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聚焦富民增福祉 高点谋划求突破

时间:2020-10-08 09:49:11 网站:公文素材库

聚焦富民增福祉 高点谋划求突破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动员全市上下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以更高的视野、更新的思路和更强的责任担当,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不断厚植泰州跨越赶超新优势。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

  6月26日至27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在南京举行。省委李强书记就富民工作和当前工作作了讲话。这次省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富民工作,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呼应了全省人民的期待,标志着省委把富民工作摆到了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重大举措,为我们打好新形势下的聚焦富民主攻仗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

  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在前一阶段传达学习的基础上,持续用力、步步深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把富民工作作为突出的工作取向、价值追求,推动富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要以大民生的视野看待富民工作,既看底线民生、基本民生,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城乡居民各方面的基本权益,又看质量民生,多点发力,整体推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以系统化的思维谋实富民工作,“加减乘除”多法并举,通过经济发展、产业支撑、合理调节财富分配方式等,做好“加法”,提高收入、增加福祉;通过降低税负、减少百姓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做好“减法”,减轻负担、减少烦忧;通过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关键服务平台的搭建、重大公共政策的实施,做好“乘法”,充分释放富民的乘数效应;通过深化改革打开缺口、推动创新激发活力,做好“除法”,破除影响富民的制约和束缚。要以创造性的举措推进富民工作,更加自觉扛起富民工作的主体责任,更大力度创新公共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更广范围凝聚加快富民的强大合力,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切实把富民这项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头等大事干好,让泰州的小康成果更加过硬,让全市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聚焦富民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最大源泉。产业直接创造财富,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影响收入水平。要把产业发展作为聚焦富民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向特色挖潜、向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实现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的双提升,让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鼓起来。尤其要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产业层次的提升,带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培大育强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民增收;更大力度推进“旅游+”“生态+”“养老+”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拓宽富民产业的发展空间。百姓富不富,关键看农户。要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找准富民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要深入挖掘创业这个最大潜力。进一步研究和回答好“推动谁来创业、创什么业、到哪儿去创业、怎样激发创业激情”的问题,在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上下功夫,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要深入细致地抓好“创业富民30条”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千人创业导师团”的引领作用、创业富民“三张券”的撬动作用、企业新型创业载体和农村创业富民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打造“创富泰州”品牌,释放创业致富的巨大能量。三是要切实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这个最大普惠。公共服务是一种“隐性财富”,是我们要着力抓好的一件富民大事。这次全会之前,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讨论了《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专项规划》,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十大领域的服务清单。今天会上还就“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和《实施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目的是要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建议,确保更加科学精准、更能贴近群众需求。各地各部门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抓好落实,增加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真正让“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四是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这个最大民生工程。聚焦黄桥老区和里下河经济薄弱地区,提高机关挂钩帮扶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下“绣花”的功夫,坚决啃下硬骨头,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尤其要抓好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体现当地资源禀赋、门槛低一点、离家近一点的项目,让低收入人口真正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提高脱贫成功率。要针对低收入人口中50%以上是因病致贫返贫的实际,制定实施全市低收入人口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制度,最大程度避免“今天脱贫明天返贫”现象。五是要加快释放改革这个最大红利。改革一小步,发展一大步。要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给破除体制机制束缚,进而把富民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做得更好。要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不断优化收入结构,推动富民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六是要着力强化平安泰州、法治泰州这个最大保障。社会平安、生态良好、公平正义等,都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富民“底线”。要始终坚持富民与安民并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全面争创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社会治理样板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生态环境监管、金融风险防控等工作,使平安和法治成为泰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走出一条“既富又安且美”的富民之路。当前,特别要抓好企业生产安全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工作,全面排查隐患,全力整治到位,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全市上下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立下愚公移山之志,担起造福百姓之责,把富民服务做得更优,把富民项目抓得更实,把富民合力聚得更强,努力交好富民这张份量最重、分值最高的答卷。

