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战国歧途
说说我印象深的一些知识点:
1,商鞅变法,最核心的,是重视耕种和作战。耕种得力,粮食多。打仗杀敌多,重赏。一个保障了后勤,一个提高了战力。
2,商鞅用非常严苛的法律,把老百姓规定死了,只能在规定地方,心无旁骛的耕种,不许有其它想法。同时严厉打击商人、知识分子,以防老百姓受这类人的影响。
3,因为只发展农业和军事工业,所以秦国其他的用品很缺,只能通过对外战争来掠夺,所以整个国家的打仗积极性很高。
4,秦国的山川形势很好,自成一统,偏居一方,进可攻,退可守。其它六国则犬牙交错,免不了各类纠纷,经常互相消耗。
5,六国无险可守,周边都是敌国,很没有安全性,所以必须维持很多的军队。而庞大的军队,又消耗了太多的经济实力。
6,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不想老百姓接受到各类思想的影响,需要愚民,采取了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
7,六国的记录自身历史的书,都被烧掉了。只有秦国的史书得以保存。所以司马迁写史记,参考的材料大多是秦国的,所以六国的很多事则搞不清楚。
8,赵武灵王在代国完成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想立大儿子为王,被支持小儿子的邯郸贵族政变成功。从此邯郸的赵国政府,对代国的军事将领一直不信任,李牧被解雇也根缘于此。
9,越国吞吴之后,地域扩大,但管理跟不上。既没有得力的宗族可以实行封建制,也没有足够多的士大夫来实行郡县制,所以很快就被齐楚等国家分割了。
10,封建,就是封领地,建诸侯。一般封给宗族,有很高的自治权。而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官员只是管理执行者,按中央制定的统一法律来行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战国歧途》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273.html
- 下一篇:《赋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