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时间:2019-05-29 14:58: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唐方信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六盘水市建设经济强县的现状分析,提出建设经济强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市历史性跨越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经济强县带动作用历史性跨越〔作者介绍〕中共六盘水市委副书记

六盘水市第二轮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启动以来,盘县、钟山区两个强县(区)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省委省政府组织考核,在全省20个强县(区、市)名次排列中,盘县跃居第7位、钟山区跃居第11位,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分别上升了6位。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开局良好,为全面实现建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经济强县工作现状分析

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建强工作,市委书记辛维光明确要求:经济强县建设不能搞形式,要把发展作为经济强县建设的第一要务,做到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在机制体制和制度创新方面下功夫,盘县、钟山区经过第二轮的努力,都要进入全省10强县(区)行列。两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意见》(黔党发[201*]6号)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年,盘县、钟山区生产总值合计11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17.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3.59%;财政总收入合计10.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8%和32.8%,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3.39%;地方财政收入合计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79%和28.98%,占全市收地方财政入的44.02%;盘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7元,同比增长6.4%;钟山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77元,同比增长9.9%;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指标的完成情况,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第二轮建强工作启动以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思路明晰,合理规划。盘县、钟山区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根据新一轮建强县的总体目标和年度指标任务,结合县区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因地制宜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盘县立足煤炭资源富集、人口众多的县情,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即通过建强,把盘县建设成为“中国煤电大县、贵州畜牧大县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钟山区针对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情,提出了“三大跨越”的思路,即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跨越、从经济快速发展向社会全面进步跨越和探索经济增长新模式跨越。两县区紧紧围绕发展思路,分别制定了第二轮建设经济强县规划。盘县建强领导小组明确由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围绕建强总体要求,制定出各自的发展规划。钟山区政府委托北京中科景苑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国家、省、市高级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认真分析研究各地经济发展中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等方面情况,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区具体规划。

(二)完善措施,细化指标。盘县、钟山区在认真总结第一轮建强工作的基础上,把建强工作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制定完善建强县区各项措施。盘县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分解第二轮经济强县各项指标的通知》,将15项建强指标分解到县财政、统计、发展和改革、环保、教育等10个建强成员单位,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钟山区建强领导小组制定了《钟山区第二轮建设经济强镇、乡、街道目标考核办法》和《钟山区建设经济强区项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试行)》等措施,并与和各镇、乡、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三)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强工作,为扎实推进建强工作,从抓基础入手,在全市范围内明确13个镇乡办事处作为经济强乡镇,其中盘县6个、钟山区3个。各建强乡镇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措施得力,发展项目有带动性,招商引资力度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千方百计破解“三农”难题,扭住建强目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扎扎实实推进建强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建设经济强县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部门配合不够紧密,对建设经济强县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建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上下没有形成合力。二是优惠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中,依然存在力度小、不到位的现象,除贷款贴息外,其他优惠政策落实不好。三是总体实力还比较弱,与做得好的县(区、市)还有一定的差距,201*年盘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7元,虽然达到了6.4%的增长,但在全省20个县(区、市)中仍然是最低的;钟山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77元,虽然达到了9.9%的增长速度,但在建强的8个市辖区中仅高出西秀区425元,比云岩区少1936元。若与全国百强县相比,我们的差距就更大。四是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特别是一些生产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还处理得不够好,等等。

二、以经济强县建设带动全市发展

20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政策措施的重要一年,全市经济强县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建强工作经验交流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社会和谐,狠抓建强政策措施落实,形成政策促强、机制促强的的良好工作环境,促进建强县(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取得实效,具有更强的带动性。

(一)带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实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当前,我市建强县(区)工作发展基础比较好,活力比较强,潜力也比较大。要坚持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提高增长质量为中心,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竟争力为核心,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把推进建强工作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成效。

(二)带头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效。加快推进以煤化工为重点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和重大转折。要把握国家能源战略的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链由初级向高端延伸,扶持一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综合利用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大型工业项目。要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大型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原则,重点引进国内外名优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成熟型项目和先进管理经验,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增值。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继续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积极争取后续项目,巩固和提高我市在“西电东送”中重点电源基地的地位。要把发展煤化工作为工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向深加工转化,积极推进煤焦化、煤液化、煤气化和煤层气开发,确保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三)带头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上取得实效。随着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突破口。要按照把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把盘县红果建设成为中等城市的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到“十一五”末实现城镇化水平35%左右的目标。一是要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规划对城镇化过程的引导。加强区域规划,做深做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统一的规划体制。二是保护地方特色,将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结合起来。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显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美好的景观环境和旅游价值,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强化城市特征,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吸纳农村人口提供基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及居住功能,重点解决好供水、交通和能源保障等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四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城市居民创造健康、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四)带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举措。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而且还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要在突出抓好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发育新组织、形成新机制、资源新配置、塑造新风貌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引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的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上取得成效。

(五)带头在节约能源资源上取得实效。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剧了能源资源供求紧张状况,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对30万吨以下不具备焦油、焦炉煤气回收装置的机焦,对没有实现循环水的洗煤厂要坚决予以取缔。一是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尤其是要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这些的资源消耗水平。二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四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建强县(区)要在认真谋划,扎实推进,确保在大力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成效。

(六)带头在安全生产上取得实效。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与制度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安全执法,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安全生产保障;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领域经济行为的市场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治安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在安全生产上取得成效。

三、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建强工作水平

经济强县建设是我省实施非均衡推进、实现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对全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对建强工作高度重视,决定在第二轮建强工作中加大对经济强县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这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建强工作,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市的大局上来,牢牢把握大局,紧紧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建强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对建强工作的领导力度。建强县(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建强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要更加重视建强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各个阶段的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常抓不懈;分管领导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研究落实措施,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争取工作主动;从事建强工作的同志要实实在在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到位,确保建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扎扎实实地推进建设经济强县工作。

