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新学期伊始,市政府决定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大家共谋全市教育发展大计,充分体现了市委、政府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一会,郝桂娟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党工委、市教育局讲三点意见。
一、201*年重点工作简要回顾
201*年,全市教育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各项工作稳中创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学习宣传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中心组学习12次,举办教育大讲堂12期,深刻理解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得到层层传导、压紧落实,监督执纪更加富有成效。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关于抓党建“五个一”工作机制及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从严治党常态化机制。督促基层党组织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扣教育行业特点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融入教书育人。建立了领导干部学习教育联系点制度,动真心献真情投入“大引领”活动。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各类信访举报22件次。
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x%;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入学率近x%,巩固率达到93%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x%,中职招生人数较上年增长x%,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x%。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大,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所,支持、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开展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工作。继续以薄弱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全市标准化学校达标率x%。满洲里、牙克石、额尔古纳、扎赉诺尔4个地区高分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市均衡县达标数量、质量位居自治区前列。聘请专家评估团队,开展了全市首次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评估监测,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职教大会,出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文件,教育系统召开了职教座谈会,开展了唱响职业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发挥岭西、岭东两大职教集团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任务x万人次。呼伦贝尔学院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民族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得到充分保障,乡镇民族学校提升工程有序推动。“全纳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实施。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新态势。
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彰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文明校园创建和尽责圆梦主题实践活动。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举办了第二届“十佳书香校园”“百名博雅教师”“千名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大力推动师生读书。推行创客教育,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市创新教育新篇章。学校艺术教育、阳光体育蓬勃开展,校园足球蔚然兴起,201*年创建了14所国家级、110所自治区级、x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x支球队参加主席杯,x支球队进入全区八强。加强汉语言文字工作,创建汉语言文字市级示范校24所,自治级示范校5所,4个旗市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汉语言评估认定。推动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联合市检察院启动“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
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入。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模式,全市首个“公建民营”项目顺利实现招生运营。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坚持“统招”“分招”相结合,加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在中考体育科目中增加了足球选项,制定了高中足球特长生招录办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民族教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出台了《呼伦贝尔市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2020年)实施意见》《关于在旗市区范围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评选并表彰奖励了最美乡村教师和最美乡村校长。联合有关部门评选表彰了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十佳师德标兵。同时,协同新闻宣传部门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弘扬了教育正能量。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编制了《全市教育系统人才工作十三五规划》,组建了“十三五”培训者专家团队,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4万余人次。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
教育公平普惠进一步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出台了《呼伦贝尔市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办法》,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全年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共计x万元,受助学生x人次;审核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万元,受助学生x人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全年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市级教育云平台、市旗两级“同频互动课堂”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x%,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x%,建设录播教室x个。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教师晒课数量列自治区第4位。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科研工作,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了教育门户网站,创建“呼伦贝尔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强化了宣传、公开、服务和互动功能。
教育保障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教育工程、项目资金x亿元, 协调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各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x亿元。全市校舍建设与安全改造工程89个项目全部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受到教育厅通报表扬。制定并实施了农村牧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海拉尔二中新校区建设,启动了新城区四所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三防建设的意见》,校园安全“三防”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和毒品预防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完善了校园安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印了呼伦贝尔市校园安全工作管理手册,启动了市级在线视讯管理平台监控联网建设。召开了关爱特殊群体预防校园暴力专题会议,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推动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试点工作和校长、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启动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荣获全市消防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年来,各地各校和广大教职员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创造了优良业绩,探索了成功经验,呈现出亮点纷呈、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年来的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真诚关心、积极支持的结果,更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党工委、市教育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历史新阶段,呈现出新特征,面临着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审时度势,科学把握。
正确认识教育发展新阶段。总体来看,全市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解决“上好学”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供给和需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矛盾和工作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学位总量不足的矛盾,因而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外延式发展、规模上的扩张。当今,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质量和结构性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学校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单一性教育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愈加强烈;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是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一方面是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另一方面是优质普通高中挤破门槛,家长和社会“择校”焦虑十分严重;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解决这些矛盾,要靠发展优质增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整个教育供给的质量,增强教育供给对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灵活性。因此,今后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
