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政府调研工作情况的汇报
绥化市政府调研工作情况的汇报
绥化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孙景山
(201*年6月27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与全省政府调研系统特别是大庆市政府调研战线的同志相互学习交流工作。下面,我把绥化市政府研究室的情况和工作向大家作以汇报。
绥化市政府研究室成立于201*年11月,是机构改革后设置的48个市直属正处级单位之一。单位设独立党组,人员编制l3名,领导职数5名,一正两副、2名副调研员,下设5个科室(秘书科、综合科、经济一科、经济二科和社会事业科)。现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人,科级干部5人,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70%,平均年龄36岁。
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政府研究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突出工作质量,提升服务层次,重点在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提高调研和文字水平上狠下功夫,努力使研究室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和“智囊团”。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类讲话起草任务。我们把高质量地完成大型会议材料和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的起草任务,作为研究室工作的基础和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途径,集中精力,精益求精。注重把握讲话的科学性、理论性和指导性,在提高讲话内涵和实际效果上狠下功夫,坚持把上级精神研究深、研究透,把本地情况了解准、了解深,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途径和措施。平均每年为政府主要领导起草在人代会、全委会、政府全体会及政府各类专业会议讲话上百篇,文字量在80万字以上。完成发言材料和署名文章20多篇,文字量l0余万字。同时,还撰写了大量上级领导到绥化检查指导工作时的政府工作汇报。
二是立足成果转化,有计划、有重点的搞好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阶段性重点、热点问题,积极搞好调查研究,主动为政府决策当参谋。先后组织开展了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市本级经济发展思路、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房地产开发等项专题调研,形成了10多篇比较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多数调查报告都在政府工作中得到转化,调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贯彻落实省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精神,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绥化市区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查报告”,均以市委、市政府正式文件印发。
三是坚持从严从细,认真开展了政策协调把关工作。按照市政府领导意见,由研究室负责对市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和拟提交政府常务会讨论出台的政策性意见、规定、办法进行协调把关。这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深入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先后对强化市区环境卫生管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强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涉建部门收费管理办法、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意见进行了审核把关,与有关部门深入协商,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推敲论证,增强了政策法规的规范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尤其是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问题,在各方意见分歧较大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反复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时顺利通过。
四是积极主动谋划,努力做好参谋咨询工作。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向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情况,当好参谋;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载体作用,超前提出参谋性意见。重点创办了内部刊物《决策参考》,就如何利用好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解决好本地发展中苗头性问题,为领导提供超前性、预见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还创办了《工作研究》刊物,为各县(市)区、各部门经验交流和拓展思路提供了有效平台。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一专多能,不断完善干部知识结构,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立足岗位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提高全体干部适应岗位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实行激励制度,鼓励全室同志多研究问题,多发表文章。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坚持求真务实,树立良好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2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工作实绩突出单位,有2名同志被评为实绩突出领导干部,有l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有3名同志提拔为科长,有l名同志光荣入党。
以上是我们一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市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工作。
扩展阅读:绥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调研工作汇报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我县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绥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调研工作汇报青冈县教育局副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赵福录
在201*年绥棱县课程改革推进会议以来,我县课程改革实验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课程建设能力为核心,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科学推进,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把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提升青冈教育水平、推进我县教育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加强课改领导,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探索,以新的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管理,扎实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确定了“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建立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保障系统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牛鼻子”。做好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要把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必须做到“三个到位”、确保“三个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管理责任到位。首先,明确了县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的课程改革负全面责任。县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抓课程改革工作,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县教育、人事、财政、文体、卫生、工商、税务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形成课程改革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县教育局长是县域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负总责,具体负责课程改革的规划,对县教育局各股室及学校课改工作的督导及考核评估。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全力抓好课程改革的实施。县教育局的教育股室切实负起牵头的责任,强化统筹协调,督导、人事、财务、教研、进修、电教、干训等部门机构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各个部门和机构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政策贯彻到位。县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教育局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在充分把握上级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有关政策,确保了为保障和推进课改工作而必须的有关学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学校布局的调整、师资培训和奖励经费的使用、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等有关工作的落实。各片区、学校制定了课改实验流程表,作为全面推进课改工作的“施工蓝图”,对课改工作落实到每月、每周。
