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1984》读书笔记

时间:2019-08-22 23:41:03 网站:公文素材库

《1984》读书笔记

  1. 联接的问题

  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和文字让我很想知道作者经历了些什么?

  包括这本书为啥叫1984?

  这本书为什么一度是禁书?

  它触及了哪些现实层面的问题?

  极端集权和共和民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作者并没有给到一个明确的观点,此书整理出版于他死前1948年,他死前不左不右,但死后却找到了好多他生前通左通右的证据和言论。此书对于他来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猜想,他用一个小故事展现出了人的真我与政治集权的终极博弈,用另一种方式在歌颂人性中真实且有力量的一面。

  例如:

  作者设计的男主也是有自己对政治的理解的,在书中的大洋国,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是政府发行的报纸和政府的宣传,政府还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真理部)用来篡改历史和绝对控制市民所接收到的信息。作者在书中设计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理念——双重思想,同时持有两种矛盾的观点,虽然会了解它们两者之间的矛盾但还是对其深信不疑;一边拥护道德一边否定道德;一边相信民主是不可能的一边又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双重思想模糊了真理与谎言的定义,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是政府能提出的那就都是真理。在书中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谁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能控制过去。”

  补了《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对在政治环境下的人性有更深入的认知,以及暗黑地带的逻辑以及人性底线,从而在文字背后感知到何为光明?以及人性中深埋的一种光明?

  专制言论在作者的内心世界里就是阳光下最阴暗的角落。

  2. 提问

  这是一本政治语言比较丰富的作品,为什么在冷战年代美国中情局内部会强烈推崇此书?

  作者在对自己被苏联是“托派”分子后才回国避难,对左翼心灰意冷的他,为什么又在晚年完全丧失自己的政治立场?

  苏式共产主义中有着双重思想的内党,在如今现实中的投射有哪些?

  作者三观尽毁的时刻,对他写此书有巨大的影响,作者虽然上了跟卡梅伦同款的伊顿公学,但确实是没钱上哈佛或者其他高校,于是他毕业后就经历了流浪,漂泊,给贫民教书,和穷人一起体力劳动等,好几年这样经历,为他后期成为一名左翼社会主义阵营的作家,奠定了基础。

  在西班牙内战时是坚定的左翼分子(他上过前线,挨过枪子儿,子弹侧面穿过喉咙,幸运的是他没死)他代表共和国对抗佛朗格将军的右翼,后来左翼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党,他也加入了,结果莫名其妙的被苏联宣布是“托派”分子(左翼内部开始起了对立党派),就发生了很多让奥威尔毁三观的景象,他发现自己人清算自己人,自己人迫害自己人,自己人残杀自己人......原来比右翼对待他们还凶残!他绝望至极,逃回英国避难。

  男主寄托了作者对真爱的那颗心,以及在集权专制中如若人性尚存,那么要如何生存…的猜想,那是牢笼中内心世界的突围过程......

  形于色,不形于色。真心或许没变,只是存在方式变了......无妨!

  思考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意境下,何为“勇”?我想也是千姿百态的吧!

  再问一个问题,讲故事的人为什么要讲故事?我的答案是他在表达一些观点的同时,也在补充着自己在生活中的失望和遗憾,他让主人公替他去做......可见作者至死仍存在心中的那份悲伤!他想去爱这个世界,却爱不起来......

  3. 图像化

  电影看了一些,由于是老电影,情绪和氛围虽满,但技术和视觉还是有更大的余地。我是科幻迷,有几个剧和电影里的场景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全面回忆》《西部世界》《大群》......场景丰富,细节到位,隐喻埋得很深。

  4. 确定重点

  作者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有资料说他是一个语言大师。如果想深度的了解政治,这本书绕不过去的。据说这本书是很多政治家和政治刊物文章工作者的案头书。

  整体来说故事简单,但是背后有许多隐喻,于今天来说都是有参考意义的,在可说和不可说之间。

  关于三类语言。据了解作者是个语言大师,他对语言和思想表达极为敏感,也就是暗指“新话”和“老话”两个语言体系,在一九八四年,老话仍是正常的交流手段,理论上存在着这样的危险: 在使用新话时你可能记得它们的原来含义。在实践中,任何有“doublethink(双重思想)”训练的人不难做到这一点,但是在一两代以后,甚至这样的失误的可能性也会消失。以新话为其唯一语言而教养成人的人不会知道“平等”曾经有过“政治平等”的旁义,或是“自由”曾是“思想自由”的意思。

  在老话完全被取代以后,同过去的最后联系就会切断。历史已经重写,但过去的文字仍有零星流传,没有彻底检查,只要保持老话的知识仍能阅读。但到将来即使这种片段得以保存也很难读懂,很难翻译了。

  这也是统治手段的一部分吧。

  5. 分析和综合

  最后,觉得细思极恐的问题是:作者在一个政治感极强且荒谬的大环境下表现出人性的挣扎和迂回......

  然而现实中我们呢?

  在大数据的时代,你永远在被一些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知识所驯化,千人千面的世界,每个人实则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越走越深,却没有察觉。

  没错,我们的世界没有电幕,但你的出行数据有人在收集;你的网购交易记录数据有人在分析;你喜欢的文章和阅读分享包括朋友圈,都有人在对你的行为做分类贴标签,你会发现你收到的广告会越来越精准…这意味着什么?你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隐私的,也是赤裸裸的一只!商家的囊中之物而已…

  警察朋友跟我聊过,你在网络公共平台讨论政治试试,出现一定的频率的三个关键词后,就有相关部门上门做客.......至少在帝都是这样!

  有些东西其实一直存在,在太平时代会被粉饰,会被深埋!心里明白就好啦。

  此书压抑,我补了一本更压抑的之后,觉得还好,对荒谬黑暗了解的深入,有利于我们更深的发现和体会光明,感恩和珍惜一些身心尚能拥有的自由!

  有句话我个人很喜欢:“一个人失去了想象力,他就是现实的奴隶。”

  再往前走,先说我们的现在,已经看到和有觉知的人,会有意打开自己的认知边界,走出自己固有的世界。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不要轻易评判和定义什么,我们有限的人生和认知真的微不足道,又能看的多明白?看的多懂呢?所以放下傲慢之心,在生活中“我知即牢笼”,用恭敬心和谦卑心去生活,去做到真正的“善护念”。

  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将越来越是“有心人”的天下,只有“有心人”才会某种程度上让数据成为自己的工具,而非数据包的傀儡!

  如何成为有心人呢?

  路漫漫兮,其修远,不可说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984》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33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