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警务区建设 建和谐警民关系
创新警务区建设建和谐警民关系
----记英言派出所基层警务室建设
近年来,垣曲县公安局英言派出所在“三基”工程中,全面加大警务室建设的投入,在派出所强力推行“打击、防范、管理、控制”一体化的警务区责任机制,切实提高派出所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所长郭军根据警力和任务量等情况对各警务室的选址、软硬件投入、工作规范方面合理设计,将派出所要将辖区划分为东河、安河、河底河、席家坪、西河、闫家河6个警务区,警务区实行警员负责制和打、防、管、控大包干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其次,民警每周在警务区的工作时间不能少于72小时。英言派出所自2004年兴建本所的第一个警务室东河警务室以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警务室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亮点:
一、创新机制抓防控,综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建立了责任区民警责任制。以警务室为依托实行警务包干,责任区民警包干负责责任区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划小了基层综治单元,合理布置了警务力量。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工作实绩的考核评定,制定了《英言派出所基层基础实施管理细则》和月考评、年总评,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责任区民警真正做到了“一送、二问、三查、四帮、五控”一送:送证照上门。二问:问治安情况、治安隐患、所需帮助;问对派出所及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三查:查实有人口;查治安、消防隐患;查枪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四帮:帮整改隐患;帮疏通调解;帮办理证照;帮群众所需。五控:帮控重点人员;巡控重点路段;建控秘密力量;查控刑治案件;抓控在逃人员。和“提村知路、提事知人、提人收集、有困难就帮助”,社会综治基础得到加强。
二是建立了治安防范体系。围绕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在突出民警主体力量的同时,把体系范围扩展到社会群众,注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实行群防群治。先后在各村社、各单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21个,发展治安积极分子65人,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为侧翼的巡逻防范机制,形成了以社会面、村社和驻地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群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
三是建立了“三三三”防控工作机制。即每周进行一次夜间巡逻,走访一次辖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检查一次行业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治安情况通报会,征求一次辖区群众意见,分析一次控制和管理对象活动情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双重双效防控了社会治安动态,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境的安全防范网络。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严格按照派出所“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警务的重心始终放在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上,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加大责任区防范和控制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台帐,规范工作程序,针对辖区的特点在服务群众方面狠下功夫。如安河警务室,根据辖区内外出打工人员较多这一特点,在节假日为回家探亲的群众做好二代身份证及户籍上的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人民满意,工作开展有序。
二是强化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根据责任区民警掌握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早摸清各类苗头性情况,提前进行调处化解,力避了案件的发生,近5年来,通过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妥善处置多起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各类事态,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刑治案件发案率。
三是利用警务室加大对社会面控制,根据辖区的治安特点,针对辖区内高速施工工地盗窃犯罪活动易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布局,把有限的警力前移。在毗邻高速施工工地的西河警务室,民警认真研究犯罪活动特点,做到了机动车与徒步巡逻相结合、防范检查与措施整改相结合、查破案件与落实防范措施相结合,以防范为主,打击为辅。通过不懈努力,使高速公路周边治安环境显著优化,有效的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垣曲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立足便民抓服务,警民关系处理得更加紧密。守土有责,知遇报恩。近年来,英言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把保卫责任区平安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服务责任区百姓作为自己的本质,切实做到立警为公、坚持执法为民,利用警务室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警务室在救助特困群众、调节邻里纠纷,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从而拉近了警务室与群众的距离,深受辖区群众的欢迎
目前,英言派出所辖区治安状况一年一个新起色,人民生活更加和谐与幸福,警务室逐步成为维系警民关系的新纽带。
扩展阅读:试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与社区警务管理的相互作用
试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与社区警务管理的相互作用
一、从“与居民最贴近的角度”着手融洽警民关系,从而促进社区警务管理深入民心、深得民意
