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摆渡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时间:2020-09-27 10:50: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摆渡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

  --邮政系 董颖 《摆渡人》是近几年唯一一本让我一气呵成看完的小说,情节谈不上多么的跌宕起伏,但书中15岁女主角迪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神经,而当我真的把它看完之时,我又开始茫茫然,这难道仅仅是一本单纯的爱情故事么?

  15岁的迪伦,情窦未开,她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唯一的特别也许就在她的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自五岁后便没有了对父亲的记忆,母亲挑剔,敏感,迪伦的朋友也更是少得可怜,她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

  生命的转折点,发生在她奔赴父亲所在之地的列车发生了事故,当然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直到遇到他的摆渡人崔斯坦,她才确认了这个事实,迪伦知道这一真相的反应让崔斯坦非常诧异,这个15岁的女孩竟然是异常平静的。

  崔斯坦带着迪伦穿过荒原,沿路遇到了强大的形色各异的魔鬼,试图将迪伦卷走,拉她下水,何况崔斯坦说越是纯净的灵魂便越是让魔鬼们垂涎三尺。这些魔鬼是否也象征我们内在的心魔呢?在通往彼岸的路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考验与障碍,引诱着你,稍有动摇,你便会迷失方向,甚至如在荒原行走的众多存在,永远的遗失了自己的灵魂。 这时候就也更突显了摆渡人的重要性,引领你,帮助你,崔斯坦一路护佑着迪伦,在困难艰险中,彼此相依,两个人也渐渐的产生了情愫,在崔斯坦无尽的生命里,他孤独了太久,而迪伦的纯净无瑕,单纯勇敢,那份全然的信任,甚至想要去保护他等等,都让崔斯坦有了一份人性的感觉,这也让他受到了魔鬼的伤害,有想要保护的人之时,便也有了弱点,可当这爱足够的强大,无论遭遇什么,都知道,对方在等着自己,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断地穿越。

  当他们终于抵达彼端的大门处,崔斯坦却不能一同前往,因为崔斯坦的命运,他的使命便是永远在荒原上接引一个个灵魂,保护他们前往彼端,这是崔斯坦的命运,这是无法改变的,但迪伦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分离,崔斯坦为了不让迪伦再受到伤害便骗了迪伦,让迪伦先跨过大门,然而自那一刻,崔斯坦便不见了。

  迪伦为了能够与崔斯坦在一起,决定返回荒原,这是一场大冒险,没有摆渡人的保护,她很有可能在荒原里被魔鬼带走,然而此刻,她义无反顾,如果在这安逸的彼端,没有了自己挚爱的崔斯坦,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此刻的迪伦,迎来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女孩,她成为了愿意为爱冲破所有障碍,勇于承担,勇于面对,即使没有任何的保护,都坚信她可以的勇敢的人,为爱,义无反顾!若我们对待爱亦能如此,不是只有在热恋之时,当幻觉消散,当你触碰到真实,凡俗的生活,枯燥的年日,对方大大小小的缺点,你无法忍受的嗜好,甚至是你无法宽恕的错误等等,在这些时分,你还能像当初一样,为爱,义无反顾么? 爱,不是要试试看,爱,是百分百的承诺,百分半的信任,百分百的义无反顾。若你始终在一段段关系中被伤害,那么也问问自己,我真的对爱百分百了么?还是,我还沉迷于情爱的游戏,享受在自己导演的一幕幕撕心裂肺的剧集里?

  如《摆渡人》的封面置顶的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也正如崔斯坦所说,我所有的样貌都是按照你想要我是的样子存在,甚至是那难以穿越的荒原,所有的设计,气候也都取决于你的状态。

  当我们真的接受了我们的摆渡人不管是谁,其实都是我们心境的投射,都是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存在,你还会不停的去抱怨对方不够好,不够爱你,不够懂你么?既然他就是自己,那么那个所谓的灵魂伴侣,真的就那么难以寻找,难以相处么?你需要的只是一份承诺,一份对爱百分百的承诺,你灵魂的摆渡人,一直在等着你的出现,唯有当幻觉死去,当那份你认为对方是对方,你是你,这份分离的幻觉死去,你便会遇到你的摆渡人。

  最终,崔斯坦和迪伦穿越了荒原,回到了迪伦死前的世界,这对崔斯坦来说是一种奇迹,在漫长无尽的时日里,他以为他永远只能活在这命定的角色里,然而迪伦带领他,打破了囚禁,改写了命运,也在这一刻,迪伦成为了崔斯坦的摆渡人!

