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
牢牢把握教学环节重在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李福洪
作为教师,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备课充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性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完成课堂教学准备性环节的过程,也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原有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可能条件,只有通过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程序,这种可能的教学能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上的再创造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很好的把握教材,自己把教材内容吃透,这是最基本的标准,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也是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把教材结构整理的清清楚楚,必要的时候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才能将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知识的接受,教学工作也才能立于不败的主动地位。处理教材一般需要经过3个环节:(1)懂,即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对教材进行系统通读,从全局角度,了解教材的基本脉络线索和编排体系。对教材的字词、句段、概念、插图等仔细推敲,弄通弄懂,对每章每节进一步深入思考,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2)透,即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对教材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运用自如,不但能对学生熟练讲解,而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3)化,就是进得去、出得来,做到深者浅出,浅者深掘,“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把教师自己的思想感情凝聚进去,把教材的死知识化为教师的活知识,化难为易,化艰涩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把知识表达出来。
其次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和丰富。主要从科普和专业方面,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室,充分查资料。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自己会不经意间迸发灵感,把自己的一些体验和经历融合到备课资料中,这样讲课就不至于干涩,没有说服力,也比较容易贴近学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
二、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地推敲而条理化、科学化,这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的一步。编写教案时,首先要确定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是评价一堂课的基本准绳。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的。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基本离不开知识、技能、教育3方面的内容,但就一堂课的教学要求来说,应当有主有次。其次,编写教案时要抓住“三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把握重点即明确教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并领会问题的精神实质,根据情况拟出方案。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因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找出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以便采用适当的方法来突破。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抓住了关键点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第三,编写教案时,要启智导学。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把矛盾带进课堂;不断地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境;努力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第四,编写教案时,要细心设计,力求使系统、科学、巧妙、新颖、精炼相结合。巧妙是指教案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认识规律出发,把握心理要求,激发兴趣,调动情感,以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有新意,老是一个模式,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事倍功半。
三、课后积累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就在平时的上课和生活中必须注意课后积累,学会终身备课,学会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读书收获等一一收集起来,多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和案例,比如动画、图片、视频,并把它们进行系统化处理,有利于备课的时候自由调用,有利于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这跟营销当中的“零库存”不同,需要充分的“存货”。
1、及时总结、修改教案。课堂教学是实施教案的教学活动,它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愿望,不取决于个人的感受,而取决于是否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主观想法只有合乎教学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才是合理可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双边活动,尽管在写教案时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得十分周到,但在实施中仍会显示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课后认真总结、及时反馈,看看教学要求、任务是否能实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解决得如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得如何,教学效果如何等等。根据所获信息,写出教学后记,进一步调整、修改教案。
2、积累资料,得珠沧海。知识在于积累,在教学之余,持之以恒做些点滴的资料积累,会使一个教师变得非常富有。教学既需博大精深的知识,又需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都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和锤炼。通过拾贝式的资料积累,得珠于沧海,把好的材料随时抓住并记下以补益于后来的教学,这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3、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向书本学习使之渊博,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使之明智。学会吸取别人正反面的教学经验,这也是一种教学积累。
4、勤学苦练,锤炼语言。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艺术,是一个教师课后积累、终身备课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要多阅读,向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们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语言,不断地丰富词汇。要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锤炼,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音量、
音速、语调、节奏等。
四、课堂厚积而薄发
备好课之后并不是到课堂上一板一眼的按照教案和讲稿一气讲完。上课对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应激的过程。需要老师自己高度集中自己的思想,充分自由发挥。
(一)上课要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一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踏入课堂,并且上课要保持抑扬顿挫的课堂语气,而不是一上课就坐到讲桌前,一个语调下来。这样学生很容易走神去干其他的事情。
(二)在教学中保持平等意识,在心灵上的平等,不含偏见和歧视。有时候人和人之间会有一种微妙的感应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微妙去带动学生,当然,如果本身有歧视或者不平等,也很可能从这种微妙中传达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不要的印象。
(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和课堂互动。这种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尤其是在应用的课程当中,仅仅告诉学生一些现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上。课堂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这种高涨的情绪下,学生更容易投入,也容易对老师产生好的印象和情感上的亲近感。
(四)要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必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有时候学生需要这样一个舞台和机会,给他机会可能他们会做的比想象中的好。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五)运用构建主义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景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体系。这种“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掀起课堂气氛的目的,更要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景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景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学情景设计的功能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景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既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入到情景之中。
五、课后及时交流
下课后,与其他老师互相讨论自己一次课结束之后的体验、收获和不足,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或建议,争取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认真做好教学工作,需要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
扩展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 2
