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总结
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经验总结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拔,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
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传说的,教师切莫代言。第三、要求学生会用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第四、要给学困生的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二、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或错误,往往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少必要的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学生在解题时,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解题时,每做一题要检验,做到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成功,防止无效劳动。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对学生解题训练要求要高。由于少学生感到不难,不难,就乐于动脑并认真去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只能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改步伐,选择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重要的学会了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扩展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总结
新汶办事处实验学校
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我校始终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认真解读本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项目和要求,然后以学科组为单位制定出本校本学科各个年级段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项目和应达到的要求。学校领导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小组还时时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沟通,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学习习惯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他们的学习多数都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好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针对“后进生”,我们教师要进行帮助,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
在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例题。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教学语言也要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再配上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就十分感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书写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自觉认真检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多读、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实际上同时也是为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进入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术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三、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新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互动,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2、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地、稳定地得到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4635.html
- 上一篇:大学生自愿护校服务队工作总结
- 下一篇:卫校英语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