考前一天的白天一定不能睡觉,不管多困,一定要坚持到晚上9点半以后再睡。因为白天一睡,晚上很容易失眠,而晚上睡得太早,第二天也就醒得太早。三、培优补差,全面提高
3.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搞好辅导.
各学校由于生源不同,备考的目标就有所差别。通过基础教育12年的学习,学生参加高考的基础和能力几乎大局已定,到了高三的复习备考其目标基本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目标更加分化、具体和明朗。抓好各层次的临界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得力的策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策略。临界生主要有以下六类:⑴目标一:指向高分的学生。主要是进入重点本科分数线,并且分数偏高的学生。这类学生,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导,有这种生源的学校要给予重点扶持。学生在考场中能否考出水平和实力取决于个体临场是否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对提高我县高考的声望影响巨大。⑵目标二:指向重点本科的学生。主要是进入了重点本科分数线但分数不太高和进人一般本科分数线而分数明显偏高的学生。对于群体众多的学校,是备考工作的重心。对于群体较少的学校,是重点扶持的对象。这些学生有的是各学科整体比较平衡,但个体能力可能弱了点;有的是有明显偏科现象;有的是情商问题,或有更复杂的背景。其策略是因材施教。这一部分临界生,对提高我县高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⑶目标三:指向一般本科的学生。主要是进入了一般本科的分数线而分数偏低和进入了大专一的分数线而分数明显偏高的学生。这类临界生相对来说基础不太理想,或个体能力不强势,或有明显偏科现象,或其他原因。各学校有必要加强这类学生的辅导,尽可能的提高上本科的人数和比例。特别要注意将大专一线的学生推进到一般本科分数线上来。⑷目标四:指向大专一的学生。主要是进入了大专一的分数线而分数偏低和低于该分数线但接近的学生。这类学生比例较大,是拉高我县高考水平的主要力量。这些学生情况比较复杂,各学科要充分注意这一群体学生的复习方法的指导,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尽可能考出好成绩。⑸目标五:指向大专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我县来说是最大的群体,是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最大因素。我县的整体平均分能否提高,取决于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这类学生主要因素是基础太差,因此,即使进入了第二轮复习,对他们进行最基础的知识复习,依然是备考工作的重点。⑹目标六:指向体、音、美专业的学生。其对象是指术科成绩已经进入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学生是否能真正进入录取分数线,最后决定于学科文化成绩了。而这些学生往往是文化分数和基础相对较差的,因此备考的重点是加强基础复习。3.2、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做好备考.
临界生的转化能否实现,取决于辅导工作是否到位。⑴对于目标一的临界生。可分解到各班主任,全体学科教师积极主动配合。⑵对于目标二的临界生。对群体较大的学校,一方面进行再次具体化,可分析出各学科班级的绊脚石学科,对症下药寻求备考的策略;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出绊脚石学科,由任课教师包干负责。对群体较少的学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解给各学科任课教师。⑶对于目标三的临界生。对群体较大的学校,各学科在进行专题复习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的复习。目前的高考试题基础、中等和较难的比例大体上为3:5:2,加强基础,多做基础和中等难度的试题,是这类学生取胜的基本法宝。对于群体较少的学校,要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到相关学科教师。⑷对于目标四的临界生。对群体较大的学校,各学科备考的重点应放在查补缺、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开展专题复习。对群体较少的学校,要进行个别辅导包干。⑸对于目标五的临界生。对群体较大的学校,各学科备考的重点是加强基础复习,突破口在查补缺,专题复习可结合穿插进行。对群体较少的学校,可个别辅导,包干到人。⑹对于目标六的临界生。对群体较大的学校,是学科备考的重点工作,各学科要加大力气、精心合作,复习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复习和查漏补缺上,专题复习可穿插结合进行。对群体较少的学校,要个别辅导,包干到人。四、强化管理,优化备考
学校、学科组对各学科的高考复习,要紧紧抓住复习常规管理,使之复习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最优化,尽可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4.1、优化集体备课,提升备考质量.高考年年考,但年年有新意,有新情况,有新问题。因此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通过集体备课,才能集思广益,实现脑力资源的共享,提高备课和复习备考的质量。⑴集体备课要保证工作程序化,落实制度化。①备课过程要做到个人钻研备课,集体研究优化,反复修改完善,具体分析细化。②检查落实要做到个人备课写实,集体备课落实,结合实际施实,检查听课查实。⑵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优势,增强新老教师的互相切磋。①要把老教师的专业深厚扎实与青年教师的思维灵活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②要通过集体备课优选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哪些该讲或不该讲,哪些多讲或少讲,讲到什么程度,一堂课到底解决哪几个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落实的怎样等切切实实做好、落实好。③确保每一节课高标准、高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圆满完成高考的复习要求。⑶集体备课作为备考复习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分管领导的检查不能仅流于形式,要深入到课堂听课,检查备课的实效。4.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⑴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作为高效率、高质量要求的高考复习,必须认真研究复习的主要课型知识复习课和试题讲评课,要明确两种课型的特点、功能、作用。⑵采取恰当的、科学的、有效的形式和方法。避免把知识复习课搞成炒现饭,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的宣讲课。既要注重控制课堂容量,不“满堂灌”,又要积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4.3、优化习题练习,提高测练质量.