牢牢把握教学环节重在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李福洪
作为教师,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备课充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性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完成课堂教学准备性环节的过程,也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原有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可能条件,只有通过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程序,这种可能的教学能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上的再创造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很好的把握教材,自己把教材内容吃透,这是最基本的标准,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也是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把教材结构整理的清清楚楚,必要的时候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才能将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知识的接受,教学工作也才能立于不败的主动地位。处理教材一般需要经过3个环节:(1)懂,即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对教材进行系统通读,从全局角度,了解教材的基本脉络线索和编排体系。对教材的字词、句段、概念、插图等仔细推敲,弄通弄懂,对每章每节进一步深入思考,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2)透,即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对教材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运用自如,不但能对学生熟练讲解,而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3)化,就是进得去、出得来,做到深者浅出,浅者深掘,“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把教师自己的思想感情凝聚进去,把教材的死知识化为教师的活知识,化难为易,化艰涩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把知识表达出来。
其次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和丰富。主要从科普和专业方面,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室,充分查资料。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自己会不经意间迸发灵感,把自己的一些体验和经历融合到备课资料中,这样讲课就不至于干涩,没有说服力,也比较容易贴近学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
二、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地推敲而条理化、科学化,这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的一步。编写教案时,首先要确定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是评价一堂课的基本准绳。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的。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基本离不开知识、技能、教育3方面的内容,但就一堂课的教学要求来说,应当有主有次。其次,编写教案时要抓住“三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把握重点即明确教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并领会问题的精神实质,根据情况拟出方案。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因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找出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以便采用适当的方法来突破。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抓住了关键点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第三,编写教案时,要启智导学。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把矛盾带进课堂;不断地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境;努力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第四,编写教案时,要细心设计,力求使系统、科学、巧妙、新颖、精炼相结合。巧妙是指教案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认识规律出发,把握心理要求,激发兴趣,调动情感,以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有新意,老是一个模式,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事倍功半。
三、课后积累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就在平时的上课和生活中必须注意课后积累,学会终身备课,学会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读书收获等一一收集起来,多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和案例,比如动画、图片、视频,并把它们进行系统化处理,有利于备课的时候自由调用,有利于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这跟营销当中的“零库存”不同,需要充分的“存货”。
1、及时总结、修改教案。课堂教学是实施教案的教学活动,它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愿望,不取决于个人的感受,而取决于是否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主观想法只有合乎教学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才是合理可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双边活动,尽管在写教案时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得十分周到,但在实施中仍会显示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课后认真总结、及时反馈,看看教学要求、任务是否能实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解决得如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得如何,教学效果如何等等。根据所获信息,写出教学后记,进一步调整、修改教案。
2、积累资料,得珠沧海。知识在于积累,在教学之余,持之以恒做些点滴的资料积累,会使一个教师变得非常富有。教学既需博大精深的知识,又需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都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和锤炼。通过拾贝式的资料积累,得珠于沧海,把好的材料随时抓住并记下以补益于后来的教学,这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3、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向书本学习使之渊博,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使之明智。学会吸取别人正反面的教学经验,这也是一种教学积累。
4、勤学苦练,锤炼语言。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艺术,是一个教师课后积累、终身备课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要多阅读,向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们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语言,不断地丰富词汇。要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锤炼,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音量、
音速、语调、节奏等。
四、课堂厚积而薄发
备好课之后并不是到课堂上一板一眼的按照教案和讲稿一气讲完。上课对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应激的过程。需要老师自己高度集中自己的思想,充分自由发挥。
(一)上课要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一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踏入课堂,并且上课要保持抑扬顿挫的课堂语气,而不是一上课就坐到讲桌前,一个语调下来。这样学生很容易走神去干其他的事情。
(二)在教学中保持平等意识,在心灵上的平等,不含偏见和歧视。有时候人和人之间会有一种微妙的感应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微妙去带动学生,当然,如果本身有歧视或者不平等,也很可能从这种微妙中传达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不要的印象。
(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和课堂互动。这种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尤其是在应用的课程当中,仅仅告诉学生一些现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上。课堂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这种高涨的情绪下,学生更容易投入,也容易对老师产生好的印象和情感上的亲近感。
(四)要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必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有时候学生需要这样一个舞台和机会,给他机会可能他们会做的比想象中的好。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五)运用构建主义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景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体系。这种“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掀起课堂气氛的目的,更要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景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景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学情景设计的功能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景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既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入到情景之中。
五、课后及时交流
下课后,与其他老师互相讨论自己一次课结束之后的体验、收获和不足,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或建议,争取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认真做好教学工作,需要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5585.html
- 下一篇: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