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习《大学》的收获和感悟

时间:2019-09-27 23:39:1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习《大学》的收获和感悟

  以经典为师,与圣贤同行!

  “十三育龄童”公益平台共学《大学》活动已待续近一个月,期间,大家一起诵读打卡,周六晚上参加叶龙滨老师线下讲座,那么通过学习究竟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十三育龄童工作人员采访了公益平台的发起人和负责人、陕西麦里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达乘先生,以下为相关采访内容:

  问:“十三育龄童”公益平台自创办以来,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了《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现在又开始一起学《大学》,请问您在百忙中是怎么安排学习的?

  答:自从参加“十三育龄童”百日诵读《孝经》活动,就开始线上订名师注译本自学,线下听明师(冯晶、叶龙滨老师)讲解,遵循中国式百遍读书方式一遍遍读,有时和公司管理骨干一起诵读《大学》,有点“海陆空”交叉学习的感觉。

  本期《大学》百遍读书活动,我先买了不同版本的《大学》注译本和南怀瑾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不愧是名师,读之不忍释手。总之,我认为学习圣贤经典比闭门刷手机要充实和靠谱的多!

  无论系统学习圣贤经典和力行传统文化,还是力挽已经衰微的家庭教育,我的目标都是让传统文化传承、扎根。

  问:您给我们介绍过您父亲上过私塾,所以您自小受家庭影响,读过《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请问您认为如何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

  答:曾经,全中国乃至广大农村,无论盛世或乱世,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中国文化,而引导与传播文化的都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必读经世致用的圣贤经典。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力行与学文结合,知行合一是最好的进步与修行。如果一位读书人不系统学习世界上第一位最伟大的教育家——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儒学经典,一定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

  问:请问您是怎么理解《大学》这部经典的?

  答:曾子承传儒家之学,著《大学》,为“四书”之一。在儒学系统中,有大人、君子、小人的称谓。民国以前称“大人”,是针对位高权重或上级官员的称谓。《大学》应该是“大人”之学。“四书”是考取功名、仕途为官的必读书。从当今社会,上至国家公务员,中至企业管理者,下至家庭教育都缺失了传承千年的“道德政治化”、“商业伦理化”及“义利合一”的职业观教育。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提出道德是商业的根本,著有《论语与算盘》。他所提出的义利合一的商业伦理观源于《论语》、《大学》“以义为利”的思想。

  透过百日诵读,周六认真听叶老师的《大学》解析后,更进一步理解《大学》是作为成人树立正确的事业方向与价值取向的必读书籍!现在了解还不晚,是给自己人生事业培植根基的重要方向与方法。

  问:《大学》里有很多关于财富的论述,请问您是怎么理解的?

  答: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说明了德本财末的思想,在今天都是非常适用的,我们如果想了解一家知名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命力长久,背后的原因一定是以德为本。“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为官或做领导,如果只贪图自己的享受,人心就会散;如果关心百姓疾苦,重义轻利,就会凝聚人心。“财散”是什么?就是轻财,不要把财富看得太重,重利必然轻义,只有重德才会轻财,“财散”就是看到他人有需要、有困难,我们及时伸出援手。

  问:您做为“十三育龄童”公益平台的一名负责人,在以“传播圣贤文化,关注子女成长,促进家庭和谐”为宗旨的同时,也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请问您认为当今社会的家长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

  答:道家与儒家有共通的教育格局与胸怀,我曾得到四川青城山一位毕业于某大学的中年道士的指点:孩子是天地的孩子,受之于父母,来之于家庭,滋养于天地,最后走向社会,服务于大众。不应执着于是“我”的孩子,当做“私有财产”,应该“为而不恃,恃而不有",

  我们的孩子除了学习知识和经典外,应该多了解、接触大自然;多了解社会,体验贫困山区的艰辛生活。多体验、参与各种活动。

  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种家国情怀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念,胸怀远大理想,放大格局。大至社会与天下,“宏大至天地”;小至毫发之细小,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与工作方式,负责、认真、细致,不断修正与创新,“细微如发梢”,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真正的“大人”。

  问:您做管理已有二十多年了,请问怎么才能做好管理?

  答:需要缩小自己,放大团体,越无私,团队越有向心力,有大局观,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提到大小格局、思维模式、正确的态度、成熟的人格、和谐家庭、企业团队协作性、家国身心相应的关系时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明了管理的顺序或次第是从“格物知至,诚心正意”开始的,就是要先管住自己的内心,思想正确、态度端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观”要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大学》的收获和感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97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