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国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学习小结

时间:2019-05-29 13:26:2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国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学习小结

国培《技术教学评价策略、方法及案例分析》学习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心理一种潜在表现过程,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真实表现当前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反映出学生的意识和情感。学生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就会有意识在平时学习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情感就会在评价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一、现阶段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初中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还不是中初中的一门主课,更没有成为高考学科。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重视对高考学科等一些主要学科教学的评价,忽视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

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考试内容大多是有关陈述性知识,偏于记忆,可操作性不强,命题缺乏科学性;过多重视考试的分数、成绩,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上的“缺位”、“越位”“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解决策略

1、明确评价目标,注重评价实效

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的评价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通过课堂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喜欢评价。2、制定课堂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发展(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依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学生参与评价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2)学生评价前的评价培训u评价量规的培训

让学生领会作品的评分标准,评价量规表作为学生作品最终的得分标准需要让学生在制作前做一个了解,事先公布量规可以为学生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u诚信意识的培训

为了使学生的作品获得公正和公平的评价,在学生开始评价前,老师应该特别强调对学生评价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这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同学作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观念、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3)评价内容的开放性

教师制作的课堂评价量表应是一张开放的表,在表中教师列出了部分评价项,再适当留白,让学生们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内容进行补充,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方法及案例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纸笔型表现性评价任务、识别型测验等。现笔者就自己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予以斧正。

(一)、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以下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首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应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例:在初二年级末,我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分组合作开展研究,研究结束后要求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研究结果并进行口头报告。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⑴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表现。

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表现,包含观点是否准确,论证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全面,能否包括任务要求的所有基本主题及其他相关主题;主题内容逻辑顺序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主题的表达能否引发思考和探询更多信息的动机等。

⑵多媒体作品制作水平。

对多媒体作品制作方面,包含能否准确、合理地应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表达主题;整体布局是否平衡合理;页面设计是否与主题风格一致,界面是否美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图片、动画的使用是否合理并有助于理解相关文本;是否提供了用于导航和检索的目录页和准确的链接;是否体现了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创造性,例如能将以前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当前任务中,或根据任务主动学习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等。

⑶口头报告。

口头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口头语言的描述。包含语言是否准确、生动;表达是否条理清晰,易于理解;能否根据听众的特点灵活地使用信息传递和交流技巧。

⑷小组协作。

小组合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包含分工是否明确;小组成员能否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料:在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中,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用于过程性评价的作业、项目或任务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不能过偏;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任务对所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能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在对学生平时表现考察中,若是在平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记载,到学期结束时,仅仅依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酌情给分的话,对学生而言,当然是作不到公正。那如何才能做到公正呢?这就依靠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作一个较详细的记录,例如建立奖罚条制度等,对学生在平时上课过程的点滴,进行记录,而到学期结束时,则可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给分,做到有据可查。

3.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主要提供有关学生表现水平的参考依据,必须将这些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在使用评价结果时要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例:在本轮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处理办法是做到对结果及时的公布,使每位学生都及时了解自己所得到的一种肯定。这样一来,对学生无形中,起到了一种压力与动力,促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具体得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可以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案例或问题情境。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最终要落实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预防、关怀或引导,要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打分。

(三)、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总结性评价

应正确认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和功能。期末考试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

在组织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要创造条件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以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局面,适度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各有所长,适合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纸笔测验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适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纸笔测验,要控制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究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短文写作等,以拓展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上机测验是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供选择的上机测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的独立任务,如软件操作水平测试、作品设计与制作等;另一类是综合任务中的上机环节,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上机活动。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一定要安排上机测验,设计一定比例的联系实际的设计、制作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处理任务,以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教师和有关机构要针对具体评价目的,灵活选用上机测验的题型和考试方式,不能单纯依赖题型单一、只考察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的机考系统,否则容易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误导。例: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平时考核20%理论考核40%上机考核40%经过几年的具体实施,发现这样的考核标准,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一些情况,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学生的过程评价,而对最后的总结性进行进一步的淡化,将比分进一步缩小,具体量化表如下表所示:平时考核40%理论考核30%上机考核30%当然,活动与评价是分不开的。将多元评价引入教学过程,可有助于活动的开展。从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单元活动开始时就应明确评价标准,以保公正;活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活动内容,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促进自我转变;活动后,进行评价式的总结与反思,从而整理出过程总结与改进计划。所以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扩展阅读:国培中学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通过此次网上培训学习,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有如下深刻体会:一、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学不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农村小学普及度并不高,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尤为困难,所以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作为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对这点理解尤为深刻。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像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该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

(二)选择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用“任务”方式对待新授内容。具体做法是,在接触新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学课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精心设计的。每堂课的教学我只安排10~15分钟的理论和演示,便提出练习要求,然后由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练习、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聆听学生描述操作现象,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则需要直接回答;而有些问题却需要教师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另外,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总之,这次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种崭新的学习环境,更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国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学习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国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学习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学习小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379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