三是资金投入到位。近年来,县财政预算专门列支课程改革专项资金每年60万元,教育局每年另挤出200万元,保障教师培训和实验活动所需资金投入,加强各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及音、体、美、卫等专用教室和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置,为课改实验工作奠定物质基础。201*年,成功争取到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试点县项目,国家投资1060万,有效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三个落实”
一是实施规划落实。201*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还建立了由教育局长担任组长,科研单位、教研机构、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参加的课程改革指导小组。首先制定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课改第一轮实验的实施蓝图,每学年初则制定了当年的实施方案。教育局负责基础教育的股室切实担负起课程改革组织实施的职能,保障了课程改革全面、科学、有序、稳妥、扎实地推进。
二是动员部署落实。对进入课改实验工作的每一所学校都认真进行动员和部署,做好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教师的思想发动和观念更新,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课程改革、支持课程改革、共同抓好课程改革实验。
三是评估督导工作落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过程的跟踪评估,有计划地开展检查、督导工作,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调整和改进工作。通过建立实验区联络员制度、课程改革情况分析例会制度,使评估检查督导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同时,重视检查督导结果的运用,201*年召开课程改革工作总结表彰会,奖励表彰了全县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120名。二、科学规划,全面加强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阶段重点,做到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在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我们重点解决了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在第二年,重点解决了推进模式的问题。我们组织行政、教研和科研部门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形成了以科研模式推进课程改革、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经验。第三年开始,我们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在中考改革、学校发展评价、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等核心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为建设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明确思路,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教师为目标,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一是先后制定了《射洪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意见》和《教师上岗培训教学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把每年的3月、9月确定为全县“教师培训月”,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县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课改新教材教法培训,参培教师达2万余人次,全面培训课改教师,促进课改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是健全管理队伍培养选拔机制,促进管理队伍专业成长。县教育局制定了优秀教学管理干部评选条件,定期组织评选优秀教学管理干部,开展优秀管理干部经验交流活动,促进了干部管理思想、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修订完善了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意见,有计划、按比例地评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以一年一度的领导干部赛课、中青年教师创新优质课评选为契机,健全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教师创新的奖励力度,引导教师进行改革创新。
(二)推动校本教研,保证课改有效实施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以教学反思和问题探究为主要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目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激发研究热情,活跃教研气氛。一是建立校本教研机制。学校要求各教研组以每周两次集体备课为平台,建立校本教研组管理体系,切实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作研究的中心工作,整合教研组、年级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体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迈小步、不停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慢慢解决。二是探索校本教研的组织方式。学校确立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研究实体和中心,使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通过个人反思、骨干带头、同头课互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中骨干教师是专业引领中的主力军,学校积极开展了“师徒结队帮扶”活动,使骨干教师转换角色,强化平等意识、协作意识、对话意识,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咨询、专题论证、课例会诊等方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服务。四是大胆尝试网络教研形式。
我们倡导“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理念,教研部门巡回到各片区进行了校本教研专题讲座,学校新课程研究热情高、活动多、实效性强。近四年间,全县教师课改论文在县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评比获奖共计1200余篇,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县市级以上奖励共约500人次,县教育局编印《走进新课程》课改专刊共计32期。
同过去的教研工作比较,我们基本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教研职能的转变,即教研内容由“文本教研”向“课程教研”转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了教师课程再生意识,提高了教师课程再生的能力。二是教研指导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本的合作、互助式的教研形式。三是教研组织形式转变,以校本教研为主要途径,以片区、学校联动为主要方式。全面推行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引导中心小与村小、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整体联动,统筹16所县级示范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鼓励中心小教师走教村小,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送课下乡等,加强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了群体优势,使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射洪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意见》和《射洪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组织课改实验,严格实行课程三级管理制度,坚持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握五个原则,即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与原有活动课相结合的原则,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和多样化学习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和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各校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树立新的评价观,为课改实验正确导向
