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班级常规管理问题

时间:2019-05-29 08:18:1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班级常规管理问题

班级常规管理问题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通

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通过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实现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

1.班级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正常秩序、新学期学生座位的安排、自习课、

考试纪律、考勤、请假制度等管理内容)

2.班级各项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小图书馆组织、黑板报小组组

织、教室布置等)

3.了解研究学生(班级日记、班史编写、周记检查、学生档案建设等)4.学生卫生保健(卫生习惯培养与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学生身检等)5.班级总结评比(年级操行评定、评选三好学生、班级总结入奖惩等)6.假期生活管理(校外学习小组组织、假期作业布置及检查、学生联络

网的组织等)。

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项琐碎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出更多的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在这一章班级日常管理我们不做系统的论述,而只是通过一些艺术的管理手段来说明管理工作并不是机械的管理,也是能发挥创造性的艺术工作,从而激发广大班主任教师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不同情况,创造性的管理自己的班级。

(一)班干部选拔任用艺术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第一步,没有班干部,班主任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班主任工作,这个工作好得好,后来的工作会得心应手。这项工作做不好,后来的工作会磕磕绊绊,事倍功半。班主任必须注意班干部的拔作用工作。1、干部民主选举法。

现在的许多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是通过全班学生民主选举来实现的。这是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但是,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并不是班主任老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尽到班主任教师的责任,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更应该做好选举前的组织动员工作。许多文章对班干部的选举过程有所论述,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2、特约委任法。

班主任为了某种特殊目的,比如帮助某后进生,调动他的积极性,可以委任他担任某一班级干部。应该注意是的,这种委任不应该是班主任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应该事先与班委会成员交换意见,征求他们的同意后,在进行委任,最好是通过班委会进行委任。

我们想多说一句的是,班主任对班级有影响力的非正式小团体的"小头目",有的班主任教师为了稳住班里有影响力的小头目,不让他们闹事,往往用封官的办法给予安抚。这是一种办法,但是班主任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些小头目的思想工作。否则,收不到效果,反倒把班级搞得一团糟,再撤换罢免就晚了。3、轮流执政法。

这也是班干部管理的一种办法。具体做法是,班里的所有成员按事先定好的期限轮流担任班干部。这种办法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工作能力。但此办法也有弊端,就是组织不好,干部搭配不当,容易造成班级的混乱。

(二)违规违纪处罚艺术

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没有处罚的教育可以说不是完整的教育。因为,第一,"人"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许多人不承认这一点),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第二,由于客观原因,"人"会犯各种错误,有时犯了错误,自我并没有认识是犯了错误,只有客观给予报复后,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对孩子来说,这个客观应当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为了提醒孩子下次不犯同类错误,处罚是必须的。所以,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对被处罚的人有利,对他人更是一种保护措施。在学校里处罚是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常规手段。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处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错的,警醒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处罚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处罚就可以了。比如魏书生发明的"唱歌法"、"写一份说明书法",都不失为好的"处罚法"。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现在我们的许多班主任处罚不当,或者说是处罚失当,体罚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避免的。处罚手段是班务管理的一种方式,运用得好,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运用不好,不仅起不到正向教育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适度原则。

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及自己认识情况,对照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罚条文,给予适度的处罚。如果"量刑"太重,当事学生不服,则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如果"量刑"太轻,则起不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

适度原则同时有另一层含意,是说处罚手段不能滥用。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处罚学生,搞得学生人人自危,个个害怕,班级成了"劳改所",久而久之,处罚就失去了效力,班主任失去了威信,班级不但管理不好,而且迟早会"天下大乱"。(2)及时原则。

这条原则是含意是,学生犯了错误,班级发生了问题,班主任必须及时处理。因为,学生犯错误后,心里惴惴不安,比较紧张,在等待着老师的处理。这时班主任老师如果及时给予处理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不至于蔓延开去。如果学生犯错误之后,班主任不及时处理,拖了

很长时间不表态,不"结案",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无能,没有办法。如果班主任过了很长时间再处理,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记忆淡漠,处理也就起不到教育作用了。

(3)公正原则。

班主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时,一定要坚持公正原则,对班里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切忌偏心。如果处罚不公正,"看人下菜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损害了班规规纪的权威,班级管理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4)情感原则。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惩戒手段,但不排除情感的作用。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处罚前,一定要讲清处罚的根据;处罚后,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多找被处罚学生谈心开导,使被处罚的学生从心里感到震动,相信老师是爱护自己才处罚自己的。不管何种形式的处罚,都必须以爱护受教育者,唤起被教育者的自知为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处罚都是不足取的。那种伤害学生自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处罚方式必须坚决摈弃。