在第一、二、三轮复习中,从整体课程安排上来看学生练的时间,做题的时间后二轮复习比以前要相对多些,通过学生的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高考所需的能力,这种做法是对的。⑴精选题目。各校资料比较丰富,二、三轮的复习时间相对要短,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做完教师认为比较好的习题或模拟题,因此教师必须精选题目。①有许多题目是不重要的,应当删去,有许多重要题目在不同资料上是重复的,也没必要让学生机械的重复去做,也应做必要的删改,对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教师必须事先预做,使之心中有数,避免成套发放,教师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的做法。②教师应当通过精选用少而精的题目辐射出去,用少而精的题目统领几乎所有的题目,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③有一点必须注意,有些教师对资料的依赖性太大,沉溺于资料中,整天要求学生做资料,对答案,就题论题,讲不出该题所反映出的思路、方法、规律,讲不出该题所代表的题型,挖掘不出深层次的东西,这样下去,势必削弱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⑵提倡拼题。各地模拟题、综合题比较多,成套发放学生肯定做不完,吃不消。①备课组长应负责组织教师把各地的模拟题、综合题按照不同的要求(如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等)进行剪辑、拼贴以提高复习效率。②在题目的选用过程中既要考虑知识点,又要着眼于高考的能力点,要体现科学性、基础性、针对性、灵活性、创新性、层次性、时代性、综合性的原则。4.4、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四个转变.⑴是“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分析判断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何提取运用是第高考复习必须解决的关键。①第二、三轮复习不应当“给出方法选题目”和“给出知识、思路选背景”,而应当是“给出习题选方法”,给出背景问题选知识、思路”。②只有在如何选上作文章,才能解决学生自己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一点就明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⑵是“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重点和热点问题”。第二、三轮复习仅有两个半月的时间,面面俱到是根本办不到的。①要结合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挖掘重点和热点,围绕重点方法(通性、通法)。②重要知识点,重要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重点内容,狠抓过关。⑶是“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二、三轮复习要强化“精选”、“精练”、“精讲”。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①贪多嚼不烂,学生消化不了,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必须“精选”、“精练”、“精讲”。②“精选”、“精练”、“精讲”也不是“少选”、“少练”、“少讲”,不是从多少上划分,更不是选难题,难未必精,精未必难。③要求教师在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上把握准确,确保讲练适度,测练适中。⑷是“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高考总分中各科分值的“含金量”是相同的。①虽然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心与成绩的“强弱”是相辅相成的。一味强调“补弱”而忽视“优势”学科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是不科学的。②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其“扬长补弱”才能发挥优势学科,降低弱势学科的影响,提高考试成绩,增强学生信心,最终达到增大上线率的目的。五、科学备考,提高质量
我县高考备考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中课程理论为指导,以《考试大纲》(说明)为总纲,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以教学研究、集体备课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优补差、突破弱点为增长点,科学备考、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提高质量。5.1、以“纲”为纲,明确方向.
《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纲领性文件,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最大的信息源,要加强《高考考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的学习、研究和应用。⑴建议将《高考考纲》、《考试说明》印发到每个教师、学生手中,“纲”不离手,把它们作为整个复习阶段的指南。⑵以学科教研组长为单位,组织教师对《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进行解读、研讨,准确把握高考知识点、能力点、复习范围、难点标高。注重把《高考考纲》和《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对照研究,找准重难点;把《高考考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及评价结合起来,明确专家们对试题评价哪些是肯定的,哪些方面需要克服或改进,明确高考命题的方向。⑶要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使用《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从而对高考“考什么”“为什么考”“怎么考”的问题有一定客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避免做无用功。⑷要正确使用好《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将《高考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系列化,每个考点题目化。⑸教材也是不容忽视的信息源,三轮复习都要翻阅教材,达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5.2、关注课改,把握趋势.
我省已于201*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并于201*年起进行高中新课程高考。⑴此前在高考中将会渐进适应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如新课程注重课程目标(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应用类)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课程内容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是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②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④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将会对高考命题产生影响,是不能忽视的。⑵我们要学习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新课程《考试大纲》以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解析近几年课改省份的高考题,寻找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5.3、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是高考备考的主阵地。提高高考成绩,关键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改革“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法,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施“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轴,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建构知识。⑴加强学习培训,让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掌握主体建构的各种课型模式及操作办法。①如复习课可按照“五段式”进行:考点解读。梳理知识,可采用检查练习的形式进行。尝试练习,教师要将考点转化成题型,让学生试做、讨论,教师点拨。方法总结,引导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反馈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②再如评讲课,可实施以下教学过程:错因分析,教师批阅完试卷后,逐一统计得失分情况,分析错误原因,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思维障碍,初步明确矫正方案。自查自纠。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教师评讲,归纳总结。反馈练习,针对易错题,进行迁移训练。建立错题集。⑵开展集体备课,组织编写导学案。⑶培养典型,全面推动。利用典型进行示范展示,然后全面推开。⑷课堂“三不讲”:①不考的不讲,讲不懂的不讲,已懂的不讲。②切忌一讲到底、照本宣科、面面俱到。
5.4、加强研究,集体备课.
高考备考需要集中力量作战。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得到广泛认同的有效举措。⑴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集体研究、集体备课领导小组,教研组长为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为副组长,其它学科教师为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⑵重点组织研究《高考考纲》、《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编写导学案,命制训练题和试卷。⑶集体备课要做到:①“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②“三公开”:资料公开、信息公开、好题公开。③“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④“六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导学案、统一测试。
5.5、练为主线,提升能力.
训练的功能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提升能力、适应高考。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跳进题海,学生要跳出题海。⑴训练题、测试卷要严格符合《高考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⑵学校要给教师配备丰富的备考资料。不同省份的、课改实验区的资料都要占有,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近三年全国各地模拟题每个教师必须有,高考题、模拟题要求每个教师预做一遍。⑶要集体组编试卷,不用套题。关注本省题,慎用外省题;改造课本题,结合学生实际命题。⑷注意考试的难度和频率。平时的训练难度应在0.75左右,大型模拟考试向高考靠拢,减少重复训练。⑸做好考试质量分析。分析到每个学生,分析到每个题目,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据情施策。5.6、学为主体,授之以渔.