为了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多元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我们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以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多元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小学主要学科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即: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与综合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结合。根据测评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的选择评价方法。在评价表述上,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式,以便明确等级,了解特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进步,促进发展。教育局研究并统一印制《学生成长记录册》,各中小学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中招生考核范畴,真正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教师评价方面,我们明确要求各校建立教师业绩档案,青年教师要建立学习培训和成长记录,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发展。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我们还制定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六认真”要求》、《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名师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完善了名师电子信息档案库,正在进行名师教育思想的梳理、提炼和结集编印工作。
在学校评价方面,积极优化中小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方案,全面推进课改,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将全县中小学分为三个层次,明确各层次学校的目标任务,不同层次学校的各项内容赋不同的值,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极大地调动各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四)强化区域教育优势,凸显射洪教育特色
特色教育的本质是学校或区域教育的个性化,它的主要标志是办学理念的个性化。射洪县基础教育在课改中求创新,初步呈现出五大特色:
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根据我们的生源状况,面向全体,实施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最优质的教育是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的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追求“低入口,高出口”的教育质量,是我们多年来的奋斗目标。
科技文化教育,使科学精神植根学生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县基础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海内文宗”陈子昂、国画大师孙竹篱、风洞专家刘长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创新人才李言荣、刘光兵等为代表的“射洪人”所形成的“射洪精神”和他们的感人事迹,为学校科技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厚资源和生动的素材。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快乐求知。心理健康被誉为现代人的“诺亚方舟”,是造就未来强者的先决条件。我县近几年经常利用假期为教师举办心理学讲座,邀请西华师大、四川教院教授等来校讲学。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列入学校课程,坚持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教育专家为学生作系列心理辅导报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综合治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县是农村丘陵县,全县绝大多数村小和近半数的中心小、初中地处偏乡僻壤,深沟坡梁。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学校设施设备差,师资力量弱,管理水平低,导致教育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当地群众对这些学校很不满意,有条件的纷纷把子女送到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无条件的则降低了对子女成才的期望值,放松了对子女的管理,这些学校的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同等的教育,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是孩子们的权利,也是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事关祖国未来的大事。为此,201*年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分类要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了让学生、家长、社会各方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是将规模过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且校址相邻的22所中心小和22所初中合建为九年制学校;对规模过小,不易管理的230所村小,15所初中,2所中心小实施撤并。二是制定政策,大力促进人才流动,资源共享。县教育局规定:凡未具备在农村学校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中青年教师不得晋升中高级职务;县城中小学必须各自确定1-2所对口帮扶学校,定期送教到校;全县36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每人每学期均要主动到农村学校讲学二次以上,年终考核时将其到农村学校讲学的次数质量纳入评估指标。三是抓好省级科研课题“中心小实施素质教育对村小的示范和辐射”的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工作,带领村小同步前进。实践证明,建立九年制学校,合理撤并学校,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中心小的作用,符合我县农村中小学实际,不仅扩大了办学规模,解决了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使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资源共享,缩小了乡镇学校与县城学校,强校与弱校,中心小与村小在办学条件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近年来,全县在信息技术装备上投入资金达3000余万元,建成了教育局域网和各中小学校园网,开通了教育局和学校网站。各中小学均建成远程卫星接收站点、多媒体投影教室等,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营造了良好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优质服务。201*年,我县被确定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试点县,总投资1060万元,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真正构建起了覆盖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统筹协调,不断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们先后拟订并下发《射洪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射洪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施指导意见》、《射洪县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方案》、《射洪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射洪县教育局关于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射洪县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和《射洪县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课程改革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积极引导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并逐步建立起具有射洪特色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此外,还制定并印发《射洪县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及其细则,201*年5月,组织120余人对射洪中学、柳树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督导检查,并定期组织了回访;同年9月,组织110人对金华中学、太和中学进行专项督导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分析解决困难,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四、慎思明辨,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引向深入
