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佛教寺庙

时间:2019-05-29 14:47: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

1、起源:

⑴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正式传入中国

⑵洛阳白马寺,中国史载最早的平面,以佛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平面;汉明帝时期

2、佛教本土化:(四大佛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3、佛教寺院的构成:

⑴汉代:以塔为中心的庭院,塔院

⑵南北朝:以佛殿为主多进庭院布局“舍宅为寺”“前塔后殿”⑶唐代:寺塔并列

以塔为中心逐步较为以楼阁为中心的转型期双塔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

舍宅为寺:佛教传入初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现象,即,将私宅捐为寺庙,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该现象决定了寺庙住宅的空间布局,也是佛寺建筑中国化的重要原因。◆钟楼:出现于晚唐,立于南北轴线东侧◆鼓楼:出现与明中叶,立于钟楼对应西侧◆罗汉堂:田字形,最早见于五代

◆转轮藏:创于南朝,遗物以宋代最早◆戒坛:宋代开始

⑷宋代:寺庙形制基本定型(塔的地位进一步下降)⑸明代:形成标准的寺庙形制4、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⑴主要特征:

①面阔7间进深8架椽,单檐四阿顶,屋面坡度平缓,举高约1/4.77;斗拱宏大,约为柱高1/2;出檐深远,出挑3.96m

②台基低矮,内外两圈柱,柱高相等“金厢斗底槽“采用三角形屋架与圈梁结构的结合(更利于抗震、抗风)

③圆直柱,上端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斗拱作用发挥最完善

④脊径下不施侏儒柱,而仅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孤例,上下平,下用托脚,天花用平

⑤门窗用直棂窗,吻为鸱尾,没有仙人走兽⑥大殿外观间接、稳健、恢宏

色彩简单,屋顶用灰瓦,斗拱层和柱子用红色,之间用白色,基座用金色⑵剖面特点:

①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

②分明,草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③运用了叉手托脚⑶立面特点:

①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②正脊--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

③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④没有仙人走兽.

⑤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⑥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⑦斗拱肥硕.⑧出檐深远.

⑷内部空间处理:

①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在下,平在上,衬托着明层次多,丰富.②尺度把握较好,平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③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④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明伏与草伏相对而言,指天花下的梁,宋代明伏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草伏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为草伏,是和天花下的明伏相对而言的。

5、河北正定隆兴寺(宋)始建于隋朝建筑群体的代表作单体屋面变化多是现存宋代佛寺建筑典型实例⑴摩尼殿:

①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

②大殿呈四出抱厦形式,殿身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7间,上覆重檐九脊(歇山)顶

③大殿属殿堂型构架,为金厢斗底槽加副阶周匝

④斗拱尺度硕大,分布疏朗,殿身,副阶和抱厦斗拱外转均为五铺作

⑤引人注目的是补间铺作添加450斜拱,是已知宋代建筑中用斜拱最早实例⑥檐柱也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已用普拍枋

⑦除四面抱厦有门窗外,仅拱眼壁略通光线,所以殿内采光及通风均欠良好⑶转轮藏殿:

叉柱造(上下层柱子交接处)曲梁

转轮藏庑藏佛教经书于八角形经框中,上支于梁架,下于地面。推之可动。佛教徒认为转动此柜可获得和念经同样的功德。经柜装修华美,顶上常饰以天宫楼阁;并专建一殿,以容此经柜,称为“转轮藏殿”。6、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元)

①山门面阔3间,进深2间6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下出雨搭②构架为殿堂型分心槽③构架特点:

减柱造:前列仅用明间的两根内柱,后列仅用4根内柱,整座大殿只用内柱6根斜梁:斜梁下端置于檐柱斗拱上,上端搁于大内额上,其上置檩

7、山西大同善化寺(辽金)

①总平面轴线为南北向,由南至北②门窗装修很细致③用斜拱

8、天津蓟县独乐寺(辽代)⑴山门:

①面阔3间;进深2间4椽;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②分心槽,叉手、托脚梁架

③出挑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

④整体建筑形象雄健、壮观,庄严稳固的气氛⑵观音阁:

①面阔5间,进深4间8椽,殿堂形构架建筑

②外观二层,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九脊殿式样

③上下层柱的交接用叉柱造,上层和夹层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施以④斜撑(同佛宫寺释迦塔)

⑤台基低矮,宽大,整坐建筑形象稳定、端庄、雄健、舒展,没有竣严神秘的感觉而带来亲切,易于接近的以为⑥尺度处理严禁

⑦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

9、西藏布达拉宫(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

⑴组成:山脚下“雪”政府机构、监狱、作坊、马厩等①白宫:佛侣学校,诵经堂、扎康(喇嘛居住)②红宫:佛堂,历世***灵塔殿⑵艺术成就:

①不对称的平、立面,群体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

②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取用居民雕镂形式,墙体很大收分竖向构图,有箭窗

③“虚根”+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④红宫点名其宗教内涵红色、金色(表现圣洁)⑤雄伟、壮丽、粗广、神圣,极强的艺术震撼力⑥外观13层,实际仅9层10、南禅寺大殿(唐)

①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

②寺区周围山峦环抱,寺址规模不大,居高临下,排水畅通③体量不大,殿深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通面阔11.75m通进深10m④整体结构十分简练⑤殿内无柱,仅殿身四周施檐柱12根,柱子均有显著“侧脚”、“生起”