学生知识的掌握是教师指导下内化的结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⑴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年级大会或班会,交流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记忆知识,学会整理试卷、错题集等。⑵掌握考试技巧。教学生考试时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局部后整体,学会分段得分,立足中下题,检查可疑题。做到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⑶把复习计划交给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复习的时间,自习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自主复习时进行引领。⑷鼓励学生,调适心理。关注学生学习心理、考试心理的变化,及时咨询和帮助,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5.7、培优补差,挖掘潜力.
尖子生担负着冲刺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任务,临界生是提高一本上线数的有生力量,必须高度重视,集中人力物力,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这关系到高考的成败。⑴尖子生培养。①根据考情及个人素质,确定尖子生名单。②明确辅导教师,每科一般三人以上,降低风险。③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和谈话,掌握学生的弱点,一般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针对性地进行辅导。④根据学生要求放宽自主复习的时间。⑤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动态,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其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⑥请荣县籍清华、北大学生回母校或发函介绍备考经验和体会,激励学生勇于拚搏。⑵临界生治跛。①根据模拟考试划线情况,确定一本临界生。②立足于课堂,关照临界生。各科的教学标高、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课外辅导等要优先满足他们的要求。③个别辅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推行联班教学,针对学生的弱项,用最优秀的教师组织教学。⑶实行培优补差责任制。根据学生高考的进步情况进行同奖同罚,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8、加强交流,捕捉信息.有价值的信息也是分数,搜集信息也是高考备考的重要工作。既要保持与市内各区县的沟通,又要加强同市外成都、绵阳等城市的联系,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人缘优势,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试卷,让全县高三师生共享。
总之,在201*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中,我们将以教育优先发展为先导、与时俱进、齐心协力、扬长避短、克服困难,切实把高考复习备考工作作为高中学校的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确保我县20年的高考再创新辉煌。
高考第二轮复习的方法与要求
高考备考复习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复习;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层层加深,因此,高三师生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下面从三个方面谈高考第二轮复习的方法与要求:一是高考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及要求;二是高考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与要求;三是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对策和要求。
1、高考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及要求
要搞好高考复习备考策划,就要制定出科学、周密、完整、和符合校情学情的总复习计划。寒假过后,201*年3月初,大部分学科将进入高三复习的第二阶段(第二轮复习),第二阶段的复习,时间上从3月到4月,大约需要2个月,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2个月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复习效果,成为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一线高三教师来讲,设计好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1.1、第二轮复习的目标和任务。⑴知识加深理解,能力有所提高。⑵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密切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⑶掌握常规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2、第二轮复习的原则和策略。⑴着眼于知识重组,建立完整的能力结构。⑵关注“主题”与“主干”的熔点,实际联系理论,形成思维体系和方法。
1.3、第二轮复习专题的类型和呈现方式。⑴以重点知识专题和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专题为主,辅之以题型和类型专题、实验专题、问题专题以及审题专题等。⑵专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概述、例题、总结和强化训练”四部分。①概述要准确;②例题要典型;③总结的方法要全面深刻;④训练的量与质要匹配。
1.4、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的要求。⑴体现“三个针对”。①针对高考要求;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③针对一轮复习所遗留的问题。⑵符合“一中”。即每个大专题所选择的子专题内容要有一个明确的解决问题的中心指向。⑵实现“四化”。对每个专题的复习要力求:①散乱知识系统化;②简单问题复杂化;③复杂问题简单化;④已会问题规范化。⑵专题内容要“四讲”。①讲《考试大纲》要求;②讲高考试题的解题角度;③讲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④讲答题和复习的误区。⑷课堂结构的“四步”。①概述;②例题;③总结;④强化训练。⑸课堂结构的“四小”。①一个小测验;②一个小变式;③一个小巩固;④一个小总结。
2、高考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与要求
高三该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这时候,同学们都做了很多各类练习题,可还是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这一科或者那一科成绩不理想,不知道这一阶段怎么复习才可以将成绩提高更多,甚至有的同学还产生了畏惧情绪,心理压力很重。其实,只要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调整好心态,认真做到以下“三三六”的策略与要求,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注重“三个回归”。
⑴回归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因为它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指南。考生比照自己的知识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考试说明里的“掌握”“了解”的知识点要清楚,后面的题型示例要会做。要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与发展,但更要明确“不变的才是最重要的。”
⑵回归课本。因为高考命题的原则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要牢牢抓住课本,重视课本。把教材中的重要理论、主干知识点结合考试说明再进行一次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因为从内容上看,高考试题更注重考查的是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在该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又是最基本的、不偏不怪的知识内容,不能光看,要做记录和整理。既然知道考试重点,就一定要理解,要识记,怠慢不得。记忆是有规律的,总的来说就是记忆要及时、要反复多次、要自己给自己“讲解式”的去记忆。有的同学不肯在理解和记忆基本理论上下功夫,缺乏将其“内化”的过程,也就不可能运用自如并得到分数。
⑶回归高考题。在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卷的关系。两类卷相比较,前者由专家命题,试题科学合理,逻辑性强,而后者则科学性较差。因此,这一阶段,同学们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做一些近3年来的高考真题,并做认真的分析,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同时,也可以达到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是否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2。2、紧扣“三个关键点”。
⑴突出常考点。浏览近来的模拟试卷,寻找出常考点,这是我们做到知己知彼的第一步,对于这些常考点的考查基本方式、基本题型、基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⑵强化得分点。在练习中能得分的那些知识,那些题就是我们的得分点。
⑶强化丢分点。要走出“越基础的题越易出错”的怪圈。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强化训练是有效途径。
2。3、做好“六项工作”。
⑴查缺补漏。通过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知识缺陷,在短期内要补齐。
⑵回头看错题。过去做错的地方,是考生掌握最薄弱的地方。
⑶提高做题的规范性。高考解题有它的规范性要求,所以,要多读历所的高考题的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寻找到各科解题的规范技巧,力争在这方面不失分而多得分。
⑷关注新教材。对于教材的发展与变化是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我们要关注这点,也要充分感觉到这些变化考查方式与能力要求。⑸使用好近期的各套试题。尤其是近几个的高考试卷与这几次的模拟试卷。
⑹调整好心态。①以平常心对待高考;②合理定位,不搞攀比;③正向暗示,相信自己;④听听音乐,放松情绪;⑤考前不要放下手中笔,保持应试状态。
3、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对策和要求
3.1、认清形势,奋勇拼搏。
今年在考生人数有所增加,本科扩招放缓的大背景下,能否实现既定目标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⑴要认清新的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⑵要振奋精神。奋勇拼搏,将今年高考备考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效益。
