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29 10:53:0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力量

一、结合学科特点,突出育人育魂

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是农村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农村普通初中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因而,农村普通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向农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有觉悟、懂技术的劳动者。1984年,我从事劳技课教学之后,一直把这些做为我校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1.明确目标,教育学生心系农村

我认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育魂,那么这个“魂”的中心是什么呢?要紧的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农村的生产实际,结合劳动技术学科自身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一要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劳技课多功能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转变观念,强化科技兴农意识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部分学生轻视劳动,瞧不起农村。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农村中学劳技教育课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使学生都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呢?多年来,根据我国杰出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做学主义”学说,瞄准本镇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总目标“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农业技术,并能够独立操作,因此,要把“用”字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应用的内容,不受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时地进行传授,以充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如1992年春,当地多雨低温,玉米花白苗病严重,我们就在全校各年级讲授该病发生的原因、病株症状及防治方法,学生很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生产实践中,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和农研部门取得紧密联系,积极引入科研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并通过教学把最新利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传播出去,缩短了科研成果在我镇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为农业技术进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增强了学生科技兴农意识。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

农村劳技课教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以校田为基地,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1.立足课堂教学,力争人人学会。我针对学生对农业技术了解参差不齐的实际,给学生分类上课,形式多样,有一般正常的课堂,也有特殊的辅导式的课堂,有集中上的课堂,也有个别上的课堂;有固定时间上的课堂,也有随时随地上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空白的农业技术“填平补齐”。2.利用校田基地,兼顾育人创收。充分利用学校基地,向学生传授农技操作方法,把学生在课堂学到的农业技术迅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时学生进行了农业劳动技术教育,又为发展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劳技教学向高层次发展,目前,我们学校的农田基本建设,栽培管理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育人创收的双重效益,学校连年被评为省及长春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3.创设“试验班”,培养科研意识。1986年,我们创设了“试验班”。学校划拨5亩试验地,自1986年以来,“试验班”先后搞了粮食、蔬菜引种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肥料试验、病虫害防治等二十几项3000多个品种的试验。

1991年后,我们又承担了吉林省农科院、长春市农科院、四平市农科所的品种对比试验,网点试验、生产示范试验等部分试验项目。“试验班”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听得认真,做得规范,观察记录及时准确,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认真分析试验结果,写出符合实际的简单的田间试验报告。通过科学试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4.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验基地。为了扩大示范试验面,推广普及科研新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993年3月,我们正式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遍布本乡镇10个村30多个社。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家庭院搞微型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这样,就把学校的试验基地延伸到学生家中,促进了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5.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乡土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之本,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难以实施,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农村中学的劳技课,一定要针对本乡本上的现实情况去选材,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而,无论讲什么内容,都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处理上,我经历了按需取材,初编课本,依据大纲合理调整,遵“纲”扣“本”,统筹规划三个阶段。在我担任劳技课教学初期,边查阅资料,边编教材,边讲课,形成了近二十万字的乡土教材。国家教委新大纲和省编劳技教材发行后,我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了必讲内容、选讲内容和补讲内容。“补讲”内容就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补充农村急需的教学内容。我补充教材教学内容的原则是:(1)科学性;如传递科技新信息,介绍科研新成果,科学实验方法等。能缩短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应用的周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思想。(2)实用性;学后就能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如补讲水稻旱育苗,玉米花白苗病的防治、白菜霜霉病的防治等。农民需要什么我就补讲什么。(3)实践性;结合学校农田劳动和“班田责任制”,哪个班将要做什么就讲什么。如在高粱制种班讲高粱杂交制种,大豆种子田班讲常规作物种子扩繁,试验班讲小区田间试验方法等。学生学后就能在本班的“责任田”里实践操作,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农田栽培管理。

三、坚持“三实”原则,培养实用人才在具体实施劳技课教学过程中,遵循劳技课的教学规律,从劳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

1.坚持“实用”原则,搞好“四个针对”。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传授对象,教学环境等,都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少教学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有轨性。概括起来说,就是“四针对”。(1)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安排内容。A、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是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根据这个特点,应按照学生不同年段的现有知识水平,在考虑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照应的前提下,有序地排列知识内容,对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和训练。如一年级讲五大粮豆作物;二年级讲经济作物;三年级讲禽畜饲养。这样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易于接受。B、中学生爱好广泛,有着“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由喜欢劳技课逐渐走进热爱科技的大门。(2)针对学校物力状况、自然条件,建立基地。劳动技术课的基地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力和自然条件,量“力”而行,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可引导学生在自家责任田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同时我校先后在学农基地建立了粮食作物实验田,在校园开辟了蔬菜园和百花园等劳动基地。

(3)针对本乡气候特点、地貌实情,实施教学,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概貌,我们对本乡山山水水多次进行考察走访,然后,按照上壤类型、地下水位高低,作物布局等进行分门别类,勾划区域,并归纳和描述出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比如在讲授《土壤和肥料》内容时,我着重讲清哪个村、甚至哪家哪块地是黑土、黄土、白浆上;是酸性土,还是碱性土,这些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适合种哪些作物,施什么样的肥料合适等,这样讲,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学。

(4)针对地方生产需要、经济动态,实施教学。农村中学劳动技术课要针对本乡的实际情况去选材。我们乡镇是半旱田、半水田,所以要水旱兼顾。由于农业处于“两个转化”时期,有很多人不再是单一地搞粮食生产,而是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兼搞经济作物或养殖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要根据本乡的生产需求和经济动态择取讲授内容。如选择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五大”粮豆作物为主,分为水旱两大部分。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栽培、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畜禽饲养等内容。2.注重“实践”原则,强调学以致用。“实践”是上好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以应用于实践中去。无论备课、上课、考核都应注重实践。

