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区**社区多次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社区邻里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邻里关系的淡漠,严重影响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党群干群关系疏远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之基,急需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来破解难题,真正把社区这一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功能定位不准。“政府——社区”治理结构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主要模式,但在现行体制下,由于社区在经费来源、人事管理等方面必须依附于政府(街道),使得社区正逐步成为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并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
二是居民认同程度不高。在调研中发现,社区行政化削弱了社区“向下”服务居民的功能,沉重的的行政化社区工作使社区干部忙于应付日常事务,而没有时间去联系群众导致社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不够,社区交往欠缺,人际疏离的现象严重。
三是服务居民能力不足。目前,虽然各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机构,但由于社区服务人群基数较大(城市社区尤为突出)、社区干部人数较少、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精力不足等问题,使得社区服务只能停留在较浅层面,突出表现为服务内容单一、精细化程度不高。
二、加强社区邻里建设的初步思考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契机。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这为转型期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社区,要超越形式结构的束缚,创造性展开行动和建构,通过建立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有效落实、强化基层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
一是科学划分邻里。以现有小区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楼幢相连、资源相通”原则,以居民共同居住空间和习惯为要素,以路、河、标志性建筑等为界,科学划分邻里,包括机关、企业、学校、商店、居民户等,各邻里之间要有机衔接,做到全覆盖。通过开通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搜集居民的服务需求,实现邻里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全覆盖。
二是完善组织架构。邻里设理事会,由理事长和理事构成,原则上每个楼道选出1名邻里居民代表(楼道长),每幢楼选举产生1名社区居民代表(邻里理事、楼长),每个邻里选举产生1名居民小组长(邻里理事长);邻里建立以居民、社会组织、辖区单位为主体,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共管、专业、志愿等三组服务力量。以社工、志工服务邻里为基础,选优配强信息、保洁、保安、调解、巡防、宣传、评议、秩序、帮扶等九类服务人员,构建“一心一会三组力量九大员”的邻里服务架构。
三是明确邻里职责。明确邻里承担的主要职责为服务、信息、自治三项内容。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代理服务和志愿服务,主要提供就业社保、民政福利、卫生计生等社会事务、生活服务代理,重点开展环保、睦邻、慈善、敬老、爱幼、创文等志愿服务;自治工作主要通过召开邻里评议会、邻里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开展评议服务、协议事务、推选代表等居民自治活动;信息工作包括日常居民服务性信息及邻里公共性信息的采集和反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社区邻里建设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