3.2、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把高考复习备考列为当前学校和高三年级的首要工作,切实加强对高考第二轮复习工作的领导和管理。⑴是加强目标管理。①要层层分解任务,人人明确责任,健全目标考核制度;②实施目标激励战略,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⑵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①教师的管理以完成工作的“质”为重点。要加强对备课质量的考查,看集体备课中的任务完成了没有,考点细化了没有,方法找到了没有,规律总结了没有,练习选择了没有,能力培养的途径设计了没有;加强对课堂质量的考查,看容量增大了没有,思维训练了没有,考点落实了没有,学生会学了没有;加强对练习质量的考查,看练习的计划性,练习的选择,练习的批改,练习的讲评和问题的矫正等环节落实了没有。②高三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复习策略对路,复习计划明细,复习方法科学,复习资料优选。③要反复强调高三教学的要求: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有效练习提高能力、规范训练适应高考。⑶是加强教学督导。学校领导和教导处:①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督备课,督上课,督辅导,督考试,督讲评,督总结,督反馈。②了解情况,协调关系,解决困难,鼓励支持。③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调控教学、优化备考的过程管理。⑷是加强学生管理。对学生要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管理。①合理安排好学生学习、休息时间,在“严、实、精、细”上功夫。②学生的管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重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③要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理,自卑心理,树立信心。④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催人奋进的教学氛围。⑸是加强青年教师管理。第一次带高三的青年教师,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或试卷,每月出一份练习或试卷。尽量多听老教师的课。
3.3、研究三个“文本”,合理安排复习。⑴认真学习,仔细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评价报告”和近三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走向,明确201*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是高三备考的首要任务。研究这三个文本,才能确保高三教学方向清晰化。①要通过学习,准确把握考查内容的重点和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对命题主向的预测,使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②要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使用考试说明,从而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避免无用功,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⑵针对第一、二次模拟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基础还不牢的问题,确保不偏不废,不留盲点,不留死角。抓基础是高三教学的本质要求。学生能力不是空中楼阁,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①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在学生知识基础还没夯实的情况下,打马过桥进入第二轮,进行过深过难的训练,就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②我县存在着大量的中等偏下生,他们基础薄弱,或是五门均衡,整体薄弱,或是有一至两门短腿学科,这批学生最需要的是全面、厚实的基础知识。如果高三教学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学生在高考中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多得分,高档题得些分,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学生考上本科。⑶第二轮复习,要以专题过关训练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学科能力提升为目的。二轮复习的教学起点要依据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恰当地选择,以希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宜。二轮复习拟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要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明晰的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第二阶段要瞄准高考,着重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主要是按高考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求,难度,精选精编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的模拟训练,总结应试经验,提高应试水平。研究答题战略战术,指导学生通过训练努力做到会做的题都能得到分。③第三阶段,主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反馈矫正,补缺补漏,调整状态,确保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高考考试时段,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1.4、落实教学常规,优化备考环节。
第二轮复习是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面对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挑战,第二轮复习必须强化过程管理,优化复习环节。⑴优化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质量。集体备课是保证第二轮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检查,提高备课和复习备考的质量。①集体备课要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要求: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相互协作;认真分析教情,学情,将每一次教学过程建立在学情基础上;仔细分析每个考点的能级要求,把握教和学的尺度;充分挖掘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自主复习指明方向;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每个考点的复习都要讲究方式,方法;精心选择练习题,增强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②要通过集体备课优选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对哪些该讲或不该讲,哪些多讲或少讲,讲到什么程度,一堂课到底解决哪几个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要统一要求,确保落实。在此基础上狠抓个人二次备课,从而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和质量。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对二轮复习的主要课型专题复习课和试题讲评课的教法和学法的研究。①力戒把专题复习课搞成知识点的再罗列,把讲评课变成对答案。为此,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要求各学科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1-2节示范课或研讨课,解决提高二轮复习的课堂效率和质量问题。②上好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又是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深化,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就某块知识或某些方法或某重点热点问题为专项进行强化复习和训练,把知识和能力加以综合。其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发展性,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总结规律,融会贯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题内容的设计既要具有科学的模块性,又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有效的知识性。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师的讲。落实“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坚决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老师又抓不住学生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③专题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要整体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宏观上理清每一个专题的特点、特征和在教材中的地位,要帮助学生剖析知识结构,挖掘内在联系,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要突出重点,切忌平均用力,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在专题复习中,对哪些该多讲,讲到什么程度要做到胸中有数,敢于取舍,善于取舍。要重点讲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理解或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讲学生似懂非懂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讲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二”的地方。要讲清规律,使知识与能力系统化,规律化,不能就事论事,就题论题,不能停滞在对知识的简单重现和反复上。③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针对性、系统性,讲学生所需,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坚决杜绝讲评课上主观随意、泛泛而谈、只对答案、就题讲题、讲完了之等不良倾向。讲评时要求做到四个结合:是详讲和略讲的结合。