  二、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努力补齐小康短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喜人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4.81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530.25亿元,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66亿元,同口径增长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0元、9829元,分别增长8.7%、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一是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完成产业投资1373亿元,增长17.3%,其中工业投资1025.27亿元,增长17.9%。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8个,新开工项目279个,新竣工项目240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6%、55.8%、60%。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3.4%,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006.74亿元,增长13.1%。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积极推进,新增家庭农场633家、农民合作社206家,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数和金额保持全省前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进展,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二是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运行,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快建设。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开局良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新一轮“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东风路和永定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铁已启动前期工作,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完成预可研报告。启动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田园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市停产化工企业87家,关停整治养殖场(户)2216家。四是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制定实施“创业富民30条”政策,推出创业富民“三张券”,上半年全市新增民营市场主体35217户,增长55.1%。高考取得新佳绩,素质教育得到新提升。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群众安全感连续6年保持全省前列,万人八类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6年保持全省最低。五是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率先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并在全省推广,解决8.5万多件群众身边事,市县乡三级累计解决3600多个共性问题,大走访大落实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泰州行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力推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上半年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全市上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形成了中央和省委有部署、泰州有行动、落实见成效的鲜明工作导向;得益于全市上下一个目标干到底,保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强发展定力;得益于全市上下苦干实干抓落实,展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务实干的良好精神状态;得益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向前进,巩固了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干事创业环境。这里要为广大干群的辛勤付出点赞!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省排名有所下降;大体量、战略性的高端项目偏少,纳入省计划的集中开工项目和重大项目有的还没有开工,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半年的工作,立军同志将作具体部署,我强调三点要求:

  第一,要突出一条主线。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是下半年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大局。要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引导全市上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十九大,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第二,要实现“两个确保”。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切实把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落到实处,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三,要抓牢六项重点工作。一是以发展指标为引领,倒逼工作提质提速。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标找差、对账盘点,思路再完善、责任再落实、措施再强化,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分级推进、专项考核三大工作机制,确保完成“854”目标,努力培育更多的增长支撑点和创新亮点。特别要集中精力抓好纳入省计划的集中开工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第一批未开工的三季度全部开工,同时切实组织好省第二批开工项目。三是以降本减负为抓手,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开展降本减负行动,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降成本”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四是以“三增”为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以农村富民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长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高端平台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推动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五是以落地见效为标准,着力抓好改革推进。既要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更要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等重点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六是以功能建设为核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标准组织好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施凤城河景区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展示泰州地域特色文化的“水上历史文化长廊”;实施城市主要出入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门户。县域经济发展要在培育产业特色、打造产业地标上下功夫,每个市(区)都要市内市外找对手,对标找差打擂台,争当势头猛、活力强、后劲足的“小老虎”。当前,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已经到了省级测评的冲刺阶段,必须“严”字当头、“实”字为先,在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创建品质、构建常态长效机制上下更大功夫,确保保牌成功、位次前移。

  三、准确把握发展形势,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泰州新一轮发展

  历史的发展如同一本书,每一代人都要书写好本时期的精彩篇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将有力指引着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全省“两聚一高”战略部署,将在江苏大地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随着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扎实推进,未来3~5年,既是我们泰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窗口期,更是泰州乘势而上、中部崛起的机遇期,时间紧迫,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扎实推进“两聚一高”战略部署,锚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起点建设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两大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破导向,深化三大主题工作,致力四个关键突破,加快建设四个名城,不断厚植泰州跨越赶超新优势。

  1.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善弈者谋势。谋划泰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不仅要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态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更要对我们所处的发展大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国内外经济运行角度看,世界经济尽管出现向好势头,但是发达国家结构性改革进展总体迟缓,对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能低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L型的相对平缓阶段。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拓展了我们的发展空间,“两聚一高”战略部署确立了我们的发展重点,我市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的优势,有利于我们营造风景这边更好的小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市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够高、区域竞争优势不够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制约,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厚植发展优势。

  从发展战略角度看,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尤其是随着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战略的规划实施,打破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的传统划分,实质性地改变了泰州未来发展的条件、区位和比较优势。我们必须高点确立新标杆。省委李强书记指出,扬子江城市群的定位,在省内是全省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在国内是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国际上是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开放重要门户和标志性区域。泰州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坐标系,我们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看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瞄准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标杆,来高点定位和谋划泰州的发展。我们必须主动抢抓新机遇。省委李强书记强调,规划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特别要注重打破“两头胖、中间瘦”的格局,更大力度带动以扬州、泰州为重点的北沿江地区共同发展。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必然会集聚更多的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我们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要积极作为,主动拼抢,用足用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挑战。沿江八市同坐“八仙桌”,对我市来说,是机遇更是重大挑战。一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挑战,我市不仅高铁缺失,而且被周边多条高铁包围其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二是产业创新与集聚水平不够高的挑战,我们的产业层次、产业特色和产业创新的优势都不够明显,有的还处于弱势。三是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挑战,我市中心城区基础弱、布局散,城市功能欠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不强。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我们有可能遭遇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本来就稀缺的高端人才、要素、产业,被吸引到相对发达地区。应对边缘化危机和虹吸效应,唯有抓住窗口期,把最紧迫的事情干好;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创发展新优势;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一心往前冲!

