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201*0757心理学史振诚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十月二十五号我们04级的半数同学参观了武汉人民医院附属医院精神病院,这次实习让我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病例1:某男,16岁,高一学生。约在14岁出现轻微幻觉之后病情加重出现幻听,患者和同学的关系一般,没有知心朋友也没有敌对同学,无同学矛盾也没有师生矛盾。但他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他,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患者说看见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与节目主持人聊天。患者在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下半学期末睡眠不足。初二时和表哥一起住对表哥极其发感,一天要刷几次牙,下学期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控制自己导致成绩下滑;初三时数学老师经常批评他,他觉得这个老师对他很好他很感激该老师。患者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在中考之前幻觉十分严重导致中考不顺利。经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加药物治疗。患者报告他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第二天所有的幻觉便消失了,一直未复发。他吃药后走路象踩在棉花上,象作梦一般。
患者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他,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这属于幻听和幻想。患者说看见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与节目主持人聊天。这属于幻视;他没有要好朋友我觉得有可能是他想别人能重视他。另外他特别反感他的表哥有可能是想有自己的空间,不想别人进入自己的空间。一天要刷几次牙有可能是因为有一些轻微的强迫症。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二天症状消失有可能他的病因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象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自身压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控制自己。
病例2:某男,高中学生,已休学。患者年幼时煤气中毒晕倒,后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在初中时有一次吃鸡蛋,吃完后感到头脑发硬、头晕,觉得自己将鸡蛋吃到了脑子里。患者初三复读一年后考入当地较好的高中,高中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好,患者经过努力在高一下半学期成绩冲进了前20名,但成绩还是不如宿舍的另外7位同学。在这之后学习成绩又下降了。患者经常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认为自己神经衰竭、脑萎缩。在05年9月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晕倒等症状。患者在出现症状在当地医院打针,症状没有消失并且严重了,后用迷信的方法治疗症状更加严重了;父母接着带他去北京看病也没有明显效果。后来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后出现电击症状,抽搐、斜肩、卷缩在地上、口吐白沫。而后医生打了一针症状就消失了。后来患者转到人民医院,医生用暗示方法治疗,“你一吃药神经就会慢慢张开”。接受治疗22天后,心情愉快,主动提出让父母带他出去玩的要求。
患者经常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认为自己神经衰竭、脑萎缩。这属于疑病。患者接受了多种方法的治疗包括科学的非科学的。患者在患病较重期间没有食欲,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睡眠不足。这属于抑郁症。
病例3:某女,20岁,休学。6、7年前继父强迫其改姓,经常打骂她,导致她情绪不佳,学习受影响。初一时,因为受到同学歧视,同学说闲话,自患者觉得压抑。于是初二换班,学习状态还是不佳,加之患者自己要求过高多次失败导致情绪低落。初二复读了一年开始效率较高,数学成绩提高。但半年后成绩又下降,患者接受不了最终回家。患者在一次在家看国际新闻,看到关于一场战争的报道,便大哭不止,觉得自己会成为受害者,在街上觉得有人要害她。听到有很多说她是坏人的声音。患者从14岁开始反复住院。在住院过程中患者多次有过想打护士长的冲动,也出现了一两次打护士长的行为。在和患者谈话的谈话中患者思维清晰,对自己的症状描述细致,而且对所服的药物名称和功能十分了解,还用了心理学专业术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概括。患者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随便可以做好很多工作。
患者在街上觉得有人要害她。这属于被害妄想。听到有很多说她是坏人的声音。属于幻听。另外患者有强迫性妄想。另外患者有超价观念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随便可以做好很多工作。
参观结束后,带队老师还跟我们进行了交流,她告诉我们精神病很难会有治愈的病例,而且精神病的患者病好之后要持续使用药物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患者患病了而不自知,象我们在参观三楼的男病室时,就听到一位患者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没有神经病”。有些患者知道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自己换了精神病。不想接受治疗想离开医院。象在四楼女病室参观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女病人一直叫喊着要出去,后来混在我们的队伍中还是被认了出来。现在的学生患精神病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习的压力和家庭的原因。
