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汉语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时间:2019-09-03 23:08:2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汉语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一、无所不在的文化现象

  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说:“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多简陋,都有一种文化。”

  文化很伟大,文化也很深奥。对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大都感到陌生,可是这个拥有复杂定义和诸多种类的事物,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中,被我们实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我们不能精准地定义它,却几乎没有一刻脱离它。

  外国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对着他的中国同学殷殷嘱托“多喝白开水”,立足中国多年的麦当劳(中国)公司在2017年正式更名为“金拱门”——可见文化的力量就日常发生的大事小事里。春节贴福字硬要倒过来的执拗,过小年非给灶神一块糖的心机,也都是文化力量的寻常样子。

  二、语言和文化啥关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A.怀特在其《文化科学》一书中写道:“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才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流传不息。”

  李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荀子说“青取之于兰而青于蓝”《长歌行》里说“青青园中葵”《长恨歌》说“蜀江水碧蜀山青”仅仅一个青字,就包含了天色,草色,玉色,发色,似模糊而又鲜活,它可以在烟雨里,矿石里,瓷器上,目光里。虽含混却又让人找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感受。这也正是在含蓄温柔又刚健阔达的中国文化里的你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的。

  2019诗词大会以及之前的冠军都是理科学霸,我国发射的探测器命名为“嫦娥”,量子卫星叫做“墨子号”,由此看来,语言文文字的魅力是可以兼容文理,令人孜孜以求的。

  读《汉语与传统文化》要补充的相关作品

  《国学的智慧》

  这本书从大处着眼,抽离出更普适的认识,以哲学的思维纵观语言与传统文化,不是针对一个学科一个事例拆解研读,而是将眼光放在整体的脉络上看语言文化的大走向,长久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所选事例与高中语文课本诸多不谋而合。

  作者选取十个题目来阐发:天人合一、和谐共处、阴阳五行、祸福相依、以民为本、为政以德、以史为鉴等等。

  谈天人合一,从宗教、科学、哲学三个方面较全面的引入了“天命论”“天人感应”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朴素唯物论,“盖天说”“浑天说”等古代天文学说。当时“荆轲刺秦”以致“白虹贯日”的说法甚嚣尘上,王充借此事批判“天人感应”。(《荆轲刺秦王》一课正是语文必修课本所选篇目)

  谈“和谐共处”这一中国传统关系观时,引用齐相晏婴的看法“油盐酱醋、鱼肉菜蔬,用水火加工,汤味可口,便是“和”,形象恰切地点出了多样性的保有,才更接近真理,即“道”。作者讲述了“塞翁失马”关键的后续部分“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材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给这个学生上小学时就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更深层的注释,浅近印证了“祸福相依’的深沉人生观。

  “中国传统人才观”一章里讲了吴起杀妻求将、母逝不归的经历,他有与士卒同甘共苦的表现,还有劝魏武侯重德治的言行,这样一个集不仁不孝与大仁大忠于一身的特殊人物,如何恰当中肯地评价吴起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在评价的过程中,一个人全面的多维度的思考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成熟度也在艰难复杂中磨练出来了。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轼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

  这浩然的天地正气就是先哲、先贤、先烈对“道义”的定义,因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的为信仰倒下的太史一家和闻讯持简而来的南史氏才前赴后继,不为威武屈服,在齐国的史书上一遍又一遍写下“崔杼弑其君”,这文弱的、执着而近乎迂腐的史官,绝非大众内心广泛意义上的“道义”承担者,连司马迁都这样看自己的身份“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以秉笔直书的精神在漫长的岁月里留下如此无法湮灭的姿态。“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汗青的青也是碧血风骨的颜色。

  (此例与选修教材《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史官“董狐”可遥相呼应)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一个想学好语文的学生而言,价值何在?

  深度广度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句是很多文艺高中生们熟知的,纳兰性德取其精神做文集的名字,将《侧帽集》背后独孤信的风流俊逸,洒脱帅气收敛沉淀,了悟到不可知的更真的真相,独自面对更深邃也更纯粹的自我。而这通脱又澄澈的一句是出自《六祖坛经》的,从《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的这个知识,会让人在“家家争唱饮水词”时候,也略略知悉纳兰的心事,或者说能像纳兰那样看到世间忧乐后也能看到自己。

  当然,作为一本堪称“汉语小百科”的作品,在“汉语与佛教文化”这一节里,还细致周全的介绍了佛教对汉语词汇丰富性的影响、对复合词发展、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乃至俗语、音韵方面的影响。

  关联性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语与传统思维”部分对表象性与比附思维的讨论。文中分类指出了大量存在于学习生活中比喻式的表达,并谈到《诗经》中大量植物喻人的现象,《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以“庖丁解牛”为例,《管子》用以说明用兵之道,《吕氏春秋》用以说明为政之道,《淮南子》用以说明巧使之道,《庄子》用来讲养生之道,“表象性与比附思维”使论述具体化图像化。文中用《阿房宫赋》(要求背诵)的一段(“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为例,讲其因善用比附而产生艺术上的优美升华,高中教材上的《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无一不是借助比附思维完成对音乐的形象化和可感知化的。《诗经·氓》(《谒金门》)里的比兴皆是由外而触内,借外言内的比附过程。

  这样一来,诗歌散文中动人情肠的语句因何而有此魅力的疑团也揭开,文章里共性的东西找到了,更利于贯穿通晓。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哪些有趣的又有深度的内容?

  “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姓名与传统文化”“成语—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所谈的文化常识特别系统全面,既有趣味性又有专业性。

  这些内容随个人领悟有多寡、深浅之别,但至少可以令大部分人形成对“语文”更深更广的理解,让认知的土壤更厚实更富氧,在这个基础上精讲课内篇章做更复杂的架构会容易一些。

  特别谈谈第十四章“成语”,成语语义丰富,精炼凝固,积淀大量古代词语及语法,表现图腾崇拜。我们常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而事实上,成语也是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产物。“箪食壶浆”来自上古(《孟子·梁惠王》),“飞黄腾达”在中古时期出现(韩愈《符读书城南》),“后会有期”“恩深义重”“继往开来”则分别出自近代的元明清。

  不仅如此,成语还体现了民族智慧:“大智若愚”讲的是政治谋术,“出奇制胜”来自军事谋术,“任人唯贤”体现用人谋术,“投桃报李”体现的是经营方法。

  红色:汉语127个,英语85个

  绿色:汉语142个,英语41个

  黑色:汉语115个,英语63个

  这是数据的一个部分,但足以说明汉语色彩词的丰富。

  同时,像藕色、咖啡色、巧克力色、板栗色、米黄、粽子色…是有一读就让人口舌生津的秀色可餐的本事;还有,琥珀黄、翡翠绿、青玉色、金箔色又让人顿觉打开一座宝藏;其实,有些是有趣鲜活的:紫不嘟噜、灰不溜秋、乌漆墨黑、灰突突,有色彩有情绪,说这词的态度口气跃然纸上,不可谓不生动形象,不可说没有温度甚至触感。

  从语文学科来讲,高中之前不讲语法,高中也没有语法课,但是高考的题目里是融进了语法的,读《汉语与传统文化》可以算是补上了从来没正式出现却无比重要的汉语语法课,而且它不枯燥、不生涩、不肤浅,恰如其分的从生活、学习中找到了语言带来的乐趣。

  这本堪称“语文小百科全书”的作品,如能用心品读势必令语文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它妙趣横生让人不觉沉浸其中,以《国学的智慧》提纲挈领,不得不说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汉语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58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