  2.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必须不断深化三大主题工作。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三大主题工作,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弥补了有效投入不足的短板,加快提升了城市功能,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我市能够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三大主题工作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不断深化,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施策。

  思想再解放上必须再深化。过去我们解放思想,已经把“温吞水”烧热了,现在还要再添一把猛火,把水烧开煮沸。一是要确立更高追求。现在,苏南一路高歌,苏中其他两市蒸蒸日上,苏北五虎咄咄逼人。我们一定要看到苏南的创新引领正在使“苏南模式”发生脱胎换骨的新变化,他们在产业创新、城市建设上的国际化水准,让人惊叹;我们一定要看到苏北发展的新思路正在越来越多地变成后发新优势,许多项目都是大手笔大气魄,让人震撼;我们一定要看到泰州发展成绩背后的客观差距,其实我们一直是在“追赶”“补课”,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我们还没有“吨位”、没有“地位”,最多只是一个“升班马”。思想再解放,就是要以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为追求,与一流为伍,敢与强者比,勇向高处攀。二是要高起点谋划。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思想再解放,就是要高起点谋划泰州未来发展,不管是谋划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不管是搞一个项目,还是搞一个园区,都不能“螺蛳壳里做道场”,而是要从泰州的现实需要出发,放眼全球发展水平,锁定国内领先水平,研究省内先进经验,高起点确定我们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只有谋在高处,才能集聚高端资源,提高发展质量,实现跨越发展。三是要敢想敢干。贯彻新发展理念,迎接新发展挑战,老经验老办法已经不管用、行不通了。思想再解放,就是要敢于“异想天开”,善于大胆设想,为干事创业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就是要敢于突破各种束缚,打破条条框框,走出一条崭新的、属于自己的道路;就是要智勇双全,不达目的不罢休,创造更多的无中生有、变弱为强,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天地!

  项目大突破上必须再深化。项目依然是有效投入的重要载体、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创新发展的最佳手段、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泰州的发展一天也离不开项目。要确保项目建设的方向不能变、氛围不能淡、力度不能减,在保持“854”规模稳中有增的同时,重点突破三类项目:一是投资体量大的项目。一个重量级项目,就可能带动一个产业,改变一座城市。要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力争未来3年,招引落户投资规模超50亿元的项目10个左右、超百亿元的项目3~5个。二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这类项目往往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能在较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要瞄准这些极具创新性、成长性的“潜力股”,培育孵化平台,营造创业生态,通过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三是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要立足泰州产业特点,着力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龙头型、基地型、长远型项目。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的招引,优化项目结构,提高项目水平,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城建新提升上必须再深化。建市21年来,我们的中心城市建设在原有县级市的基础上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功能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与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建新提升。一方面,要下大气力补齐短板。扎实推进新一轮“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除涉及将来城市发展方向、重大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等少数项目任务外,其余的项目必须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不找理由予以全力推进,特别是针对交通堵、停车难、绿量少等问题,年初确定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主次干道、快速路、街头公园、停车场、绿带建设等,要兑现承诺。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要以打造品质泰州为追求,强化“城市设计”和“经营城市”理念,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突出文化传承、文脉延续,更加注重文化与经济的相得益彰,更加注重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叠加融合,更加注重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互促互进,规划建设一批集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于一体的“邻里中心”,让泰州成为一个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的城市,让我们的老百姓有更多更有品质的“尘世间的幸福”。

  3.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必须全力抓好四个关键突破。泰州正处于转型出关、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能不能把全面小康的决战期变成人民群众的收获期,能不能把中部崛起的窗口期变成泰州发展的腾飞期,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一些事关发展全局和未来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今后3~5年,我们要致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第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致力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基地上取得关键突破。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压舱石,要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切实提高创新浓度,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让发展的动力一年更比一年强,让发展的质态一年更比一年好。