二是在抓共建合力上下功夫。建强工作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强县(区)及市级建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积极支持、扎实推进强县建设,为建强工作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市直工作部门要对照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的保强措施办法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立足部门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抓好支持强县(区)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建强县(区)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争创一流的要求,把发挥比较优势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争取上级和省市部门支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建强工作的新跨越。

三是要强化建强队伍建设。市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建强队伍建设,为建强工作的有效运转提供组织保证。从事建强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为党委、政府领导建强工作当好参谋。要善于和及时发现建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党委、政府要关心建强办的建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扩展阅读: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 打造中国西部优美乡村

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西部优美乡村

沐川县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县,怎样抢抓发展机遇,规划好“十二五”、谋划好“十三五”,积极探索山区发展新模式,实现山区

社会超常发展,后发跨越?近日,记者采访了沐川县委书记廖克全。记者:沐川怎样抢抓机遇,规划“十二五”、谋划“十三五”?

廖克全:未来10年将是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关

期,更是山区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期。沐川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抢

部大开发机遇,对接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市发展大交通、大产业和大城市的要求,以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规划“十二五

划“十三五”大讨论为契机,充分汲取专家学者、干部群众各方意见建议,跳出沐川看沐川,用全局的视野和超前的眼光,以大思路

规划、大气魄提升目标、大开明优化环境、大举措做强产业、大视野选培人才,高起点、大手笔重点规划好“十二五”,积极谋划好“

五”,突出安排好近两年工作,推动山区经济社会超常发展、后发跨越,奋力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西部优美乡村。记者:沐川规划“十二五”、谋划“十三五”有什么思路?

廖克全:沐川最大的特色是山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刚刚结束的“201*中国沐川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全面展示了沐川的生

力,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坚定了全县上下发展生态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不断深化发展山区经济“五个最大”的认识

持“一站一心两片三地四县”的“11234”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念好“山”字经,打好有机牌、绿色牌、循环牌,进一步强化农业

地位、工业主导地位和三产支柱地位,进一步拓展“城乡统筹发展,‘三化’联动推进,‘三产’整链打造”的新空间,进一步培育

挥比较优势,加强与中央、省、市的政策衔接和项目对接,着力把优势转化为项目,把项目落实到当前,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发展向前

。到“十二五”期末,全县交通公路里程、县城建成区面积、一般预算收入在20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记者:沐川将怎样做大交通、突破瓶颈?

廖克全:“十二五”期间,沐川将按照“建高速、构路网、延里程”的思路,破解交通这一制约山区发展的最大瓶颈,积极融入成

小时、宜宾一小时、乐山半小时区域经济板块。重点是加快推进仁沐高速公路建设,全力构建以国道213线、省道103线和县级公路

境路为支撑的“三纵四横五环线六通道”的开放式交通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大交通体系。尤其要整合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全面加快

路、联网路和资源路建设,扎实推进林区公路建设攻坚,把林竹资源变成林竹资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到201*年

县交通公路里程达到201*公里以上;到2020年,建成区域性交通物流中转站。记者:沐川建设精品宜居县城有何打算?

廖克全:城市化是农业化、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十二五”

,沐川将按照“城乡一体、园城一体、景城一体”的发展思路,建设乐山、宜宾以及成都、重庆“后花园”,都市人醉氧新生加油站

灵休闲驿站,全面推进“山水田园绿城”建设。抓住国家合理调整城市行政区划的机遇,将周边乡镇纳入县城统一规划。加快工业园

设,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和项目承接能力,实现产业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沐川中华竹博园”等景区景观工程建设,加

户区改造力度,构建依山傍水,以河流为纽带,上游休闲居住、中游商务办公、下游发展产业的大城市空间布局,配套发展学校、医

化、体育、市政交通、社区服务等民生社会事业,完善提升特色商务、养生休闲、垃圾污水处理等城市功能。到201*年,县城建成

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记者:沐川在做大产业上是如何规划的?

廖克全:山区发展不仅要做大产业规模,更要做出产业特色。沐川将按照“农业做基地、工业延链条、旅游创品牌”的思路,以十

代农林基地、一区三园工业集中区、两大核心生态旅游景区为载体,以科技、品牌、人才为支撑,以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为抓手,进

拓展“林浆纸”、“竹木板”、“电磷煤”、“种养加”、“生态游”五个一体化发展空间,着力壮大以集群经济为主的制浆造纸、

加工、磷煤化工和生态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提高以基地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比重,着力提高以文旅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到2

,建成农林基地200万亩,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三产比例调整为15∶50∶35;到2020年,形成区域

林产品加工产业中心,建成中国西部纸都、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和全国生态旅游目的地。记者:沐川在发展保障上有什么考虑?

廖克全: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一个地方竞争力的核心,是发展的根本保障。山区必须以开明开放、对外合作为平台

力缩小与外界发达地区的思维差距和观念差距,树立加快发展的豪情,形成后发跨越的锐气,大力营造“干部建功业,企业兴产业、

创家业”的创业氛围。引入干部选拔竞争机制,进一步拓展选人用人视野,鼓励有胆有识的工作劲头,在真干事、干成事中培养和考

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干部素质能力、职工岗位技术、农村实用人才、就业专业技能等不同层次、各种类别的大培训活动

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等定点联系制度,开辟高级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政府配套专项人才补

策,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鼓励企业开展专项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确保加快建设富裕

美、开放、和谐新沐川。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112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