自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复思考,仔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的过程。转变教育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多少年来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一下子就转过来,这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新课程理念。二是有制度保证才能有长效应。加强课程改革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改制度。如学校教研制度、学科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片区教研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课改毕业年级的考试方向,提供新课程毕业、升学考试的相关信息,加强考试的研究与指导。
三是课程改革是一个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我们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应处理好推进课改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不然,课改就会遇到阻力,就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做好课改实验工作的关键。课程改革最终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完成。因此,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这些素质主要表现在: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合理的知识结构、合作意识和课程整合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五是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是搞好课改的重要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祖国兴旺发达的大事,需要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社区课程资源,切实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我县课改实验三年多来,尽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许多认识还是肤浅的,离新课程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积极实践,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真正让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让新课程促进教师发展、让新课程促进学校发展。
一、体会和作法
两年以来,在各级政府、上级教育部门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及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实验工作方案稳步实施,进展顺利。201*年8月24日,市教育局局长张锋同志在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大会上作了《创设课改适应机制,稳步推进农村课改》的典型发言,博得一致好评。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给我市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喜人的变化。
其一,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课改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注入了人文的活力,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实验教师都能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组织形式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教师更多的时候表现为用激情来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们自发地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很多实验老师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随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的疾瘤正在革除,一个注重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与能力,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课堂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课改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更易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所代替。现在的课堂已经呈现出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创成功的活跃场景。其三,教研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课改实验中,我们各级教研员一改以往那种以说教为主的教研方式,而是采取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活动之中,与教师一起研究,平等交流,成了课改的参与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
其四,教师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课改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触动很大,给实验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过两年的课改实验,绝大部分教师逐步接受了新课程理念,学会了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观察、反思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用新课程标准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已经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主持人,启发者,引导者和激励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其五,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成长。教师们开始弯下腰来,走近学生,激发兴趣,使他们爱学;营造氛围,使他们乐学;给足时间,使他们充分地学;组织合作小组,使他们在探究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的心目中渐渐淡去的是“差生”、“调皮佬”、“捣蛋鬼”,而出现在眼前的是我们的朋友、明天的栋梁、祖国的未来、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各类人才。其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在逐渐减轻