认真分析教育发展新特征。一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当今,教育扮演着国计和民生双重角色、肩负着今天和明天的双重职责、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双重作用、承载着内政和外交的双重功能。在增强“四个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教育担负着“强基固本”重任。在国家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中,教育富民、惠民重任在肩。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职责所系。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教育是基石。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深入推进科技、教育、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强化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教育对象群体的多元化。当前,存在着强大的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个性心理特征与多生子女相比有很大不同,对教育模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存在着日益增多的流动学生群体。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加之不少农村家庭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把子女送到城镇读书,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规模十分庞大,学龄人口区域分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存在着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孩子的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刻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和成长。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和教育需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临着数量巨增的单亲学生群体。随着离婚率的快速增长,单亲家庭比重快速上升。高离婚率下产生的庞大单亲家庭群体的孩子们在心理发展、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迎来了新兴的“网络原住民”群体。网络对孩子的超强诱惑,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性、人际交往方式,也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如何应对“万维空间”对“三尺讲台”提出的挑战,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等工作,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三是优质化、个性化教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老百姓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来提升自身素质、获得发展机会、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愈加迫切。互联网的普及,使自主化、多样化教育成为主流模式,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场所、方式、节奏的自主性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技能培养和身心发展, 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丰富教育资源,加快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体系、更加畅通的学习渠道,推广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宽拉直人才成长“立交桥”。四是全民化、终身化教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再固守学校教育“一亩三分地”,而要在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础上,向着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延伸,健全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覆盖人生旅程。五是多元化、个性化教育评价普遍存在,人人心中有一本教育学,人人心中有一个教育梦,人人心中有一套度量衡。引导教育回归本真,按规律办学,既不能听之任之、自说自话,也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要理性引导、深化改革。要借鉴吸收合理意见,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教育模式;要保持办学自信和办学定力,坚持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正确做法;要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和群众预期,主动抵制杂音噪音。
科学研判教育发展新形势。当前,世界各国竞相聚焦教育竞争力,纷纷制定出台教育发展规划,强调教育为未来发展做准备。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态势,亟需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城镇化加速,人口结构深度变化,随迁子女增多、老龄化加快、全面二孩政策对教育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不够,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市受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任务还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好,个别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没能得到全面落实,教育费附加不能规范使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中小学空编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但师资严重短缺,保教质量总体不高,尤其是农村牧区幼儿园发展还比较滞后。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虽然走在了全区前列,但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地区距离高位优质均衡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今年因两个地区需提前接受验收而导致创建困难加大。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速度缓慢,如何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新老高考无缝对接、平稳过渡,工作任务复杂而艰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低水平,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依然不足。民族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加大,但办学活力和水平仍需提高,民族教育品牌尤需树立。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学校的办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校园周边环境、农村牧区校车安全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教育系统党建工作需要持续加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全面把握教育发展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总书记要求,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如何发展中国的教育,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具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些新思想和新要求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先后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央深改组先后审议通过9个关于教育工作的文件,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个教育改革方面的文件。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都强调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特征,我们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以干在实处不偏移、走在前列不松懈的精神,更好地把握“稳中求进、内涵发展”工作基本原则,精准施策。对照这些新要求、新部署,全市教育人必须深刻理解、全面践行,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开动脑筋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201*年主要工作部署
201*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按照“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优补短、全面发展”的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党建为保证,以加快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维护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工程来抓,重点做实四个方面的工作:
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培育核心价值观作为第一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工程,强调的是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致力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中。要努力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全体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志统一起来,激励他们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十九大召开等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宪法教育,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
始终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身心健康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两节双提高工程”(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特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水平,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鼓励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保证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要不断扩大校园足球普及范围,重点抓好旗市区校园足球管理中心、足球场馆器材、训练竞赛、足球联赛、人员待遇等经费保障机制建设。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发展。要重视美育教育,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开展市级美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试点引路,加快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始终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充分发挥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作用,探索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始终把完善育人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举措。教育部今年将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和规范音体美课堂教学,确保音体美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十百千”评选活动,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调动群团、社团、少先队等组织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家庭教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配合、形成合力。
