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5-29 21:58:4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几个问题

摘要: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是加强大学“两课”教学实践的措施之一。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认真阅读“两课”课程所涉及的马列主义著作,在此基础上遵循写作规律,练习心得体会的写作,这样能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有关基本原理,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修养。

关键词:两课;阅读;心得体会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其读书、写作能力。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否充分利用好有限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两课”课程,提高其人文修养,是目前大学教育亟待继续解决的问题。古人读书,强调研求文章的“微言精义”,正如苏东坡所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但如何在认真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写出比较好的读书心得,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就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实践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大学生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必要性

“两课”实践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大学生读点原著,特别是有代表性的马列主义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掌握“两课”课程的精要。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矛盾:教材往往对一门课的性质、目的、要求和内容安排,只做简要而系统的概括,具体的原理大多表现为撷取精华式的论述上,这一扼要安排和基本原理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形成一定的矛盾。如果教学过程不能注重具体原理内容的丰富性,则在理解基本原理上也要大打折扣。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教师当然必须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以此指导学生阅读原著并写作心得体会。这样,教师讲课才能游刃有余,学生学习也能兴趣盎然。

第二,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是大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写作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提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程过渡要记住五件最重要的事,其中的第四件事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1](P18)国外学者把人的阅读、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同时掌握两种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基础[2](P7)。经典作家的原著是我们了解过去、借鉴现实最好的范本,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最好的素材。古语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求大学生多读原著,而且要坚持写作心得体会,否则是很难真正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的。

第三,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环节。现代大学教育,专业设置细致有余而能力培养粗疏不足。学习的本质是推动人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这不仅应该教会他们做什么、怎样做,而且应该教他们懂得为什么做。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观察、感受、想象和思维表达等能力。形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习惯和能力,是人一生都应始终关注的大事,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生中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努力学习、自觉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会影响今后的发展,正如郑板桥所说:“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3](P12)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尤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格的理工科人才,

必须有培养自身人文素养的自觉性。从现行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特定状况看,在有限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课时安排中,通过加强引导大学生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历练,就能在尽量提高其人文素质方面,做出可以显现的更好的效果。

二、如何写好心得体会

古人对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3](P25)要求将所读之书流诸笔端,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学有所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一生的读书习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有启迪后人、光耀千秋的理论成就,与其说他们是智慧的化身,不如说他们是勤奋的典范。我们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应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精选材料,确定主题。

在“两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不可能对马列主义著作进行专门的系统学习,要写好心得体会,离不开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的努力,尤其是课外对原著的勤奋研读,注意“泛读”和“精读”的结合,并多作思考,经过精选材料,所写出的心得体会,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学有所得的结果,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厚积薄发的艰辛和学有所得的快乐。作文“立意”在先,“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意”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古人说得好:“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势必“意多乱文”,不可收拾[3](P90)。积累材料应该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而一个深刻、鲜明而简洁的主题的获得,表面看“得之在俄顷”,其实是离不开认真阅读的过程。只有在阅读中对材料不断进行正确的思考,才能提炼出主题。所谓“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等等,讲的都是在认真钻研相关材料基础之上的一种“偶然”的灵感所发生的奇效

[3](P79)

。确定主题又是形成写作冲动、

形成心得体会的开始,一位著名的作家谈创作体会时说:“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可见联想之翼在翱翔时,只有紧扣主题,收放兼顾,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4](P31)

第二,读懂原著,力求创新。

应该说,一个人认识的提高,可来源于广泛阅读,可来源于生活积累,也可来源于思想的修养等,但通过阅读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是很重要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求学习应有“读万卷书”的准备,而关键又在于一“破”字。俗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都要求我们进行阅读时,要真正读懂原著,不仅要读懂原著本身的内容,读懂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而且要以原著为“中心点”,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写作,形成自己对原著正确、全面的认识,这才能叫“读懂原著”。

中国有句老话:“文如其人”,任何一种作品,由于作者特定的时代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作者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必然形成其特定的风格。后人在研读这一作品时,必须注意认识上的创新。认识上的创新主要包括自主创新(在基本原理上的重大发展)、模仿创新(在基本原理上通过知识的迁移得出新的结论)、应用创新(应用基本原理解释新的现象)等。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时,一般读者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用新的语言对其作应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能做到因时而化,势必成为教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因时而化,势必成为形式。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认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更要求我们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去解决新问题,包括我们认识中的新问题。

第三,遵循规律,谋篇布局。

写作心得体会,虽然可以不用象正式的文体那样有比较正规的章法,但要写得成功,也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一般来说,写作要求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等,而写作的“序”要求:一是由少到多、先放后收;二是由记叙而论说;三是“先规矩而后巧”[3](P7-9)。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大学生要学会写一点研究性的论文。通过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可以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时,可以先写点读书批注,可以是信手拈来之笔,也可以是激扬文字式的议论,为写作心得体会积累素材。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凝炼一个主题,确定文章的结构和写作大纲,然后进行写作。在“两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理工科大学生尽管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进行深入学习过多的经典著作,但只有在每门课都能形成对一、两篇原著发生兴趣、并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才能基本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第四,学有所得,交流切磋。