扩展阅读:南昌市精神病院见习报告
探访精神病人的世界
南昌市精神病院见习心得
记得小时候每当不听话哭闹的时候,妈妈总是吓唬我:“再哭的话就把你丢在外边,让疯子把你带走!”那时候不知道疯子是什么,只是隐隐约约感觉是专门欺负小孩的坏人。慢慢长大一些后,才知道疯子就是“神经病”,是脑子有毛病的人。我们总是对这样一个群体存在着许多偏见:疯子是挨不得的,他们行为经常具有暴力和攻击性,具有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疯子就相当于废人,等等。路上遇见穿着破烂、浑身肮脏的疯子,人们无一不绕道而走,胆大的小孩甚至往他们身上吐唾沫。在人们眼中,疯子是比乞丐还讨厌的。
搬家后,新家后面就住着一位疯子,她每天精力充沛地守在路口,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骂骂咧咧。除了骂人她似乎什么也不会,甚至晚上一觉醒来,依然能听见她在阳台上破口大骂。邻居说她年轻的时候丈夫赌博输了全部身家,所以她疯了。我对她很是同情,但是对于这样一件事就让她精神不正常我表示很不能理解。
高中的时候,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疯娘》,疯娘虽然是疯子,但是她依然懂得爱护自己的孩子。故事很感人,我为之掉了很多眼泪。我在感叹母爱伟大的同时,对疯子产生了另一种思考:也许疯子并不只是我们想的那样糟糕,是不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一面?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我们从认识、了解正常心理慢慢过度到异常心理。疯子不是“神经病”,而是一种精神障碍,确切的说是精神分裂症。这个学期,因为学习了《变态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我了解了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被害妄想、关系妄想,思维散漫甚至思维破裂等等。还有很多我所不能理解的如思维鸣响、刻板动作等症状。上课的时候,看着教材上列举的一些案例,我像看笑话似的,很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真的非常高兴,能有一次去精神病院见习的机会。短短的一个下午,我感觉收获非常大。教材上的知识终于与实际联系起来了。亲自见识了精神病患者的言谈与行为举止以后,书上的症状变得明朗和容易理解起来。
在南昌市精神病院,我们小组分在了六楼。六楼都是女患者。走出电梯,大门紧紧关闭着,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跟着医生走进里面。首先,我们在医生的办公室里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讨论,医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下病人的大致情况以及跟病人交谈需要注意的地方。医生尤其提到了要注意尊重病人,特别是对待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对于她们所说的内容要表示出充分相信,以及切忌与她们对质。医生将我们此次见习的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患者接触前的一次小讨论,第二部分是和病人接触面谈、观察病人的表现,最后是回到医生的办公室根据见到的个案进行深入讨论。
第一部分的讨论结束后,在医生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患者们的病房兼活动室。病房里空荡荡的,除了摆放着床铺似乎没有什么东西。病人们对于我们一群陌生人的到来有些表现出了兴趣,一直好奇地盯着我们看;有些人却完全没有关注我们,继续做着她们自己的事。一大间房子里,挤着这么多人,我有一些不习惯,但是这些病人却似乎生活得很好,至少我看到了一派“和谐”的景象。她们有的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有的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玩纸牌、打麻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老太太一个人引吭高歌。
我们径直走到活动室最后一排大桌子后坐下,病人们有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没有人敢靠近。这时候,医生帮我们招呼一位大姐过来。她大约四十来岁,很爽快地就走过来了,她笑容满面,似乎心情很好。她坐下后,医生开始很自然地交谈起来,她对于医生的问话对答如流,就像是一位演讲家,讲话十分具有感染力。甚至有些得意地向我们炫耀着她过去的辉煌史。开始我们都没有发现病人的异常,直到谈话结束后,我们向患者鼓掌致谢,她突然情绪激动,认为我们鼓掌声音太小,自己开始用力拍着巴掌。原来这是一位轻躁狂病人。她思维奔逸,情绪高涨,动作也比较夸张。她还提到自己在十多年前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她甚至在手臂上割了狠狠的一刀,她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伤疤,很长很深。而据她自己描述,她躁狂发作的时候,曾经在街上跑了三天三夜,不用睡觉,不用休息。后来和医生们讨论得知,这位患者具有双相障碍。
我这才联想到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时候,有一个17岁的女生她身上也有类似的症状。那时候,她十分喜欢找我聊天,喜欢向我述说她的成长史。说到动情的时候,情绪十分激动,甚至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那时候,我觉得这位女生就像是一位演讲家,我觉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她。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位躁狂患者,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
