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版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29 17:25: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版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学习心得

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以及相关的解读资料。这一次的学习,既是一次的洗礼,又是我的教育思想的一次更新。通过学习,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以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强调核心任务。

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什么”“它的核心内容和任务是什么?”众说纷纭,不单是研究语文教学的专家学者,也让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心存纠结。201*年7月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没有明确的表述。“实验稿”中有一句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表述比较笼统,还不能准确地定位语文这门课程的内涵,定位不明确,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操作就难免有所偏差,像语文是“语”,还是“文”,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均衡等问题,都是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课程性质不明确所导致。可喜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对此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围绕语言的运用”。这一表述,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这向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传递两个信息:第一,教学生学语文,不是使学生个个精通语言文字,培养语言学家,而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实践,为将来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第二,教学的定位,是“审美”,还是“实用”?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必须抓住其核心内容和任务围绕语文的运用,去摆正多种关系,在各种多元的目标之间取得协调,在多方的需求中寻求平衡。二、修改课程内容,遵循发展规律。

经历了课程改革10年的实践检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是“实验稿”相关目标的坚守,又是修正,无论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方面,都有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修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在具体陈述“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时,除了继续体现“实验稿”提倡的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还提出了先认后写的理念。第一学段要求认识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比原来“实验稿”规定的写字量减少了200个。除了下调第一学段的认字量,还推出参考字表以指导字种的选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的“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收录了17个部首,300个基本字表,这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又分成两个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这两个字表将给教科书的编写和识字与写字教学及评价,带来一定便利。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更关注写字过程,更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始终强调“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这样的修改更能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更能体现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与重视。

2、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强调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等。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建议把阅读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提倡小学6年,要背优秀诗文160篇,古诗词75首。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在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关于“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是“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为“习作”,这样,降低了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更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另外,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01*版课标回归“习作”的定位,删去201*年版本中高年级“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这也是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一大举措。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方面都有些修改,如口语交际方面,适当地降低了“提高性”交际要求,把“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改成“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综合性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在第三学段第3条,加了辨别“美丑”的要求。

三、正视存在问题,回应积极恰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能正视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运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在反复调查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例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ppt,不敢写字。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有的地区,特别农村地区,识字环境比不上城市,对识字写字的量过大反映比较强烈。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识字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这确实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大幸事,一大进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希望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能促使我们一线的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的规范大道。

扩展阅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心得体会暑假期间,细细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不少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1*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关注实用阅读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明确地在“对话”的维度中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视角,就是确立和凸显“编者”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编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在客观上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老师在进行备课、解读文本和教学时,一定要明白在教科书中读到的作品的文本意义,除了有作者的思想之外,还与编者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意图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

三、说明语法修辞知识

新课标专门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作了说明。要点:①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于形成语文应用能力和培养语感,而不在于掌握语文知识本身;②教学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指导和点拨”,而不应是“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③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与具体语言实例结合,而不应是单纯的“记忆”语文知识。

当然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版语文课标学习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版语文课标学习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版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313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