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县建设报告
经济强县建设报告
201*年,贵阳市按照全省建强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省建强工作会精神,扎实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一、201*年经济强县建设情况
(一)各项考评指标完成较好
201*年全市8个建强县14项考评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基本达到考核要求。生产总值增速均在13%以上,平均增速为14.7%,累计完成561.7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3.2%。人均生产总值增速均在9%以上。税收总收入中除花溪区和清镇市增速略低于建强考核标准外,其余增速均在15%以上,累计完成54.99亿元,增长17.2%,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37.7%。人均税收收入最高的是白云区,达5450元。地方税收增速均在12.5%以上,累计完成25.3亿元,增长21.5%,占全市地方税收收入的48.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均在25%以上,累计完成174.73亿元,增长25.4%,占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83.3%。6个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1万元以上,增速均在12%以上。清镇市、开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55元、3199元,增长10.4%、10.3%。城镇化率、科技三项费占财政决算支出比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生育政策符合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指标也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在全省经济强县年度考评排位中,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位列1至3位,乌当区位列第5位,新入列的小河区列第9位,开阳位列第11位,清镇和花溪分别列第16、17位。未入列的修文县、息烽县主要经济指标也达到了建强考核要求。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强县经验交流会精神,坚定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信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在遵义市召开的全省建设经济强县经验交流会精神,贵阳市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分析整理,印发了《贵州省经济强县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并组织市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未列入建设经济强县建设的修文县、息烽县等召开专题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并对下一阶段建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对会议精神的传达,使全市及各建强县对其他建强县在经济发展上的一些先进经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充分认识到了经济强县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信心,更加明确了作为省会城市发展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对经济强县的扶持力度
201*年,各地党委、政府班子换届,领导小组成员变化较大,为进一步加强建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根据工作需要,各建强县均调整充实了建强工作领导小组。全市8个建强县中,除云岩、乌当两区建强办设在区政府办外,其他的均设在发改局,并充实了人员,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建强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继续从各方面加大对经济强县的扶持力度。201*年,共对各区、县(市)累计贴息5635万元,支持贷款额度约9.4亿元,其中市财政贴息4235万元,支持贷款额度约7亿元。
(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贵阳市各建强县始终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全力以赴抓工业。中铝集团四期电解铝、海信液晶电视、振华集团车用电子组件生产线等一批项目达产增效。开磷集团120万吨/年磷铵、兰花水泥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山东兖矿50万吨/年合成氨、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40万吨氧化铝扩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开工建设贵阳卷烟厂异地搬迁、贵州铝厂10万吨铝合金圆铸锭等一批重点项目。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贵阳黔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贵州汇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重组后,产值和效益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达到16.4%。聚合物锂电池、中央空调节能器等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取得实效。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启动了清镇循环经济煤化工示范基地前期工作,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城市公交车辆燃油改燃气、全息石膏砌块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顺利实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7.37亿元,增长15.1%。
全市消费品市场活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汽车及其相关用品、服务保持较快增长。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浙江商城一期、西南国际家居城建成营业,苏宁电器进驻贵阳,建成3个绿色农贸市场,全省规模最大的西南农畜产品批发市场首期建成投入使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220个农家店改造。随着“多彩贵州风”、“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1*城市形象推广大赛”活动的举行,以及其他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实现旅游总收入84.54亿元,增长40.01%。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完成粮食总产量58万吨,油作物产量6.26万吨,蔬菜产量突破100万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7万口沼气池及配套项目,解决了5.0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困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00人,建成1万口小水池,完成1055公里县乡村公路硬化改造和772公里村寨串户路硬化。阳朗排洪工程、小关水库清淤工程全面完工,鱼简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坡改梯1.25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5000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9万亩。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有序开展,完成富余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2.67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18万人,新一轮农民技术培训27万人次。
(五)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各建强县根据各自区位不同,在发展上分别制定了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云岩区围绕“核心圈”,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进了舒普玛、苏宁电器等大公司,推动了“核心圈”、“周边圈”、“外围圈”的经济发展,全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南明区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商业项目,精心打造“南明河经济文化走廊”,龙洞堡临空经济走廊、二戈寨物流带、甘荫塘沿线南部市场带,以大商业项目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和优势。大力支持老干妈公司等民营经济的发展,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花溪区积极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围绕交相辉映、绿色产业、大地之舞三大计划推进全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引进了清华紫光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乌当区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麦克迪奥生物显微镜、贵州联合西创药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以新天商业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商业带逐渐形成。投资25亿元的保利新城顺利开工。白云区大力发展铝及铝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铝贵州分公司四期电解铝正式投产,产值大幅增长,成为拉动白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小河区着力增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加快发展,海信平板电视、361一期工程、吉仁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产值大幅增长。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精细磷化工为重点的工业和富硒农业,安达、国华天鑫、青利天盟等新项目的达产增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贵开路的开通,为开阳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新的条件。清镇市全力建设循环经济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生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医疗食品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健身度假旅游,清镇电厂异地搬迁、兰花水泥二期工程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与投产,拉动了清镇经济的较快发展。
二、201*年建强工作展望
(一)加快发展步伐,扩大领先优势
