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我们起草文字材料也是一样,哪些问题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哪些“雷区”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列出“负面清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样才能靶向提高文字能力。为此,笔者专门整理出我们在行文走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突出问题,既是给大家提个醒,也是希望大家进一步定好目标、明确方向,走好每一步。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主题失位
定位不准,主题不清,是当前文件起草中最要害的问题。凡有此弊病,不管下了多大功夫,耗费多少时间,必定要返工、重来。以准备领导讲话为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对客观背景没搞清楚,就是领导讲话处在怎样的大环境和条件下;二是对需求没搞清楚,就是按照讲话的场合、人员等,到底需要领导重点讲什么;三是对领导讲话所处的地位没搞清楚,比如届时讲话的还有哪些领导同志,都要统筹考虑。根据多年经验,老笔头认为,要把领导讲话的主题定好,一定要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准确领会意图,尽可能弄清领导想讲什么;第二要根据整体安排,慎重思考领导应该讲什么;第三要从工作出发,业务部门从工作角度想领导讲什么。只有统筹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失误。一定要注意,不能想当然,如果盲目确定主题,就难免会碰得头破血流。
结构失调
如果说主题不准必定导致材料返工,而结构失调必定导致内容大调。综合分析结构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总体布局不合理,材料究竟分几大部分,每一部分的重点不突出、不鲜明;二是几大部分虽然是清晰的,但几部分不在同一层次,高低不同、轻重各异;三是几大部分的确定是合理的,但部分内部,也就是分系统、子系统之间不衔接、不协调。由于结构失调,必然造成修改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不少,因为一处动可能引发其他部分也需要调整,甚至牵一发动全身。在一般情况下,凡结构大体可行的,就不要动大手术,尽可能在原框架内进行改良。具体采取何种修改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内容失味
有些单位起草的材料和领导讲话,篇幅过长,内容繁琐,其主要毛病:一是老话多、新意少,尤其是有的把过去讲的成段成段地移植过来;二是废话多、实话少,写的都对,语言也顺,就是没有实质性作用;三是重复多、“含金”少,同一道理、同一内容翻来覆去地讲,未能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思路。老笔头修改的材料中,有的初始长度达二三十页万字,经过反复精简和领导亲自审改,定稿时不到十页,但是有份量、有价值的。因此,决不能以长短论英雄,但也不是说文章越短越好,而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真正要防止的是能短的却拉得很长。
文题失合
这是修改文稿时经常遇到的一个毛病。有的文稿标题、观点比较明确,但里面的内容和文字不符合,文字说明不了观点,内容支撑不起标题。同时,也存在题不对文的现象,就是文字、内容比较好,在整个材料中也很需要,但标题、观点统领不起来,起不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这两种情况,毛病皆出在文题脱节。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确定标题、观点后,未能以此为中心进行文字阐述,或未能以此为中心充实具体内容,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有什么加什么,缺乏准确选择和精细加工。另一方面,如果确认写的文字、内容很扎实、很管用,只是标题、观点不对口,也可采取改变标题、观点的方法。但是,这种改变要注意与整个材料的主题、结构以及其他小标题相一致,不能因此而冲击全局,或与其他部分发生冲突和碰撞。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当好笔杆子,先要躲开这些“雷区”》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