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自我的他者化》读后感
1、时代浪潮与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时代浪潮,研究的方向、目标、方式、技术、内容、结果都无处不透露着时代的气息。田野调查更是如此,田野不是过去或者未来,而是现实存在着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如果说以前的田野中的调查对象还有与时代相隔,那么在现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可以说没有哪一处地方是不与外部世界相联系而独自隔离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要求我们研究者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出适合当下的研究方法,探索出新的研究理论。只有紧跟时代浪潮,才不会落后。
2、必须要做田野
民族学必须要做田野,必须做田野不仅仅是学科规范,更是实际需要。一方面,好比理工科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民族学必须要在田野中才能得到成长与新知;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当下信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一个地方的一个方面的变化以前可能要经历十年,现在可能只需要五年。这就跟田野调查产生发展时相关研究人员不满足已有文献而选择自己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一样,对这个变化着的世界,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需要不断更新,这些获取信息的工作需要田野。
3、田野应该要有历史感
田野一方面要从历史方面开始准备,相关研究的历史,研究对象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只有对这些历史有所掌握,才能开展得了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田野不仅仅需要空间的了解,还要有时间上的考察。不仅仅是长时间调查、多次调查,而是要关注田野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许多问题要综合时空的去审视才会尽可能的完整和全面。
4、田野中要有问题意识
不仅仅是从问题出发寻找田野,在田野中也要一直保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于我们始终能够更敏感、更加充满活力的去进行田野调查。就好像打游戏一样,层层深入,每一个新环节、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都推动着你去完成它,最终解决你最关心的问题。
5、田野首先应该是有他者
田野中的他者十分重要,他者代表着差异,而差异,就是有待发掘的宝藏。一方面,调查对象应该是一种他者的存在,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差异的存在才会使问题更容易显现,所谓的调查才得以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在掌握对于他者的调查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自身的重新认识,才能更好的研究自我。如果对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调查自身时,就做不到成为自身的他者,也就难以调查自身。
6、距离感和整体观
距离感是说在调查中对于调查对象要有一个合适的距离,不应过远,也不应过近,要在调查中调试一个最佳的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太远太近都容易看不清,适当的距离才能真正产生“美”。
整体观是说对于调查对象始终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果是一个专门的整体的调查,那就自然要把握整体;如果是一个局部的调查,那就应该在有整体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所调查的局部。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如果看不到整体,就很难说真正的看到了局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论文《自我的他者化》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99700.html
- 下一篇:中国神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