201*年是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的终评年,按照贵阳市确定的建强目标和工作重点,结合区域优势,突出抓好各区、县(市)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力争在四年综合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云岩、南明、白云、乌当要继续扩大优势力争上游,继续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花溪、开阳县、清镇要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在建强排位中位次前移。新入列的小河要做好各项衔接工作,力争考核取得好的成绩。同时要抓好修文、息烽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的工作。(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鼓励区、县(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云岩、南明两区要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重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在产业布局上,以服务业为主,都市工业为辅。云岩区要大力推进“三圈建设”。小河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物质技术基础,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完善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建成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白云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铝工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材料及新材料等产业,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乌当区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贵开路沿线开发带,重点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片式元器件为重点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努力建设好中国西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基地;加快建成贵阳温泉度假旅游中心区域和全省旅游商品基地。花溪区依托旅游资源和物流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积极建设以青岩古镇为主的特色乡镇建设,加快启动清华紫光科技园、孟关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打造“中国舞蹈之都”,建设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清镇市依托资源优势,走煤电铝一体化道路,全力建设循环经济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生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医药食品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健身度假旅游,形成以清镇市区为轴心辐射“两湖”的旅游休闲区。开阳县依托磷资源、喀斯特生态旅游业优势和富硒农业,全力建设“中国最具实力磷化工基地”,积极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和“中国开阳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修文县大力发展制药业和食品加工业,建设贵州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建成贵阳铝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的服务业,逐步建成阳明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和贵阳北部物流中心。息烽县以磷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红色旅游为主导产业,加快小寨坝工业区建设,逐步建成贵阳磷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复合肥生产基地。
(三)加大与地、州、市的经济协作,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健全协调机制,调整布局分工,完善交通干线,打造通讯网络,推进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圈内基础设施、市场、产业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贵阳市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资源、交通等生产要素,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构筑新的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重点加强与黔南州的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镇宁县、普定县的联系与合作,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
(四)加强指导和督促,确保建强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建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确保建强措施和优惠政策能够全部落实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积极性。加强目标管理,将建强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建强指标的全面完成,力争在第二轮建强综合排名中取得好的成绩。
扩展阅读: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唐方信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六盘水市建设经济强县的现状分析,提出建设经济强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市历史性跨越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经济强县带动作用历史性跨越〔作者介绍〕中共六盘水市委副书记
六盘水市第二轮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启动以来,盘县、钟山区两个强县(区)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省委省政府组织考核,在全省20个强县(区、市)名次排列中,盘县跃居第7位、钟山区跃居第11位,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分别上升了6位。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开局良好,为全面实现建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经济强县工作现状分析
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建强工作,市委书记辛维光明确要求:经济强县建设不能搞形式,要把发展作为经济强县建设的第一要务,做到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在机制体制和制度创新方面下功夫,盘县、钟山区经过第二轮的努力,都要进入全省10强县(区)行列。两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意见》(黔党发[201*]6号)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年,盘县、钟山区生产总值合计11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17.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3.59%;财政总收入合计10.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8%和32.8%,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3.39%;地方财政收入合计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79%和28.98%,占全市收地方财政入的44.02%;盘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7元,同比增长6.4%;钟山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77元,同比增长9.9%;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指标的完成情况,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第二轮建强工作启动以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思路明晰,合理规划。盘县、钟山区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根据新一轮建强县的总体目标和年度指标任务,结合县区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因地制宜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盘县立足煤炭资源富集、人口众多的县情,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即通过建强,把盘县建设成为“中国煤电大县、贵州畜牧大县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钟山区针对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情,提出了“三大跨越”的思路,即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跨越、从经济快速发展向社会全面进步跨越和探索经济增长新模式跨越。两县区紧紧围绕发展思路,分别制定了第二轮建设经济强县规划。盘县建强领导小组明确由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围绕建强总体要求,制定出各自的发展规划。钟山区政府委托北京中科景苑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国家、省、市高级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认真分析研究各地经济发展中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等方面情况,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区具体规划。
(二)完善措施,细化指标。盘县、钟山区在认真总结第一轮建强工作的基础上,把建强工作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制定完善建强县区各项措施。盘县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分解第二轮经济强县各项指标的通知》,将15项建强指标分解到县财政、统计、发展和改革、环保、教育等10个建强成员单位,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钟山区建强领导小组制定了《钟山区第二轮建设经济强镇、乡、街道目标考核办法》和《钟山区建设经济强区项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试行)》等措施,并与和各镇、乡、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三)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强工作,为扎实推进建强工作,从抓基础入手,在全市范围内明确13个镇乡办事处作为经济强乡镇,其中盘县6个、钟山区3个。各建强乡镇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措施得力,发展项目有带动性,招商引资力度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千方百计破解“三农”难题,扭住建强目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扎扎实实推进建强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建设经济强县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部门配合不够紧密,对建设经济强县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建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上下没有形成合力。二是优惠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中,依然存在力度小、不到位的现象,除贷款贴息外,其他优惠政策落实不好。三是总体实力还比较弱,与做得好的县(区、市)还有一定的差距,201*年盘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7元,虽然达到了6.4%的增长,但在全省20个县(区、市)中仍然是最低的;钟山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77元,虽然达到了9.9%的增长速度,但在建强的8个市辖区中仅高出西秀区425元,比云岩区少1936元。若与全国百强县相比,我们的差距就更大。四是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特别是一些生产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还处理得不够好,等等。