(三)班主任赞美表扬艺术

表扬是教育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的手段。表扬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恰当适时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但是许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少,好象教师的话一字千金,轻易不出嘴。还有一些教师表扬手法单调,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我们认为班主任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与"表扬",学生有了进步,不妨表扬;与以前相比,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也可以表扬。表扬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学生会踏着表扬的阶梯不断进步。

表扬应实事求是。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必须实事求是,分寸适度,真实可信。表扬应该把握时机。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上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小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就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一点,有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的进步苗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表扬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一时没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闪光。比如在课堂上提一个比较简单的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出来了,教师便及时给予表扬。另外,如果一时学生没有值得表扬的方面,可以用赞美的方式,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进取心。比如,学生,穿了一件新衣服,班主任教师不妨夸一夸他(她)的衣服;学生理了发,可以说"今天真精神"。要知道,赞美会在人心里引起的是积极效应,这种积极效应会起连锁反应,也许就因为你的一句赞美的话,学生上课注意听讲了,发言积极了,作业认真了,这一切又造成了更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又成为了班主任表扬的契机。所以说,一句表扬或赞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赞美的话,形成一学生向上的良性循环。

1、口头表扬法。

这是班主任经常用的表扬方法--站在讲台前,说上几句某某学生,做了什么好事,取得了什么成绩,然后说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话。这种表扬方式

简单方便,但有些单调,激励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班主任应该探索更多更新颖的表扬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歌声表扬法。

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用歌声表扬。如果班主任歌喉嘹亮,班主任可以选一首歌献给被表扬的学生。如果班主任五音不全,羞于开口,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共唱一首歌献给这位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歌声加上掌声,其激励作用会更强。这种方法对于外向型学生更有效。

3、喜报表扬法。

学生给家长争气是他们最自豪的事。如果班里某位学生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班主任老师,或是班干部写封表扬信,寄到学生家里,家长会脸上有光,学生会心里添彩,家庭气氛会更加和谐,学生会受到更大鼓励,激励效果会更持久。这种方法对于后进生,或是过去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最为适宜。当然,表扬也不能滥施,要看准火侯,找准时机,让表扬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高点。

4、"奖品"自我选择表扬法。

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好爱,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当后进生有了进步,不妨让受表扬的学生自己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为表扬,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足球,不妨组织学生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做为奖励。当然,这种表扬不是迁就学生,而是要选择有意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班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多,班主任老师勤观察、勤总结,多借鉴,日积月累定会摸索出丰富多彩有效的管理方法。

扩展阅读:关于班级常规管理策略问题的研究

班级常规管理策略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更会影响着

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研究,在时代和教育需要的背景下,在探讨班级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在当今时兴思想的影响下,对其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人本主义理念”不仅在课堂上得到应用,在班级管理中更是深入人心,此外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咨询理念”、“行为主义理念”、“教师效能理论”也与“人本主义理念”相互融合、不断完善,共同指导了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班主任专业化;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人性化管理策略;激励机制管理策略;心理辅导管理策略;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发挥家长会作用;班级非组织化;木桶理论策略。

【关键词】班级班级管理学生中心管理理念管理策略

教师专业化

【引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理念的引导下,班级管理策略层出不穷,这些策略

是否科学、可行,成为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尤其是新手教师。为了使班级管理的策略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我从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背景和关于班级常规管理的主导理念着手研究,搜集了许多权威专家的理念作为借鉴,为班级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没有思想的行动必定不会长久,所谓的“知难行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理论的学习与指导是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科学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基础。在教育目标和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我的研究总结归纳不同类型的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的班级管理策略,博采众长,提出了九种类型班级管理,文章主要介绍这九类班级管理策略的主导方法,虽然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子策略,但灵活性较强,适合教师从中感悟并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不仅仅是要有科学的理论、可行的方法,其中教师的素质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必须有专业的素质,有研究的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有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这篇文献综述不仅为教师提供班级管理的理念、策略,也为教师对班级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使教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

1、班级管理概念界定: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载体的学生管理,是以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2

12

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4.《教育学》中人教育策划,第十章班级管理,人民出版社2、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研究背景:

2.1策略众多,稂莠不齐

中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屡遭诟病,这不仅引起了教育管理者的反思,也使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者的反思,许许多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策略应时而出。这些策略科学吗?到底有多少值得推广?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新教育理论的推动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信息工具的发展与普及,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许许多多中国的、外国的新教育理论不断地完善并影响着广大的教师群体,丰富着他们的思想,指导着他们的实践。这些新教育理论也有力地指导了教育科研,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了教育科研的发展。因此许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起来。