⑥外观简洁,立面设计以柱高为模数,以柱高3倍为通面阔,按照2:3:2的比例划分空间

⑦屋顶为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面坡度为1:5.15

⑧以舒展的屋顶、简洁的屋身,雄劲的气度表现出唐代建筑豪爽之美11、河北承德外八庙(清)

◆普陀宗乘庙: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外八庙在承德避暑山庄外,东、北两面的丘陵起伏地段,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建造了12座大型喇嘛教寺院,其中9座由藩院设8个管理机构分管,泛称“~”。其目的是为了笼络蒙藏民族的上层分子,因此,除了溥仁寺和殊像寺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或模仿蒙、藏民族建筑形式。

⑴总平面大到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山门、碑亭、五塔门及琉璃牌坊,按中轴排列中部:沿曲道登山,两侧有小白台和喇嘛塔多处后部:自大红台后起,为全庙主体⑵大红台:

由三组外绕高楼,内为庭院的建筑组群[(中)大红台群楼+万佛阁(西)+戏台(东)]

大红台高25m,面阔60余米,墙体有明显收分,台上重点布置了几座重檐和单檐的殿阁,使外观更增加了变化

这组建筑布局模仿了布达拉宫造型上达到一定效果

⑶它从总体局部,单体建筑到细部装饰都反映出藏式、汉式建筑的融合,大量使用了高台、平顶、后墙,梯形窗套,镏金铜瓦等藏式建筑要素,虽在整合中存在着牵强之处,不足之处,但不失为一次大规模的,重要的成功尝试。

扩展阅读:北京佛教寺庙

北京佛教寺庙广化寺

北京宗教建筑的年代相当久远,与此相应,城市范围内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宗教空间在古幽州地区即已确立。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而且为数不少。一般认为门头沟潭柘寺为北京最早兴建的寺庙。潭柘寺如今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名胜古迹,但其宗教功能在最近又逐步重新恢复,已有僧人进驻。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北京宗教空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晋代。寺庙建筑多为木结构,并不能历时良久。很多北京宗教空间都曾经历数次改建重建,建筑本身已经不复往昔风貌。可是,作为特定城市地理区位中的宗教空间,却一直保持前后一贯,延续到今天。例如,现今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是北京内城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刹,兴建于唐贞观19年,即公元645年。北京现有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大多与法源寺类似,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反复的变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由据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北京广化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的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十方丛林。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1342年前,广化寺创始。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净土宗佛刹。20世纪60年代,

曾从大雄宝殿丹墀下发掘了两通断残石碑,一通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立的《敕赐广化寺记》碑。另一通是《正宗记》碑,明成化二年(1466年)立。由此可见,明朝初年寺废,天顺至成化年间予以重修。由于得到内府太监苏诚的资助,重修后的广化寺规模宏大。从此,成为“十方寺”。自如方丈圆寂后,印法法师继任方丈。道光六年(1826年)始,募资重修了殿堂僧舍,成为子孙弟度庙。清末民初,广化寺一度成为“京师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前身。

1927年,玉山法师任广化寺住持。玉山法师注重修持,率领僧众遵守佛制寺规,实行禅净双重。他在寺内立下了“三不”制度,一不攀龙附凤;二不外出应酬佛事;三不私自募捐化缘,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广化寺闻名四海,有常住僧人五十多人。1938年,当时寓居广化寺的溥心畲居士协助玉山方丈重修了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等处。1939年,广化寺创办了“广化佛学院”,招收学僧数十人,聘请著名佛学家周叔迦、魏善忱、修明、海岑、溥儒等佛教学者任教,培养僧伽人才。后又创办了广化小学,免费招生。

1952年9月,虚云大师率其弟子七人自武汉来京驻锡广化寺,当时在京的佛教界人士李济深、叶恭绰、陈铭枢、巨赞及佛教徒纷纷前来参礼这位佛学大师、禅宗高僧。“文化大革命”中,广化寺佛像遭到破坏,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止,但《大藏经》及佛教文物被封存,没有受到损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化寺也获得了新生,成为北京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1981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广化寺得以修复,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为培养佛教人才,寺里还开办了僧尼培训班。广化寺的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四进殿堂以及东西配殿、配楼,油漆彩绘一新,从市文物部门请来一尊毗卢遮那大铜佛像供奉在大雄宝殿,天王殿的四大天王、二金刚也重新塑造,恢复了清净庄严的面貌。

广化寺共收藏国家各级文物1716件,其中图书1087部,字

画282件,碑拓298件,其它物品49件,不少是文物珍品,有很高的价值。如明水乐年间翰林院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清雍正皇帝抄写的《金刚经》,还有不少明清名人字画。《大藏经》共4藏,2761

函,也十分珍贵。

1989年1月12日至18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至十日),广化寺举行了1949年以来最为隆重的法会启建礼忏讲经法会。山门外,“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十分醒目;大殿前的横幅书写道:“观音道场,和平法会。”北京佛教界人士聚集一堂,祈祷人民安乐,世界和平。法会结束时,还施放瑜珈焰口,演奏了佛教音乐。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中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正中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要殿堂,两侧对称排列着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与维那寮。这些殿堂组成了广化寺的正院。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殿堂组成四合院。西院的主体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退居

寮等。三个院落之间回廊环绕,僧房毗连,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有众多小四合院,即“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整座寺庙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201*年广化寺内成立了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代表了广化寺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佛教寺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佛教寺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佛教寺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022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