二、以经济强县建设带动全市发展
20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政策措施的重要一年,全市经济强县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建强工作经验交流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社会和谐,狠抓建强政策措施落实,形成政策促强、机制促强的的良好工作环境,促进建强县(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取得实效,具有更强的带动性。
(一)带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实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当前,我市建强县(区)工作发展基础比较好,活力比较强,潜力也比较大。要坚持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提高增长质量为中心,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竟争力为核心,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把推进建强工作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成效。
(二)带头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效。加快推进以煤化工为重点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和重大转折。要把握国家能源战略的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链由初级向高端延伸,扶持一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综合利用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大型工业项目。要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大型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原则,重点引进国内外名优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成熟型项目和先进管理经验,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增值。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继续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积极争取后续项目,巩固和提高我市在“西电东送”中重点电源基地的地位。要把发展煤化工作为工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向深加工转化,积极推进煤焦化、煤液化、煤气化和煤层气开发,确保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三)带头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上取得实效。随着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突破口。要按照把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把盘县红果建设成为中等城市的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到“十一五”末实现城镇化水平35%左右的目标。一是要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规划对城镇化过程的引导。加强区域规划,做深做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统一的规划体制。二是保护地方特色,将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结合起来。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显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美好的景观环境和旅游价值,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强化城市特征,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吸纳农村人口提供基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及居住功能,重点解决好供水、交通和能源保障等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四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城市居民创造健康、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四)带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举措。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而且还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要在突出抓好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发育新组织、形成新机制、资源新配置、塑造新风貌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引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的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上取得成效。
(五)带头在节约能源资源上取得实效。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剧了能源资源供求紧张状况,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对30万吨以下不具备焦油、焦炉煤气回收装置的机焦,对没有实现循环水的洗煤厂要坚决予以取缔。一是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尤其是要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这些的资源消耗水平。二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四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建强县(区)要在认真谋划,扎实推进,确保在大力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成效。
(六)带头在安全生产上取得实效。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与制度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安全执法,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安全生产保障;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领域经济行为的市场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治安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在安全生产上取得成效。
三、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建强工作水平
经济强县建设是我省实施非均衡推进、实现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对全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对建强工作高度重视,决定在第二轮建强工作中加大对经济强县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这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建强工作,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市的大局上来,牢牢把握大局,紧紧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建强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对建强工作的领导力度。建强县(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建强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要更加重视建强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各个阶段的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常抓不懈;分管领导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研究落实措施,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争取工作主动;从事建强工作的同志要实实在在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到位,确保建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扎扎实实地推进建设经济强县工作。
二是在抓共建合力上下功夫。建强工作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强县(区)及市级建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积极支持、扎实推进强县建设,为建强工作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市直工作部门要对照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的保强措施办法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立足部门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抓好支持强县(区)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建强县(区)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争创一流的要求,把发挥比较优势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争取上级和省市部门支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建强工作的新跨越。
三是要强化建强队伍建设。市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建强队伍建设,为建强工作的有效运转提供组织保证。从事建强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为党委、政府领导建强工作当好参谋。要善于和及时发现建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党委、政府要关心建强办的建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经济强县建设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经济强县建设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经济强县建设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1121.html
- 下一篇: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