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
8月的最后一天,第一次关了手机睡觉,我终于好眠了一晚,没有梦到在屏幕前整理Excel表的纠结,没有梦到跟别人争论项目问题的暴躁,虽然也是一夜的梦境,但是还是带来了神清气爽的一天。
七八月份突如其来的繁忙,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因为出生在七月和享受学生时代寒暑假的关系,一直都很享受夏天,然而今年不太一样。
越是忙碌的时候,越是心神不定,耐着性子终于读完了一本大部头——共计69.8万字的《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
这是号称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的凯瑟琳·格雷厄姆的自传,同时在媒体自由报道环境下,也直击了美国的历史。
在重新整理阅读笔记时,一个问题突然闯进我的脑海:“谁最幸福?”
谁最幸福
尤金·迈耶
如果要说明谁是凯瑟琳步入新闻业的引路人的话,非凯瑟琳的父亲尤金·迈耶莫属,这个聪明的犹太人通过投资得当为家庭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又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识成为了胡佛总统任期内的美联储主席和杜鲁门时期世界银行的行长。明明一生辉煌的履历都跟金融息息相关,却买下了一家报社,从此家族的名字与《华盛顿邮报》变得密不可分。
我认为尤金最幸福的一点在于,早在前20年的求学生涯,他就已经明确了一生的规划:
20至40岁间应该致力于成长和经历人生,这个过程中将获得“才能”、婚姻和家庭。
40至60岁时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的时期,而行事的前提就是“如果可能的话,献身于公共事务”
于60岁退休,然后优雅地老去,并帮助年轻一代。
而他的一生几乎就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去推进的,出色的投资能力让他获取了丰厚的财富;通过从政、成为报业的发行人为公共事务出力; 随着年龄的老去隐于后台,选择了出色的女婿作为事业接班人,并为女婿建立邮报集团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这种自年轻时代起就明确行进方向,不迷茫向前迈进的人生,绝对是令大部分“走一步看一步”的年轻人所羡慕的人生,不仅如此,正如他和朋友的对话一样,他还成为了历史留名的人物,真正实现了他的理想。
尤金:“如果可以做任何想要做的事情的话,你会做些什么。”
拉塞尔:“我觉得自己会去记录历史”
尤金:“我不一样,我会抢先创造历史”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
菲利普·格雷厄姆(菲尔)
菲尔是一个生长于美国乡下的传统男生,作为哈佛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不到25岁赢取了金融家的女儿,并任职于最高法院,随后,在岳父的鼓励下,接过了《华盛顿邮报》的经营权,成为了发行人,在担任发行人期间,通过并购其他公司壮大了《华盛顿邮报》,在集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他也成为了帮助约翰逊等美国总统走上巅峰的幕后成员之一。
拥有这样辉煌履历的菲尔,毫无疑问应该是最幸福的人,然而却在盛年,被躁郁症困扰,试图通过出轨、抛妻弃子,来迎接新生活,无法面对自己确诊精神病的事实,在家中开枪自杀结束了年轻的一生。
他的躁郁症来源,一方面正是因为在心中,他认定自己的成就来源于迎娶白富美,而非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过度高压的报社事业和政界选举活动。在无数次咆哮、暴怒、反复生病和倦怠之后,在经历背叛家人、疏离朋友、逃离恋人、放弃治疗之后,他选择了彻底放弃抗争。
菲尔并没有被世人所铭记,历史只看到了《华盛顿邮报》的蓬勃发展,只看到了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却也无暇顾及一个努力抗争过的平凡人中的英雄。
凯瑟琳
回到主人公凯瑟琳,凯瑟琳的前半生毫无疑问全面满足了世俗定义的“幸福”标准,出生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享受着开明的教学理念,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并结为连理,事业由丈夫打拼,资金问题由父母解决,安心相夫教子扮演华盛顿集团背后的女人。
她的父亲为她提供“可靠而务实的原则”,提供给她和丈夫拓展事业版图时的有力支撑;
她的母亲给她灌输了关注公共问题的理念,告诉她需要在关注共同体利益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回报社会;
她的丈夫将她从家庭和家庭所孕育的神话中解放出来,最终引领她走上了与先前所知的迥然不同的道路,让她接纳新思想和新人物。
但是在这幸福的背后,一方面,她承载了母亲不可企及的高标准要求,这给她带来了迁延多年的不安全感和缺乏自信;另一方面,丈夫菲尔在鼓励的同时伴随着贬低和打击,让她觉得自身的角色不过是“他风筝下面的尾巴”,因此学会了在男人的觥筹交错和唇枪舌战之间隐藏自己的光芒,同时全面瓦解了自信心。
在菲利普躁郁症爆发之后,公开的出轨和抢夺《华盛顿邮报》股份,甚至于最后的开枪自尽,让凯瑟琳跌入了人生的谷底,可是于此同时,临危受命的凯瑟琳走上了集团总裁、报业发行人的位置。在女性权利兴起、五角大楼事件、水门事件和罢工潮中,成为了浪尖的人物。
