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趣味性语文活动探1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29 10:50: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趣味性语文活动探1总结报告

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

语文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借鉴了由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提出的教研课题,我校201*年9月申请在小学部实施该课题的教研实验。二、实验的背景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在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中应该处核心地位。因为良好的兴趣、情趣、习惯是进一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也绝对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学习效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习惯成自然,效果自然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轻松学习、愉快学习,学习往往就不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效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很多不良习惯甚至还由小学带到初中。其中原因,一是重视不够,活动开展比较少,工作往往做得不到位;二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时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科学研究,因此,指导时就缺少科学有效的手段,从而显示出随意性。由于未能从兴趣引导,指导学生真正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高中我校语文成绩一直不突出。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觉得在我校开展趣味性语文活动探究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教研实验很有必要。三、课题实验的条件

尽管我校在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尝试兴趣语文教学,探究趣味语文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指导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运用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由于我校是一个办学历史悠久的老校,一直保持着新老教师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几十年的办学积累了教学经验,其中有不少是属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经验;这些经验,虽然是点滴的,较零碎,不成系统,但只要加以整理、科学地完善,定能在实验中发挥作用。

二是有一支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的师资队伍。现我校小学部有语文教师8人,全都接受过正规的专科教育,都系统地掌握过教育教学理论。部分教师还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应试方面都曾有过突出的成绩和突出表现。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还有学有专长的教师,如有人擅长书法,有人电脑网络技术有一定的水平,有的人音韵学有学习研究,善于朗诵,能演说等等。

三是学校有设备较齐全的基础设施。如藏书八万多册的图书馆,校园电视网络,学生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学生阅览室和教室阅览室等等。这些都为课题实验的开展准备了物资条件。四、课题的解读及实验设计

实施课题实验,先要解决实验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应根据什么样的理论原则来加以实验等问题。以下简要介绍课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一)课题的内涵

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喜欢学习的习惯,如喜欢预习和养成及时的复习习惯,爱好上语文课,养成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二,喜欢课外阅读;喜欢课外写作习惯;喜欢书法习作形成写好字的习惯;

第三,培养能大胆说话习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的辩说能力等。

(二)课题实验的目标

激发学生广泛地学习、参与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坚定的基础,这是课题实验的总目标。各实验项目的目标具体是:在学习环节方面,养成热爱语文的心境;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按要求作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充分利用时间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方面,养成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文学作品或其他较高层次的文章著作并作好笔记的习惯;课外写作方面,养成完成作文全程训练和课外勤练笔、勤搜集材料的习惯;说话方面,养成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思维和交流的习惯;书写方面,养成写规范字、书写端正清楚的字体的习惯。

(三)课题实验的原则

课题实验的原则应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方式方法灵活多变。要求严格,切忌一曝十寒,长期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由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指导方式方法灵活多变才能避免单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原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听、说、读、写的有关要求和实现为依据。在实验的过程中,以下面几种著作为理论指导或具体做法的参考:(1)朱绍禹著的《朱绍禹文存》,(2)王光龙主编的《语文学习方法学》(3)朱作仁著的《语文教学心理学》,(4)倪宝元主编的《语言学与语文教育》,(5)卫灿金著的《语文思维培育学》,(6)刘国正主编的《当代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7)林可夫主编的《写作》,(8)李如龙主编的《标准普通话教程》,(9)徐良夫主编的《书法基础教程》。

(五)课题实验的总体安排

1、每周用2-3课时按“探索兴趣领先、学导结合”的教学思路,采用兴趣导学、自读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教材(重点是教读课文),同时注意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以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班级作为对照班。

2、每周2课时,按训练序列完成一个写作训练流程。做到当堂指导、当堂写作、当堂批改、当堂讲评。通过自改--互改--交流,培养学生“自能写作、自能批改”的能力。教师抽20%的学生,点评并了解写作及批改情况。

3、每周安排1-2课时用于课外拓展阅读。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重点处理好教材的自读课文及自读课本中与本单元相关的篇章。兼顾学生自由阅读(课内外相结合)。

4、每年的三、十月份为读书月,利用这两个月及周日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名人传记等。

阅读课程序:教师利用十分钟左右进行阅读指导,讲清阅读目标、方法及要求,激发阅读兴趣,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注:对3、4两条,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每读一篇都要写出读书笔记(摘记、内容简介、心得随想、评论等),可边读边写,也可读后再写。每周至少写两篇读书笔记(400字左右)。专人(学生)每周检查两次,语文教师每月检查1-2次,学校每月和期末抽查部分学生。

阅读内容:以中外名著、精美的、富有时代色彩的文学作品、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为阅读主体,以文学与美学、青春与人生、成长与成才,时事与政治、人类与自然、心理素质与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内容的书报为辅助。

读写总量:每学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精读不少于50篇(本),写作总量不少于3万字。