  他们终于可以相守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永不分离。

  此端或彼端之间的荒原,其实是一份促使迪伦与崔斯坦共同觉醒的旅程,这份看似的死去,又是一种重生,当迪伦再次醒来,她的身边有了崔斯坦,她灵魂的摆渡人,这也是一段赢回自己的旅程,不管改写自己命运的路途中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容易被魔鬼带走,她和崔斯坦都胜利了,这看起来很难,做起来更难,但其实又是那么的容易。

  那么究竟谁是你的摆渡人?与其还在选择的荒原里徘徊,不如先给出百分百的承诺吧!

  书的最后,迪伦对崔斯坦说:“原来你在这里。”崔斯坦回应道:“我在这里。”


《摆渡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2

  我非常喜欢这一本书,当我在阅读时我放不下这本书因为真就是太好瞧了。我也喜欢这书的神秘感,让我一心只想书中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就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与劝告瞧似浅显,实际上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与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就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就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您不用对她们吆五喝六,她们总就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您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她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她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与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就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她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就是个孩子。”她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就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她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就是升学率或者其她名与利的东西,而就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就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与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她们都就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就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她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她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她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瞧到自己的成功,让她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就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她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她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她独特的地方,都有她可塑造的一面。所以她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就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她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就是跟她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她们,甚至就是放弃她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就是希望感到自己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就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就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就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与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她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就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她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她们面前的困难就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她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她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她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她们传达的思想却就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就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就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她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她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她的精神世界,成为她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她们时,不就是直接给予她答案,而就是一步步引导她去自己寻求答案,使她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就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就是很想学好的,但她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她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瞧着她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她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瞧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她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她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她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与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她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她们得到老师与学生的认可,让她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她们意识到自己也就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她们下次能够会做,让她们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信任。逐步改变她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就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她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激励她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就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阅读对老师与学生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就是一切智慧与力量的源泉。例如她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她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她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她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与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就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她在周围世界中瞧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她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您,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瞧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就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就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就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就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您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您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您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您来说只不过就是入门的常识。在您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您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就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瞧得远。您书读得越多,您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就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与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就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与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摆渡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封面的这句话使我的心微微一颤,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路上,谁能真正走进你的内心,与你心灵相通,并指引你的方向?

  怀着好奇很快读完了这本书,《摆渡人》讲的是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在独自寻找父亲的途中遭遇车祸而丧生,她要走过生命的荒原到达天堂,而指引她渡过荒原的就是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荒原中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有被恶魔抓走的危险,但是崔斯坦一直尽力保护着迪伦,在走过荒原的日子两人互生情愫。迪伦在到达天堂后,为了寻找心中的爱,又冒险重回荒原寻找崔斯坦,并鼓励崔斯坦改变一成不变的现状,回到现实世界。

  迪伦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她敢于表达心中的爱,也敢于为了爱冒险。在渡过荒原的时候,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一路保护她。谁又能说,迪伦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呢?崔斯坦在荒原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摆渡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连长相都是根据一个个灵魂的需要随时变换的,他的生活中没有自我。是迪伦唤醒了他内心的爱,让他敢于向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挑战。

  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像崔斯坦一样为了生活奔波,只顾低头赶路,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任务,晚上泡吧、酗酒、上网来解压。是否还会记起自己刚毕业时的踌躇满志?是否还记起儿时的理想?是否有时间照看自己那被现实打磨得麻木的心?

  那么谁会是我们生命的摆渡人呢?看看书中的摆渡人,模样是逝者最喜欢、最信赖的样子,荒原的景象、天气也是根据逝者的心情变换的:读后感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所有这些都是自己心境的折射。

  荒原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保持好的心态,荒原也可以开满鲜花,也可以鸟语花香。环境改变人,那么人也可以改变环境。当你觉得身边的环境不利于你成长时,从改变自己开始,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和环境也会慢慢改变。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迪伦为什么能独自穿越危机重重的荒原,并且在茫茫人群中找到崔斯坦?是心中坚定的爱与信念。无论现实如何,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才会得到内心的幸福。

  如果人生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是自己,坚信自己,坚守信念,穿过荒原,就会彼岸花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摆渡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469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