(一)注重民警个体对服务理念的意识转变,在服务中和谐警民关系,为社区警务打好群众基础。在日本,社区警务确立了“只有真心为民众服务,才能以心换心赢得民众支持”的警务战略思想及“融入民众的服务精神”的警务机制改革要旨;而中国香港也推行“服务为本,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当然,在国内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要做到为民服务,民警就应当将自己视作社区的一员,以居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社区中的问题,解决困难、维护治安,才能真正做到“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使居民乐意与民警接触,融洽警民关系,实现在社区警务管理中做好为民服务,在为民服务中融入社区警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费兴耀正是将管辖区的居民视作自己的家人、亲人,无论份内份外,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他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费兴耀坚持把群众安居乐业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标准,积极有效地维护地区治安稳定,因此大家都把费兴耀称作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二)注重社会媒体对基层民警及其工作的宣传及形象包装,从而拉近警民关系,支撑基层警务运作。说到警察形象的包装和塑造,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香港警察,这与香港传媒所起的作用有极大关
系。仅香港TVB电视台,就拍摄了涉及刑侦、技术、消防、军装巡逻,甚至警校生活等数十个警种的50余部连续剧,这些影视作品制作精良、内容丰富,为民众津津乐道。通过这些作品,香港警察形象也得以渲染烘托为民众喜爱,市民们也以此了解了众多警种的职能和警务工作的内容。反观大陆,众多警察题材的影视作品普遍将内容和视角集中在针对重大案件、恶性案件的侦破工作,居民所熟知的《东方110》、《案件聚焦》等纪实类节目也多集中在介绍侦查破案过程上,但与居民最贴近的派出所社区民警形象,以及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社区警务等派出所基层工作,鲜有媒体通过系统性的影视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包装和宣传。社区民警对于人们群众来说可能还停留在“马天民时代”,随之带来的也就是社区警务不为人所知。
现今社会,网络、影视早已成为主流的宣传媒介,要适应新时代警务工作需要,民警形象的包装塑造以及警务工作的公开化宣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传统模式上,应更需紧密结合各种社会媒体,大张旗鼓地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正面宣传和形象塑造。尤其是对基层警务和基层民警,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此来增进群众的了解和支持,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
(三)社区民警职能要趋向单一,扎根社区、职能明确才能实现社区警务管理的深入贯彻。一位居住在上海古北地区10多年的台湾前政坛元老,就目前形势下的和谐警民关系曾向民警谈到:“警民关系的和谐构建,不是光有目标和口号就够了,最重要的是靠经营和维系,这也不是一天两天、混个脸熟就处的好的,而是要靠积累的。和谐的警民关
系就像是朋友、是邻居,‘有事来找、没事不找’是不行的,因此社区民警的职能就应该尽可能单一,不能搞全能竞赛。警民关系的评价,就看小区大多数居民安居乐业,能和民警说上心里话,有问题也能主动、直接地与民警妥善沟通,那就可以称得上是‘和谐’。”
首先,要对现阶段“社区民警”给予新的职能定位。目前在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社区警务中,都会设有管区,但管区范围较小、管区民警职责相对单一和明确。我国目前社区民警的概念和定位较为模糊,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民警目前已参与和承担了大量的社区管理、社区警务以外的工作,然而要深入贯彻落实社区警务管理责任,必须要有这样一支职能明确且单一的警力,扎根社区专职从事社区各类事务的管理以及对居民的服务工作。有这样一支专职群众工作的队伍,才能够通过与群众的不断接触,了解民意、体恤民情,以此达到警民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促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社区警务的目标之一,就是立足社区,预防犯罪、维护治安,如果社区民警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打击犯罪的工作上去了,那就偏离了社区警务对民警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标。
其次,要为民警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扎根社区。美国学者特洛加诺维兹和巴克洛克斯,在其所著的《社区警务》一书中提到,“社区警务要求警察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社区和社区居民满意上来”。民警立足社区、扎根社区,通过与居民面对面的走访、交流和互动、沟通,来获取居民的信任,达到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落实各项社区警务工作的目的。如果要求社区民警兼顾一些社区以外的工作,那必然会减少其深入社区
的时间,减少做居民工作的机会。因此要求社区民警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前提就是要给予民警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再次,要确保分工明确,避免推诿现象影响警民关系。各警种之间职责分工明确,同时通过宣传使群众知晓各警种的职能和职责,则将更有利于群众相应要求的申请和解决,同时通过强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以及警种之间的联动,来全方位完善警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避免出现扯皮推诿现象而影响到警民关系。
二、从“社区最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推进社区警务,从而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融洽、鱼水情深
(一)强化多层面的沟通合作机制,拉近距离、互惠互利。新时期的警民关系,就是通过沟通、合作,实现警民之间的一种共治关系,而合作与沟通应该是一种互动。
1、强调警民沟通,切实了解群众需求。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其中所强调的不仅仅是传递,更要有反馈。张学兵局长曾指出,“公安机关要以社区警务工作为依托,不放过一个向广大群众释放善意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向人民群众说明、宣传公安工作的机会,在警民沟通当中和谐警民关系”。一是建立和健全警民沟通渠道。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必须先要知道“民有何呼”,因此警民沟通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群众表达意见和问题的渠道,对已有的社区警务室、网上警务室、社区民警信箱、群众接待日等制度,要大力宣传,切实发挥实际作用,使更多居民了解这些沟通渠道,并愿意通过这些渠