文不厌改。一个心得体会形成之后,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还需要进行修改。修改作品,没有固定的程式和路子,有人概括为“增、删、改、调”。我们觉得,对待学生的心得体会,完全可以用交流切磋的方法,即在老师帮助修改和建议下,专门通过讨论、座谈等形式,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参预讨论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判,在互相帮助中学习。经过这一过程,大学生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活动,可以收到倍增的学习效果。

三、写作心得体会应避免的不足

通过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这个活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应该一样,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也应因人而异。从实践看,这一活动应避免的不足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选题要注重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品浩如烟海,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精华,老师必须精心布置,为学生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介绍作品的相关参考资料。既要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代表作,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新民主主义论》等,又要有经典作家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代表作,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同时要给学生介绍反映时代的新情况,并介绍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如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有比较系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各门课应有统一的要求和合理的分工,共同为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与方法作出努力;对学生而言,则要求阅读原著时,注意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第二,文体要注意规范化。

大学生在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时,我们注意到应有以下几个必须强调的问题。一是文字的规范。作品中的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即《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字或词,不能使用所谓的“简化字”,更不能出现错字和别字;二是文字的通顺。一个“文通字顺”的作品,尽管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文章要达到语言流畅、思路有条有理,经过一定的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三是段落的逻辑层次。一个作品总是要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某些观点,这些观点如何排列,就是逻辑层次。一般来说,只要做到观点服从于主题就行了,论述文的具体观点互相之间应该存在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分统关系等。如果能注意到各个观点之间论述的衔接和过渡,则更好。假如某一个观点确实卓尔不群,则完全可以将这一观点单独开列、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成文。大学生要完全做到这些文体上的规范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不断努力,是可以逐渐做得更好的。这一点虽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

第三,写作中要避免简单化的倾向。

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大学生应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自甘吃苦的精神,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要有吃得“苦中苦”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正如俗语所说:“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把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看成是向老师“交差”,是必须“应付”的苦差事,阅读只限于教师布置的某个篇目,乃至于只是断章取义,则很难达到目的。应该看到,对原著的反复研读,时时为经典作家的思想吸引,有些名言警句会琅琅上口,了解乃至记住一些名言警句很有必要,它们可以起到深化作品主题、显示作品意境等作用[4](P111-112),但又不能照搬照抄。对原著既要能“入”,即深入学习,又要能“出”,即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在写作内容上,理论与现实结合时,既要力求弄清原著的深刻内涵,又要对现实新情况作比较系统的调研,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基本原理。

会读书、读好书,是人类在发展精神文明道路上的永恒话题。每个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以我们一生去践行的名言。以上所谈,是我们近年在“两课”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也真诚地希望能对青年大学生提供一点帮助,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好更快地进步。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江少川.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刘锡庆等.写作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4]秦亢宗.写作技巧杂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扩展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心得体会1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

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一步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在思想建设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我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公司党组织要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重点学习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选(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著作。通过学习经典,进一步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牢固树立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坚信只有我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克服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马列主义精辟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及必经历程,详细解释了阶级、国家等政治概念的本质及其产生根源,有力证明了社会生产力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列宁明确指出,执政党只有代表社会最先进生产力才能确保其执政地位。马列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规律,是科学智慧的集中体现。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遭受了一些挫折和质疑,但当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它永恒的魅力,正是凭藉着这种永恒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广范的影响。而事实上,我国过去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也恰恰证明了马列主义的正确性,为此,我们更应该坚定地沿着马克思唯物主义道路走下去,将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最合适有效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时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永远代表最先进生产力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沿着正确道路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才能永葆党的青春活力,重温马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让广大党员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永恒魅力的最佳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从《共产党宣言》中概括提炼出六个基本原理,包括: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在论述共产主义建设中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时,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些阐述忠实于经典原著,又贴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读后发人深省。任何一个思想、一个论述,都是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场合、对象做出的,所以如果要准确理解经典著作阐述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离开对特定背景的了解。书中对写作背景也做了精辟扼要的介绍,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思维,使读者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把握更有层次更加深刻。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

解决当代问题,要靠当代人的智慧与实践,而科学理论指导与历史经验借鉴,对于正确解决矛盾和问题来说至关重要。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论述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共产党执政所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自建党90周年以来,党走过了一些弯路,但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而言,目前整个社会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既要深入领会精神也要在实践中加以贯彻,马克思深刻的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它对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述,是用马列主义指导实践的极好诠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只有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发展面临愈加严峻的考验时,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够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应该时刻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毫不松懈加强党建工作,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促进国家建设,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和谐安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我们部门的工作来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融入经营管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腐败问题在源头上规范治理,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继承和发扬了我党自延安时期起直至改革开放新时期精选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好传统,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不仅远未过时,而且将永放光芒,牢固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不仅要用其改造自身世界观,也要用其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取得工作新成绩。

XXX201*年1月18日十本书学习心得体会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

心得体会

单位:XXX姓名:XXX日期:201*年1月18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几个问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几个问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几个问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49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