  近年来,我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着研发投入不够、企业创新活跃度不高、缺少大院大所支撑等明显的短板。全市上下要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制定实施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抓住关键环节全力突破,力争到2020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1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在企业创新上全力突破。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在研发机构、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向企业集聚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到2020年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5%、有效建有率85%,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数达到250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到2020年达到1000家。在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到2020年,力争2~3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5~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广大企业家要努力成为创新方向的主导者、创新资源的配置者、创新成果的受益者。市委市政府将设立创新企业奖和创新企业家奖,在泰州大地牢固树立创新光荣、实业兴市的风向标。二是在创新载体上全力突破。大院大所既是创新的载体,也是招商引资的平台,必须力争每一个重点产业,都有国内外先进的大院大所进行支撑。在加快推进中科院大化所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江苏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的同时,要围绕主导产业、重要板块、重点企业,加强谋划对接,排出工作计划,制定支持政策,尽快引进落户一批国字号的研发机构、重量级的大院大所,建立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三是在创新标志上全力突破。下定决心,花大气力,力争每年引进或培育1~2个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国际性研发团队和若干个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形成1~2个世界一流的标志性成果,培育1~2个进入全球技术创新500强的标志性企业,打造1~2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志性品牌。四是在创新生态上全力突破。各级党委政府是区域创新活动的推动者,既要大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加大对创新活动的鼓励和激励,更要围绕创新活动全过程,研究创新规律,强化系统思维,把握关键环节,着力优化创新生态。要大力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制定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的若干措施,大力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产业领军人才集聚、离岸孵化“飞地引才”、乡土人才加快培育等计划,以更优政策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态发展水平。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构建覆盖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持续金融服务机制。全面梳理涉及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的体制机制症结,对症下药,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优化推动科技创新。五是在园区创新体系上全力突破。要认真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开发区的创新转型。国家级园区要努力成为全市创新的策源地,医药高新区重点围绕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先的高端研发机构、一批国际一流的领军型人才、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引领区、示范区,奠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位置。到2020年,力争新增1~2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要瞄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大院大所,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形成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到2020年,力争新增2家省级高新区。特色园区要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产业、一个院所、一个平台、一支队伍”的思路,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创新产业集群。

  创新的力度决定发展的力度,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要按照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思路,推动高端要素与高端产业同步集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着力构建“一业牵引、三业主导、特色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在大健康产业的牵引上求突破。抓好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制定产业规划,抓住重点环节,解决关键问题,以药为基础,突破医养融合,带动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发展,加快由生物医药向“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拓展,力争到2020年,不仅产业规模要突破4000亿元,更要成为全国领先、长江经济带和扬子江城市群中最具产业特色、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名片,打响“健康城市”品牌。二是在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上求突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要以创新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充分发挥省级一类新药研发基金作用,加快推进一类新药、三类医疗器械等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大国内外知名药企招引力度,在疫苗、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确立产业优势,成为全国领先、世界有名的泰州地标性产业。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要鼓励企业研发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高”船型和节能环保船舶,加快进入军用船舶、海工装备、无人船舶、游艇等领域,打造全省领先、国内有名的支柱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要以引进龙头企业、补强产业链和成果应用示范为重点,实现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打造全省行业领先、快速发展的“泰州板块”。三是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发挥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进程,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由零部件向总成件、总成件向整车的突破。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石油衍生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化工复合材料,拉长做优产业链条,做优做特化工新材料产业。聚焦“大智云物移”,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支持工业云、旅游云等大数据云计算企业发展,筹划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地等一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在数字经济、“两化融合”、智慧城市发展上加快突破。把泰州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谋划建设,以凤城河、溱湖、千垛菜花、雕花楼等景区为重点,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在基础设施、营运体系等方面大力突破,打造长三角一流、国内著名的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水城慢生活旅游目的地。