(1)备课。对劳技课大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尤其是实践操作程序,都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2)上课。打破常规授课,按农时季节讲授。根据劳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打破常规授课法,把每年要讲的内容重新归类,适应农时季节的需要进行传授。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就大大加强了。如每年秋季刚入学,讲农作物的秋季田间管理、常规作物的田间选种、适时收割等内容。春季讲水稻旱育苗、播种,地下害虫防治、化肥施用等内容。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即“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求得了系统的知能”。同时上课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调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有时1:1,有时1:2等。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3)考核,侧重考核实践能力。劳动技术课的成绩考核,我校制定了劳技课的综合考核办法:理论知识考核,占学生劳技成绩的30%;学习态度考核占30%;实践能力考核占40%。

3.提倡“实效”原则,追求实际效果。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实际效果。劳技课的功能和效果体现在哪里?又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这是受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所制约的。我认为,要根据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注重如下功能和效果:(1)讲究课堂传授效果。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课堂传授效果,这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劳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要看教师采取什么传授方法。我一向坚持不就理论讲理论,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用学生熟悉的事实旁征博引,用未来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化学生心灵深处科技意识的萌动。这样,不仅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开阔了眼界。如1986年春,我在讲“越区引种”一课时,先指出本乡西地村某户盲目引种辽宁晚熟高粱种,结果没有收成的事实,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接着,我概括这是由于盲目越区引种造成的。理由是:根据光照、生育期间积温等自然条件,南种北移,生育期必然推迟,所以在辽宁能在130天成熟的高粱品种,移入当地种植就需140天以上,而在不同年份生育期有时还可推迟5--15天。接着列出生育期推迟的两种情况:一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二是从低海拔引种。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一想,还有没有与这不同的情况。学生思考后有的提出:岗地比洼地海拔高,为什么岗地作物早熟?解答为:洼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温度低,所以岗地的作物比洼地的作物早熟。就这样采取由事入理,由理再到事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劳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2)要求技能程度切实可行。不论组织什么活动,都要把握它的“度”,“度”适宜,学生才能够较容易地独立操作和独立完成。“度”就是量与质的标准,量适中,质才高。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年龄不同,活动的内容和次数也不同;层次不同,活动规模和范围也不同,因而,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和不同的活动量中,学到了不同的知识,掌握了不同的技能。

(3)发挥学生参与生产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贡任制后,生产单位缩小到千家万户。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帮助家长把自家生产搞上去的愿望。为满足学生愿望,主要采取两种方法:[1]、在知识传授上尽量选择本乡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学后,在家庭生产中用得上。[2]、鼓励或帮助学生在自家田园里建立“微型试验田”,收益好的首先在自家应用并推广到社会。

(4)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我认为:劳技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应该把它延伸到社会中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以求得社会各界群众的地支持,促进我们的劳技课教学的深入发展,我的作法是:[1]、通过教学,把新信息、新技术讲给学生,再由学生递给农民,迅速应用到生产中去。[2]、在学农基地上,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采用最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示范试验,咨询服务,使之推广到社会。[3]、大搞社会调查,揭示生产中的问题。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类总结,然后在课堂讲解,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科学解决的方法。因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产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听得认真、记得扎实。课后通过宣传,起到问接指导生产的作用。[4]、我们坚持进行无偿农业技术咨询。学生可以代人咨询,也可以直接回答农民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既是信息员又是咨询员。通过咨询,学生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技能,又促进了生产。这样的劳技课教学,社会满意,家长欢迎,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增加。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云南省农村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豆沙镇万古小学李立强

劳动技术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的劳动技术课,由于学生们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做家务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在这些地区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教师们要以教材为线索,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劳技课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云南省编排的劳动技术课程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各一册,内容包括洗涤、炊事、缝纫、编织、刺绣、工艺制作、木工、电工、金工、种植、养殖等内容。基本要求是:

1.注重思想教育。劳技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2.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注重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劳技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根据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现行教材、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具体过程与方法是:

1.激趣导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实物展示、设疑、谈话等方法。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教材第一章第四课《电饭煲煮饭》时用了这个谜语:“什么东西不用火,不用柴,照样能让生米煮熟饭?”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紧接着就可以导入新课了。

2.教师要做好技术操作示范

做好技术操作示范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

3.加强课堂练习,促进劳动技能的形成。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练习尤为重要。我在教学《炒菜》这课时,如果每人一套炊具是办不到的,我就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这样,教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社会劳动中的合作精神。

4.注重成果评价,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对好的作品要给以充分的肯定,进行表扬。还可以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劳动技术竞赛,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技能的形成,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劳技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劳动技能、掌握生存的本领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现代学生所必须拥有的。要生存必须掌握本领,要掌握本领必须要拥有技术。让学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掌握技术意识的观念,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如我在教学《凉拌菜》这课时要求学生记录下制作过程,分析问题、展示成果、进行反思等。让学生有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动手动脑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其成果,体验通过劳动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技术的价值。并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能让学生认识劳动的艰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劳动习惯。

四、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要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思考权、讨论权、质疑权和总结升华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在做、思、疑、综中发展,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创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新性的言行和思想。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服务者、协调者,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质疑权威的见解和异想天开的设想是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是权威,而是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引导学生不盲目从众,大胆探索,不墨守成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设想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相信自我,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是唯一的,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合作观、进取的竞争观、创新的思维观,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农村小学劳技课的课堂是必须以实践操作为特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社会生活为拓展点的课堂。作为教师,应充分准备每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动手,反复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让他们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成为社会需要的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117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