医生向我们引见的第二位患者就是那位喜欢一个人引吭高歌的老太太。医生在问她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她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针对医生的问话的最后一个词,唱出她联想到的歌曲。她有典型的“音联”现象。比方说,在我们离开病房的时候,我们对她说“谢谢”,她自然而然地唱起了“谢谢你,给我的爱……”我们没有从她身上得到一些关于她的有用信息,但是我们看到了十分突出的异常表现。她喜欢唱歌,可以说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医生几次命令她不要再唱影响我们和其他病人的聊天,她答应下来却不能做到。停下来没有一分钟,又开始旁若无人地唱起来。她也表现出了十分高昂的情绪,笑容可掬,仿佛唱歌成了她最幸福的事情。
看得出她是一名重度躁狂患者,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认识的第三位患者是我们觉得最为惋惜的,这是一位只有十七岁的小女孩。她走过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穿着与她年龄不符的一件老气的呢子外套,苍白的脸颊。坐下后,她显得很害羞,不敢正视我们,一直低着头。医生问一句,她答一句,没有多余的话。在她身上,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她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散漫,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她认为自己是因为做错了事才被送到这里来的,而犯错的原因是“天时、地利、人和”。她不能自圆其说,语言十分荒诞,甚至说自己是非洲人。还说有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要杀她,而她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惊恐,流露出了微笑,她说她不怕。
在和她交谈的过程中,看得出她的思维逻辑十分混乱,推理存在问题,十分多疑并且敏感,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医生告诉我们,她的妈妈和小姨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她很大可能是由于遗传的因素。
医生为我们引见的第四位患者也是一名精神分裂症,她晚上听见邻居想要害她和她的儿子,认为丈夫和其他女子有染。可以明显看出她有幻听、被害妄想以及嫉妒妄想。
最后,医生还给我们介绍了另一位患者,她头发花白,却穿着鲜艳的衣服,扎着两根小辫子,头戴大红花。老人家不愿意过来与我们聊天,表现出了明显的退缩,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丝毫兴趣,一个人默默地呆在角落里。这是我们看见的认为最明显的一位病人,因为不用和她交谈,就可以看出来她的精神不正常。
最让我们诧异的是,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十多年。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接触到社会,接触到正常的人群,老人出现了退化。她变得幼稚,情感淡漠,已经迈向了精神残疾。我不能想象,一个人可以在精神病院生活这么久。
见过这些比较典型的病人后,我们回到医生的办公室开始我们的讨论。几名医生一起坐在办公室里和我们对五名病人一一进行了探讨。我们逐个对病人的症状进行了说明,细到患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进行了剖析。有分歧的地方组员们一起探讨,说的不对的地方医生进行指正。这是我在公共场合提问最多的一次,哪怕在课堂上,我也不曾问过这么多问题。我觉得自己很有收获。
接触《变态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很久了,甚至在咨询师三级培训课上老师也说了很多关于异常心理的知识,但是都不曾像这样感性地认识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等。
但是,她们即使在医院里这么乖,这么听话,她们依然很难再回到社会了。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人们还是无法接纳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就算是她们的家人,也很难再接纳她们。尽管医生说,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当然是能够回归社会。但是,这看起来依然是十分困难的事。想到这里,觉得她们真的很可怜。
但是,我也看到了精神病患者的光明。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与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在我看来,精神病院是很恐怖的,就像电影《飞越疯人院》也是这样描述的。但是,在药物的控制下,在精神病医生和护士的看护下,她们居然生活得这么好,就像普通的老人、孩子在一块儿。如果不说,刚刚那一幕和谐的画面,谁能知道这是在精神病院呢?
只是,社会上还有很多精神病患者,他们流落在大街小巷,遭受欺负,挨饿受冻;有些具有攻击性的患者,也在危害着社会。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的团体,但是医疗设施、药物却依然没有及时跟上。如果,社会能够建立起关于精神病人的保障系统,让他们能够得到药物的治疗,能够控制他们的病情,那该多好?
这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的责任。心理咨询虽然无法治疗精神病患者,但是当精神病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和消失以后,在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复发。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做到的。参观完精神病院,我的心中油然升起了一份责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3655.html
- 上一篇:201*精神病院社会实践报告
- 下一篇:关爱孤儿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