  第二,必须坚持开放引领,致力在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上取得关键突破。突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的城市品质这三个重要方面,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的对接与协作,把泰州打造成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南北融合的重要支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一是以高铁为先导,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主攻高铁规划建设。配合省里规划,全力推动北沿江高铁尽快开工建设,全力加快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努力实现泰州从高铁洼地向高铁枢纽的转变。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全力推动江阴靖江第二过江通道和泰常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同时要大力做好靖江张家港过江通道等其他4条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高起点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着力抓好以铁路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空港机场建设,完善同站、通道换乘体系,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对外拓展运输网络,对内优化交通布局,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形成港口建设新格局。全力推进江海联运中心港建设,在做大做强市级港口集团、推进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发展临港经济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港口发展格局。同时,要优化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尤其要高度重视里下河地区和黄桥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这两个薄弱环节,在建设中部干线、东部干线上取得突破。

  二是以国际创新活力区为引擎,在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建设上求突破。要立足3年,放眼30年,大视野谋划、大空间布局、大手笔规划泰州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提高高端要素承载力和城市首位度。优化中心城区框架体系。推动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以及医药高新区组团融合发展,尤其要谋划好海陵与姜堰融合方式、海陵东部产业发展,加快完善组团间快速路网体系,努力形成“一核多区、城水相依、组团相间、快速相连”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镇布局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把靖江、泰兴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融入苏南的先行区、大江风光的样板区,把兴化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里下河水乡城市。同时要着力培育新桥、黄桥、安丰等9个小城市,高水平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建设国际创新活力区。结合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按照“引领创新驱动、塑造特色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国际街区”的要求,规划建设全市创新资源最集聚、设施配套最完善、生态环境最优美、辐射能力最显著的国际创新活力区,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核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网络中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综合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快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专业学科建设,积极争取在泰办学的大学设立泰州校区,大力吸引对泰州主导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国内外高校和院所来泰办学或建立研发机构。集聚高端医疗资源,积极吸引高水平国际医疗中心来泰办医。进一步放大“泰州太美、顺风顺水”城市文化品牌效应,不断彰显红色文化、吉祥文化魅力,打造海军文化产业园,增强城市文化感召力。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服务业集聚区,增强要素吸附、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以国际化为重点,在提高城市开放水平上求突破。一方面,要推动经济国际化。紧盯欧美日韩,主攻台资港资,打造台资高地,在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外资利用上实现突破。积极实施外贸提质升级计划,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另一方面,要推动城市国际化。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城市,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国际化标识,出台城市公共双语标识系统建设意见,制定公共标识改造计划。加强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无障碍”的国际化环境。

  第三,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致力在打造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上取得关键突破。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既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贯彻“两聚一高”战略部署的时代要求,也是泰州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发挥泰州优势的题中之义。省委李强书记在我市调研时指出,要把里下河地区特别是兴化作为全省的大公园来打造,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发展新路。泰州既有水网密布、湖荡相连的里下河地区,也有风光秀丽、绵延百里的长江岸线,要瞄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按照“急不得,也慢不得”的要求,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把泰州里下河地区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诗意栖居大公园、水韵江苏新样板,把长江经济带泰州段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高端产业集聚、港口城市融合的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是在多规融合上求突破。高起点规划建设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区,促进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沿江城镇布局,统筹推进泰州港核心港区、泰兴虹桥新城、靖江滨江新城建设,高标准打造“港产城一体”的沿江城市群。二是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上求突破。加强里下河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长江生态大走廊建设,严格保护沿江湿地、重点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加快通南地区引排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跨界融合,培育壮大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民宿等业态。三是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上求突破。积极支持兴化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建设,扎实推进“一县一组团一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引领、整体设计,打造亮点、形成示范,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使泰州成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生态经济区的样板区。四是在考核机制上求突破。淡化生态经济区GDP考核,探索以环境质量、居民收入、绿化水平等为重点的差别化绩效考评体系,加大对生态经济区的财政补偿力度,让搞生态的地区有回报,让抓生态的干部有奔头,让保护生态的老百姓同样走上小康路。