道向民警反映问题;二是日常警务中加入群众反馈环节。目前民警开展日常的警情通报、工作述职、居民大会等警民共同参与的警务活动中,还是仍以民警叙述、通报、宣传为主,应更多的留出机会让居民对社区的现实问题、治安热点提供有效线索,对民警开展警务工作中的具体情况给予意见和建议,民警也可以通过沟通形式,解除群众普遍的误解,增强彼此的了解,有效改善和提升社区中的警民关系;三是民警主动走访争取沟通。今年初开展的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提出广大民警要“进百家门,暖百家心”,做到公安工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民警走进千家万户。公安的工作更多的是服务于群众的工作,如果要服务于群众,必须要深入群众家庭,多做温暖人心的事,切实了解群众需求,用真诚行动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进一步赋予社区警务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求真务实的内容,从而实现警民和谐,全社会携手共铸平安。2、强调警民合作,营造警民共治环境。英国警察的创始人罗伯特.皮尔在19世纪就曾提出,“警察即是公众,公众即是警察”的对应关系。在国外,各种放权于民,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社区警务模式已屡见不鲜。张学兵局长也曾提出,“公安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需要警民双方的合作”,加强社会管理也就是要提高警民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邀请居民参与社区警务,形成“警察与居民共事型”的警务模式。社区居民有权参与部分本社区的警务决策制定,社区警务活动也应由社区居民和民警共同商讨决定,强调通过实行参与式的管理,来调动社区民众参与安全防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对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营造“警民一家亲、携手抓治
安”的大环境,最大程度挖掘社区治安管理资源,最终实现预防社区犯罪,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目标;另一方面民警也应主动加入到社区群众事务中去,在社区活动中增进彼此关系。比如主动加入小区业委会,与居民代表共同发现、分析、解决社区问题,或是主动加入社区各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等,甚至于参加社区各类社区文化活动等,通过参与社区事务更多地了解社区特点和结构,更好地融入社区、拉近警民关系,为顺利开展各类社区警务活动打下基础。在西方很多国家,警察更主动与社区公众志愿者共同组建被害人救援中心、老人帮助中心等,还组织社区内的文娱、体育活动,来增进警民了解和互相关系。
3、强调警社合作,共建社会联防体系。警社合作更多的是体现以社区管理服务为目的,民警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一是民警主动与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形成最大限度地协作,发挥合力作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居委会以外,目前随着社会进步,社区里也多了很多自发性的组织,发挥的作用也很大,例如物业、业委会等,民警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把社区这些组织有效的组织起来,主动进行合作,共同承担管理责任。通过合作,民警与群众交流的机会将会更多,了解群众呼声和社区问题将会更全面,在解决问题、发动群众等方面将会有更强大的协助力量;二是呼吁壮大社会面的综合治理力量,为社区警务添砖加瓦。在与社会综合治理力量的合作中,目前还存在着社会综治力量过于薄弱无法适应治安形势的问题,特别是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社工、协管员队伍。在社工起源的西方国家,平均每1000人有一位社工;在中国香港,具有社工资格的人数为13000多人,每562人即有一位社工,且社
工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在上海平均1万多人才有一位社工,且无论从体制上的人员配置、培训管理、监督考核以及福利待遇,还是这些队伍所被社会熟悉、认知、接受的程度上,都与目前的社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社会综治力量与基层民警、与社区警务的密切合作是社会形势的必然结果,呼吁政府尽快强化社工、综合协管员等组织的力量,推动双方协作,共建社会联防体系。
(二)建设适应需求的社区警务,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每个社区,在社区文化、居民结构、硬件设施配置等方面,都有着将达差异,在社区警务的具体推行、操作中无法实行一刀切,这就更需要民警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分析责任社区的实际情况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等,来决定社区警务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地制定最适应责任社区的警务工作模式。以为例,既有本市著名的境外人员聚居区古北新区,也有外来人员聚居的治安复杂地区潘家塔,还有普遍形态的旧式里弄小区,每个小区都有各自的特点,社区警务必须因地制宜。1、涉外社区从警社合作找切入点,拉近警民关系。新区占地面积约1.2公顷,居民人数约2万人,其中境外人员约占其中82%。由于国情、文化、风俗等的差异,造成了警民沟通之间存在不畅,在警民合作、宣传动员方面有一定难度。为此,民警根据涉外社区的特点,强化警社合作力度,通过与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洋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力量的合作和沟通,以各种社区活动为平台,架起与洋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并加以涉外服务的理念,为洋居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民警成为洋居民安居乐业的好朋友。
2、外来人员聚居区强调警民合作,建立和谐关系。为了落实警务管理、强化治安整治,派出所因地制宜地从警民合作角度出发,营造警民共治的良好氛围。民警通过与房东建立合作关系,树立房东与民警共同抓好区域性治安整治及维护的责任意识;发动房东主动登记、反馈外来人员房屋租赁情况;组织建立主要由房东参与的消防志愿者队伍;开通各种治安线索举报、反馈的沟通渠道。通过警民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治安情况得以明显改善,警民关系也逐渐密切、和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创新警务区建设 建和谐警民关系》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创新警务区建设 建和谐警民关系: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创新警务区建设 建和谐警民关系》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3789.html
- 下一篇:树立五大理念 构筑和谐警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