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大学生寒假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29 14:34:1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大学生寒假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寒假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调查时间(201*年2月9日---201*年2月17日)二.调查对象:大一学生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近日我对部分大一学生进行了一次寒假消费情况调查,通过QQ共发放问卷24份,收回问卷24份。1.消费用途:

(1)根据统计结果,寒假消费中购物所占比重最大,约为37.5%,其次是用于交际(聚餐),约为25%,上网所占比重较大,也为25%,其它占12.5%。认为自己寒假消费合理的约占75%。

(2)此次寒假是第一个没有作业的寒假,高中时大家通常会在寒假买大量的辅导用书,此次寒假根据统计结果,大约一半的人没有买书,购书超过150元的仅占25%左右。(3)寒假是聚餐的黄金时间,有约一半的人聚餐花费在100-150元之间,花费在150元以上占调查人数的25%,另有25%的同学花费在50元以下。

(4)拥有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同学占调查人数的100%,约62.5%的人用于通讯的花费在50元以下,但有约37.5%的同学寒假电话费用在100元和150元之间。

(5)在所调查的24名同学中,买衣服花费在100-300,300-500,500-1000元的各占25%,在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各占12.5%。

(6)电脑销售商在寒假期间纷纷推出促销活动瞄准学生钱包,在所调查的24名同学中,仅有25%的人购买电脑,价位在4000-6000元,这可能与一些学校对大一学生带电脑的限制有关。

(7)在所调查的24名同学中没有人在寒假报班。

(8)打工可以锻炼个人能力,增加一部分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根据调查结果,近一半的人对打工持观望态度,看机会,约25%的同学对寒假打工很有兴趣,认为寒假打工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约25%的同学认为寒假打工浪费时间,不考虑。有约37.5%的人进行了寒假打工,其中有约三分之一打工所得在350元上。

(9)对于个人消费观,支持“能省则省”的占25%,认为“事先做好计划再花钱”的占62.5%。

2.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结果,经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大一学生寒假消费情况整体良好,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第一,上网消费过高。据爱读爱看网报道,寒假大学生成为网吧消费主力军,一个寒假上网花费在千元左右。增加了家庭负担,不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每当问及此事时便以无事可干为理由。

第二,聚餐费用偏高。寒假是同学聚会的黄金时间,但选择高档酒店聚会是不妥当的,在没有个人收入的情况下,只能是给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第三,通信费用过高。我认为寒假手机费控制在百元以下为正常。第四,精神消费过低。有约一半的同学没有在寒假购买书籍。

(2)原因:我们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与社会接触非常的密切,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娱乐至死的年代,从以上反映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我们一旦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娱乐至上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受到诱惑而不能自拔。第一,上网费用过高是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有关,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自我放松,认为“大学可以随便玩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寒假无所事事,终日在网吧度过。第二,聚餐费用过高是与人们爱面子和当前浪费的社会风气有关,现在人们虽然富裕了但应坚持节约,提倡低碳,进行更为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第三,据了解,通信费用过高与学生谈恋爱有很大关系,对于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大一学生来说这是不明智的。第四,精神消费过低正与这种娱乐的观念有关,考上大学后家长对学生的放任也是一方面原因,殊不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此时放松享乐,只会给以后埋下恶果。

(3)建议:我们要增强消费意识,培养理财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会计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消费作基础。具体而言,第一,对于大一新生,在步入大学的校门后应尽早找到学习的动力,订立新的目标。第二,应选择花费较少的集体活动,比如爬山。第三,应适当削减通信消费,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第四,重新重视精神消费,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教之以终身学习的道理。综上所述,大一学生寒假消费情况良好。附录1

调查问卷如下:

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为了整体了解大一学生在寒假期间的消费情况,请配合完成以下问卷,结果仅供科学研究,不对个人评价产生影响。谢谢!1.你寒假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A.购物(服装,电脑)B.学习费用(书籍)C.交际(聚餐)D.上网E.报班F.其它2.你寒假购书花费为多少?

A.0B.50元左右C.100元左右D.150元左右E.200元以上3.你寒假用于聚餐的费用是多少?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4.你寒假电话费是多少?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5.你寒假买衣服的费用是多少?

A.100元以下B.100-300元C.300-500元D.500-1000元E.1000元以上6.你寒假买电脑的费用是多少?

A.0B.4000元以下C.4000-5000元D.5000-6000元E.6000元以上7.你寒假报班的费用是多少?

A.0B.100元以下C.100-300元D.300元以上8.你寒假打工所得是多少?

A.0B.200元左右C.300元左右D.350元以上9.你的个人消费理念是

A.能省则省B.事先做好计划再花钱C.看到喜欢的就会买D.毫不在乎的肆意挥霍E.其它10.你对自己寒假找兼职工作赚钱有何看法?