  第四,必须坚持民生为本,致力在打造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幸福家园上取得关键突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后3年,要突破民生短板,聚焦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狠下功夫,尤其要在居民收入、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大气力拉长补齐;要突破体制机制,尤其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发展机会均等;要突破项目建设,围绕老旧小区整治、城市绿化、城市停车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坚持每年办成一批群众满意的实事项目。通过我们的工作,给老百姓发好“五个红包”:一是发好增收红包。坚持富民优先,强化富民导向,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未来3年,全市新增创业15万人、就业20万人,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发好教育红包。全面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优化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强化职业教育专业和师资水平建设,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三是发好健康红包。推动中心城区在公办妇幼保健医院、精神病医院、肿瘤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上填补空白。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加快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促进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发好养老红包。到2020年,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突破50%,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突破40张,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40%。五是发好生态红包。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5%以上,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70%以上,让泰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4.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必须精准发力协调推进。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是干。怎么干?一要狠抓改革不停步。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扎实推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大改革。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简政放权、综合执法、“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和民间活力的“乘法”。要认真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锁定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系统,全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努力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机制、环境和特色。深化农村领域改革,落实“三权分置”政策,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探索“三块地”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要坚持特色制胜、协调发展。致力特色发展,扬长避短、放大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特色乡村,以差异化避免边缘化,以特色化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坚持城乡并重、区域协同,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三要谋划发展策略。围绕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行“三步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一年打基础,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首先要把稳中求进的基础打得更牢,把工作突破的基础打得更牢,打好发展路径的基础、规划谋划的基础、项目推动的基础、政策储备的基础。两年见成效,到2019年,在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三年上水平,到2020年,“四个关键突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圆满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一支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推进事业发展,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严从实抓好党的建设,让各级党组织更加强起来,让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强起来,让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中提振精神状态,在带领人民团结奋斗中再创发展佳绩。

  1.自觉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是共产党人基本的政治要求、首要的政治品格、庄严的政治责任,也是厚植我市跨越赶超新优势的坚强政治保证。各级党组织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更加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而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不是坚持一阵子的事,而是坚守一辈子的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切实做到一言一行讲政治、一举一动显忠诚。

  2.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既是政治情怀,也是工作指向,更是工作方法。要以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为统领,在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在形成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上求突破,在服务好老百姓、服务好企业家、服务好人才上见实效,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多办他们最急需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让他们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创新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我们要认真落实“亲”“清”要求,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为企业家减负减压、排忧解难,让他们安心创新、放心经营、舒心生活。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代表着泰州创新的未来,我们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让人才的智慧充分释放、创造的力量充分涌流。

  3.加快练就善谋善断的过硬本领。善谋者行远,善断者强健。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努力成为精通业务的专业能手、推进“两聚一高”的行家里手。要强化战略思维,立足全局工作,紧扣“四个关键突破”新要求,谋划实施一批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谋划实施一批最体现本地资源禀赋、最契合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开放举措,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重大改革举措,谋划实施一批最能激发创业潜力、最能补齐民生短板的重大富民举措,成为推进“四个关键突破”的带头人。在强化调研、善于谋划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决断,千万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确保各项工作快推进、快落实、快见效。

  4.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干部强不强,关键看担当。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空谈者、旁观者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在比赛的计分牌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始终坚持“四个长期”,把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标志鲜明地树起来,拿出与时间赛跑、与强者竞争、与自己较量的精气神,少开会、多开工,不推诿、快推进,不争论、只争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干事创业的加速度催生泰州发展的新高度。市委将建立完善市四套班子挂钩联系重要板块、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实事的工作机制和例会制度,分工协作,牵头实施,以市四套班子的亲力亲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城人。放大创业精神、用人导向、惩戒交流、容错纠错、绩效考核等“五个激励”效应,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精神上鼓励、经济上奖励的正向激励机制,统筹用好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大力选用敢闯敢试、能征善战的“狮子型”干部,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黄牛型”干部,负重奋进、勇于担当的“骆驼型”干部,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地位。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持续深化“为民党建”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干部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奋战在工作一线,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多理解多支持,让他们苦有盼头、累有奔头、干有劲头。

  5.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勤而不廉要出事。要在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上持续发力,在落实“两个责任”工作规范上下功夫,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上下功夫,在构建"7+X"“不能腐”制度防范体系上下功夫,在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上下功夫,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业,既要在工作上大刀阔斧、放开手脚,更要时时处处自警自省、守规守矩,把握言与行的基准线,划清公与私的警戒线,不碰纪与法的高压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省委李强书记强调指出,要用机制为作风正派、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坚持“惩治腐败是成绩、澄清问题也是成绩”的执纪理念,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改革发展中受到错告、误告、诬告的干部,要及时给予核实澄清,真正做到“干部为事业负责,组织为干部担当”!

  同志们,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拼搏奋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为厚植泰州跨越赶超新优势而团结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聚焦富民增福祉 高点谋划求突破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524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