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征文_婚育七十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八年,建国七十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坚强地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骄傲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同祖国大家庭一样,从爷爷奶奶那代算起,我们的小家也有了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作为一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七十年多来,通过奶奶、妈妈和我在祖国的不同时期的生活,我感受到了妇女在社会、家庭地位,婚育观念,避孕方法,享受医疗服务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代末期,我爷爷赶着马车娶回了17岁的我奶奶。过门后,一大家子三十多口人生活在一起。白天,家里的男人们出去干农活,女人们则裹着小脚在家做家务。由于我奶奶是最后娶进门的媳妇,所以要做全家三十多口人的饭。饭做好后端到堂屋的桌子上让干活的男人们吃,女人则只能在伙房里吃。用我奶奶的原话说:“啧啧,那时候的女人还叫个人,吃饭都不让上桌。”原来爷爷奶奶是应父母之命,煤灼之言结合的,结婚前也没见过面。
在“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思想作用下,我奶奶共生了十个儿女。我曾问过奶奶,怎么生那么多,奶奶说她也不想生那么多,可是当时没有办法。由于那时是家庭接生,卫生状况恶劣,当时的医疗技术又十分低下,只存活了我爹一个孩子,可见那时孩子的成活率有多低。
六十年代末期,我爹用自行车驮回了24岁的我妈,到大队登记一下姓名就算结婚了。婚后,我妈就包揽了家里家外的所有活计。当我姐和我相继出生后,我奶奶的脸就如宋丹丹所演的小品里所说的像“长白山”似的,因为那时人们头脑中“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还在作祟。当我弟弟出生后,我奶奶的脸上才见了笑模样。我弟弟六个月的时候,我妈意识到孩子越多,生活负担越重的问题,就瞒着家里人去镇医院带了环,后来又响应国家号召做了结扎手术。那时候农村依旧缺医少药的,我弟弟5岁那年冬天从炕上摔下来把肘关节摔脱臼了,由于我们村里没有赤脚医生,我妈只好背着我弟弟,冒着一尺深的大雪,走了四十多里路,才找到医生给弟弟复了位。
1979年我家搬到农场后,开始参加农场的“大集体”劳动,“大集体”解散后又相继到胜利东安拉石头修路,到建筑工地当小工,到学校食堂做饭直至退休。妈妈说:那时干活很苦很累,但心里有奔头,不用整天围着锅台转了。
九十年代末期,老公用轿车把我娶回了家。那时国家开始提倡“晚婚晚育”,已经26岁的我和28岁的老公到民政部门领取了烫金的大红结婚证书。婚后,按照国家“少生优生,一对夫妻一个孩”的要求,我们只生育了一个女孩就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我女儿出生时,我爹妈因我没有给婆家生个男孩而向我婆婆道歉时,我婆婆的回答堪称经典:“这事啊不怨我儿媳妇,电视不都说了吗,生男生女老爷们儿是关键,女孩更好,女孩是妈的贴心小棉袄。”
光阴如水,时光如梭,转眼间祖国已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几代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经告别落后,告别贫困,实现了民族的伟大振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使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从不让上桌吃饭到社会的“半边天”;从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到晚婚晚育、生男生女一样好;从没有办法到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从缺医少药到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奶奶、妈妈和我见证了七十年来中国妇女地位、婚育观念、避孕方法、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祖国七十年来的成立、发展与繁荣,我相信,我们家还将继续见证祖国的辉煌与强盛。
祖国,我为你骄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征文_婚育七十载》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