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走基层转作风()
访民情、听民意、办民事、解民困
阳山开展“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活动
清远日报讯(记者黄扬梅黄昱茜特约记者唐志荣戴金绍通讯员唐海浪)1月14日,阳山县拉开“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活动序幕,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到小江镇走村入户,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群众,集中接访群众,与村的干部群众座谈,深入基层访民情、听民意、办民事、解民困、聚民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政府决策水平。
民情大接访: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绿色通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阳山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开展“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活动,用一年时间走遍全县13个乡镇167个行政村(居委会)。首场活动于14日在小江镇举行。记者在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接访活动现场看到,阳山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该县20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访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诉求,解惑答疑。
小江镇下坪村村民伍畅反映,该村伍屋、黑山、隔屋、羊炉岗、狗仔田等5个村小组10年前安装的自来水管道、蓄水池由于日久失修多处出现破损,当地1000多群众的饮水问题受到影响,要求县政府帮助解决此事。
接访的领导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当即叫来县水务局负责人到场,要求迅速查明情况,尽快给予答复处理。
“我相信问题很快能得以解决。”伍畅高兴地对记者说,政府这个走基层转作风活动非常好,给农村群众提供了一个反映、表达诉求的平台,搭建了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给我们群众送“幸福”来了。群众有困难有民情现在在镇里就能面对面直接向县领导反映,能解决的问题领导马上拍板解决、不能解决的领导亲自交代有关部门负责人跟踪解决。
还有群众提出,希望邮政储蓄能够在小江镇增设网点,方便群众办理新农合等业务。阳山县有关领导表示,已经将这一问题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和邮政储蓄银行,下一步将协调解决。来访群众对这一情况的答复感到非常满意。
据统计,当天的公开日民情接访活动共接待来访群众400人次,梳理问题或建议139条,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屋、土地纠纷,低保、下山移民、农村基建等方面。
该县主要领导表示,阳山县去年以来力推动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活动常态化,现在由从去年的每两个月1次到今年的每月开展1或2次,意在方便群众,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绿色通道”,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切切实实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民情大走访:搭建领导干部察民情访民意平台
进村走访慰问是阳山县“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当天,阳山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带领镇驻村干部走进小江镇的14个村(居),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和低保、五保、残疾等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收入情况,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黄牛滩村93岁的困难老党员钟英,由于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并居住在简陋的砖瓦房里。有着57年党龄的她见到来慰问她的阳山县领导,连说感谢的同时还嘱咐现任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好好干。该县主要领导要求当地干部要多留意老人的情况,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船洞村地处高寒边远山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近年来村民们纷纷搬迁下山生活。困难老党员欧进兴、五保房蔡汉、低保户欧楼至今仍住在山上,成为村小组中孤独的留守者。阳山县副县长王秀明一行翻山越岭,走泥泞山路,依次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在目堵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后,不由动员他们搬下山。
不少领导表示,此次进村走访,深有感触,让我看到了贫穷边远山村更多真实的情况,这对我们政府部门做好各项农村工作深有启示。更加重要的是,感觉干部和群众的心更加贴近了。
民情大调研:帮助每个村办1件实事
慰问结束后,阳山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进村约见村中的县、镇人大代表,一并在村委会与村干部交流座谈,了解村的主要工作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县和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掌握各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村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县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会同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小江镇党政班子成员集中座谈,对当天的接访和走访慰问活动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通报、探讨交流,共同研究小江镇经济发展的个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据悉,阳山县为确保“政府工作群众公开日”活动取得实效,在活动中要求做到“六个一”即:用好一张卡。统一印制《民情联系卡》,发给镇村的干部群众,便于联系,及时反映;填好一份表。统一印制《县政府工作征求意见表》,发给镇村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算好一盘帐。帮助乡镇和行政村(居委会)算好经济帐、民生帐、廉政帐;办好一件事。以当前群众最需要解决、通过努力能够办成的事为突破口,加大为镇村办实事的力度。县政府帮助每个乡镇办好1件实事,入村的县领导要帮助该村(居委会)办好1件实事;开好一次会。开好一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民意;建好一份档。建立县领导入村开展活动的档案,加强跟踪服务。
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能够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好一批群众企盼的实事好事,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现场花絮
建立民情联系卡,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反映民情
记者在接访现场发现,接访领导还向来访干部群众派发了一张“民情联系卡”,卡上面注明有领导及经办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拿到民情联系卡的张伯非常高兴,他说,以前反映问题要去县里找相关部门,很难找到领导,现在有了民情联系卡,在家里就可以拨打电话反映情况了。伍畅也告诉记者,“民情联系卡,让我们可以随时在家里打电话直接咨询问题的处理结果。这个做法非常好。”
扩展阅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科尔沁周迅》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数度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应该把首先学习系统内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阳山走基层转作风()》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阳山走基层转作风():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阳山走基层转作风()》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