对于每一次练习和考试,在批卷后要有详尽的统计和分析,从中掌握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讲评试卷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讲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错因,要抓住典型题,明确典型思路,研究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讲评与反思的结合。抓住每次考试,让学生分析与研究试卷,查找失分原因,搞好分析总结,填写试卷分析统计表。老师在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是集中讲评与个别答疑相结合。集中讲评主要针对练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作本质剖析,作总结概括。而对那些在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相对于个体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采用个别答疑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对重点帮扶对象的薄弱学科,可采用一对一的讲评。是讲评和补救相结合。对复习和训练中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在讲评中和讲评后要及时作补救性讲解和矫正练习,以巩固讲评和复习的效果。⑶优选精选试题,提高训练质量。在第二轮复习中,从整体课程安排上来看学生练的时间,做题的时间比以前要相对多些,通过学生的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高考所需的能力,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市场上、网络上各地模拟题、综合题真如汪洋大海,成套发放学生肯定做不完,吃不消。因此,老师要有精心选题、精心拼题上下功夫。①选题要有针对性(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基础)、层次性、新颖性。不翻印成套试题,不选印老师没有做过的习题。坚持“老师先做题,学生后做题,老师精选题,学生做好题;坚决删去偏难怪题”的原则。②训练中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第二轮复习没有一定的训练量是不行的,要求每个专题要有四种练习: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矫正练习。要注意训练的“质”,要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战术,突出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做的题都做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低效现象。用少而精的题目统领同类型的题目,举一反三,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要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通过不同时长的限时训练,强化学生的做题的时间意识、规范意识。同时要纠正学生只管将题做完,不追求正确率的不良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学会“熟题找差异,生题找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指导学生善于总结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③在训练中,要求教师强化矫正意识,发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要抓住不放。要建立矫正机制,每周留有专门的矫正时间;在课前,课堂,课后实行全程矫正;选编矫正练习加以强化;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矫正,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矫正的习惯,做到“日清、周清、月清”。
1.5、抓好三类学生,提高上线人数。
为了实现我县今年的高考目标,达到大面积丰收,在教学管理中特别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⑴抓好艺体类考生的工作。今年我县艺体类考生与往年相比仍有较大数量,如何利用好这个资源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一阶段,该类考生忙于专业训练,文化课落下了一大截。在该类考生专业考试过关之后:①要加大对他们的管理力度,落实老师承包制。②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课和辅导措施。③强化文化课复习,想方设法提高文化课成绩。④提高成活率,争取文化和专业双上线。⑵抓好希望生的转化工作。希望生转化工作是确保高考大面积丰收的关键因素。一、二模考试中,我县低分学生较多,只有把这部分学生抓上去,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①要建立希望生档案,对他们要采取承包到人策略。②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拟定具体的补弱措施。③补弱要做到六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材料落实,效果落实。⑶抓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随着高考日益临近,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躁不安、抑郁厌学、考试综合症等,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这些不良情绪就会蔓延。①要充分利用班会和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正面引导,为学生树信心,鼓斗志,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做每位学生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学生轻装上阵。
甸垛中学年级组二轮复习工作思路
--------------------------------------------------------------------------------
K币(0)个发表日期:201*年4月4日【编辑录入:wzhqa】
金牛旺岁,瑞雪飞春。带着丝丝寒意,09年高考已迈着厚重的步伐迎面而来;我们不用感叹,不需留恋,拍拍身上的雪花,又站在迎考的风口浪尖上了。
对照目标,存在压力,但更是动力。为了不辜负上级的重托、社会的期望,我们针对本届学生已有问题和潜在能力,吸取以往复习备考的经验教训,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以学习中为契机,群策群力,精心谋划09年二轮复习,具体而言,努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规划安排上
我们结合以往的实践,将整个高三备考复习分为四轮,即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各有侧重。本学期里,二轮复习从2月到4月中旬。第二轮复习,重在抓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完成学科内知识体系的构建,并计划每周整合一套试题,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三轮,强化训练阶段,打算分两步走,先用3周时间进行模拟训练,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全面训练;再用一周时间,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一年复习的内容,查漏补缺,这一阶段,教师更多地发挥指导作用,力图让各类学生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益,取得主动权,各科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来整理反思自身的整体复习状态,研究考前来自各地的新信息,准备答疑和考前指导;5月下旬为第三阶段,增加师生交流频度,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各方面信息,回归教材。在5月底,组织一次适应性考试,而后结合试卷,评讲指导,让学生满怀信心去参加高考。
2、情感上
我们将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进一步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引领学生在阶段性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追逐新的目标。
在课堂上,经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积极自信的感染,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经常选取高三学子成功的典型事例,给学生讲、读,在鲜活的事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奋进。指导学生制定每月具体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薄计划,以此促进学生不盲目、高效率。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做好尖子生和边缘生及个别困难生的心理工作,稳定学生队伍。
2、备课上
每位高三教师都深入备课,充分利用各类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呈;认真设计每课学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认真设计各科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尤其是试卷讲评课。
3、授课上
原则是: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继续改进教法,采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授课。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学得扎实、练得有效、动手动口动脑。保证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听、说、读、写、练。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按照高考复习计划逐步让学生训练要点,整理学案,记笔记,练卷子、巩固提高。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同时督促每位教师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3、辅导上
我们要求各班都要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年级组安排人员进行检查。自习课上专题辅导,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课下个别进行辅导学生。同时对体育生和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4、复习、应试指导上
强化落实,狠抓及时性的复习巩固,反复不定期练习某个知识点,进行滚动复习,把周练、双周考与统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径,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5、学生习惯改进上
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板演和小练习,检查知识点。
6、教师业务提高上
