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总结

时间:2020-12-08 16:45:5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挖掘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一致性。《经济学基础》课程属于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经济学基础》作为第二批试点课,现将本门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改革情况

  (一)“三新”标准精炼思政要素,师生实现情感“三共”。

  我们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设计过程中,结合《经济学基础》专业知识,认为教师需要精炼符合“三新”(即新素材、新理念、新视角)标准的思政题材和内容,教学效果实现师生情感上的“三共”(即共鸣、共情、共振)。

  (二)教学内容创新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在《经济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将经济学理论内容讲深讲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融合经济案例、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现象和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经济成就等思政素材。使用案例讨论法、师生互动法、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点到为止的启发引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的有趣,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培养学生经济学实际应用意识。“无声”的将思政素材和理论内容融合渗透,在知识传授同时形成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和塑造。

  (三)知识传授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

  借助线上资源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推证、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结论,将PBL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推证能力,提升课堂思政效果。

  2、翻转课堂

  选取适当教学内容,提前通过学习通向学生布置课前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课上运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总结学生自学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线上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讲授法与启发法、互动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角色转换,让学生能成为学习主体,能紧跟授课进程,参与其中,案例讲解后注意分析方法的总结,授之以“鱼”的同时更注重授之以“渔”。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经济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经济学应用意识。

  4、运用OBE教学理念,开展学习活动

  “完全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在师生不能面对面,教学场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满堂灌”,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布置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主题讨论,充分利用在线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语言及思维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四)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物质保障。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将智慧教学平台的优秀教学资源与专业特征、学情相结合,对课程中已有的章节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选择多线并行的“线上直播授课 + 视频学习材料 + 课堂讨论与测验”的方式进行授课,以确保线上授课质量,并采用“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超星学习通(下文简称学习通)网络平台进行建课,微信联络学生及发布课程相关信息,钉钉直播平台进行线上授课。

  (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课程评价的侧重点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知识本身的掌握,而是包括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维度的核心素养提升。通过学生自学能力情况,课后思考题、作业题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完成科研小论文情况,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参与讨论的主动程度、小组合作中表现得团队意识,对本门课程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掌握,都作为评价的要点。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政德育元素内容分散,缺少顶层设计

  教学中教师结合经济理论内容融入思政德育元素,思政内容间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完善的思政体系。

  2.课程结构尚需优化

  教师需完善新的经济学教学材料,使经济学理论主课堂无缝对接的经济学课程思政立体育人平台。

  3.团队建设还需加强。

  本学期因为疫情影响,教学和教研活动都是在线上进行的,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较少,团队成员的思政素养进一步有待提高。

  三、后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整合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德育元素

  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全面整合经济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可使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变“专业教学”为“专业教育”,形成协同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端正对经济学教育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在专业知识传播和专业实践中强调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把握好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准确定位、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运用“大思政”教育理念稳步推动经济学整体知识框架的重构,要深入进行经济学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和改革。教师要进一步立足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借助经济史、知识点及建模方法等适时载入德育元素,使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在为学生打牢经济专业知识根基的同时,提高其利用经济模型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使其在深刻感悟中认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经济学课程核心价值体系。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实现专业育人与立德树人的同向

  基于传统经济学课程结构体系的不足,教师要积极完善新的经济学教学材料,探索构建研究型经济专题教学、多样化经济实践教学、互动式经济多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加快推动形成经济学理论主课堂、经济学实践大课堂、经济学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无缝对接的经济学课程思政立体育人网络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与想象力,切实推进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内容优化方面,教师要探究经济学专业课程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联系,主动聚焦学生思想关切,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经济难点、成长痛点等问题有效揉入经济学课程教学,努力挖掘经济学课程的人文精神、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等对学生进行传授,实现专业育人与立德树人的同向同行。

  (三)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的关键主体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打造一支实施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先要明确对专业教师的责任要求,即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途径及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注重自身问题的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牵强附会地干讲理论和一味地做图形及数理推演,要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事实依据和分析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1070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