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长期以来,大企业纳税所占的比例举足轻重,加强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和针对性服务,对于提升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降低大企业涉税风险、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促进大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旬阳县国家税务局借机构改革之契机,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创新,突出把大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探索出一条“服务+管理”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思路,推动了大企业发展和税收良性增长。本文结合当前旬阳大企业管理服务现状,谈谈对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的思考。
一、目前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大企业纳税服务需求
(1)征管理念有偏差,需人文化服务。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作为管理者,纳税人作为监管对象被动服从。税收征管定位在基本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在这种理念下的税收征管以监督打击型为主,以约束纳税人的行为为目标,一切税收征管从税务机关自身管理的方便和需要出发,往往制定复杂而繁琐的管理措施和流程,忽视纳税人权利和需求。
(2)涉税服务需求多,需个性化服务。由于大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产生的涉税需求也较多。同时,大企业对自身的权利维护意识较强,对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各项纳税步骤的指引也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而税务机
关的纳税服务工作体系尚在逐步完善过程之中,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3)信息共享程度低,需深层次服务。目前在税企沟通方面,交流的方式较单一,还不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快捷、便利的互动平台,对税企之间的信息传递缺乏系统管理,获取的信息零散、滞后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大企业需求,阻碍了纳税服务的纵深发展;在税务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纳税人向各职能部门重复报送同一涉税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和负担。
(4)业务需求起点高,需专业化服务。大企业除了最基本的纳税服务之外,更希望税务机关能够提供更多地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经营范围。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税务技能,熟练掌握税收知识,熟悉一定的行业知识的税务管理人员为其指导服务。
(二)税务部门管理服务的缺陷
(1)缺乏管理的持续跟进。在日常征管中,税务部门一般认为大企业财务健全,账务比较规范,依法纳税意识较强,因此在办税服务厅进行申报纳税时,基本上是无异议审核。税源管理部门由于重点和定点企业管户较多,对大企业的税收征管大部分精力用于应付催报催缴、日常巡查、调查核实、资料整理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大企业的日常检查、纳税评估、业务辅导、政策咨询等很难落到实处。
(2)缺乏管理的信息交换。税源管理的信息不对称使税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和核准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情况,网上交易、跨
国、跨地区经营日益增多,税务征管部门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跨国、跨地区经营企业的信息资料难度大,税务机关无法对大企业的组织构架、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情况进行正确评价、预测、分析,从而带来不能有效开展对大企业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专业化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难度。
(3)缺乏管理的专门人才。由于大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繁杂,关联关系频繁,特别是企业集团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区域经营,税收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带来较大的税收管理难度,而税务机关又缺少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与大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相比,税务机关显得管理上的力不从心和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现象,税务机关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瓶颈。
(4)缺乏管理的相关制度。目前,一些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各地国税机关都在根据以往的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相关规定和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制约了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举措
1、协调沟通,掌握服务需求。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主导的思路,准确掌握大企业的服务需求。通过走访重点税源企业、召开税企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互动,充分了解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在办税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和建议,为大企
业提供服务,满足大企业需求。
2、多措并举,开展特色服务。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办税的便捷快速通道。设置“大户直通车”窗口,享受优先办税的便利;开展预约办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的办税效率;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如开展专题税收培训班、财产损失现场审核等;对正常工作时间内无法办结的重大复杂的涉税事项提供延时服务。拓展推行电子发票、网上审批等办税功能,方便纳税人办税。和大企业间建立公告、查询、咨询、提醒等服务,减少大企业信息搜寻的货币与时间成本。
3、加强联系,推进协同服务。定期与政府交流涉税信息,积极反映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政府帮助大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及时掌握大企业所在行业动态,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提供依据。注重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政策宣导培训,保证大企业正确理解和履行税收义务,特别是注意帮助大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轻纳税人负担,增强纳税服务实效。
4、总结提高,创新管理模式。在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确化的基础上,以纳税服务为前提,以税收专业化管理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和防范税收风险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大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强化物流、资金流动等动态信息的监控分析,综合评价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和纳税能力,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大企业的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大企业的管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某类业务长期的跟踪调
查,查找管理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措施,通过持续改进,建立起某一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和管理办法,从而达到规范一类企业的目的。
5、柔性执法,促进税企和谐。大企业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纳税遵从度较高,但因经营业务多样,机构规模庞大,难免会产生一些税收问题。注重加大对企业的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进行柔性管理。实施大企业自我纠错制度,使其主动纠错,这样通过给予大企业更多的信任,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树立诚信纳税意识,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纳税人自觉遵从的能力。