要求全体高三教师虚心学习,积累资料;积极听课,积累经验。广泛研究近年的高考试卷和新考纲,从历年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先进地区命题中找趋势;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各种试题的集中研究中找动态和新意,从考纲的整体修订的立意中来分析变化,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和帮困教学,在有限时间内狠抓成绩的进步,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取得进步。
7、管理上
科学安排,明确规划,可以算是运筹帏幄,但决胜千里尚需战场上一刀一枪的实干,教育也是如此,再好的计划也需要靠优质的管理去落实。从年级的管理来看,主要是明确一盘棋,突出“三全”(全程、全体、全员)。
全程:从学期初一直到高考结束。在所剩的一百二十天里,时刻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一起抓。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定期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各科任老师,与学生谈心、交流,指出存在的问题,检查落实情况。
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进入高三后,尤其第二学期,学生两级分化逐渐明显。年级组提出:面向全体,挖掘潜力,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希望的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临界生,全体老师要特别关注,了解他们的情况,进行过细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分析存在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员: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出成绩。我们提出人人既是教学人员,又是思想心理辅导员的全员抓德育的思想。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老师,或者年级组长,或者学校领导,不管谁发现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大家都要相互通气,相互协商。对重点学生的重点问题,大家齐抓共管,定期召开的学情、教情分析会,研讨本届、本班学生的学习思想现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案性的建议。同时经常联系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阵地,学校、家庭双管齐下,齐心协力,互为补充,对个别的问题与家长个别交流,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碰头,平心静气的交流;对共性的问题,我们协调各部门,及时召开全体家长会,宣讲政策,争取理解,求得支持,形成默契。
以上就是我们高三年级组的一些工作设想与做法,我们深知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我们更知道我们所做的这项工作是光荣的。任重道远,我们自当奋起前行,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我们有信心上下同气,将09年高考这台大戏唱响、唱亮。断桥边
1.进一步强化管理,落实职责,营造良好备考氛围。
在今年的备考工作中,学校将努力强化管理意识,优化对年级、班级、备课组、实施小组和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全体高三教师的积极性,发挥群体作用,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备考氛围。学校抓宏观管理,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具体负责整个备考工作的运作。各学科教师负责抓学科的备考质量,力争提高学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重点培养学科尖子生;班级负责抓本班上线人数,做好临界生工作,力争增加各批次上线人数,重点培养总分尖子生,力求进入全市前20名。
2.进一步优化“三轮复习提高法”,突出各阶段重心。
根据“一轮夯基础,二轮促提高,三轮求突破”的复习思路。各备课组结合学情研讨,制订本学科的备考计划。科任教师按学科计划抓好落实,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确保各轮复习按时结束。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阶段(201*年7月26日201*年2月底结束)。按照“教材为主,教参为辅”的原则,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重点,以“注重基础、回归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高考命题导向为指导,全面系统地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突出“以本为本”,高度重视教材中的基础题、典型题、创新题和研究性题,督促学生不折不扣完成,对教参中的题要结合学情、考情合理取舍,坚决纠正贪大求深,失去重心的高考指导。
第二轮复习综合提高阶段(201*年3月--4月中旬)。按照“以纲为纲、归纳综合、提炼专题”的原则,以新考纲为主线,将学科知识归纳总结、梳理整合,提炼成若干个专题,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分层定位、主动取舍、滚动考查、查缺补漏等方式,解决第一轮复习中的遗留问题,巩固第一轮的复习成果。另外教师要加强高考范题研究,把握高考导向,各备课组应重点放在选题和组题上,突出二轮复习试题训练在题型和难度上与高考接轨。
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阶段(201*年4月中旬6月初)。重点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同时学校将统一安排,限时训练,批阅讲析结合、滚动强化,让学生在考练中发现不足,在批阅中规范解题过程,在讲析中强力纠错,在循环、滚动和仿真题训练中提高能力,在强化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
3.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奖惩激励。
学校继续实行高考目标管理责任制、奖惩激励制、末尾淘汰制和一票否决制。学校针对往届实际完成情况和本届学生实际,制定高考质量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具体到每个学生,做到压力层层传递,人人有目标,个个挑重担。对实验班下达重点和本科质量指标及会考优良率,对普通班下达二本和三本质量指标,并分解到班。同时,对年级、班级的奖罚适度降低力度,加大对单科的奖罚力度。充分调动各科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指标的评价、激励和导向作用。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中对高三教师适当倾斜。此外,继续坚持每次月考后对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的奖励,特别是高考结束后,对文理科前三名学生进行奖励,并加大奖励力度。
5.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复习效率。
备课是关键。要求精心备课,每节课都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好教法,做好必要的学法指导,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学会、会学。
课堂是中心。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落在课堂教学上,追求高效课堂。学校将通过听课、说课、跟踪听课、上示范课、听推门课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心检查监督,规范课堂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上课随意、盲目、耗时低效的现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作业是保证。学生必须有书面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改,杜绝仅订正答案或只查不批阅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精确意识、答题速度、规范解题过程和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作业,强化知识,增强能力。
辅导是良药。针对学生的拖后腿学科现象,要求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式”辅导,即对每次考试的试卷进行一对一的评讲和辅导,实行“单果”管理,分析不足,指出努力方向。
月考是法宝。第一学期进行4次月考,第二学期进行3次模拟考试(含全省诊断考试)。学科教师按照进度进行检测5次以上,学生自我检测10次以上。每次考试后进行质量分析,使教师的指导更具体、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6.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保证良好的复习秩序。
打造团结协作、合力共事的备考品质,认真落实盯紧扣死的学生管理方法。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精神,确保良好的复习秩序。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抓好两操、自习和课堂教学纪律,创造稳定的教学秩序。
二是加强班风建设,狠抓学风和考风,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促使整个高三年级形成良好的高考备考氛围。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做好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控工作。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比常规教学管理更难。从包级领导到年级主任,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都把高三学生的状态调控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通过快速反应、状态调控和个别扶持等措施对每位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心理、情感等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做到“有形的管理”与“无形的调节”相结合,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复习。
四是加强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和分析,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对每一次统一考试,按备课组做质量分析。班主任应对本班同学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全面科学地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是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加强教学反馈,了解学情。
六是定期召开学生大会,进行动员、鼓劲,提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召开两次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7.进一步实施因材施教,拓宽特长生培养渠道。