3、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3.1人本主义学生中心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键在于调整并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力求建立和谐、协调而又独特的师生关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3“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对大学教育有重要启示,在小学教育中更是需要大力推广。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理念也是深入人心,杜威的思想在教育界也是人尽皆知,并受到了大力推崇。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1998年的世界教育大会上也得到了各国教育家一致认同,并且得到了广泛推广。

3.2班级管理的心理咨询理念

儿童与成人一样,也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学规律制定管理策略,也要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儿童存在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儿童心理学鼻祖霍尔的儿童心理病理学研究问世,人们开始对儿童的行为或心理问题给以特别关注;德斯波特指出其意义在于给儿童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较为科学人道的视角,转变了人们对待儿童的视角。4此外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虽然广泛,但是心理咨询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却始终未受到重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中国某种程度上还受到很多人的排斥,即使是有些发达地区应用这种原理也仅仅局限于班级纪律的问题上。

3.3班级管理的行为主义理念

行为主义的理念较之心理咨询的理念在我们实际教学中的影响更为广泛,其操作性强,短期内效果明显。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外显行为;强调教师和父母作为行为调节者的重要性;“偏常态”行为的常态化;把行为看作是问题性行为而不是病理性行为;行为诊断;对目标性行为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评价因此受行为主义理念的影响,人们对班级

34

李嘉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中国大学教学

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集美大学报.纪律的关注开始从关注儿童的内心需要转向了教师控制,大多数教师培训课程都以帮助教师运用行为调节技能处理儿童的干扰性行为为目标。5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许多的强调教师主体作用的策略在班级管理中大量应用。1976年,凯特尔夫妇出版了《钢性纪律》一书,中心理念是向教师说明如何负责地运用权力管理一个班级,并建立能够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班级氛围,如本书第一章的章名是“还教师以权力”;弗雷德瑞克琼斯夫妇1987年出版的行为管理方面的书《积极的班级纪律》和《积极的班级指导》,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体态语、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目光接触和身体接近等非言语交流在维持班级纪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在独立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帮助;近年风靡中国教育界的《班主任兵法》以及各种各样的特色班规。这些理念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受到了众多的批评,这一理念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管束,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3.4班级管理的教师效能理论

教师效能理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理念注重的是如何让阻止学生不当行为的产生,并有助于学生不当行为的改正。属于这一理论的有三个研究方向:教师组织和管理技能研究,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三个方案①杰克布库因的研究②“德克萨斯州教师效能研究”项目③20世纪80年代,德克萨斯大学的教师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几位研究者,艾默尔、艾沃斯顿和安德森等人又在“班级组织与有效教学项目”中对如上两种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教师指导技能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包括三各方面,最先发启者亨特(M.Hunte)之后明尼苏达大学的罗杰尔和约翰森(RogerandD.Jdnso)发起了检查竞争式、合作式和个体式教学活动的相关价值的研究,第三个研究方向是杜恩、兰祖利、格里高等人的研究;师生关系的研究师生关系研究又可分成两大部分:师生交往的频率和质量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师生关系的个人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及对学生的态度和学业成绩的影响。6

对于这些理念虽然也是褒贬不一,但是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为我们的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其实在发展中,这四种理论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不断地融合、发展、完善,更加适合新时代的潮流。在21世纪,四大理念的更加有力地指导了我们的具体实践。

4、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是维持班级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人格,影响学生性情的重要方式。而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与班主任的能力、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班级管理策略的科学性的取决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4.1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提高班主任素质

班主任专业素质缺失,是导致班级管理不能有序进行的关键因素,所以提高班主任素质是实行有效班级管理策略的关键。

首先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保持幽默,有一颗童心,能够诚心的爱孩子,工作态度要积极,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踢猫效应、破窗效应、禁果效应、蝴蝶效应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7

其次班主任要树立专业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激发工作激情,同时也要树立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8

再次,班主任要有教育信念,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教

56

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集美大学报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集美大学报7

李永龙,班主任应力避几个心理效应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班主任8

陈文心,从国际视野看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外国中小学教育育信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支柱”,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信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教育信念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它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9

最后,我们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夫艾斯奎斯说:“如果你想要你的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要变成那种人”。用榜样给学生树立行动的准则,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10

4.2.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未被人意识到的刺激作用。社会交往、环境氛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起作用的便是暗示机制11。在班级管理中引用暗示机制,但在应用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明暗结合、持之以恒。