随着课改的推进和逐步深入,随着考试和评价改革的不断探索,随着办学行为的不断规范,学校严格执行部颁课程计划,不搞按考试成绩排名站队,不搞以学生考试成绩定教师奖惩,不搞快慢班,不搞文化课竞赛班,不准节假日集体有偿补课,不准滥编乱发教辅资料,限定学生作业量,取缔社会上乱办的各种形式的学生补习班和辅导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在逐渐减轻,校内外活动场所都有学生活跃的身影。回顾与总结两年以来的课改实验工作,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是广大实验教师、校长以及教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开拓创新的结果。两年多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将在我市今后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加强领导、精心实施成为我市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干部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自觉地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开始,我们就感悟到了这次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这场改革中去。早在201*年底,我们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向市政府呈报了可行性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年6月,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应城市实施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7月10日,我们召开了隆重的开题大会,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市长到会并作重要指示,《方案》明确了成立以副市长为首的应城市实验区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还成立了以局长张锋同志为首的实验领导小组和以副局长胡进明同志为首的专家指导小组,设立“应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指导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9名,单独办公,刻制印章,印制文头,独立行使研究和指导全市课改的工作职能,课改研究指导中心还创办了《课改实验通讯》,到目前为止已编发了27期。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各镇、场、办事处和市直学校也相应的成立了研究指导小组,各实验学校都成立了课改实验工作专班,全面规划实验方案,制定工作计划,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教育局不断修改中考评价方案各教育工作年度考核方案,许多实验学校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修改和完善,调整、改进了有关教学评价的内容,创设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每年,全市投入课改实验的经费达100余万元,不少学校从有限的杂费开支中挤出经费支持课改,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和课改活动,为实验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经费保障。2、坚持学习,更新观念成为我市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工作基础。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鼓励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我们的广大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推进课程改革并获得丰硕成果的。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认为,这是课改成败的前提条件。在课改刚刚起步之前,教育局张锋局长首先提出了“如何引导农村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张局长带头撰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加以引导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农村老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步养成了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此文发表在《湖北教育》201*年第4期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我们还举办了全市性的教师教育观念辩论赛,从我市选送的两个代表队代表孝感市参赛,在省分别获一、二等奖。系列的教育活动,为我市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育教学观、新型的评价观、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每一个学年度结束时,我们都召开实验工作总结会。今年7月5日,我们召开了“应城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大会”,隆重表彰了6所课改先进学校和50名课改先进个人,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课改工作作了认真部署,还请省里的课改专家为300多名教育管理干部作了课改辅导报告,进一步更新了课改的管理理念。
3、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成为我市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工作重点。
教师培训工作在课程改革实验各项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了切实抓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我市经过探索,采取了“分阶段推进,学研教融通,市镇校结合”的师训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一套九年一贯制滚动式发展的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即在培训过程和模式上每学年度分“强化训练内化适应深化提升”三个阶段层递进式推进;在培训方法和方式上运用“理论讲座听课观摩导课点评问题讨论交流总结”的办法,倡导培训者与教师平等交流的互动式;在培训管理上确立了“市级统领镇级辐射以校为本”的三级联动式培训。这一经验和作法在201*年全省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应城市还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新课程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应城市实验小学被命名为“湖北省新课程校本培训示范学校”。201*年暑期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教师集中的通识培训和课标学习,学习结束,我们还举行了合格考试。同时,我们执行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要换岗”的培训使用原则,到目前为止全市教师仅参加应城市级培训就有4个轮回。201*年5月29日,我们在东马坊小学成功举行了“应城市中小学校本研训现场会”,推广了三所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经验,确立了我市以研代训、研训结合的工作思路。现在,进入课改年级教师的“参与式培训”、“互动式培训”、“演练式培训”已经常规化、制度化。这些作法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4、课堂创新、创模达标成为我市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中心活动。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沿用前苏联的那一套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长期占住着我市学校的课堂。传统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已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必须要有一套新型东西将它取而代之。为此,我市课改研究指导中心,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提出了一个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模式、冲破模式、创新模式的“三步走”工作方案,这个方案以课改的思想与理念为指导,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更为核心内容,以学习方式转换为轴心,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基本框架,提出了逐渐直至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占住课堂领地、束缚师生手脚的不适应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全面实施我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模式三大更新的目标。方案一经论证后。市局分别于201*年12月在蒲阳小学召开了全市课改实验展示课交流活动和于201*年5月在长江学区召开了全市创新课堂模式推介会。两次会上教育局局长张锋同志都作了主题报告,奏响了我市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的主旋律。市课改中心分别拟发了《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指导纲要》,并组织课例观摩和讲解。201*年秋季开学前,组织201*年任教课改年级的语数老师,编写(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教材全套教学案例,结集成册印发给全市同年级教师参考借用。10月份,市课改中心组织了市内13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将他们的模式推介示范型课例加上评点录制成15套光盘,发放到各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借鉴。各学科都相应举行了模式推介研讨交流和视导活动。各校边组织教师学习,边督促教师训练,全市上下掀起了一个创模达标的热潮。