为了适应音体美特长生高考改革的需要,结合201*年高考特长生教育教学取得的经验,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和现有条件,积极发展专业指导教师,打破过去一人全包,专业单一的高考备考思路。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在学科基础上,选报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高考上线的专业,逐步使我校特长生训练类型齐全,教师指导专业化,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激活特长生高考训练。
8.进一步加强对高考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力度。
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三管齐下,严格操作,及时检查、指导、反馈。继续坚持对教案、作业、辅导、跟班和课外兴趣活动的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学生评教、质量检测和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强化措施。教务处坚持检查早自习,上课,晚自习,做到课课检查,周周公布。坚持每两周对高三进行教学督导,并积极配合县局做好每月一次的教学督查。以教研组听课、督导听课、上示范课、听推门课等方式进行检查监督。听课后结合教案,及时进行点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责令其改正,对问题严重的,进行轮回检查听评。同时对实验班教学进行研讨式的听评课活动,及时了解教师的复习思路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较大提高。督促全体高考指导教师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教学环节和教学措施,努力提高高考工作质量。
9.进一步发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精神。
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是高考致胜的动力。一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精诚团结,齐抓共管,保证班级的稳定和年级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各备课组团结协作。备课组依据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注重分工合作,加强整体意识。各实施小组内也要团结协作,保证各科目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合理科学地搭配。三是继续发扬“三苦”精神,学校领导要深入一线,全程跟踪,调研,苦抓;教师要克服一切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各尽所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级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学生要努力配合,确保年级、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
K币(0)个发表日期:201*年3月18日【编辑录入:wzhqa】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
一节有意义的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接受《厦门晚报》记者的专访,要求其概括一节好课的标准时曾说过,“教师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的,而不是给听课的人士上课的,所以一节好课不能十全十美,但要有意义”。这里所说的有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知识,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也可以是能力得到锻炼,产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是教学效果反馈回来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更可以是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信心增强,继续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一节有趣、有效、有意义的好课要看师生双方面的表现:
一、教师的素养是生成一节好课的前提
1.目标明确,教有方向
通常上课前教师都会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但是如果达到目标的途径不够清晰,或目标定得过高,脱离实际,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一次学习完新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学生完全没听懂,思前想后找不出理由,那节课的活动安排的很好,学生参与的情绪也很高涨,气氛相当活跃,但为什么作业会做得一塌糊涂呢?反思的结论是:教师只是为学生有得活动而设计活动,对学生的学生目标并不是很清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当时学生的热情劲儿只顾着活动,使得活动变成纯粹的“玩”了,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目标,所以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数的奇偶性》,课后觉得此课上的很顺,教师学生也很配合,但就是讲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专家评课时说,上课教师虽然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做到了解、理解或掌握相关知识,基本技能也达到相应的水平,但只是满足了知识性目标,没有在讲授知识或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啊,虽然上课教师在进一步出示一些难题也只是在加深该课的知识的深度,但这不能取代能力性的目标。
学科教学除了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还应具有思想教育、情感渗透的功能。因此,一节好课教师还应根据各科教材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试想一下,若干年后,哪怕这些学生这节课学到的东西都忘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的一些技能是永远忘不了的,思想上、情感上得到的熏陶也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当然,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是否一节好课还要看教师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例如对一个两极分化悬殊的班级,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可分难易两个级别,要求或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掌握其中之一。
2.驾驭课堂,机智应变
一节好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能智慧、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际效率,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
一些平时课上得还不错的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每逢观摩课、赛讲课总是很紧张、很不自然,与平时上课完全不一样。我们学校一次教师赛课比赛,由于当时听课的人很多,一位年轻教师很紧张,提问学生,谁料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他还紧张,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也答错了,考虑到在听课老师面前不能太丢面,那位教师要撑面子显得自己老练,便故作轻松姿态轻描淡写的说学生错了,然后迫不及待地用课件显示出正确答案。紧接着按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下去。课后的作业,可想而知,在那个学生出错的地方几乎全军覆没,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实质上无论这节课在听课者眼里多么精彩都是失败的。
当时如果那位教师能利用学生的错误立即纠正并因势引导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从而让学生自己找错,化弊为利,效果就不一样了。
评课时被提及,那位教师说原以为很简单的一个提问,学生却出错了,出乎意料,怕驾驭不了这样的局面,所以不了了之。是啊,怕学生出错的思想在教师的心里像根刺。一旦触动便掀痛全身,所以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避免防止学生出错,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当学生出错教师总是冷漠对待草草了之。而另一位教师上同样一节课时,学生犯同样的错误这位教师没有急于点拨或替学生包办,而是把学生犯的错误加以利用,循循善诱,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5分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这样不仅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老师实在处理的扎实到位,学生的错误竟成为这节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出错是学习的正常现象。但为什么同样是学生犯的错误,在一位教师课上却是败笔,在另一位教师课上却是亮点呢?归结原因是后者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做了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灵活应变,机智处理,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又高于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如果没有学生犯错不一定就是好课,一节课好坏不在于学生是否出错,而是因为教师不怕学生出错,运用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反能“将错就错”,这样的课才更真实、更精彩、更有意义。
3、因势利导重视调控
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间思维碰撞、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研讨交流的机会。学生交流、探索时,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引领调控。因为一节数学课只有40分钟,并且每节课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果不及时调控,就会浪费时间,使教学无效。所以教师要收放有度,进退适时。
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在学生概括总结时,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而对一些需要脱口而出的内容,需要反应敏捷的内容,需要联想丰富的内容给的时间相对可以少一些。争取时间的实用性,减少盲目性的教学。
