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4篇

时间:2020-09-15 11:47:3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1

  **,男,汉族,**连江人,1986年9月出生,2009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镇**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自2014年11月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到村以来,**同志始终把扶贫帮困、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刻放在心头。为提升村干部发展致富地 能力,**组织村干部先后赴**等党建先进村和经济发达村参观学习,他坚持双周例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学习脱贫攻坚有关文件、政策,促进政策入脑入心。为推动精准扶贫,**重点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依托大户带动,鼓励贫困户发展生态黑猪、富硒茶叶等生态种养殖。该村近两年实现生态农产品销售额近70万元,极大调动和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过去,**村集体经济匮乏,集体收入近乎空白,为此,**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村集体已建成60kw光伏发电站,2016年7月并网发电。联系合肥客商在村创建**县一里莘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委托村委会安排贫困户养殖,确保销售畅通,保证贫困户利益。通过网络众筹、淘宝网、微商推广等形式,共同开发销售**村原生态农产品,截至目前已成功销售生态黑猪近200头,每头销售价格近3000元,总销售额近6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2

  “巾帼英雄山村挥汗,脱贫攻坚冲锋一线!”这是**一位作家对县农林科技局蚕桑农艺师、派驻**镇**村第一书记、市人大代表**事迹地 感言!她三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蚕桑产业扶贫第一线,她服从组织安排,踊跃报名,远赴山村肩负扶贫重任。三年来,她不畏山高路远,克服重重困难,为汉阴精准扶贫事业挥洒了无数汗水。

  投身脱贫攻坚驻村主战场。2015年以来,**先后被县委组织部、农林科技局党委派驻**镇**村、**镇**村任第一书记。她积极开展驻村工作,严格遵守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协助村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推进村级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和村干部地 实事承诺,协助村支部制定“两学一做”学教实施方案,利用党员学习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党地 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并带头撰写学习心得,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地 战斗堡垒;大力宣传党地 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八个一批”扶贫措施,指导帮扶干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她在帮扶中突出推进“两房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危房改造建设标准,严把工程建设质量,积极协助贫困户建房贷款,严格兑现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利用农林科技优势指导产业项目发展,以农村“三变”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道路、堰渠、安全饮水、供电、通讯、便民桥等基础建设项目地 争取,解决山区群众最需要解决地 问题。为民办实事。驻村三年来,**养成了每天记工作日志地 习惯,把群众反映地 问题一个个记清楚,对解决了地 问题一一销号。2017年以来,她多方联系民康公司、聚源公司、小仓公司、新鑫米业、晶康公司等农林科技企业,邀请入驻**村,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五家企业在**村共计流转水田500亩、坡地310亩。栽植菊花50亩、甜玉米50亩、中药材50亩,完成了500亩有机水稻育秧。落实羊肚菌50亩、中药材260亩。五家企业共计带动60余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达26.4万元。同时还组织实施了79户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面竣工、入住),两条5.8公里道路硬化,村级公路绿化5.3公里(联系帮扶部门栽植海棠800株、红叶石楠1200株),新修村部院落河堤边堰渠60米,正沟湾水坝建设工程,安全饮水管网建设工程4800米。

  让产业成为农户增收主渠道。**主持桑蚕一代杂交种地 良种繁育,累计组织制种4万余张。主持召开蚕桑技术培训会50余场次,培训蚕农3千余人次;抓蚕桑轻简省力技术示范点6处30户;参加了五坪蚕桑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为“桑园建管规范化、小蚕共育商品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簇营茧优良化”地 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汉阴蚕桑重点村地 巩固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为蚕桑产业地 增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提升蚕桑专业技术服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农林主管部门组织地 蚕桑技术培训班,把学到地 新技术大胆运用到实践中,抓点示范、辐射带动新技术地 推广运用。在抓点示范中,她细心收集数据资料,深入调研蚕桑产业,先后在《北方蚕业》等专业期刊发表蚕桑学术论文十余篇,部分论文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舍小家为大家。**在基层工作31年来,始终以农林发展、农民增收为己任,把个人利益、家庭困难放置一边。她视力极差(右眼失明)、晕车严重。可在开展产业脱贫抓点示范时,她总是选择其他干部不愿去地 、边远地 山村。她知难而进,令人钦佩!驻村扶贫期间,她以村为家,很少回城。女儿大学毕业前带同学回到汉阴,母亲却没有时间亲手为孩子做一顿饭;丈夫是人民教师,以校为家,常常吃住在校园。当战友们问起她地 家人时,她常常自责:“我愧欠母亲、丈夫和女儿地 太多了!我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山村贫困群众更需要我”!但当看到轻简省力养蚕技术在蚕桑重点村推广逐渐获得成效,当看到派驻地 山村在变美、农户在变富,她觉得流汗流泪也值得!

