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数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张小:吴伟

时间:2019-05-29 06:16: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数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张小:吴伟

201*----20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论文

小学数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张集小学:吴伟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就得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维。小学数学到了高段,不再是以中低段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是更加的重视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这也是为他们更好的进入中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我认为数学逻辑思维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归纳能力的培养。归纳能力就是将众多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数学知识点之间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思维能力。然而,学生没有养成归纳问题的习惯,认识不到归纳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归纳知识,总结经验。学生理清了知识的脉络,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

一、学生要有归纳的意识

首先,在教学中,归纳知识是掌握知识的有效的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归纳的概念可以说根本没有,他们只知道学习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孰不知一个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总结他们之间的联,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才能得心应手。

其次,培养学生自觉归纳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自觉归纳的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数学的知识总是有联系的,学习中总会遇到相似的问

第1页共3页题或知识,这时,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比较归纳,是新旧知识、前后知识同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经历独立思考,艰辛的探索,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而对知识的归纳是思维能力锻炼的途径之一。

归纳法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材料,收集和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第二步是整理材料,将材料通过分类、排列,显示出其中的规律性。第三步是概括抽象,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把无关的、非本质的东西排除掉,最后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显示出来。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归纳能力也在解题中逐渐得到培养,

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通过实验归纳原理

第2页共3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实验是得出原理规律的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对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创设一些可以操作的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归纳发现规律,得出原理的一般内容。,

3、学会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

数学知识本来就是比较系统的知识,关联性较强。在教完每一章节之后,就要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很难全面、准确、系统的归纳出每一章节所有的知识点。因此,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并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归纳能力的培养,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获取知识的愉悦,也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页共3页

扩展阅读: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玉堂小学:张丫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像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七册60页)可引导学生探究:

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2.审题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

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

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数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张小:吴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数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张小:吴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张小:吴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6790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