教学完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后,我鼓励学生探索:“两个长方形周长相等,面积有什么关系,是否一定相等?”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答出来的问题,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学生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得出结论的。我首先让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思考、探索,一段时间后,让学生与周围的同学互相交换意见、交流看法,此时无声变成了有声,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果没有静静地思考过程,只是讨论时被动的听别人发言,学习的实效性就会很差。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调控,使课堂呈现出动静结合的和谐美,无声有声的意境美。
二、学生的表现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
1.学会学习,乐在其中学会学习在这里指的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和学习时间的合理支配。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但课堂受时间、空间和主观因素等的限制,如果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那么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说实话,其实每个教师都懂得“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可是如何实现就成了问题。有些班级,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学生也在洗耳恭听,但测试成绩却很不理想,分析起原因发现,课上教师的问题是听懂了,但课后再让学生做同类型不同内容的题学生就不会了,学生抱怨说这个问题老师没讲过,所以不会做。是啊,课上教师讲的再精彩,学生听得再明白,也只不过是懂得了一个问题,而学习能力没有提高。
在一节好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找到答案,而不是把答案告诉他,然后让他记下来,过几天再搬到测验卷上。其实现在想想我们自己在学生时代经历的大多数教育都是这样的。在校要听从老师的话,在家要听从家长的话!听得多了,就没有了自己思考的机会,更没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所以要使课堂教学变得优质,教师应让学生会学习。
2.亲身体验,感受过程
一节好课要看学生有无亲身参与体验,感知学习与认识问题的过程。听过一节《生活中的小数》的公开课,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模拟情景,假设给每个学生一张100元一次性购物卡,用此卡到超市购物,这个情景非常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一次性购物卡是不能透支的,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买东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情景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但教师见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成功,急忙让学生合作解答,结果可想而知,能发现问题的个别比较优秀的学生七嘴八舌各自为政,而更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根本参与不了,个别后进生更是不知所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这时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把问题分轻重难易作讨论。当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后也不要急于让学生合作解决,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在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改进学法,再组织学生合作解决,结合大家的智慧,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相互比较,相互补充,相互认同,相互接纳。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为学生能发表和别人不同的独立见解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打下了基础。这种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成功与失败。
在这一过程中,有生生互动,还有师生互动。学生的倾听,表达,交际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学生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不断提高。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而不乱,教师的导也在参与之中得到了体现。
3.学生主体,重在参与
教师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刚毕业出来时我们没有什么经验,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课上往往很严肃,慢慢的,学生们不敢再说悄悄话了,课堂变得很安静,但课上得死气沉沉的,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教学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如果教师整节课都在讲,学生听足一节课,是很残忍的,这无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这个试验体动了起来,不光是嘴动起来,手也要动起来,还有思也要动起来,学习才能变得有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无被突出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所以,一节好课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学科学生都有不同的主体参与方法。教师要以关注学生为核心,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总耗时不宜超过20分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还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惑,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K币(0)个发表日期:201*年3月15日【编辑录入:wzhqa】
第一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配以我校这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第二篇: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高效课堂”,它无非就是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教学要出效率,出效益,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而且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教师的怎样教和学生的如何学尤为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课堂。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来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用这四十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在备课时长采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比如:我在讲认识钟表之前,就用了我们组张丽丽地方法,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整时整点。在课堂上的确很有效果。我还采用了钻教材钻教参,书中自有黄金屋,别以为一年级有什么不会的,都不用看书和参考书,那你就错了,你钻进去的同时,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东西,课上就游刃有余,还真的能看出点什么。所以一定不要放过书本。另外,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孩子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比如在教数一数中,从左边数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是第几个教学中,学生真的很多不会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几名学生到黑板前面来,让其他的学生来数。积极发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比高矮也可以怎么做,让孩子站在地上比一比,再让学生一个地上,一个凳子上再比一比,这样孩子就明白怎么比才能比的正确。随着课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教师要灵活掌握,做到让孩子会的目的。总之不管有什么法只要能做到让孩子不拍不会,而是就怕不参与参与不上而着急,证明孩子是真的会了。再有适当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预习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劲量参透书本,向低年级这种方法不太有效,不过也能培养孩子的能力。课外预习,老师就要下一番苦功夫了,我采用方法很多,编谜语,便数学故事,出脑筋急转弯。但和明天的课应挂上钩。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腻,那就用别的方法。
2、课堂学习习惯:
3、课后巩固习惯:我采用能在课上解决得不留课下,上学能解决的不回家增加家长的负担。时间长了家长会理解你那样会主动配合你的。我班的农村孩子比较多,农村孩子底子薄,但不是不行,农村孩子都不错,有韧性,所以我把课后复习采用了我刚才说的方法。家长理解了,课后复习就起了作用。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个家,教师就是一个大家长。每一节课就向一顿午餐。没有做好孩子就不愿易吃,身体就不会好。同时,没有足够的作料,也不会出现以后的后起之秀。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课堂教育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见解,有不当的地方请领导和老师的给予批评和指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高考备考工作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高考备考工作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高考备考工作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6934.html
- 上一篇:201*届历史高考备考总结
- 下一篇:201*届高考备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