5、重视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做到六个“一”,即:①每天一则成语(或格言)

②每天练字60个

③每天写一篇日记(或读写笔记、片断练习)④每周背诵一篇美文(课内外相结合)⑤每学期独立办手抄报一份。

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6、规范语文实践活动课

在课堂内外,多方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发,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A、课前3分钟演讲(口头作文、讲故事、新闻发布会等)。B、普通话朗读比赛(或辩论会,诗词朗诵会等)。C、软、硬笔书法比赛。

D、读书交流会(五月末和十一月末)。

E、进行语文知识竞赛。F、举行读写类的征文竞赛。

G、专题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年级集体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每次安排语文活动,必须提前一周布置,充分准备、保证活动质量。

有些实验项目是语文学习所必须的,应面对全体学生,应由实验班向对照班适当推广,如书写习惯,说话习惯,听课习惯,预习习惯和复习习惯等等,这些项目应让学生都达到起码的要求。五、课题实验阶段工作简介(一)准备阶段的工作

准备阶段时间仅一个学期,除了完成课题申报,指导教师的理论及业务进修,对实验进行总体规划外,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进行调查摸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

调查摸底是一项较为艰苦繁琐的工作。调查内容即课题所包含的各个方面,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作业调查,当面测试等,要进行各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二)实验阶段工作

实验阶段占整三个学期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各实施项目经过长时间的指导训练能让学生真正培养兴趣、形成习惯。

鉴于大部分学生课前预习和听课作笔记的习惯还未形成的现状,重在方法指导。如每上完一节课都布置具体的预习题目,明确要求要形成书面预习资料,切忌要求笼统,次检查落实。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渐渐形成习惯,之后便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预习层次质量。指导预习的方法主要是一些读书的方法和笔记法:速读法,进行圈点,提要;精读法,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批注,拟写阅读提纲;质疑法,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自己试行解决,或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存疑,带着问题听课;不同语言、不同文体预习方法,侧重于指文言文和白话文预习方法的不同教给方法后,进行较长时期的训练。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导学生改变读书不作笔记的坏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提高阅读层次,改变课外阅读是单纯为了消遣的现状。有量的要求才能使学生课外阅读持之以恒,连同阅读法和笔记法都能形成习惯自觉运用。另外,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经常开展交流活动或进行读书比赛活动。

积极参与说的指导。我校的生源几乎都来各个乡镇,赣南方言比较严重,学生平时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所以在培养用标准普通话进行交流时我们分低级要求和高级要求。低级要求是: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能用标准普通话口头回答问题或与同学讨论,朗读做到发音干脆清晰,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三分钟内的表述流利清楚;写作、口头表述不出现方言土语。高级要求是:能用标准普通话作表

演性的朗诵,能演讲能辩论,做到咬音准确,做到节奏适当,讲究轻重音和升降调。低级要求面对全体,高级要求面对兴趣组少数人。平时组织朗诵、演讲、辩论、兴趣小组,按时开展活动;并举行竞赛活动。这些工作常抓不懈,以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里,课题特别强调培养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演说和讨论回答问题都可。这是学生一定要运用普通话作为思维工具,此外,还时常提醒学生写作、做任何科目的作业都应用普通话来思考。总之运用普通话来思维务必要让每位学生(包括对照班的学生)都成为习惯。书写的要求同样分成低级和高级。低级要求面对全体:笔画清晰,字体基本端正,布局整齐。高级要求面对少数人:横平竖直,字体美观,布局能有意识地追求错落有致、文气畅通;要尽量带有一点书法艺术的意味。两种要求以低级要求为主。书写的指导由语文组专人负责。指导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每周开一节写字课,要求学生都要临帖,从楷书写起,练熟了再练行书,不要求写草书,教师的指导从坐姿、握笔、笔画、结构、布局直至硬笔书法的欣赏。其次就是组织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进行一些较高级的书写指导训练。为了提高积极性,经常开展评比活动,有时也举行展览或硬笔书法竞赛活动。(三)总结收尾阶段的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弥补缺漏,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各种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指导训练仍继续进行。

六、实验效果的评估(一)实验效果评估1、教师方面实验期间,课题组对长期以来积累下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点滴经验进行总结、借鉴,丰富了教学经验,同时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进修,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从而带动整个语文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其间,课题组教师写出了不少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科研论文、著作,任教班级在各种考试中成绩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实验班,成绩提高显著。2、学生方面

从兴趣的培养到习惯的养成,在养成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课前预习不能光靠教师布置题目,重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能

按教给的方法进行听课前的初读或复读,并且逐渐形成习惯。附:兴趣培养前后对照表时段学习环节课外阅读用普通话书写预习听课笔记有阅读、有作笔记思维交流、演说清楚端正实验前(比率)52.161.7114.228.9064.51实验后(比率)92.810096.7981.5184.