(二)围绕提升质量这一主线,着力提高教育办学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是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盼做出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着力点。各地各校应自觉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学前教育,不断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短缺,保教水平不高,要在总量和质量上“双推进”。全面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收官任务,制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2020年)》,完成年度公办园建设任务。严格民办园资格审核,强化监管,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帮扶和指导,重点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和大班额现象。
义务教育,推进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坚持以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强力推进海拉尔区、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扎兰屯市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同时,对已通过国家认定地区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通过教育部复检。在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的基础上,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普通高中教育,推进优质特色发展。组织引导各校认真研究自治区高考方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高考改革无缝对接,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早谋划、早部署,抢占先机,确保高考改革赢得主动。强化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评估监测结果的运用,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提高。督促各地逐步化解高中债务,让学校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教学上,开辟多样化成长成才渠道,提升办学品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优、培强,力争培养和打造一批自治区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年内要确保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复检,力争2所学校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指导1所学校开展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继续保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校和职业院校要把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紧紧围绕市委“两区三地一家园”战略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切实提高服务支撑的契合度、贡献度。要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岭西、岭东两大职教集团龙头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带动全市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支持呼伦贝尔学院转型发展,推动各职业院校错位竞争,协同发展,共同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全力做好中职招生工作。高质量承办好全区技能大赛。实施好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自治区示范校、标准化职业学校创建工作,实施骨干、特色、创新型专业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努力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
民族教育,保障优先重点发展。贯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呼伦贝尔市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展民族教育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实施好乡镇民族学校提升工程,提高双语教育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结合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校园创建活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呼伦贝尔特色、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的民族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以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依托,办好开放大学。重视老年教育,支持办好老年大学。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电大面向社会积极承担各类培训任务,提升培训质量。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教育,推进实施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三)把握积极稳妥工作原则,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去功利化,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多做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事,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不断强化。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要突出在服务上作文章提质量,多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对评审、评比、评估等“三评”问题再梳理、再清理,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校章程,推行学校现代化管理。开展对已经制定章程学校执行情况调研检查。创新办学体制,总结推广“公建民营”办园经验,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园模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上升通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开展医教结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要深化落实。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改革模式,纠正部分学科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努力提高每一位教师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高自然小班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召开高中学校“选课走班”教学改革座谈会,总结经验,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让社会关注变成人人明白、人人支持。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推进校园足球改革,打破以学校为单位参赛、以学段为层次办赛的格局,启动校园足球U系列精英人才培养计划。采用学籍和队籍双轨制,以优质学校为依托,汇聚区域范围内最强阵容,组建市级层面校园足球U系列联队。
继续推进作业改革,切实减负提质增效。课业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各地各校要切实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课堂效率提上去。组织中小学校认真开展作业布置自查自纠工作,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督查,确保作业改革取得实效。
(四)紧扣教育公平发展主题,着力扩大惠民利民受益面。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抓民生,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难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和重点。教育领域很多热点难点问题都是弱势群体教育不公平引发的,因此,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从扶“弱”做起。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出台《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2020年)》。加快特教学校、特教资源中心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努力做到“一人一案”。到201*年末,全市残疾儿童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62%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2%以上。在实现“全覆盖、零拒绝”的基础上,要突出残疾人职业特色,更加注重培养残疾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实施教育部《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2020年)》,制定《呼伦贝尔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困难群体教育精准帮扶。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在精准资助、助困育人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则补、应帮尽帮。依法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工作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关心、照顾和救助,用心呵护每一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强化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加强电子学籍管理,督促地方政府和家庭履行“控辍保学”法定责任。
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利用中考政策遏制择校现象,凡初中新入学择校生不再享受优质普通高中分招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引导社会理性认识。加快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到201*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继续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阳光均衡编班、合理排座,禁止设置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严格执行中考招生政策,加强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尤其要严格落实体育特长生考试招录办法,切实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继续执行优质普通高中60%招生指标分配给区域初中学校并向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