6、资源共享,注重信息采集。只有全面、准确、有效的掌握纳税人的信息资料,才能取得加强大企业监控管理的主动权。当前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完善大企业信息数据库:一是通过CTAIS系统采集掌握相关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名称、代码、经营地、开户银行、经营范围、法人代表等基本情况;二是通过一定的沟通联系机制,形成可行的制度,与纳税人达成一致,使得税收管理员日常下户能够调查采集到所需信息,如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成本、利润、资金流向、发票使用、财务管理等情况;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注意信息的积累和纵向比对,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四是通过加快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网络,采集获取大企业外部信息,加强与工商、地税、银行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交流传递制度,确保各项征管信息采集完整、真实、准确有效,从而强化税收分析预测,着力实现对大企业的动态监控。
7、合理配置,提供人才保障。针对综合类大企业的生产经
营情况复杂和税务部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税务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另外,以合同形式面向社会聘请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
在当前税收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需求的今天,税收部门更应
将税收管理与服务精细化、专业化,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大企业的发展壮大,把“管理大企业”与“服务大企业”并举,确立“专业管理、层级监控、深化服务、全面提高”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原则,以优质的服务,和谐的税企关系,稳步提高纳税遵从度,保证税收收入持续健康增长。
扩展阅读: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思考
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思考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经营、市场覆盖面广、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越来越多。传统的低层面、分散型的税收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坚持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大企业自身特点,对大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税收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和难点
(一)缺乏征收与管理的结合。在日常征管中,税务部门一般认为大企业财务健全,账务比较规范,依法纳税意识较强,因此在办税服务厅进行申报纳税时,基本上是无异议审核。税源管理部门对大企业的税收征管精力主要放在完成催报催缴工作任务上,对大企业的日常检查、纳税评估、业务辅导、政策咨询等很难落到实处。
(二)缺乏管理的专门机构。在未明确大企业管理机构前,各级国税机关高度重视了对重点税源企业(大企业)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层次不分的现象,主要是体现在区县级以上国税机关的计统、征管、流转税等部门都对重点税源企业各自制订管理办法和标准,多头“齐抓共管”的结果反而弱化了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质量和效率,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自上而下的大企业管理专门机构。
(三)缺乏管理的专门人才。由于大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繁杂,关联关系频繁,特别是企业集团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区域经营,税收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带来较大的税收管理难度,而税务机关又缺少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与大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相比,税务机关显得管理上的力不从心和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现象。
(四)缺乏管理的相关制度。目前,一些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各地国税机关都在根据以往的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相关规定和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制约了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缺乏管理的信息平台。随着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了全国性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但在相关软件中缺少对大企业基本信息、税收结构、经济税源变化等信息资源的全面掌握,税务机关无法对大企业的组织构架、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情况进行正确评价、预测、分析,带来不能有效开展对大企业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专业化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难度。二、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税收管理模式。在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确化的基础上,以纳税服务为前提,以税收专业化管理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和防范税收风险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大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强化物流、资金流动等动态信息的监控分析,综合评价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和纳税能力,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大企业的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大企业的管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某类业务长期的跟踪调查,查找管理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措施,通过持续改进,建立起某一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和管理办法,从而达到规范一类企业的目的。
(二)调整机构岗责设置。建立自上而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理顺岗责流程。一是要大力推行网上认证、网上报税和网上申报,将申报征收环节前移至企业端,充分发挥好企业自主申报纳税的意识;二是要将纳税服务、税政法规、收入核算、税源管理等部门进行整合,按照信息采集、审核评析、调查核实三个环节设置管理流程和岗位,从而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要减少资料多头报送和涉税事项的审批环节,相关资料统一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牵头集中处理,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三)充实税源管理力量。针对综合类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和税务部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税务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另外,以合同形式面向社会聘请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
(四)引入税务风险管理。将税务风险管理引入大企业日常管理,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架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形成与管理层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相衔接的管理员职能体制。合理分解税管员管理职责,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把制度性安排、事务性管理服务职能保留在属地管理的职能中。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税收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在专业机构或县局等更高层面上,建立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的管理团队,不再实行划片分户的管理模式;根据风险等级排序针对不特定纳税户,开展大企业管理、专业评估、行业管理等。
(五)建立税源管理平台。面对企业高度的信息化,没有相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一是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二是建立大企业的申报资料库,从而实现汇总申报数据与其所属单位申报数据的比对;三是具有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便于从财务软件中提取数据;四是建立外部信息资料库,如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股市、媒体采集的有关信息等;五是建立大企业的分析预警指标库;六是建立大企业的分析模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3266.html
- 上一篇:201*年上半年党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