她成为能与当代重要人物同席而坐的女性,她成为推动公司上市的集团总裁,她是批准报道水门事件的发行人,她也是在罢工潮中亲力亲为与工会抗争的公司管理者。
她的一生,证明了女性所拥有的多种可能性。
因为不得不承担的重担和家族使命,她改头换面,不再是为取悦他人而存在的传统女性,不再禁锢自身的行为举止,选择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阅读自传之前,凯瑟琳对外展示的,也许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形象,但是在自传中,看到的更多是她与《华盛顿邮报》一并在摸索中成长,其中不乏对于犯错的担忧和折磨,对于经营的困惑,对于母亲角色的失责的愧疚……
这些正是传记能带来的真实感受,历史是由大事件和大人物构筑的,大人物的生活却离不开琐事。
人物之外
《我的一生》毫无疑问是一本优秀的自传,她存在的意义当然不仅是满足八卦群众猎奇的双眼,更多的体会在于,我还看到了女性的内在力量,新闻媒体如何能更好的发挥社会量尺的作用。
女性的内在力量
凯瑟琳还在读书期间,就有同学认定她会成为新闻界的大人物,刚毕业时,父亲就告诉她只有赶紧来《华盛顿邮报》工作,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而且她应该完成的是将它推向顶峰的任务,而她也认定自己应该一生都工作。因此,哪怕充当丈夫背后的女人几十年后,她依旧能为保住家族在《华盛顿邮报》的地位而挺身而出。
传统的观念里,女性总需要依附男性而存在,在丈夫背叛时,她虽伤心,最担心的却还是丈夫的离去。在丈夫自杀后,反而在忐忑中,通过勤勉的工作、大胆启用人才、不断征询建议和果敢的决策,一步一步接过了发行人的重担。
自传中很有趣的一点在于,通过文字能看到:她描写在争取女性平权时,在多个场合作为唯一一名女性的尴尬;描写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躺在床上对于自己过错的谴责和对他人看似完美工作的欣羡;描写在每项重要工作决议下达后,内心的不确定性和折磨……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立于纸上的人物形象,仿佛只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女孩,然而这可是个敢于直接与肯尼迪、约翰逊直接对话的女性,还是个敢于直面罢工潮,亲身到基层顶替工作的管理者,更是一个通过深入挖掘真相和新闻报道,间接推动尼克松下台的报业发行人。
她既可以是符合社会地位的名媛淑女,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又可以是争取女性平权的抗争者,还可以是叱咤风云的美国新闻界第一权势人物,为了承担责任,女性也可以根据舞台的不同,有多样的可能性。
抬头看天还是低头走路
最后再说说媒体的作用,引发我进一步思考的两件事都与普利策奖有关,一件事是让《华盛顿邮报》获得普利策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声名鹊起的水门事件,给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冲击;还有一件事是报社内新人女记者因社会纪实文章获普利策奖,却在考证过程中发现全文均为杜撰,因而主动申报退回奖项。
水门事件中,《星报》才是首发站点,但是邮报后来居上,并在尼克松政府和相关支持人员的讨伐声中坚持到最后,有人认为水门事件的报道有损国家和政府形象,但是《华盛顿邮报》认为作为媒体有责任有义务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虽然经历过事件爆发的冲击,可是最终
虚假新闻获普利策奖的事件让人意识到,媒体手握笔杆的力量,无中生有的事件尚能蒙蔽众人的视线,新闻报道若没有经过核实便广泛传播所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媒体人应对得起其公信力,只给予大众经过审查后的事实陈述,并为努力减轻某些人声音得不到倾听的无助和绝望感受而奉献力量。也正是因此,在公众的意识内,媒体应该无私奉献为创造优质新闻而努力。
然而媒体的背后其实也是企业,企业需要经营才能生存,在抬头看天还是低头看地的选择中,凯瑟琳选择了同步推动。比如在推动上市期间,是否报道政府阻挠报道的“五角大楼事件”的决策上,她果敢地选择了披露相关事实。因为她的经营理念是优质新闻与盈利密不可分,抬头看天和低头走路一样重要,注重品质,时间自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在她做发行人的 30 多年间,《华盛顿邮报》迅速成长为美国的顶尖媒体,成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有线电视和教育服务企业在内的庞大新闻集团,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获得巴菲特的青睐。
说一句题外话,在凯瑟琳逝世12年后,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将旗下《华盛顿邮报》在内的报纸业务以2.5亿美元出售给贝佐斯,结束格雷汉姆家族四代人对该报业的掌管,企业也由“华盛顿邮报公司”更名为格拉汉姆控股公司——查找资料时看到这样的信息,一阵唏嘘。
凯瑟琳的一生在外人眼里看来璀璨耀眼,可是她自己的总结却很简单:“当我回顾生命的漫长过往,如果有什么东西自动浮现出来的话,那就是机遇和偶然对我们的命运的影响。因为正是这一连串的偶然,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568.html
- 下一篇:《面子》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