4.3人性化管理策略

现行的班级管理,大都重“管”轻“理”、重“他律”轻“自律”,仍停留于“行为规范的养成”层面,特别注重学生“社会人”的属性,而忽视学生的“自然人”的本质属性培养。12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性化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人性化管理要做到:人际关心人性化、自主管理人性化、对待问题学生人性化、师生交往人性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行为,学生不是我们手中的玩偶,也不是我们要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是一个有思想、有尊严、有选择权、有决定自身事务权的发展中的人,我们要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创设合作环境,促进民主管理。13在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实际的范例,对管理的人性化做了非常好的诠释。鼓励并支持适合学生的行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4.4激励机制管理策略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在激励机制的诱导下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责任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14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同样是需要订立规矩,如何定立规矩,就是学问。共同订立班规,就是挖掘激励因素得一个重要方法。

激励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重要的帮助,在树立自信心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意识到通过努力、改变自己自身的一些缺点就会取得成功,从而以自身的改变影响班级的整体发展。

4.5心理辅导管理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WHO曾对心理健康作了一个定义: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

9

黄正平,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

薛少华,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微探,教坛聚焦教育教学专论11

孙进,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电子学术杂志12

孙莉,班级管理策略,当代教育论坛13

刘雄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教海撷英14

黄正平,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

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健康状态,心理辅导并不是治疗心理疾病,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关系,是指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够给予帮助的人之间结成的一种独特的互信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的班级管理策略,是以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导引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也就是把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之中,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心理辅导的主要策略有:“团体”心理策略,“倾听”心理策略,“同感”心理策略,“沉默”心理策略。15

心理辅导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将会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班级问题,但是心理辅导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比较充实的心理学知识和较高的心理辅导技能。因此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化要求有提高了一个层次。

4.6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群体中得到认同感,学会互帮互助,一直在以后的人生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更要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从而形成班级文化、班级凝聚力,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4.7发挥家长会的作用

“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家长会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学校家长会存在的几种现状表现主要有:家长会变成“告状会”;家长会变成“新闻发布会”;家长会变成“培训会”;家长会成了家长的“包袱”。16在这种状态下,家长难以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也难以和教师相互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时期的家长会应该是为家长解除教育困惑、寻找解决办法、为教师带来帮助、为教学提供信息、为孩子谋划未来的会议,应该是家校之间的连心桥。17近年来许多关于家长会开发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如下几种形式:互动式家长会;门诊式家长会;网上交流式家长会;成果展览式家长会;联谊汇报式家长会;学生主角式家长会;多面评价式家长会;研讨争鸣式家长会。这些不同形式的家长会要根据班里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而不应将家长会流于形式,追求形式特色。开好家长会也是一门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不亚于各种班规、政策。挖掘家长会的潜力,将为班级管理增色不少。

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通过家长会就足够的,在平日的教学中也要和家长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技巧和方式。常怀尊重之心,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以诚相待,用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用心选择沟通方式。18

4.8班级非组织观念影响下的策略

班级是否是组织,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班级性质的判断,也就决定了我们班级管理决策的制定。关于班级是否是组织的论断,影响最大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康宁和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谢维和的争论。吴康宁认为班级是组织,谢维和认为班级是初级群体。

以共同目标、组织规范和组织结构等组织基本特征判断,班级不是组织。多年来,班级却被外部强制赋予组织特征,这往往使学生处于同一模式学习的被动状态中。去除外化

1516

黄正平,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

江荣国,当前中小学家长会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教学教研17

刘雄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教海撷英18

张颖,如何把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教育随笔组织特征、消除管理主义倾向、调整和优化班级规模与结构、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生管理等班级管理策略,将更有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19

4.9“木桶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所谓的“木桶理论”就是说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要想提高木桶容量就要知道哪块是最短的木板,并设法弥补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采取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去处理问题。

“木桶理论”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短”,要善于“短中见长”,要善于弥补“短处”,要善于创设“长短互补”的氛围。只有这样,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班级才会有凝聚力。20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敏锐地观察力,持之以恒的耐心,对学生又不放弃的爱。

【结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和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在不

断发展完善,所以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教育的风吹草动,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要有科研意识,在研究中做出自己的成果。我们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权,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学校社会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3、[美]雷夫艾斯奎斯著,邱宏译,《56号教室的奇迹成功无捷径》,中国城市出版社4、[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国城市出版社5、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师大出版社6、[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7、彭德华,《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王俊杰,原来家长会也可以这么开,教学与管理201*.89、《李镇西的学校李镇西的班专访》,班主任

10、吴康宁,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1、谢维和,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教育研究1998

1920

戚玉觉,论班级的非组织性及其管理,管理与评价方赛赛,木桶理论与班级管理,保山师专学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班级常规管理问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班级常规管理问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班级常规管理问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813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