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人类网络》读书笔记

时间:2019-09-26 23:31:02 网站:公文素材库

《人类网络》读书笔记

  社会阶级的固化,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这些描述似乎早已不再新鲜,人们也普遍的意识到了这些描述的客观与事实。

  这些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是的,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或许,你对这句话依然心存异议,那么可以先来说一些别的事情:“病毒”。

  人们是如何彻底打败天花的?

  天花是公认的第一个被人类彻底打败的病毒。

  早在3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这个在20世纪夺走了3亿人性命的病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伤亡人数为7000万人左右),已经被人类消灭,这是人类抗病毒历史上的伟大胜利。

  只要你知道一些历史应该都清楚,天花病毒之所以被打败,主要的原因是牛痘接种法的发明。不过仅仅是接种法并不能真正彻底的打败一种病毒,因为任何一种可怕的病毒都有着一种共性:传播。

  所以,如果要彻底的打败一种病毒,最好的方法或许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传播,让他无路可去,那么他自然就消亡了。而牛痘正是消灭天花病毒的有力武器。当人们逐渐的认识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要求人民接种牛痘之后,天花病毒也就自然无法生存,最终走向了灭亡。

  人类与病毒

  相信你听说过甚至了解六度分隔的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在很多的社交APP上已经被验证,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有问题都会求助于“万能的朋友圈”,其背后也是基于此理论模型。

  然而,如果这个理论被病毒所利用,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有传播能力的病毒,只要一个人被感染了,从理论上来说他就会传播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甚至是所有人。这也正是很多末日题材影视作品的背景。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国家都强制要求疫苗要从孩子阶段即开始注射,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但从长远来看是收益非常高的工程。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一定会得到像打败天花那样完美的结果,不过我们希望可以将传播数小于1就已经算可以控制这类的病毒了。比如:A感染了病毒,他与2个人接触过但只有一个人被传染了,那么这时的传播数就是0.5人,以此类推这个传播数会逐渐的趋近于零,但也永远不会等于零,这时,我们就可以认为人类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了这个病毒。反之,如果两个人都被感染了,那么不断的推演下去,这个数量将是以几何倍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最终会传染给每一个人类。

  人类的交往就像病毒的传播。而阶级的固化也正是来源于这个“传播能力”。

  六度分隔理论真的有用吗?

  其实,回想一下自己的交往情况,虽然说根据六度分隔理论,我们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人,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使用到了一度,偶尔会使用二度,极少的情况下会使用到三度,至于四、五、六度可能普通人一生都没有使用甚至是没有想过要使用。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一度的朋友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老祖宗早就指明了,社会的阶级固化是一定的。虽然,时不时也会在朋友圈、公众号或其它软文处看到励志的故事,不过那毕竟是少数的成功案例。

  或许你会问:既然我们真的可以与任何一个人建立联系,那么就应该没有固化一说呀,我要是想发财就可以找到各大公司的大佬,想当明星可以找到任何一位明星或帮助你的人等等。

  不错,你是可以找到这些人,甚至是与他们面对面,但是你或许也应该清楚,随着你与目标人物连接度数的增加,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逐级变淡的。也就是说,随着度数的增加,你们虽然可以“面对面”,但是也更加像路人。

  所以,六度分隔理论他是真实存在的,但他并不是打破社会固化的武器。相反,他才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社会固化的原因。

  这种社会阶级固化的同质性对于人类网络来说是基本的特征,对我们来说又如此熟悉,以至于经常对其视而不见,我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他缺乏关注,在解释自己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时,也时常将其遗忘,同质性让我们的生活与周边人的行为变得更容易预测,但也极具分裂性。我们社会结构中的裂痕极其深刻、普遍和顽固,对于理解信念和观点的极端化以及就业和福利的长期不平等来说,他们发挥着主要而非次等的作用,离开这些基本的网络分割特征,我们在试图解决此类问题时,会被导向无效的政策。

  不平等与社会固化

  不平等问题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古代社会远非田园牧歌。工业革命后不平等程度显著加剧,20世纪80年代至今更是再次恶化。固化仿佛社会的癌症,可以缓解症状却极难拔除病根,因为其源于家庭所处的社会网络。地理、收入,种族和文化等同质性,使不同社群彼此隔离,严重限制了信息流通,把人们锁定在固有行为模式里。

  人类网络(即:人际关系)从几个渠道对同质性产生的作用:

  首先,同质性不但影响着有关教育的信息流和基础知识,还涉及如何获取的方法,父母如何养育子女,儿童从周边的人那里学习什么,都反映着这种效应。

  其次,接触教育和进入正规就业的激励高度依赖于一个人的伙伴和社群的行为。

  再次,成为劳动力之后的工资和机遇高度依赖于一个人有多少伙伴处于就业状态,因为交际网络是工作机会的主要来源。

  上述网络效应结合起来特别是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足以导致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的持续和扩大,这些力量比父母给子女的财富效应更强大,后者只能为近期趋势提供一小部分解释。

  不平等和社会固化还存在深刻的相互纠缠,不平等也会引起固化,存在相互反馈。父母,伙伴与社区的差异造成发展机会不同,有部分源于不平等的现状,但最终是由同质性塑造的信息和习俗的牢固网络限制了不同人的机遇和行为,因此社会固化背后的因素是主要作用力,不平等应该被视为结果,而非根本原因,这不同于常说的富有的父母能为子女提供更多资源的解释。

  同时,社会固化对于涉及价值判断区间(例如:人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气候)更为敏感的观点和信念有着显著很多的影响。例如:我要把朋友的看法汇总起来,而他们大多数人有着类似观点,那么部分朋友的少数派观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作用,就像新的信息与我们现在听到或曾经听到的大多数说法并不相符。这个过程导致我们的少数朋友熟人持有的某个观点几乎没有机会。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是在简单的朋友之间的观点上,还有在学术领域、研究成果等范围内,其实都存在着这样的壁垒。

  全球化是否可以打破固化的壁垒

  技术的革命,全球化的不断的发展,或许是我们打破固化壁垒的有力武器。

  不过,他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技术进步便于建立和维持远程联系,但也让人更容易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及组织,由此加剧同质性,使不同群体更趋对立。这种联系的不断加强,带来了广泛深远且更为普通的后果,包括社会固化和不平等的加剧。

  不仅如此,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也导致了文化基因,观念和留言快速传播,但根本信念与价值观的改变却相当缓慢,这也导致了全球许多地方的政治极端化加剧。

  其实,我们要逐渐的改变观念,这种固化是不可阻挡的,我们需要的是,依靠对人类网络的深入理解,来改善集体智慧和生产率,而不是走向冲突和分裂。

  写在最后

  “人类网络、社会固化、不平等”三者就像是三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在转动时你无法分清哪一个齿轮是动力的来源。

  虽然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但也同样会加剧这种固化的产生。

  如果你去参加一场研讨会或阅读一本书,通常是因为对某个题目感兴趣并希望深入学习,而未必是源于我预期自己迟早会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其他人,如果我们是为了增进自己所在社群中的交流与知识传播而选择交友,则应该同更多人建立联系,这或许才是打破固化的正确姿势。

  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不断强化经济连接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并着手应对而非漠视这些风险。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网络在疾病传播中具有高度的联通性,包括某些尚未遇到但可能比最糟糕的想象场景传播更快更广的疾病,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外部效应,并了解人类网络如何塑造社会的习俗与行为,包括腐败和犯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类网络》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9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