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抚顺县金家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调研报告

时间:2019-06-22 17:47:41 网站:公文素材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根据金家村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等生活状况。

一、 金家村概况简介

金家村位于兰山乡的中心位置,该乡位于抚顺城东南,距市区8公里,距市中心25公里处,东临大伙房水库,南与上马乡相接,西北与抚顺市碾盘乡、抚顺市石油二厂、乙烯化工厂接壤。全乡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02公顷,耕地535公顷,水域面积20公顷,合乡并镇后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12个中小企业.总户数1910户,总人口数6410人,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四个民族居住,其中90%是汉族。

人口数据:

总人口

611

314

297

家庭户户数

177

家庭户总人口(总)

609

家庭户男

312

家庭户女

299

0-14岁(总)

110

0-14岁男

55

0-14岁女

55

15-64岁(总)

363

15-64岁男

201

15-64岁女

162

65岁及以上(总)

138

65岁及以上男

72

65岁及以上女

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48

二、问卷调查

(一)调查数据

① 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②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③ 从居住情况来看,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

④ 从经济状况来看,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1500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⑤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⑥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在以后养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 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① 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

② 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③ 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

④ 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

⑤ 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

⑥ 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 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 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 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 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成因分析

促使我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村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村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四、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

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1*年将下降至9%。

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1*年,我村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162,占总人口的18.4%;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38,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村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1*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80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0多,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村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村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

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六、建议与对策

1.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老年人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要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保护。对高龄老人的保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着力解决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从对村80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中看出,有80%左右的高龄老人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亲属供养,其生活好坏依赖于亲属收入的多少和尊老、养老、助老风气的发扬,生活保障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医疗保障力度尚有不足。尤其是高龄老人,收入水平低,对家庭供养依赖性强,没有高龄补贴,生活保障不稳定,比较困难。建议加大对高龄老人社会保障的力度,我们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建议,对高龄老人发放范围,可先实施对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津贴,然后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标准则应从各区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加以确定。总之,推进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加大对高龄老人医疗保障的力度。

3. 建议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时,首先从老年人最迫切需要开始,解决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生活补贴;对70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提高看病报销比例;扩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范围等实际问题,以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努力加快村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做到村里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5. 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6. 提高对我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多年来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后记】此次调查虽然已经结束,但是那一张张苍老又孤独的面孔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生活单调乏味,少有温暖,大多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他们要照顾儿孙,还要下地耕作,想到他们这样的老年生活,我的心里不禁隐隐作痛,内心再次呼吁社会关注老人,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希望老人们真正能够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抚顺县金家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265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