A.不考虑,浪费时间B.看机会C.很感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D.生活所迫无可奈何11.你认为你寒假消费合理吗?A.合理B.不合理

如果不合理哪里需要改进?附录2

统计表格如下:选项题号1234567891011

A91261531824156618B03123600015126C6306630306D6360630600E00303F

扩展阅读:大学生假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假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在校期间的定向消费(如交纳学杂费、支付生活费)外,还会有其他的消费需要。尤其是在暑假中,由于有了较长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经费,消费更为集中。为了了解大学生暑假中的消费状况与消费心理,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201*年4月我们组织了“大学生假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报告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假期活动方面:包括假期活动的选择及同学对此的一些看法。(2)消费资金来源及消费状况:包括学生进行消费资金的来源,面对消费不足情况时学生所采取的方法及消费档次。

(3)消费原因及方式:包括消费的直接原因、付费方式及涉及情感消费的一些问题。

(4)消费者权益的认识: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对消费概念的理解、应拥有的消费权益、当自身权益受损时所采取的方法。(5)消费心理:包括消费后的想法以及对今后消费行为的影响。一、研究方法及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分发至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共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问卷回收率89.6%,问卷基本情况如下:

(1)生源构成(表一)

(2)政治面貌(表二)

(3)家庭构成及收入(表三)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暑期活动方面

(1)在假期中过得如何(表四)

(2)在假期中从事的主要活动(表五)

从表(2)可以看出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的人占39%,说明了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实践意识的加强,与社会交流的愿望极其强烈这一良好的心态。仅次于社会实践的是选择学习、培训(31%)活动的,说明本校学生学习态度十分端正,在假期也以学习为主,弥补自己在校学习的不足。因此这种以社会实践和学习培训为主的方式令同学们假期过得十分满意,认为假期愉快的(17%)和比较愉快的(44%)共计61%,说明大多数同学在假期中是合理安排了自己的时间,在学习培训的同时也注意了放松自己,从旅游休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愉悦。但是认为不愉快的(27%)和说不清楚的(12%)仍然占39%,这说明了这部分同学对自己假期生活或许安排不合理,或许没有到达自己的目的。(二)消费资金来源及消费状况(1)消费资金来源(表六)

(2)消费档次(表七)

(3)自己的经费能否满足消费的需要(表八)

(4)当自己的经费不能满足消费的需要时(表九)

从上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仍以父母支持为主(60%),靠自己打工赚取的有17%,而依靠奖学金的只有5%。因此表(2)中反映出学生的消费档次以普通档型(71%)和低档型(21%)为主,共有92%。这说明了由于经费从父母处得到的人居多,一方面没有真正完全自由地支配金钱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给家人增添过多的负担。而靠自己打工赚钱的同学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不愿意进行奢侈的高消费。同时由于奖学金金额较少,涉及面也不大,因此极其少(5%)的人依靠奖学金消费。所以在表(3)中有76%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经费能够满足消费的情况时,仅有19%的人愿意借钱费。值得注意的是表(4)反映出当全们在经费不能够满足消费的情况时,同学们往往向父母索要(42%),而依靠打工挣钱仅有28%,这说明当前大学生还存在着过分依赖家庭、缺乏独立性的情况,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三)消费原因及方式(1)消费依据(表十)

(2)消费原因(表十一)

(3)消费方式(表十二)

(4)付费方式(表十三)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进行消费的依据和原因有很多种,但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中,其消费的依据和原因有特殊性。从表(1)被调查者中根据自身需要而消费的(51%)和经费的多少而消费的(23%)共计74%,凭兴趣消费的(14%)和当时的心情消费的(12%)共计26%。表(2)消费的原因中有51.5%的同学选择和朋友一起高兴,高居第一位。选择无聊、打发时间(15%)和“环境所迫(16.3%)”的人也为数不烽,共计31.3%。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是理性的,仅有少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带有盲目性。从表(3)可以看出,情感消费所占比例很大,78%的同学愿意在友情或爱情上消费,而在亲情上的消费相对较低,仅为14%。这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从表(4)的付费方式上反映出多数人是“视情况而定(46%)”,选择“AA制”的也有30%,只有极少的人选择自己支付(13%)和朋友支付(11%)。这说明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十分灵活但又不缺乏独立性。(四)对消费概念的理解及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1)认为消费是(表十四)

(2)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程度(表十五)

(3)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态度(表十六)

(4)权益受到侵害时的作法(表十七)

从上表(1)可以看出,64%的同学能正确理解消费的概念,但也有29%的同学认为消费就是“花钱(15%)”和“享受(14%)”。在表(2)中对消费者权益了解得”比较多(14%)”“和一般多”(60%)的共计74%,“了解得很少69”的为26%。在表(3)“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态度”中有69.7%的同学想到过,但仍有30.3%的同学没想过(19.3%)或者不清楚(11%)。因在表(4)“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会有54.4%的同学持正确态度,即向消协投诉(30%)和向有关部门反映(244%)。但是仍然有28%的同学自认倒霉和采取找朋友去讨回公道(176%)的方式,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也反映出我部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五)消费心理及感受

(1)消费后的心理感受(表十八)

(2)对今后消费的影响(表十九)

在对消费后心理及感受的调查中,表(1)中有809%的人认为有助于生活需要(555%)和培养能力(254%),因此是值得的。所以在表(2)对今后消费的影响中53%的同学选择量力而行,有184%的同学选择挣钱补贴自己,两者共计714%。这表明经过对假期的消费活动的反思,大多数的同学能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但仍存在盲目消费或超前消费情况。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假期消费活动是正常的,消费观念在总体上是比较正确的,消费取向也是健康的,这是值得肯定和褒扬的,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的影响,造成了少数同学也存在错误的消费观,对消费者权益并不太了解,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缺乏独立性,这是应该注意的,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三观的教育和引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生寒假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生寒假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寒假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917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