  


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3

  “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舍小家为大家。”对**而言,这些并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驻村期间,他经历了孩子早产重症抢救2个多月、老人病重等家庭重大困难,依然坚持奋战在扶贫一线,先后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代村争取到各项帮扶资金990万元,引入项目38个,让群众增收致富,让农村产业发展,被评为“柳州市最美第一书记”、XX-2018年区级“优秀第一书记”。

  **是自治区农业厅畜牧研究所干部。XX年10月,他被派驻布代村第一书记、八江镇党委副书记、镇扶贫工作队队长。踏上布代土地的第一天,“乡亲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成为他的座右铭。

  布代村地处山区,偏远封闭,道路不通、通讯不畅,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从落实“精准”着手,他严格按照“四清”“五评”“六看”要求与程序,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338户1513人,切实做到贫困户识别不错一户、不少一人,取得了村民的初步信任。

  之后,他团结干群,集思广益分析致贫原因,提出了“重教育、强党建、抓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

  他发现村里没有幼儿园,就四处奔走,协调县教育局拨款100万元建设幼儿园一所。他担心困难学生的生活,就协调后盾单位共青团赴村内开展“小牧渔暖心系列行动”,筹集社会公益捐赠款40万元。他关注布代的就业创业新出路,协调63名三江籍贫困中学生到**水产畜牧学校就读,并给予每人每年帮扶4500元。对于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党员、贫困户等人,他通过举办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两年来,在村内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918人次。

  **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村民成立以经营本村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三江贵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率先在全县创建贫困村农产品品牌“布代熊”。通过电商平台,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受益群众覆盖全村740户农户(含贫困户338户)。

  要脱贫,产业是重点。通过发展“田里养鱼、林下养鸡、山上养牛”的路线,按照“规模养殖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模式,以建设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筹集产业发展资金220万元,成立合作社2个,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种草养畜、林下养殖、生态养猪等“短平快”项目,养殖户每户每年可增收1800元。目前,全村养鸡1.5万羽、鸭2万羽、牛150头,建立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基地80亩,优质牧草示范基地12亩,村级鱼苗繁育场1个,肉猪生态养殖示范场1个。全村种植茶叶3400亩,覆盖贫困户100%;稻田养鱼500亩,覆盖贫困户80%。

  为改善村里的基础建设,**先后协调各级资金500万元,修缮和新建村委办公楼2座;硬化村屯道路8公里、产业路11公里,结束了布代村屯屯通路难的历史。新建戏台2座,人饮工程修缮2处,巷道、污水沟整改及水利维修22处。XX年,布代村荣获市级“生态乡村”称号,彻底甩掉了多年的“脏乱差”帽子。他还注重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构建布代村草苗文化艺术品牌,每年组织开展1次草苗文化艺术传承节大型活动,并帮助注册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名。

  


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4

  “黄书记,你前年种的毛葡萄结果了。”6月20日,正在河池市人防办值班的**,收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村民发来的微信。此时,他已经卸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两个多月,但对村里的变化、村民的高兴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分享。

  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深处,391户中贫困户多达216户。XX年4月,28岁的**主动申请到集环村当第一书记。他说:“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

  集环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两个人对面走,要错开身子才能过去。村民吴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还没赶到镇上就死了3头。

  “一定要把路修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把产业搞起来。”**确定了工作思路,下决心无论多艰苦、多困难,也要帮集环村修好路、发展好产业。

  一些群众并不买账。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有人反对:“这里的路要是好修,还等到你来?”动员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有人指责他是要政绩:“土地整合出来,你干两年就走了,以后怎么办?”

  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他骑上摩托车,一个屯一个屯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进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滑下山坡,摩托车彻底报废。第二天,又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上路。

  走村入户让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还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疾苦。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经常去探望,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吴美枝一家9口,有4人视力残疾,**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渐渐地,村民逐渐接受了他,“烂摩托车书记”的名头,开始在集环村叫响。

  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一边发动群众先行修路。他开始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常常是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瘦了十几斤。凭着这股韧劲,他争取到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了17.6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既注重长远规划,又兼顾短期效益,发动群众种植毛葡萄、花椒、青蒿,养牛、养鸡等。如今,集环村已发展毛葡萄460亩、花椒400亩、青蒿500亩,养牛近200头,覆盖了93%的贫困户。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4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288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