(五)推动人才强教战略,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教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建设要长抓不懈。较之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社会对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师之德,教之魂。要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和“四有”作为师德的准绳,作为教师育人律己的职业规范,作为不断提升师德的明确目标。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加大优秀教师宣传力度,为教师立德树人创造良好条件,使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实施好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努力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牧区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随着新课改深入开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的缺口不断变大,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要积极协调编制、人社、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基础教育教师良性补充机制。同时,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力度。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做好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继续实施好国家、地方两级特岗教师考录工作,保证教师待遇。推进《呼伦贝尔市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落实,开展专项督查,努力使职业院校做到人员编制到位、“双师型”教师到位、绩效评价到位。
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程,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评先评优表彰活动。启动“十三五”期间校长、骨干教师、中层行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落实“国培计划”、自治区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加强对新上岗教师、新任班主任、紧缺学科教师、乡村教师、民族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继续开展中小学校长专业素养提升等专题培训,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
教研员既是教师,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者、培育者,是一个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生产机构,既承担着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又肩负着优质师资的选拔、培育任务。这就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教研员的专业化成长,扎扎实实开展好“十个一”活动,切实提升教研员素质;同时要求教研员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建立优质资源整合、共享、激励机制,搭建成果、风采展示和同伴互助平台,鼓励教研员亲自参与培训,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文本等手段,收集、整合、优化、传递、扩散教研信息资源,切实用教研促进教学,不断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六)夯实软硬件基础,着力提升教育发展保障能力。
教育要发展,保障是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期盼越来越高,教育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条件作保障。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改革保障方式,配置好资源,发挥好效益,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筹好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督促地方履行好教育投入法定责任,切实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尤其要保障教育专项资金及其配套资金及时拨付专款专用。要优化支出结构,管好用好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多地用于困难群体、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同时要坚持勤俭办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加大内部监审力度,推动学校财务阳光运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坚持推动“建设”和“应用”双驱动。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工程,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要达到100%,满足教师、学生使用数字终端需要。要突出加强应用驱动,充分运用好教育云平台、“同频互动课堂”、在线视讯管理平台,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坚决杜绝购而不用,闲置浪费。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举办全市教育信息化大赛活动,切实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保障机制。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要配齐督导专业化人员、加强培训、理顺职能、保障经费。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办法》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重点做实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前期督导评估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抓好后续整改落实。
夯实安全稳定保障基础。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自治区70周年大庆和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城、全国文明城创城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同样是教育系统的政治责任、政治任务。全市教育系统要建立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分析制度,全面分析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继续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三防”建设,完成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实现校园安全数字化管理。加强学校专兼职安全员的配备和培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落实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认真预防校园暴力,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防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网络安全、青少年毒品预防等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安全和校车安全的督导检查力度,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学生住宿安全和上放学交通安全。继续加强标准化考场、题库建设,规范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安全。要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全面落实“属地管理、系统统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机制,把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分解到岗、具体到人,确保教育系统大局安全稳定。
创设尊师重教的环境保障。要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包括善于管好自办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教育正能量宣传推广力度,形成强大的教育正面舆论场。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教育舆情应对处置能力,面对突发舆情事件,要敢于发声,及时发声,有效发声,消除误解,以正视听。尤其是要做好线下实体性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下大力气把党建抓好。”
坚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增强“四种意识”和“四个自信”,进而指导实践、推动教育工作。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努力形成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的严肃活泼的政治生活氛围。坚持集体领导制度,认真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从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字当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要以严的态度、严的标准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旗帜鲜明支持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各级教育纪检部门要履行好专责监督职责,着力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问责条例,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爱护、一种警戒。反腐败工作永远在路上。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贯彻落实《准则》《条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持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严肃查处幼儿园收取赞助费、好处费招生,学校违规招生行为,严厉整治中小学乱收费、乱补课、乱发教辅材料、教师为教不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六条禁令要求和呼伦贝尔市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努力建立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五位一体的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构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上的绿水青山。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教育系统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学校,要突出中小学党建工作这个重点,压实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履责压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市教育党工委要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意见》,召开学校党建工作会议,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建任务落实,深化“双培双带”活动,重点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下功夫,筑牢战斗堡垒,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以党建带群团建设,构建党建工作和群团工作“共建互促、优势互补、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同志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秦义书记在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抓落实的重要性。秦书记要求,“对看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用‘钉钉子’的精神,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全市教育系统要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呼伦贝尔美丽发展、争进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续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局长20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65381.html
- 上一篇:集团201*年党建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