扩展阅读:语文教学趣味性初探

语文教学趣味性初探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十一中学(635003)庞启陆

摘要:

一、语言的趣味性。二、知识的趣味性。三、教法的趣味性。1、设置悬念疑问。2、课堂情景表演。3、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4、精美的板书设计。5、开展竞赛或游戏。四、课外活动的趣味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的确,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去探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照顾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效率。

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方法和技巧是多样的。现结合本人近年来教学实践略作阐述。一、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的语言,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尽量做到直观、形象、生动,声音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同时配以恰倒好处的表情或者动作,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富有感染力的煽情语言,往往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沉浸在一种激动、思考、喜爱、憎恨的心理情景中,从而使课堂教学产生吸引力。当然,教师语言能够做到风趣幽默,那就更好了。

比如,我曾经给学生朗读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我分别用老鼠(贪官)、小姐、老太婆、警察的口气,极富表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并配以恰倒好处的动作。全体学生被我这极富表情的朗读以及风趣幽默的文章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二、知识的趣味性。

知识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紧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精当地增补穿插一些新颖的材料,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

如我教《邓稼先》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我适当地穿插我国原子弹研制的国际国内背景、邓稼先与杨振宁求学交往等相关知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每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我还要给学生挑选一些精美的、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文章,让他们品读。如教完《狼》这一课后,我就找来《聊斋志异》中另两篇关于“狼”的短文,学生情趣高昂地阅读鉴赏后,对狼的本质特征就认识得更深刻了。

为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三、教法的趣味性1、设置悬念疑问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悬挂惦念,是急于知晓事物结局的一种紧迫的心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适当设置悬念,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深入思考,而且能激发学生急切求知的欲望。

如讲《狼》这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设置一个令人担心的悬念:“有一个屠夫,傍晚卖肉回家,半路上遇到两只狼,虎视眈眈,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这个屠夫该怎么办?这样,马上让学生产生悬念提心吊胆,并急切想知道屠夫的最终命运。再如教学《口技》一课,我设置的悬念是:一张嘴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抚尺,如此简单的道具,却能够模拟出一家四口睡觉苏醒、火灾现场的复杂声音,真是让人无法想象,具体情况如何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兴趣,来学习这篇课文。

古今教育大多主张“设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陈献章语),教师可以设疑,还可以引导学生设疑,师生双方通过质疑而释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授徒,主张采用“产婆术”,即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习惯采用一种由学生发问而教师解答的“咨询教学法”,都具有明显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在教学的某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先去读,先去想,在疑难处去试试深浅,等产生了解问题的欲望时,教师才开始开导启迪。例如,在《伤仲永》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疑:这篇课文题目是“伤仲永”,但文中却连一个伤字也没有,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课文究竟“伤”了什么?通过思考、启发,学生并不难理解课文采用的是“寓理干事,只叙不议”的手法,行文虽无“伤”字,但在感情上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这个早慧少年落于“泯然众人矣”的伤感之情。由设疑到释疑,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随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学活动的双方处在同一活动过程中,课堂也就活跃起来了。以设疑法来激发学生兴趣,特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引而不发”的手段,置学生于紧张的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内因发挥作用,把学生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中摆脱出来,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里去。

2、课堂情景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陈毅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3、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现代化的多媒体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和快速检索信息,能够加大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并灵活掌握教学节奏,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执教《最后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对二战历史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先播放了《二战史录》中巴黎沦陷的片段,调动起了学生情绪,然后播放《最后一课》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的情绪再次深化,接着把“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片断放给学生看,紧扣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大增。

再如,我在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使用计算机精心设计,把多方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观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下发从网上下载、复印的满分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把观点与图文结合,把此文与彼文比较,把己文与别文对比,把现实与文章对照。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4、精美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精美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写作特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艺术美的熏陶。在中国,板书历来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一位板书不好的教师,很难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好老师。一位教师,不仅要重视板书,还要讲究板书的字体、布局、形式等等。如《社戏》的板书设计,我就抓住“乐土”一词,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引导学生思考:①人好,②事趣,③景美,④不念书。再深入思考:为什么人好?为什么事趣?为什么景美?这样一板书,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把握住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容易看出来了。学生的学习就轻松了、有趣了。

5、开展竞赛或游戏。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赛或游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辩论赛。如教《杨修之死》,可就“曹操该不该杀杨修”这一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分析与把握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征。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

四、课外活动的趣味性。

把课堂教学与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也是激发学生求知心理的一条可取的途径。如组织文学社,开设课外阅读课,开展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成语驳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开设文学鉴赏讲座,采访名人,演课本剧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增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远远比“满堂灌”、“照本宣科”好得多。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趣味性为钥匙,来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还应该防止走入趣味的误区,反对为盲目追求趣味性“耍花枪”而丢掉语文的根本。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趣味性语文活动探1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趣味性语文活动探1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趣味性语文活动探1总结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098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