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精品范文】1
通过近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有一个感受,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把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自建党以来,人民群众就始终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和胜利之本。只有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将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更加迫切。与此同时,个别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宗旨意识淡薄了,群众观点淡忘了,群众路线淡化了,甚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能否做到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本色的问题。
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求我们将党的理论融入群众工作。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求我们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从“打土豪、分田地”到社会主义改造,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立场始终没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薪火相传。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历经90多年峥嵘岁月,依然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最根本的就是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矢志不渝地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
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求我们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合法权益。心中有人民就要将参与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听群众的需求。深入基层社区,多听听群众的烦心事,甘当群众的出气筒,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心中有人民就要将选择权交个群众,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剔除工作作风中群众不满意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心中有人民就将评判权交给群众,执法过程中一把尺子量到底,让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都看到公平、公正,提高执法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求我们加强业务学习,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从平时刻苦训练,扎实学习最基础的法律法规做起,在训练学习的过程中,多向老同志请教,多向业务骨干学习,勤思考,多动手,另一方面,要紧跟局党委以情报、“五侦”为牵引,围绕社区警务,不断夯实公安工作根基的工作思路,在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把有能力为人民服务,能为人民服务好作为首要目标。要在工作中严格服从命令、严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严格遵守五条禁令、三项纪律,三个决不允许。
作为一名刚刚从警的人民警察,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人民警察情系于民的优良传统,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越是人民群众意见集中的问题,越要深入调查研究,在解决问题中密切警民关系,切实转变作风,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把从警生涯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精品范文】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着眼于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增强宗旨意识和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实践党的宗旨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是有机统一的
去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围绕党的宗旨和作风,明确提出两大课题:一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如此掷地有声的宣示,成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印记鲜明的亮相。
党的宗旨反映党的性质和理想,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来不得半点含糊。关于我们党的宗旨,习近平同志指出,“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用语朴实简洁,态度鲜明有力,内容提纲挈领,看起来是重申党的一贯主张,却很有现实针对性,道出了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共产党人才立得住。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中延伸出来的。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自己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为实践宗旨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把这个目标概括为中国梦,指出它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些论述实际上把党的宗旨具体化了,和党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愿望理想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了。这启示我们,我们党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都是围绕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中延伸出来的。
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利益、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愿望既然如此密不可分,那么,看党员干部是不是牢固坚持了党的宗旨意识,首先就要看党员干部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干的,是不是在努力地为人民造福。对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当前,党领导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利益结构大面积、大幅度调整时期,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格局的分化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党的宗旨的着力点,或者说衡量党员干部是不是在干党和人民需要干的事情,就要看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困难群众的利益。实践党的宗旨,为党的目标奋斗,必须聚焦到、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上。
实践党的宗旨,朝着党的奋斗目标前进,必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历史观。党员干部为实践党的宗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民自己的努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善于在党与群众之间建立信念纽带,用共同理想把人民团结起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能否实现,取决于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能不能用贴近群众利益、符合人民愿望的具体目标把人民群众的精神、信念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做到了,实践党的宗旨、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就有了根本保证。
以优良的作风凝聚人民,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靠什么才能凝聚起人民的力量呢?靠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关于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同志作了概括,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宗旨和作风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是目标和途径的关系。作风的好坏直接源于宗旨意识的强弱,而没有相应的作风来保证,宗旨意识就体现不出来、落不到实处。是不是实践了党的宗旨,从结果看在于是不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了人民利益,从过程看在于党员干部的作风是不是过硬。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就是靠自己艰苦扎实的工作作风来联系、影响、带动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比作“挖山”,把人民大众比作“上帝”,怎样才能把人民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一齐把山挖掉呢?他说,要像愚公移山那样去“感动上帝”,使广大人民群众“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愚公移山就是一种作风,没有这样的作风,就“感动”不了群众,也就谈不上联系、影响和带动群众。习近平同志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点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感染影响群众的精要。党员干部自身硬,要硬在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硬在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硬在以优良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毫无疑问,在今天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提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论断揭示了在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紧迫性及其要害所在。脱离群众之所以是最大危险,在于它是政治危险,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危险。脱离群众的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不仅实践党的宗旨成了一句空话,党的性质也会变化,生死存亡的问题自然出现。脱离群众有许多表现形式,今天最突出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才可能有更好条件。这就是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聚焦到解决“四风”上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实践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形成血肉联系,没有感情是不行的。我们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说到底就是一个感情问题。