课堂教学不创新就不会有出路,“三步走”是我市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针对教师实际、教学实际提出的一个思路,第一步先构建模式,作为初始探路的拐杖,让师生尽快适应;第二步冲破模式,即有模式、不唯模式,让师生度过一个生成、渐进、升华的过程;第三步创新模式,这就是追求模式,但反对模式化,超越模式,创新模式,让老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这才是我们三步走所追求的理想的结局。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今年以来,教研室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第一轮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达标验收活动,对参加第一轮达标的600多名中小学教师展开了以“听课观摩自我反思切磋交流专业引领集中反馈”为主要活动的达标验收,其中,12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400多名被评为合格,60余名被评为基本合格。目前,第二轮达标验收活动又已启动,各地各校正在加紧演练。达标验收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全市上下“学模、用模、创模、研模”的课堂教学创新热潮。5、执行计划、减轻负担成为我市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具体任务之一。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统领着学校工作,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频繁考试、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办快慢班、随意增减课时一度成为我市教育的顽疾,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虽然多次加以制止,但效果不佳。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市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以严格执行部颁课程计划为基本点,以课堂教学创新为落脚点,以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点,来实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请课堂教学效益的双重目标。每学期,市教育局要进行两次落实课程计划的常规检查,并进行通报,督促各校按计划开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控制学生作业量,限制学生在校时间,不准搞快慢班,不准搞排名站队,不准加班加点,不准将教师的负担转嫁给学生。早在201*年以前,我们就改变了学生的评价方式,由单纯的学业评价变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由百分制变为等级制,发放《应城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201*年3月,我们以“应教字[201*]6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201*年7月,我们又以“应教字[201*]30号”文件转发了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十条规定,要求各校认真学习,加以落实。连续两年,我局还对社会上的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和辅导班进行清理和取缔,严禁在职教师参与办班和有偿家教,否则要劝其辞职。课业负担要减下来,教学质量要搞上去,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课堂教学创新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保证教学质量。6、注重宣传、赢得理解成为我市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有力支持。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课程改革实验一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联络新闻单位,开展多种途径的社会宣传。市内“两台一报”开辟课改专栏,制作相应节目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湖北教育》、《孝感教育》多次刊发我市教研员和教师的课改文章,《孝感日报》今年8月29日以《春风轻拂蒲骚绿》为题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我市开展课改实验以来的作法和成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实验学校通过开放课堂,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发放家长宣传手册,把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中发生的可喜变化,及时地展示给家长和社会,这些做法有力地支持了我市课程改革。二、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成绩和所积累的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
1、工作进展难平衡。少数地方和学校课改工作相对滞后,边远乡镇、普通初中、村级小学由于条件相对较差,推进力度显得不够,落实措施显得不力,影响了全市课程改革的步伐。
2、课改经费难保障。目前学校经费相对紧张,特别是实行“一费制”以后,相当一部分学校只能保正常运转,课改经费不能满足课改的要求。
3、教学研究难深入。由于教学管理的理念更新有一个过程,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较重,有的学校只满足于一般的教研活动,活动效果差,不能按照校本教研的要求开展活动,更难说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研究了。
4、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落实。虽然许多学校有比较成型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也有少数学校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到茫然,课程资源少,开发难度大,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校本课程难以落实到位。
5、课业负担难减轻。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校虽然是相对减轻了,但一回到家中,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乱买的课外资料又堆在了学生的面前,有的甚至还请家教,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补习班之间。
6、教育评价难配套。教育评价滞后是一个普遍问题。如何评价一所学校,如何评价一位教师,如何评价一名学生,如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还是相对较弱。三、我们的建议
1、中考招生制度必须改革。要顺应课改育人目标,确立测评项目各测评标准,改革考试,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高中招生也应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双双作为选拨人才的主要依据。2、建立课程改革督导评估机制势在必行。课改成败,重要的一环在学校。要建立学校发展与特色,教师成长与业绩,学生成才与特长等质化和量化的评价标准,并辅之以规范、科学,富有导向,激励作用的评价办法。
3、校本教研重在强化校长的责任。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既是第一责任人,又是重要的决策者和引路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重在校长观念的转变、表率作用的发挥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上。要在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和引领能力上下功夫。
4、校长和师资队伍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先决条件。要建立校长、教师培训充实提高的长效运行机制,落实培训经费,只有校长、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办学水平提高了,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和任务。5、要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指导。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两门新型课程,农村学校在常态下如何落实这两门课程?除了下面基层积极探索以外,上级教研部门还要加强研究和指导。
6、要重视新的两极分化现象。课改以来,新的两极分化现象显得比较突出,一是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二是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两极分化严重。怎样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除了基层努力之外,上级应该有一些智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绥化市政府调研工作情况的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绥化市政府调研工作情况的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绥化市政府调研工作情况的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4139.html
- 上一篇:石景山政府法制办调研工作总结
- 下一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