所谓感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仁爱之心、关爱之心。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只有接了地气,才能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如果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和群众就形成不了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往往形成“油水关系”。感情是和群众处出来的,不处,就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感情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不干,就难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处了,干了,感情油然而生,就会自觉地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自觉地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有些事即使一时办不成,只要已经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去努力了,群众也会理解。因为是不是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是看得出来、体会得到的。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会受到感染,就会同心同德和党一起把事情干成。这就叫以优良的作风把群众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关键在于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般情况下,只有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持久;只有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入。
多年来,中央经常讲坚持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改进作风也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背离党的宗旨、脱离群众的现象依然有不少?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观上无疑是因为宗旨意识不牢固、不坚定,客观上也与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有关。此外,还有一个知与行的关系问题需要解决。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是为了促进知行合一。“知”是思想自觉,“行”是行动自觉。思想和行动同时自觉、同时努力,既是以知促行,也是以行促知。
所谓思想自觉,不只是在理论认识上悟深悟透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丰富内涵和极端重要性,还要联系自己,经常问问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群众做事情?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中是什么形象?经常检查是不是按党章的要求和党内法规去做了?习近平同志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思想自觉,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这样的思想自觉看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实现思想自觉,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慎独”类似,需要对自己的思想时时刻刻形成一种警示、压力甚至“折磨”。人们说“工作上要艰苦,思想上更要艰苦”,就是这个意思。过思想上艰苦这一关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必须联系自己,听意见、查问题、改作风,很复杂且多反复,时常触及自己的感情和利益,有时难免还有委屈。但如果不直面这些警示、压力甚至“折磨”,就谈不上自觉地去把道理悟深悟透。
真正的思想自觉总要落实到行动上,也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体现思想自觉。在改进作风过程中,如果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那就可能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这种现象既缺少思想自觉,更没有行动自觉。一般说来,现在的领导干部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都不低,谈理论认识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只落在会议和简报上,真抓实干则不甚了了,就说明思想自觉没有转化为行动自觉。殊不知,行动自觉才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试金石。只有在身体力行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宗旨意识的真谛,才能通过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发挥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当然,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道理不言自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在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上,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过程就是经受宗旨意识和作风建设新考验的过程,就是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长效机制的过程。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精品范文】3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文136处提到了人民,无不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深入体察民情
面对群众日益强烈的诉求愿望,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平起平坐,平等对话,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情谊。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双脚,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真正形成下基层明实情的常态,决策人群众中来,实事为群众而办,主意由群众来拿,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切实维护民利
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得损害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高度重视,坚决制止,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坚持多予少取的原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帮助城乡居民增加收入,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及时排解民忧
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这不仅是个阶级感情问题,也是一个治国方略问题。要排解民忧须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比如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安居环境,大力调解矛盾纠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从严惩治民患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群众首先看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就谈不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近些年来,人民生活环境好多了,经济收入高多了,但是大家的幸福指数却降低了。究其原因,共产党内少数干部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的混乱,使老百姓意见很大。不严肃惩治民患,天下照样不得太平,老百姓照样不得安宁。因此,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制止,从严惩治。要彻底惩治腐败,大张旗鼓地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安居乐业。作为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则要为政清廉,办事公道,待人平等、律己严格,自觉抵制诱惑,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五、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全力推进民富
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完成两个宏伟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富才国强,党的最终目的就要是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精神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和干部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群众增收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精品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2899.html
- 上一篇:经理述职报告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